高考考前名家散文阅读与摹写 - 图文 下载本文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探索中终结或永垂不朽,个人的得失与历史的时空相比较,多么微小却举足轻重。

人们常感叹身陷各种责任之中,或多或少受到束缚,难免心烦,因此便设法敷衍或逃避。然而,人生正是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体会责任。责任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充满不疲倦的激情与爱,是对自我能力认识的过程,是对生命意义无声的承诺。用青春好时光承担起年轻的责任,事有大小,责却无穷。怀揣着对仁人志士匹夫有责意识的敬佩,“未懂负责的人生没有价值”。

背上责任的行囊,我们还在路上。 【点睛之评】

文章开篇即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审视责任,增加了责任内涵的厚重感。所举事例从林则徐到范仲淹、屈原,无不胸怀天下、心系祖国,人生境界高远。苏格拉底对人生的论述和态度,充满了哲人的睿智和生活的辩证法,新鲜深刻。全文语言精粹凝练,文句充满力量并且意蕴丰厚,如“有人实践着责任的苦楚,同时方知尽责的乐趣”,“责任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充满不疲倦的激情与爱,是对自我能力认识的过程,是对生命意义无声的承诺”,十分警策读者。 (指导教师 廖开国)

作文题3佳作:

关于立法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建议书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高2011级2班 侯戈寒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一个民族,作为存在的标志必将形成各式各样的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特点、生命力及其精神。而我们中华民族,更是因其长久的历史与辽阔的幅员而形成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

但是,这种文化正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我的中国正逐渐失去她的记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正面临着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各种拜金、享乐主义正侵蚀着现代国人的精神世界。面对着满街的洋时尚、快餐“文明”,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民间文化在哪里?”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智慧文明的总结,是人类不同文明对话的基础,是不同民族的记忆特征。但不少人还没有意识到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尽管这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而发展壮大;能否不被外民族同化;能否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所以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保护濒危的民间文化遗产。我国文化保护工作虽起步较晚,但成效显着。当然过去重点保护的,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保护,而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左倾的错误而导致的十年内乱,“除四旧,立四新”的疯狂举动破坏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改革开放后,我们又是因经济利益的驱使,为追求时髦而“卖空”了多少祖先的精神!

这要求我们必须马上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保护我国民间文化遗产。而当今重中之重,是积极开展立法工作,从法律上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以法律为基准,一切以法为行动准则,才符合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只有法律认可,民间文化遗产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法律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才能长存。建议这部具有开拓性的、全方位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机制:全面科学地确立民间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完善健全民间文化遗产资料,进一步规范政府、公民的义务与责任。

二、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的保障机制:建立配套系统,包括经费、机构、人员、税收等各项政策,并以法的形式加以固定。特别是在经济方面要加以鼓励,重视传承民间文化。 三、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的使用开发机制:依据《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在国际通用框架下进行专利使用开发,集中组织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遗及更多方面挖掘民间文化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符合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文化。

四、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的区域机制:对某一地区的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建立类是生态景区的文化保护区,发展特色人文旅游,使其成为招牌式的特色,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使民族民间文化成为有生命力、流动性的文化。

五、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机制:开展宣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间文化在新一代的影响力、知名度。对青少年开展传承教育,对杰出民间文化艺术家给予表彰。

六、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的衔接机制:保护法应与各专业人士进行恳谈,尽量全面地、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化。同时与相应法律做好配合,避免使其孤立、低效,从而完善法律系统建设。

民间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民俗风情的结晶,也是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民间文化作为大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思想教育功能、审美净化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正在日益突显。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立法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扬民族精神,相信这一举措,定会使千万代后人受益。请考虑我的建议。 愿我国的法律更加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 王立军 2009-10-22 【点睛之评】

这份建议书开篇就指出了几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现代文明冲击的严峻现实,发出了“我们的民间文化在哪里”这样发人深省的呼吁,从而理直气壮地提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观点。在提出具体建议前,又深入剖析了造成民族民间文化现状的原因,使提出的建议更具有现实

意义。具体建议既显得有理论深度,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一篇高质量的建议书。 (指导教师 廖开国)

关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建议书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10级8班 王冠懿

尊敬的市长:

