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说孔子 - 日常圣人》 下载本文

过度了吗?可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人,我不为他哭还为谁哭呢?他是在控诉命运的不公,他是在感慨人在命运面前是多么渺小呀。这是他的哀。

当然,他也有很快乐的时候,应该说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比较快乐,比较轻松的。看到山水了他快乐,听到音乐了他尤其快乐。

他在齐国听齐国的乐师演奏《韶》乐,《韶》乐传说是舜时代传下来的音乐,他曾经评价《韶》乐是尽善尽美。所以他在齐国听到这个曲后,结果是“三月不知肉味。” 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高明的演奏家,所以我猜测,他听完这个曲子后,肯定也不断地演奏。三个月的时间他就沉浸在音乐声中,甚至吃肉都不知道肉的味道,而我们也知道,孔子是特别喜欢吃肉的。最后自己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我没有想到呀,一个音乐能够把人感动成这个样子,音乐能够这么样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彻底的俘虏他呀!(《论语?述而》)

什么样的人才真正懂音乐?我想,懂音乐,包括艺术和文学都一样,不是看他是否具有一些有关艺术的知识。艺术知识不是艺术,掌握多少艺术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人具有多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一个人是否真懂艺术,要看他能否被艺术感动,陶醉。读一首诗时你被感动了,你就懂了;听一首音乐时,你被感动了,你就懂了。你没有被感动,你写一大堆的分析文章那都没用。你感动,你才懂。,你感动的程度越深,说明你懂的越深。《世说新语》里面记载有一个叫做桓子野的人,“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这个人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他有

很高的鉴赏能力,他只要听到好的音乐,他就被感动得手足无措,只能说两个字“奈何!”什么叫奈何呀?就是无可奈何!他感动得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人是真懂音乐。不过,在他之前还有一个人比他感动得更厉害,那就是孔子。如此热爱艺术并被艺术陶醉感动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肃得可怕的人呢?不是有性情的人,怎么会这样沉迷于音乐?

所以从孔子的这些喜怒哀乐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的丰富而不是情感的枯竭,是情感的充盈流动而不是情感的萎缩凝滞,是情感的敏锐而不是情感的麻木,是情怀的自然天成而不是情怀的人为矫情。孔子的一切的表现都是自然的,他高兴的时候他就笑,他痛苦的时候他就哭,他生气的时候他就骂,非常自然。孔子曾经欣赏过一个人,卫国大夫公叔文子,因为他“时然后言,乐然后笑” ,什么意思呢?该说话的时候看看环境,轮到我说话了,他才说,很有礼貌,不多言。乐然后笑,快乐了然后才笑,发自内心的笑,不是假笑不是装笑不是苦笑。所以这个笑是发自内心的,很自然的,孔子天性就是这样。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一个哲人又是一个诗人,他对世道人心最深刻的洞彻不是形诸理论教条,逻辑,而是形诸感慨,通过感慨万端

的、诗性的语言告诉我们。所以他常常是“喟然叹曰”。就像我前面的分析一样,你读明白了,就知道这里面包含着很深很深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读明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不仅欣赏音乐,他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演奏家。诗经305首,他一首一首按顺序演奏下去。我们今天讲《诗经》就是诗了,可那个时候,《诗经》就是歌词,它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孔子拿着一把琴从头至尾,305首一直演奏下来。《诗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但是他整理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整理乐谱。而且他还随时都可以唱歌。他在鲁国和季平子、鲁定公之间有矛盾了,鲁定公、季平子不用他了。可是孔子要离开鲁国了,又有点舍不得,到了鲁国的边境还等了一个晚上。这时季平子大概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派一个人来送他,叫师己。如果师己是来挽留他的,孔子可能还觉得有点话讲,可是这个人就是来送行的,孔子就觉得也没有什么话好说,沉默不语。师己很同情他,说,孔先生我知道这个事情不怪你,都是他们的错。孔子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想给你讲,我给你唱一首歌吧。孔子现场作词,即兴发挥:

那些女人的口, 可以让我这样的人出走。 那些女人的口, 可以让国家衰败。 我现在还能干什么呢? 我只能优哉游哉。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在鲁之南)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史记?孔子世家》)

他跟别人说着话,说着说着他就唱出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可能一个都碰不着,一感动他不说话了,他给你唱歌。他用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你看这个圣人。我们第一讲提到,孔子在病重的时候,子贡来看他,他不是也唱了一首歌吗?

泰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史记?孔子世家》)

他几乎每天都要唱歌的,除了这一天他去吊过丧。因为到别人家吊了丧,如果还回来唱歌,那对别人不礼貌,所以他不唱。除此以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唱歌,每天都要弹琴。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在路途中休息,他都要摆上琴弹唱一曲。他在教室里也都摆着琴、瑟和各种乐器。他在和弟子们讲课,交流学问的时候,有些弟子们就可以在旁边演奏。这就是孔子给我们体现出来的一种性情,他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