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生 物
第Ⅰ卷(选择题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新陈代谢的强度减弱 B.脱氧核糖只分布在细胞核内,核糖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C.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1. C【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解析】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升高,新陈代谢速率增加,A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DNA,则脱氧核糖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都有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但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则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核糖,B错误;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正确;基因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D错误。 【举一反三】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水、DNA、糖类等相关知识,在一个情景下同时考查多个知识点,是细胞的分子组成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命题的方向之一。需要的知识储备是: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另外要记住构建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2.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蛋白质类的肉毒杆菌毒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肉毒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1
B.肉毒杆菌细胞中没有染色体,遗传信息都贮存在质粒中 C.肉毒杆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D.肉毒杆菌毒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2. A【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解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都是DNA,A正确;肉毒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拟核中,B错误;肉毒杆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细胞质中的无氧呼吸,C错误;肉毒杆菌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结构,D错误。
【举一反三】拿到本题首先要能识别细胞的结构类型,解答本题需要的知识储备是:知道不同细胞类型的异同点,如下图:
3.下列生理过程或反应,不能在人体肝细胞中进行的是 A.以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核酸 B.氨基酸脱水缩合
C.消耗ATP,吸收C6Hl206 D.分解H2O,同时生成[H]、02和ATP
3. D【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查考生对几种代谢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析】人体正常的体细胞都能进行DNA转录和翻译,并吸收葡糖糖进行呼吸作用以便提供能量;分解H2O,同时生成[H]、O2和ATP是叶绿体的功能,人体细胞无叶绿体结构,D错误。
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通过提供能量或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B.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C.A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和腺嘌呤 D.酶促反应均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4. C【考查方向】本题考查酶和ATP,考查考生对酶本质和作用原理的理解能力
【解析】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2
RN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结构和性质不发生任何改变,B错误;ATP是三磷酸腺苷,由磷酸、核糖和腺嘌呤构成,C正确;有些酶促反应如H2O2的分解过程,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D错误。
【举一反三】酶相关的实验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题型多种多样,但无论题型如何变化,一般可采用“一个步骤,两个方法”进行解答。
所谓“一个步骤”,指的是解答的“通用”步骤:先分组编号,再施加实验条件,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所谓“两个方法”,其一指的是“对比法”。酶的某种特性的验证或探究,必须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如高效性,需通过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对比得出;专一性,需通过比较同种酶不同底物或不同酶同种底物的反应是否能够进行得出;温和性,需通过比较温和条件和极端条件(高温、强酸、强碱)下反应是否能够进行得出。因此,对比法是解答酶实验试题的必备策略。方法之二是“梯度法”,它是探究、确定酶促反应最适温度、最适pH的最佳方法。一般设置一系列具有一定温度(pH)梯度的装置,比较得出酶促反应最快的一组,其对应的温度(pH)为最适。
总之,掌握了上述“一个步骤,两个方法”,就等于抓住了解答与酶相关实验题的关键,可使解析清晰顺畅,轻取高分。
5.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格里菲斯根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得出了“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 B.摩尔根采用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
C.拜尔通过实验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 D.林德曼采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5. A【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考查考生对基本实验的识记能力
【解析】格里菲斯根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有“转化因子”存在,A错误;摩尔根通过观察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性状,利用假说演绎法将白眼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拜耳将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尖端下部的一侧,结果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从而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C正确;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长期观察揭示了能量流动的特点,D正确。
3
6.下图为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光能转变成ATP
B.乙过程中碳原子转移途径是C02→C3→C5→(CH20) C.乙过程为甲过程提供的关键物质有ADP和Pi等 D.干旱初期,甲过程产生的[HI相对含量会明显降低
6. C【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细胞代谢,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甲过程表示光反应阶段,色素吸收光能并转化为ATP中活跃化学能,A错误;乙过程为暗反应阶段,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B错误;乙过程消耗ATP和[H]用于C3还原,产生ADP和Pi供光反应利用,C正确;干旱初期,植物体本身不缺水,则[H]相对含量不变,D错误。
7.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PCR技术扩增的对象是氨基酸序列
B.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C.PCR扩增循环l5次后大约可以得到215个片段
D。PCR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亲缘关系判断和胚胎移植等
7.C【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考查考生对PCR原理和过程的理解能力 【解析】PCR利用的模板是DNA的两条链,A错误;由于DNA聚合酶只能识别DNA3’-5’序列,而DNA分子两条链是反向互补,则DNA复制过程一条链是连续的,另一条链不连续,B错误;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n次可得到2n个DNA片段,则扩增15次后可得到215个片段,C正确;PCR技术不能用于胚胎移植,D错误。
8.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能将编码某种抗原的外源基因与质粒构建成重组质粒作为疫苗导入机体细胞,由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下关于核酸疫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核酸疫苗的表达载体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等 B.核酸疫苗的外源基因一定不会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因此更加安全稳定 C.核酸疫苗导入机体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核酸疫苗的免疫具有持久性,一次接种可获得长期免疫力
8. B【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应用,考查考生对疫苗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