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汉族农民迁入达斡尔族地区。在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商品市场的刺激下,达斡尔族农业迅速发展。
2、达斡尔族的食物: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稷子米叫“敖斯莫”,将糜子(芒格勒莫)烀熟炕干后碾制而成。
3、达斡尔族的节日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主要有春节(阿聂节)、黑灰节、元宵节、二月二、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千灯节、祭灶节、布通节(除夕节)等。 春节:达斡尔语称“阿聂节”,是达斡尔族最大的节日。初一凌晨,早早起床,女人们准备饭食,而男人们忙于烧香拜天拜神。吃过迎春饺子,男人们便纷纷离家,成群结伙地到村里及外村去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逐户互拜。客人一进门,先去揭主人家的锅盖,抢吃家家都备有的蒸糕,夸奖谁家的糕最甜,就是赞美谁家最善良。一般拜年到初五为止。节日前,妇女们要赠礼品,把最好的烟叶、奶皮、糕点、冻肉等分包包装好,送给老人、亲友。
姑娘们要把自己绣的荷包悄悄地在舞会上赠给意中人。在“阿聂节”期间妇女们聚在一起跳舞,姑娘们玩纸人或掷拐。男子举行赛马活动或进行曲棍球比赛。从初一至初五,有些地方是整个正月里,妇女不得动针线,免得一年受累。节期不许哭闹及大声呵斥,否则不吉利。
三、体验活动:谈谈这节课后你的收获 课后反思:
第3课 鄂温克的驯鹿文化
教学目标:
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 教学准备:鄂温克族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游览,大家看到的是鄂温克族,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的驯鹿文化很有特色,大家想知道吗?
二、讲解新课
1、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指名回答交流:鄂温克人是住在大森林里的人们。
过去,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穿的是兽皮制成的衣服。鄂伦春族妇女对兽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经他们加工的狍皮,结实、柔开的雨伞,用30多根树杆搭成,外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盖着狍皮和芦苇帘。可很快搭成,也可随时拆卸。每个:“仙人柱”内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火堆,上面吊一带耳口的小铁锅,以便煮肉。屋顶开一小孔出烟透气。
2、独特的驯鹿文化
骑马和使用大轮车是鄂温克族的主要传统交通工具。大轮车适于
在山林、草原上使用,用于日常交通。牧区、林区的鄂温克人还使用四轮车,冬季里用雪橇拉草、拉木头等。桦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沿河狩猎、运输时使用。嫩江流域的鄂温克人还制作独木舟、木板船,用于渡江河和从事渔业。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驯鹿体轻、蹄大,善于在密林和沼泽地中行走,素有“林海之舟”的称号。
3、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
鄂伦春族迁到黑龙江南岸以来,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90年鄂伦春马队曾给入侵的沙俄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夏天,河流里以桦皮船作为交通工具。现在鄂伦春族居住的地区已通了火车、汽车,交通更加方便了。
三、知识窗:
了解鄂温克的民俗禁忌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对远方的来客,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