当穿越在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中,你是否有一种冲动,想登临岳阳楼,赏“乾坤日夜浮”的壮丽;去江南漫步,看能不能逢见李龟年;再走上“绛云楼”和“红豆馆”,尝试去嗅到柳如是气节;或是坐在秦淮河畔,遥想当年歌舞升平……只是,当踏入紫禁城,连昔日的金碧辉煌都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好似横店一般的木质楼阁;当走入北京的老胡同,也已看不见卖糖葫芦的贩子,察不见四合院的温馨;甚至到古老的江南水乡,早已找不到纸窗背后痴痴等待的姑娘,那把油纸伞也已被遗弃在一旁……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正随着民间文化遗产的消失而缓缓流逝,时间本不可尘封,无知的人们还在推波助澜。有的地方民间文化的历史形态虽然依存,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有模有样地立在那里,但建筑里边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内含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支离破碎。那些唱傩戏的面具、印年画的画版、演影戏的皮影人儿,甚至连寺庙和戏台柱子下边雕花的石礅儿,全都是为了应付游人而找人新刻的。这些古村落除了建筑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的记忆与见证,因此,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传下来的,凝聚

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后世的传说,早已融入了中华这棵大树的根部。皮影戏,小瓷人,川剧,刺绣,民歌……凡此种种,理应载着它们厚重的历史长存于世。希望能列出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单,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并加强宣传。比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周,为民间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限制古董的买卖。“古村落实杯古董商贩‘淘宝’掏空的,也是被我们自己卖空的,倾其所有的卖空的。”当今,去莫高窟仔细品读壁画的人已寥寥无几,倒是有太多的人们驾着车,渴望载走一车一车的文化遗产——那些本应待在古建筑中的遗产。中华的遗产早已在清末损失殆尽,再也经不起这番折腾了。当我们还在怨恨清统治者的懦弱与强盗的粗暴时,早已又多了几件文物流失。限制买卖也许举步维艰,但历史不允许我们却步。

第三、鼓励各文化遗址保存历史旧貌,加强文化熏陶。有人们去探访古迹,是去追寻历史的痕迹,歌舞升平与灯红酒绿,历史赋予这两个词不同的意蕴,而我们,无疑想追寻前者,我们需要的是历史的讲述,希望从中看见太白的飘逸,子美的沉郁,后主的忧愁,文天祥的忠义,所以,只需告诉我们故事,任我们自己去遥想公瑾当年。

第四、加强文化教育。因为曾经的无知,中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重蹈覆辙是不能允许的。居安思危,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意识自然必不可少。

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千年文化流淌其间,炎黄子孙自然望它万古留传。只是它正渐行渐远,需要加以保护。以上建议供您制定政策时参考。 祝您工作顺利!

建议人:某某某 2009-10-17

【点睛之评】

该建议书一开始就以优美的笔触向我们再现了一副副和历史文化有关的优美画卷,让我们在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怀念中认识到立法保护民间文化依存的重要性。建议书提出从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限制古董的买卖, 鼓励各文化遗址保存历史旧貌, 加强文化教育四个方面立法,很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在充分了解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方案。写明了提出建议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分条列出了建议的具体内容,富有人情味。建议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指导教师 廖开国) 作文题4佳作: 《杜鹃》的诗意美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高2011级2班 陈思宇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提起杜鹃花,总会令人联想起一片灿烂而不失淡雅的美好景象。作为一种自古便为文人墨客大为渲染的意象,作家肖复兴在《杜鹃》一文里,通过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杜鹃花隐藏在娇艳的外表下另一种诗意的美。

文章的开头,一个隽永的传说,通过对《史记》的引用以及作者巧妙而传神的情景再现,淡淡几笔,便让读者的心掉入那个只属于湘妃竹与杜鹃花的动人故事里。“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没有华而不实的堆砌,却为杜鹃花的形象着上了一层灿烂而清雅的颜色;九嶷山的杜鹃花,于作者典雅的笔触里,不再只是单纯的寻常之辈,而拥有了一抹人性的色彩。 这抹人性的色彩,巧妙地贯穿在了对九嶷山杜鹃的整体描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精巧的情景再现,辅之以生动的拟人描写,将九嶷山杜鹃盛开的壮丽景象极富艺术效果地还原在读者眼前。无论是“杜鹃摇曳着祭祀的白绸,山谷响彻悲恸的风声”的精妙对偶,还原出情景交融的壮丽景象;还是“满山的红白杜鹃,扑扇着红白一对翅膀,把整个九嶷山带动得都飞起来

