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济钢实习报告及高炉上料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本文

合,混合时间约50s。使用细磨精矿粉烧结时,因粒度过细,料层透气性差,为改善透气性,必须在混合过程中造球,所以采用二次混合,混合时间一般不少于2.5~3min。我国烧结厂大多采用二次混合。

烧结生产:烧结作业是烧结生产的中心环节,它包括布料、点火、烧结等主要工序。布料,将铺底料、混合料铺在烧结机台车上的作业。当采用铺底料工艺时,在布混合料之前,先铺一层粒度为10~25mm,厚度为20~25mm的小块烧结矿作为铺底料,其目的是保护炉箅,降低除尘负荷,延长风机转子寿命,减少或消除炉箅粘料。铺完底料后,随之进行布料。布料时要求混合料的粒度和化学成分等沿台车纵横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有一定的松散性,表面平整。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圆辊布料机布料。点火,点火操作是对台车上的料层表面进行点燃,并使之燃烧。点火要求有足够的点火温度,适宜的高温保持时间,沿台车宽度点火均匀。点火温度取决于烧结生成物的熔化温度。烧结,准确控制烧结的风量、真空度、料层厚度、机速和烧结终点。

与烧结相比,团矿适合于处理更细的精矿粉,把细磨铁精矿粉或其他含铁粉料添加少量添加剂混合后,在加水润湿的条件下,通过造球机滚动成球,再经过干燥焙烧,固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冶金性能的球型含铁原料。球团矿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天然富矿日趋减少,大量贫矿被采用。铁矿石经细磨、选矿后的精矿粉,品位易于提高。过细精矿粉用于烧结生产会影响透气性,降低产量和质量。细磨精矿粉易于造球,粒度越细,成球率越高,球团矿强度也越高。球团法生产工艺的成熟,使从单一处理铁精矿粉扩展到多种含铁原料。生产规模和操作也向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提高。球团产品也已用于炼钢和直接还原炼铁等。球团矿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粒度均匀、微气孔多、还原性好、强度高,有利于强化高炉冶炼。团矿分为压团和球团两类。一般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混合、造球、干燥和焙烧、冷却、成品和返矿处理等工序。 2.2.3 炼焦

炼焦即煤炭焦化,装炉煤经过高温干馏转化为焦炭、焦炉煤气和化学产品的工艺过程,指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焦炭、煤气、干馏炭及煤焦油或沥青等副产品的炼焦炉的操作活动。现代炼焦生产在焦化厂炼焦车间进行。炼焦车间一般由一座

7

或几座焦炉及其辅助设施组成,焦炉的装煤、推焦、熄焦和筛焦组成了焦炉操作的全过程,每个炉组都配备有装煤车、推焦车、拦焦机、熄焦车和电机车,一侧还应设有焦台和筛焦站。近来开发的炼焦新工艺还有:配入部分型煤炼焦的配型煤工艺、用捣固法装煤的煤捣固工艺、煤预热工艺等。产品包括焦炭、煤焦油、煤气和化学产品。现代焦炭生产过程分为洗煤、配煤、炼焦和产品处理等工序。洗煤是原煤在炼焦之前,先进行洗选,目的是降低煤中所含的灰分和去除其他杂质;配煤将各种结焦性能不同的煤按一定比例配合炼焦,目的是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炼焦用煤的使用范围,合理地利用国家资源,并尽可能地多得到一些化工产品;炼焦是将配合好的煤装入炼焦炉的炭化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两侧燃烧室加热干馏,经过一定时间,最后形成焦炭;炼焦的产品处理,将炉内推出的红热焦炭送去熄焦塔熄火,然后进行破碎、筛分、分级、获得不同粒度的焦炭产品,分别送往高炉及烧结等用户。熄焦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湿法熄焦是把红热焦炭运至熄焦塔,用高压水喷淋60~90s;干法熄焦是将红热的焦炭放入熄焦室内,用惰性气体循环回收焦炭的物理热,时间为2~4h。在炼焦过程中还会产生炼焦煤气及多种化学产品。焦炉煤气是烧结、炼焦、炼铁、炼钢和轧钢生产的主要燃料。炼焦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炼焦工艺流程

