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字体:大 中 小】【2009-4-28】 【编辑:本单位】 【关 闭】
第一章 规划总述
一、三十岗乡概况(一)自然概况
1、区域位置
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1703’42”-11710’21”,北纬3151’58”-3157’57”, 北与长丰以滁河为界,南临董埔水库,与蜀山相望,东与大杨镇相临,西与肥西县一条自然河流相隔。全乡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32.58平方公里。 人口1.4万,面积32.4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连接合淮公路的魏武大道直通本乡,大姚路(柏油路面)经姚庙大桥与长丰、肥西相通。已经完成路基的合阜高速公路贯穿全乡,交通便捷。
2、地形地貌
。
。
。
。
乡域内地形为岗冲起伏的残丘,属八岗九冲典型的江淮分水岭的脊椎骨,南低北高,东低西高,波状起伏,土地瘠薄,畔畈交错。乡域内土质大部分为黄白土,兼有少量的褐粘土,北部滁河沿岸为黄砂土。全区平均高度为30~40米上下。
3、气象气候
该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
气温:据1967~1999年33年气象资料(下同)记载,年平均气温17℃,以1978年平均气温19℃为最高、1969年平均气温14℃为最低;7、8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27.6℃;1月最冷,平均气温1.1℃。气温年较差26.5℃。春秋两季气温升降率较大,平均每月以6℃左右的幅度上升或下降,东夏两季气温变化较小。极端最高气温,大多数年份在35℃到38℃之间,其中以1967年的40℃为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以1969年的-17.8℃为最低。气温日较差,春秋两季较大,平均为9.8℃,其中,最大为10月份的10.5℃,最小为7月份的7.7℃。
日照、积温和风速:年平均日照时数2163小时,日照率为49%,4~10月日照时数占年平均日照时数的65.3%。>0℃的积温为5498℃,≥5℃的积温为5235℃,持续日数为264天;≥10℃的积温为4886℃,持续日数为226天。风向:春季多东南风,平均风速为2.8~3.5m/s;
夏季多南风和偏南风,平均风速为2.7~2.8m/s;秋季东风多于西风,平均风速为2.6~2.7m/s;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为2.6~3.5m/s,一年以东南风和南风频率最高。
4、河流水系与水文地质
该乡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属于长江水系。滁河干渠自西向东,紧靠北部环绕本乡,西有自然河自北向南流往董埔水库,境内有明星水库、王大塘水库,乡域地下水资源丰富。 滁河干渠流经三十岗乡的西、北部,为渭史杭总干渠的组成部分,于新民坝接大潜山总干渠,全长89.91公里,总灌溉面积达355.5万亩。规划涉及段的设计流量为31立方米/秒,灌溉面积55.8万亩。
董埔水库位于乡域南界,为合肥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其迳流面积207.5平方公里,总库容2.42亿立方米,常年蓄水6000~7000万立主米。 5、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为3258.1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5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596公顷,合0.89亩。土壤酸碱度适中,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小麦,兼产大麦、豆类、山芋、玉米、高梁和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籽、烤烟、薄荷以及蔬菜、瓜果等。 (2)植物资源
值被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兼有,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居多。自然值被在丘陵、岗地以疏残林和灌木林为主,覆盖率较低。值物类别如下:
水本植物类:主要有用材林木、经济林木两类。其中,用材林木主要有槐树、柏树、松树、杨树、榆树、梧桐、竹等;经济林木如桃、杏、梨、柿、桑、茶等。引进树木主要有水杉、油桐、杜仲、枫杨、油茶、银杏、雪松、国外松、法梧、冬青等;野生灌木主要有千年矮(俗名)、老鼠花(俗名)、野蔷薇等。
草本植物类:主要与一些花卉在一起,草本花卉主要有荷花、风仙花、大丽花、美人蕉、代代红等。此外,玫瑰、月季、蔷薇、桂花、金银花等比较多。 (3)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野兽主要有黄鼠狼、兔、鼠类、草狐、野猫昭、刺猬;野兽主要有喜鹊、乌鸦(少)、野鸡、天鹅、野鸭、鹭鸶、鹰类、斑鸠。丹顶鹤(少)、鸳鸯(少)、啄木鸟(少)等;鱼类主要是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鳍鱼、鲫鱼、黑鱼等;甲贝壳主要有虾、蟹、龟、螺等;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蛇等;昆虫有蝉、蝴蝶、螳螂等。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尚没有发现,仍需要进一步探明。 6、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天气灾害,以旱灾威胁最大,其次是雨涝、低温、大风、冰雹等。天气灾害的因素很多,夏涝多因梅雨季世连阴雨和大暴雨所致;入伏后副高稳定,控制江淮之间,造成伏旱;秋季常受南下冷高压控制,造成秋旱。氢1967~1980年的14年资料分析,共出现旱、涝灾害43次,平均每年3次,其中干旱26次,约每年2次,雨涝17次,约每年1次。旱多于涝,其中伏旱连秋旱,平均3年两遇。是发生机率最大的灾害。
而且县境处于分水岭一带的农业生产的危害尤为重要。
(二)建制沿革
三十岗乡解放初期属肥西县岗集区,1958年划归合肥市郊区管辖,成立园林松社,1968年并入优胜公社,1973年又从优胜公社分出,成立三十岗人民公社。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撤社建乡,成立三十岗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地三十岗至今。
三十岗集镇又称火龙三十岗,相传此地坐落于两条龙之间,很久以来当地居民砌炉灶时,只能拐烟囱,不能直砌上去,否则会触怒火神,而火灾降临全村,故附近村民将此地同为火龙地,集镇由此而名。
