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浩浩荡荡”地“飘落”在水中,“红艳艳”的一片,“像燃烧的血一样”触目惊心的“荡漾着”。高原上的鱼“一泻千里”为赶赴这“一年一次的情人约会”,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对杜鹃花瓣的那一份迷恋“吞吃,醉倒,漂浮”着,大气而又细腻的笔触,使“杜鹃醉鱼”的豪情和浪漫仿佛有了灵魂。再以杜鹃如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忠贞与鱼的风情万种相辉映。 最后,用九嶷山和碧塔海杜鹃之美的对比收尾。将壮丽和浪漫,神话和童话的美互相衬托。 全篇语言清新,粗犷之中不乏柔情,文字美得潇洒而又细腻,可谓尽得风流。 【点睛之评】
文章抓住《杜鹃》这篇文章的词句之美进行评论,重点突出,不枝不蔓。评论中,充分引用原材料,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阅读经历,对原文的语言之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揣摩,然后化为细腻精彩的分析,使原文优美的意境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延展,让人对《杜鹃》一文的语言美在何处感受至深。在分析中,运用的语言也较为精美,并且十分
注意语言的起承转合,以及引用原文与作者分析之间的结合,这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指导教师:廖开国) 作文题5佳作: 历史与现在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11级2班 江山美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由活着的人重建的生活,还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不,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射出的则是现在。
回首当年,望见大秦王朝“吞二周而亡诸侯,蕧至尊而制六和,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气壮山河,但俯仰之间却见“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的疲弊衰败。这难道不是对现在的一种警示吗?光辉只属于瞬间,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光荣的浪潮席卷之后,留下的只有满目的疮痍与一片混沌的泥潭。
而如今,看着解放军在庄严的国歌的伴随下,走过猩红的地毯,升起崭新而绚烂的五星红旗,听到天安门漆新的城楼上传来对祖国60周年的精彩祝愿。当电视机前的中华人民齐心感动时,你又是否会想起那一段段沧桑的回忆?唐朝的强盛,元朝的广阔,明朝的清廉,清朝的纷繁,这一切的一切只犹如奔放地开着的昙花,转眼间就化为了尘土。“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是这么说的,这也是我想说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后也会发生。“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如果我们在真实的历史中谨慎地航行,不重复5000年来的错误,历史会向我们证明:中国绝不是一个只能昙花一现的国家,而是一个持久、安定、和谐的共和国。然而,要是我们把历史当作废纸,随手扔弃,那我们定会遭到历史的报应。有人说:“历史的车辙不可逆反。”这其中包含着以古论今的道理。不以史为镜,不能成就唐太宗一世的英明;不以史为镜,不能铸成朱元璋一生的传奇;不以史为镜,哪来康熙的一朝盛世?因而,身为90后的一代,我们更是要学会以史为鉴,踏实务实,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找出一条通向光明未来的繁荣之路。
历史是什么?是展示出的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是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是一出戏剧新情节的开始。因而,我说它是面镜子,镜中的是真实,镜外的是现实。只有把握好镜中与镜外,才能创造出闪耀的未来。 【点睛之评】
文中综合中外名人对历史的相关论述及体现的思想,回顾历史,从大秦王朝说到盛唐的贞观之治,再联系现实,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辉煌成绩,着重展现贯穿了“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一种真实的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展示的是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文章紧紧扣住自己提出的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晰,既有比较充分的事实材料,又有富有见
地的分析,并将二者结合得比较贴切。 (指导教师 廖开国)
对话金沙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高2011级2班 李乔
金沙,不是死了三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三千年的生命。 ————题记 它,是点染民族精髓魂灵。 它,是历经千劫百难不死生命。
它,是九州岛广袤土地上辉煌不朽印记。 它,是金沙。
循着雾湿的石板,我怀着虔诚一步一步向前追溯,用心去叩问那沉睡了三千年的浑厚历史,用情,去感知它带给我的强烈震动。