似的”的匠心独运的拟人,还原出生机盎然的美好图画,都为读者构造出一片诗意的遐想,既仿若身临其境,又留有回味的余地。第二段的最后,通过“不是一朵,也不是一丛,一片,而是漫山遍野怒放的红杜鹃、白杜鹃”在数量词与动词上精准的拿捏,都将九嶷山杜鹃的灿烂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结合得天衣无缝。“杜鹃之交响”作为整幅图画诗意的总结,亦可谓点睛之笔。

如果说对于九嶷山杜鹃的描写凸显的是人文韵味,那么下文对于碧塔海杜鹃的描写则被作者倾注了更多形态上的笔墨。

传神的拟人与富有表现力的形容,是贯穿在描写碧塔海的篇幅里最引人入胜的亮点。“幽静而神秘”、“开得烂漫如火”、“更是特别粗犷妖冶,肆无忌惮”等处通过妥帖而充满灵气的形容词选择,极富表现力地将杜鹃动静皆宜的各种姿势描写得生动、到位,令人称奇;“成片的杜鹃花约好了似的”、“像是奔赴一年一次的情人约会而浩浩荡荡”、“如同高原贪杯的汉子一样”则通过各有特色的拟人,将原本没有感情的生物赋予丰富而动人的思想。准确传神的动词,精当绝妙的拟人,还有流畅优美的表达,让人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碧塔海令人如痴如醉的杜鹃花海。

纵观全文,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于清晰的思路里,让读者更易于体验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全文虽不着一“美”字,却通过俨然的结构与优美的表达,呈现给读者透过作品本身之外,另一种诗意的美。 【点睛之评】

文章抓住《杜鹃》的诗意美,以富有诗意的文字,再现了《杜鹃》一文的诗意之美。分析中,既有立足全文的宏观把握,又有对个别词句深入细致的剖析;文章结构清晰,不枝不蔓;铺垫照应严密,不枝不蔓;语言雅洁简明,从容不迫,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用词方面,“在数量词与动词上精准的拿捏”句中“拿捏”一词的准确运用,足见功力,对古诗和原文的引用,增添了本文的意境美,体现了作者对诗意美的深刻领悟。 (指导教师 廖开国) 美文何处

——评《杜鹃》的语言美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11级2班 杨蕊菱

各名家的语言特色尽有不同,鲁迅张狂锋利,徐志摩潇洒流畅,张爱玲深邃利落直抵人心。 肖复兴的这篇《杜鹃》分别描写了九嶷山和碧塔海的杜鹃花,结构清晰,主题鲜明,而它的词句却更是美不胜收。 作品开篇引用了《史记》,使文章一开始就有了浓厚的文学韵味,再用中国古典神话娥皇女英和舜帝的故事,将九嶷山笼上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和文学趣味。再用周世剑《答友人》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样的千古名句来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 杜鹃花开的意境因其所蕴涵的传奇而更加神奇。“顷刻”、“陡变”再现了当时红杜鹃因舜帝的逝去而齐唰唰变白的壮丽。“摇曳、响彻、扑扇、飞”这些动词精准传神,将原来绝美却静止的画面,串成动态影像,将杜鹃的壮丽、怒放、灵性展现得荡气回肠。

再看香格里拉碧塔海的杜鹃。作者先写花开所在的碧塔海,留下读者对花的挂念。“一围群山,四处草甸,漫天清澈”这些美词,使人脑海里立刻出现了湖光山色,碧海蓝天的景象。再用一个“藏”字突显幽静和神秘。 从侧面写了碧塔海的美,不知道杜鹃该是怎样的美不胜收。高原上“遍布”红杜鹃,似乎因为离着太阳近“生命力也特别旺盛”,将阳光“吸”进花蕊,每一朵都血红似火,热烈得像要流淌下汁液来。九嶷山的红白杜鹃是美得纯洁,互相辉映。那么,碧塔海的红杜鹃则是美得妖冶,肆无忌惮。

似乎这样还不够美得惊人,作者笔锋一转,写成片的血红杜鹃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