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棉比重为100%。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县要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大棚蔬菜基地面积3万亩,出口蔬菜4万亩,蔬菜生产全面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养殖规模,改善品质,提高水禽、食草家禽和特禽比重,力争到2010年,全县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畜牧业。重点发展生猪、山羊和家禽,到201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为35万头,山羊饲养量为25万只,家禽饲养量1800万只。
——渔业。调整渔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特色渔业和休闲渔业。到2010年,水产养殖总面积18万亩,围拦网面积3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产量达1.35万吨。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尽快制订标准。对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品等制定无公害或绿色地方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规模,到2010年,全县安全农产品获得认证的生产基地达45万亩,主要农产品和鲜活农产品基本实现安全化;三是建立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力争到2008年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并正常运作;四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在主要农产品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获得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实行专区销售。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壮大油脂、棉花、优质米、养殖业、特色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5家;创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 ——油脂产业:做大做强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等产业,着力开发山茶油、米糠油、葵花籽油等系列保健油产品,力争把环峰镇建成全市最大的油脂加工基地。 ——棉花产业:以振华棉业、清溪荗源纺织、铜闸佳诚纺织等为龙头,着力向纺纱、纺织行业延伸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县棉花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优质米产业:以巢湖中粮铜闸米业公司、自然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产前通过统一供种,落实订单,建立3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加大无公害和绿色大米品牌的申报力度,开发免淘米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优质米。
——养殖业:以建成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大中城市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养殖区开发步伐,逐步进入养殖业产品的加工行列,建立冷冻加工场,力争建成华东地区主要的肉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茶叶、红瓜籽、蔬菜的生产规模,加快市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
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种养殖业收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到2010年建立劳务培训基地50个,组织技能培训5万人次,组织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11万人,增加2万人以上。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扶贫工作与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工作进一步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服务工作。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加强扶贫规划,把扶贫资金与其它支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扶贫建设项目的管理,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推行扶贫项目的公告公示制度,提高扶贫资金的投入效益。
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全面达到省级杜鹃花工程标准。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
扶贫工程。
加强农村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保健建设,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大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投入和管理,建立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网络,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完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
加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力度;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土地治理项目、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水利工程建设。
四、统筹规划,加快村庄整治。坚持“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共建”的原则,以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重点,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开展村庄整治工程,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节约土地、美化环境、完善功能为重点,促进乡村布局合理、形象美观、设施完善,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抓好农村环境整治。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城乡统筹、长远发展的思路,认真做好农村环境整治的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一是山水田林路建设要突出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实施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要先行进行居住区环境规划,使环境整治工作在村域发展规划框架内合理有序进行,保证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硬化、河道疏浚、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开展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建设村庄秀美、河清树绿、天蓝水碧、清洁卫生的新家园。 六、构建和谐文明的农村社会。
实施科教兴农。通过农业科技下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措施,着力推广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动植物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动物防疫技术和加工、贮藏、
保鲜、包装等技术,争取在2010年前实现含山县稻、麦、油料和畜禽等主要品种的更新换代;建立1500亩杂交优质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2000亩优质杂交稻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到201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0万千瓦,大中型与小型机械比例为1∶10,农机具配套比例为1∶2.5,小麦生产、水稻生产、油菜和棉花主要环节的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60%和30%。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与农村基层干部、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大农民科学种养知识的培训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济困和社会救助的力度,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探索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载体和形式,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突出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积极创建文明村、文明户、和谐家庭。依法制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村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行政村和村民组要普遍建立农民理事会,切实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第五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旅游名县
一、完善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品位
健全、完善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专业市场、交通服务、中介咨询、房地产服务、家政服务等,加快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传统产业的集团化步伐。到2010年,在全县形成亿元以上交易市场2个,千万元以上市场8个。
以旅游业为龙头,商贸、房地产、金融、会展、文化、体育等为重点,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推广应用,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开拓发展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