越过暗窄的走廊,我慢慢向前,回到了千百年前的古蜀金沙。
那是一个的水草丰美的世界,所有的故事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
迷雾缭绕的森林,传出百转千回的鸟啼。座座村舍,半掩门扉,空中飘起袅袅炊烟。那位在水一方浣衣的女子,在浮云散开的清晨,投给我以羞怯的微笑。 我驻足久久凝望着一方美景,凝望着先祖们繁衍生息的世界,我突然感受到了金沙跳动动的脉搏,它滚滚流动的鲜血,引领我继续向前。 神秘龟甲的幽黑,破碎,是千年前被火猝炼的鉴证,那俨然排列的黑洞连着蜿蜒起伏的裂痕,或是喜闻,抑或是讣告,代表了古蜀人对地的尊敬,对天的敬仰。 冰冷的玻璃柜中,他们静静地躺在镁光灯下。
温润细腻的玉器,融入了先祖们胸臆间那不可解的温柔;净洁如雪的象牙雕刻,刻入了祖辈们所有的灵巧与智慧;印着水纹云纹的陶罐,烧入了祖辈们永生不息的爱与信仰。 金沙沸腾的血液,起伏的心跳,指引我找到太阳神鸟。
旋柱上,太阳神鸟柔和的边缘被光线切割得适宜的完美,四只神鸟翩翩而绕,圈起永恒燃烧的太阳。纤薄的金纸,凝聚起古蜀人的灿烂文明与傲人智慧,也代表了先祖们“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对话金沙,让我沿着先人的生命之路,探索到古蜀金沙曾经的故事与辉煌; 对话金沙,让我在这些中华浩瀚历史洪流中得以拾起一枚小小的珠贝; 对话金沙,让我继承古蜀人不竭流淌的血液,和同一频率的脉搏。 金沙。
沉寂三千年,一醒惊全世。 【点睛之评】
穿越历史时空,通过与金沙文明的对话,让千年古老文明变得鲜活。文章走进充满神秘色采的古代艺术,进而去感受古人精神与生命。语言精美细腻。 (指导教师 廖开国) 作文题6佳作: 莫让商业掏空文化
成都 李曦 有这么一幅漫画:一座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偏居一隅,各种开发区、别墅区、大酒楼、房产区、高尔夫球场对它形成了包围之势。居然还有开发商接二连三地赶来,他们扛着“开发区”“别墅区”的牌子,瞄准它,试图与它“攀亲”,进行深度开发。漫画作者对开发商挖空心思与文化“攀亲”,进而掏空文化的现象进行夸张和嘲讽;变形了开发商的笑脸和文化
遗产遭到的羞辱,开发商的乐不可支,文化遗产的羞愧难当,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力地突出了商业掏空文化的严重程度。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呼喊:莫让商业掏空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信奉“文化搭台,商业唱戏”,于是商业与文化联姻,催生出了“商业文化”这个怪胎。商业文化曾经也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商业文化的本质是为了金钱,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我们知道,云南的过桥米线是一种文化。云南过桥米线之所以正宗,并不在于他们的原料保持原汁原味,而在于他们坚持制作过程的原则,他们做过桥米线不仅仅当作一种赚客人钱的小吃,而是作为弘扬云南饮食文化的行为艺术。一旦因为商业的原因淹没了文化气息,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云南过桥米线,就根本没必要亲自去原产地身临其境了,云南过桥米线也就失去了文化内涵。可见,商业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商业行为只能是为了谋利,它不会对文化本身负责,不会考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不会为传统文化遗产逐渐丧失买单。 在蜂拥而至的开发商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攻击下,中国许多古村落正在遭受破坏性开发,原始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已无处立足。我们的城市在“旧城改造”这个荒唐的口号下,已经变得完全一样了,没有人怜惜它。我们为了钱把自己掏空了,那些古村落和历史街区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内涵被掏空了,失去了见证物的历史会变得虚无缥缈,建筑残存的古村落大部分已徒具美丽的容颜。 曾经,九寨沟即便是道路中央也随处可见舞姿优美的彩蝶飘落,如今此景只能“成追忆”了。小学课文<<桂林山水>>里描绘的那自然清秀甲天下的美景,使我从小便心生向往。长大后,真真切切地面对那山那水时,却感到苦涩和无奈。一个普通的公园,随意加点传说故事,马上升级为门票昂贵、游客势必观赏的“圣地”。泛舟漓江的期望也甚为渺茫,穿行其间的已罕见当地的小舟木筏。站在载客两三百人的轮船上眺望,徒然失去了自然美景给予的触动。旅行社,酒店,停车场泛滥,质朴的村民演变为市侩狡黠的小贩。日复一日,经油轮排放和游客废弃的垃圾污染,漓江水也不再清澈见底,或许船尾翻滚的江水也在呜咽低吟,为那无可追溯的过往??
超女快男炒得热火朝天,传统经典的国粹京剧却萧索冷清;无病呻吟的小说备受追捧,博大精深的史学著作却乏人问津;乱七八糟的火星文风靡网络,风格各异的中华书法却少人赏识。 倒是有那么一个法国女人,前些年她在贵阳专门收集100年以上的那些苗族的银饰及古老又精美的服装。她在每样东西上加个标签,标上什么年代,什么样的人家,干什么的,属于哪个村寨,都写得很清楚,然后打包装箱运回国。她收获极丰,情不自禁地说出一句大话“十五年后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到我们那里去看!”相信国人看了这段故事都会感慨万千。中华文化确实魅力无穷,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那惊艳的目光,但其中不乏觊觎之心。对此,我们不能不警惕啊!