三十岗镇在解放初期是附近地区的物资贸易集散地,市场景象十分繁荣,后来由于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及兴修滁河干渠阻断了部分通往三十岗集镇的交通,导致了三十岗集镇逐渐衰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十岗集镇建设得以恢复和逐步发展。
三十岗乡境内陈龙村有古城遗址一处,是三国时魏扬州都督满宠为抵抗吴军所筑的合肥新城,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城址为长方形,现土筑城墙已倒塌,尚存18个大小不等的土墩,为合肥市重点保护文物。1979年冬人们在遗址上,还出土了“铁撞车头”、“铁逆须钉”等三国时期的防御兵器。
(三)行政村
1、三十岗村
三十岗村位于三十岗乡中部,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十岗,下设14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576户,人口1802人,耕地面积1673.5亩,人均耕地面积0.93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良种西瓜)。村内有两条支渠通过,水利设施条件较好。 2、崔岗村
崔岗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崔岗,下设12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01户,人口1180人,耕地面积1547.8亩,人均耕地面积1.31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其北部有滁河干渠,东、西均有天然河沟。 3、瞿咀村
瞿咀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瞿小郢,下设14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70户,人口1765人,耕地面积1707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农业以种值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良种西瓜)。其北面有滁河干渠通过。 4、堰稍村
堰稍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磨坊,下设13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38户,人口1398人耕地面积1983.7亩,人均耕地面积1.42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其北部有雷郢自流支渠和明星水库(小二型水库)一座。 5、陈龙村
陈龙村位于三十岗乡中南部,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十岗,下设15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542户,人口1854人,耕地面积2241.8亩,人均耕地面积1.21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村内有官塘支渠通过。另外,村域内有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合肥市古三国新城遗址。 6、东瞿村
东瞿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村民委员会设在魏武大道北侧,下设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58户,人口1178人,耕地面积961.6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村以下企业创业值114万元。
7、风景村
风景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中科院合肥分院北面,村民委员会设在魏武大道北侧,下设8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67户,人口1328人,耕地面积942.7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种子、西瓜、藕、蔬菜等(该村有两个专业蔬菜村民小组);该村区域内有合肥二十一中学和乡转瓦窑厂一座,村办企业有运输队、加油站、百货商店、粮食工厂等。 8、柴冲村
柴冲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村民委员会设在柴冲,下设1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01户,人口1070人,耕地面积1530.2亩,人均耕地面积1.43亩。农业以种植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 9、汪堰村
汪堰村位于三十岗乡北部,村民委员会设在卫冲,下设10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31户,人口1078人,耕地面积1291.42亩,人均耕地面积1.20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村办企业以粮油加工和商业服务为主。
(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综合经济
2006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446万元,比2001年增长0.9倍;农业总产值6944万元,比2001年增长1倍;工业总产值2200万元,比2001年增长5.8倍;财政收入308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比2001年增长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16元,年均增长388元。
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按比价计算,1996-2002年,三十岗镇GDP年均增长率为3.82%。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绝对值:万元 比重:% 第一产业 年份 GDP 绝对值 比重 绝对值 比重 绝对值 比重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