8

2.2.4 高炉炼铁

在高炉炼铁生产中,高炉是工艺流程的主体,从其上部装入的铁矿石、燃料和熔剂向下运动;下部鼓入空气燃烧燃料,产生大量的高温还原性气体向上运动;炉料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脱硫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液态炉渣和生铁。它的工艺流程系统除高炉本体外,还有上料系统、装料系统、装料系统、送风系统、回收煤气与除尘系统、渣铁处理系统、喷吹系统以及为这些系统服务的动力系统等。 如图3所示:

图3 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

高炉原料及质量要求:烧结矿高炉生产中主要的碱性含铁原料球;团矿,高炉生产中主要的酸性含铁原料;焦炭,提供高炉冶炼所需的大部分热量,提供高炉冶炼所需的还原剂,是高炉料柱的骨架,生铁形成过程中渗碳的碳源;煤粉,代替部分焦炭提供热量,使得焦比降低,生铁成本下降。

高炉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炉炉壳:现代化高炉广泛使用焊接的钢板炉壳,只有极少数最小的土高炉才用钢箍加固的砖壳。炉壳的作用是固定冷却设备,保证高炉砌体牢固,密封炉体,有的还承受炉顶载荷。炉壳除承受巨大的重力外,还要承受热应力和内部的煤气压

9

力,有时要抵抗崩料、坐料甚至可能发生的煤气爆炸的突然冲击,因此要有足够的强度。炉壳外形尺寸应与高炉内型、炉体各部厚度、冷却设备结构形式相适应。

炉喉:高炉本体的最上部分,呈圆筒形。炉喉既是炉料的加入口,也是煤气的导出口。它对炉料和煤气的上部分布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炉喉直径应和炉缸直径、炉腰直径及大钟直径比例适当。炉喉高度要允许装一批以上的料,以能起到控制炉料和煤气流分布为限。

炉身:高炉铁矿石间接还原的主要区域,呈圆锥台简称圆台形,由上向下逐渐扩大,用以使炉料在遇热发生体积膨胀后不致形成料拱,并减小炉料下降阻找力。炉身角的大小对炉料下降和煤气流分布有很大影响。

炉腰:高炉直径最大的部位。它使炉身和炉腹得以合理过渡。由于在炉腰部位有炉渣形成,并且粘稠的初成渣会使炉料透气性恶化,为减小煤气流的阻力,在渣量大时可适当扩大炉腰直径,但仍要使它和其他部位尺寸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比值以取上限为宜。炉腰高度对高炉冶炼过程影响不很显著,一般只在很小范围内变动。

炉腹:高炉熔化和造渣的主要区段,呈倒锥台形。为适应炉料熔化后体积收缩的特点,其直径自上而下逐渐缩小,形成一定的炉腹角。炉腹的存在,使燃烧带处于合适位置,有利于气流均匀分布。炉腹高度随高炉容积大小而定,但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为3.0~3.6m。炉腹角一般为79~82 ;过大,不利于煤气流分布;过小,则不利于炉料顺行。

炉缸:高炉燃料燃烧、渣铁反应和贮存及排放区域,呈圆筒形。出铁口、渣口和风口都设在炉缸部位,因此它也是承受高温煤气及渣铁物理和化学侵蚀最剧烈的部位,对高炉煤气的初始分布、热制度、生铁质量和品种都有极重要的影响。

炉底:高炉炉底砌体不仅要承受炉料、渣液及铁水的静压力,而且受到1400~4600℃的高温、机械和化学侵蚀、其侵蚀程度决定着高炉的一代寿命。只有砌体表面温度降低到它所接触的渣铁凝固温度,并且表面生成渣皮(或铁壳),才能阻止其进一步受到侵蚀,所以必需对炉底进行冷却。通常采用风冷或水冷。目前我国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