莫让商业掏空文化,抵制过度开发,保护文化遗产,成了我们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年,为保护北京城墙,梁思成先生如杜鹃啼血,奔走呼号,结果是“可奈何城毁去”。梁思成先生曾多次上书,坚决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但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否则,北京古城会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都和建筑博物馆,北京城的发展也可以避免现在的极度集中与拥挤。短浅的目光,片面的规划,造成无可逆转的遗憾。毁墙的声声炮响,又如何掩饰得住,见证千年历史变迁、铭刻岁月痕迹的城墙深深地叹息?
为遗失的美好扼腕叹息,不如在开发和保护之间找寻适合的“度”。2009年两会期间,冯骥才先生提出中国古村落保护可以有四种方式:第一为分区式,比如,丽江束河古镇,原有古村落保持不变,在旁边建设居住生活的新区,这样古村落的原汁原味就保持下来;第二是民居博物馆形式,把分散经典的建筑向一处集中,晋中王家大院就是这种类型;第三为景观形式,比如安徽婺源,其形象并非为了旅游而考虑,而是展示自己的特点,当然也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还有原生态的方式,保持当地原住民的原生态生活,周庄、西塘就是典型代表。冯
骥才先生的建议切中肯綮,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回望五千年,看壮阔波澜,踏遍历史足迹,拍遍岁月栏杆,多少故事慢慢变老,多少岁月渐渐发黄;可喜的是,在回望历史时我们有了新的愿望,新的使命,历史在我们这儿必将获得了新生!
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文化遗产那飞天般妙曼的形状和青铜般深沉的重量,尽最大努力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让自然的物质文化遗产回归质朴和本色,散发出岁月恒久的光芒。你生活的老巷里的那块老砖,虽然轻轻抚摸,指尖还会留下新鲜的青苔散发的清香;你每天行走数遍的那条大街,不经意间,它已是证明一个时代存在的文化遗产;你熟知的一座礼堂,一间厂房,一个村落,一片广场,甚至仅仅是一块梯田……都能表现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
切莫让文化遗产遭到羞辱,切莫让千年文化流失殆尽,切莫让商业掏空文化! 【点睛之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遵循看图作文的格式,有条不紊地去写:作者先写漫画的内容,引出“莫让商业掏空文化”的中心论点;接着写商业文化为了金钱,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掏空文化的实际情况,阐述为什么不让商业掏空文化;然后写不让商业掏空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发号召,得出结论。描述漫画内容,要言不烦;论述时,广泛使用了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层层推进,使内容充实,论证充分。 (指导教师 李迪明) 莫让商业掏空文化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高2011级2班 李享
在人类发展史的漫漫长河中,商业与文化,前者从来都是后者的附属品、衍生品。什么样的文化就会衍生出带有相应特点的商业。商业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且历史上任何一个商业繁荣时期总是与某一文化的鼎盛时期相重叠。商业随文化文明的兴盛而繁荣,随其衰落而萧条、衰败。但当历史的车轮转至今日时,文化与商业的关系却发生了一种怪异的变化:曾经依附于文化发展的商业开始大行其道,疯狂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扩张,相反地,本该在新时期大放光彩、与时俱进的文化,却或多或少地放缓了发展的步伐;商业似乎可以摆脱文化,独自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以至于“文明”;文化似乎不再对商业具有决定性作用,商业反而莫名其妙地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类进入21世纪,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商业俨然为人类第一要务,而文化的地位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沦落,正向“从属”靠近。
危险!商业正在掏空文化!
商业掏空文化,从最直观的物质文化上来讲,就是商业对物质文化的异化改造。
就拿我本人的居住地成都来讲,许多物质文化景观已经全部被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商业化外套。
成都的近郊,有一个名为洛带的古镇。名为古镇,名副其实——古香古色的川西传统民居,的确是百年前某些大师的杰作;古朴的民众,的确保留着千百年前祖先的品性??可是,有一天这座小镇被“发现”了,它的商业价值被发现了!不久,一批批专家来了,一支支施工队来了,一台台建筑机械来了,一堆堆建材来了??不知过了多久,当人们终于又能够拜访这座“开发完毕”的小镇时,很多人都为这片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所震撼。大家都到所谓的古镇茶馆里坐坐,到所谓的古镇小吃店尝鲜,到所谓的百年老树下小憩,在所谓的百年老街上闲逛——好一片繁荣景象!于是,周末节假日,人们又多了一个消遣的去处。人们在此消费和娱乐——商业在这里如鱼得水,只不过还是有些念旧的人,怀念着原来那个古风犹存的小镇,忍受不了他们口中的那股“铜臭味”。 洛带,就这样被商业“异化”地改造了。 商业对文化的掏空不仅如此。它能够“改造”物质文化,它更可以将人类精神文化给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