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视觉引发味觉的设计运用了 视味联觉(通感) 原理。

2)某件设计作品通过视觉给我们或冷或暖、或软或硬的感觉,说明他运用了视触联觉(通感) 原理。

3)设计观察应遵循观察与思维一体化原则、面向生活原则和 灵活多变 原则。

3、作为一名设计师,应如何观察?

4、本着五感设计原则设计一本书或一个空间(写文案)。

第三讲 认知与学习

第一节 认知与识别的一般原理

教学目的:通过对心理学中认知、识别原理和在设计中的展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基本知识学习技巧和设计识别方法,最终会在设计中运用相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1、认知原理 2、识别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识别理论(原理与方法)(演示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1、与其他心理学派的对比

2、与计算机和传统记录的对比 二、人的认知 1、辨认和识别 2、识别理论

教学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代表人物:艾伦·纽厄尔(Newell)和赫伯特·H.西蒙(Simon)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和兴趣在于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如概念形成、问题求解以及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将人的思维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相类似,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研究侧重通过对输入的信息及主体外显的行为进行研究。 1、与其他心理学派的对比(图表分析) 总结得出原理:

A知觉过程:信息输入—加工处理—信息输出

B创造原理:问题求解取决于刺激、机体状态和记忆。 2、与计算机和传统记录的对比(图表分析) 总结得出原理: A机制上存在区别 B情绪调节因素 二、人的认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认知问题

25

“认知”既是内容也是过程,它包含了人们获得外界知识并利用它形成和理解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全部内容。

认知心理学家将其研究内容归纳为: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求解、语言、人工智能等 。 1、辨认和识别

1)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的加工(图示)

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的加工,主体将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大脑,抽取并加工相关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称为概念驱动的加工,人过去的知觉经验、知识、动机和背景影响他的识别。 2、识别理论

看图提问:是羚羊还是鸟?

提示:同一图形,在左图中则易被当作 “鸟”,但在右图则更易被当作羚羊,可见记忆比对(即上下文(context))对识别的影响。

识别理论包括如下说法: 1)、模板匹配模式与原型说

模板说: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种经验知识的模板(Template),人们识别时将刺激信息的编码“模板”进行比较,刺激与模板存在最佳的匹配时,再认对象就得到了识别。

原型说:人们对物体的识别是一种“原型匹配”的过程,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即使某一范畴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外形、大小等方面的一定差异,这些个体仍可与原型相匹配而得到识别。

人们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原型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识别障碍,另一方面可能寻找最接近的原型,来做出判断。

例1:国内厂家设计的洗衣机(2004年 北京国际家电展)

说明:人们对物体的识别是一种“原型匹配”的过程。当物体与原型非常接近时,物体就可以被识别,而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原型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识别障碍,另一方面可能寻找最接近的原型,来做出判断。

无法立刻识别的设计虽然可能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却有可能提高提高注意和增强记忆,并有时还能使用户获得“思维参与”的乐趣。

例2:四次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

四次奥运会的运动项目图标,虽然图标风格和样式不同,但人们仍旧能识别每个图标代表的体育运动,可见人们对于运动的记忆是按照某些典型形式记忆。人们无需看到对象的全部细节也能匹配相应的原型,这样能提高人们的识别速度,并且,只要存在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模式也是可以识别的。

2)、特征说

特征说中最著名的是塞尔弗里奇(O.G.Selfridge)1959年提出的“鬼域”(Pandemonium)假设。是一种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识别的分析模式。

当人们识别字母“R”时,映象鬼形成“R”的映象;特征鬼报告“它”所具有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不连续、曲线和3个直角等特征;一直注视特征鬼工作的许多认知鬼开始寻找相关的特征,具有类似特征的鬼,如 P、D和R都会喊叫,全部特征吻合的R鬼的叫喊声最大,而P鬼和D鬼则有与之不相符合的特征,

26

所以决策鬼就判定R为所要识别的模式。(图示)

3)、傅里叶模式

傅里叶模式是由 Kabrisky,Ginsburg和Person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人脑记忆的模式是傅里叶转换的形式,这种变化将对象通过转换分解为一定频率的信号,与原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傅里叶模式相匹配。(傅里叶变换(Fourier变换)是一种线性的积分变换。因其基本思想首先由法国学者约瑟夫·傅里叶系统地提出,所以以其名字来命名以示纪念。在很多学科领域均有应用,在图像识别方面的亦可运用。)

4)、结构描述模式

结构描述模式是M.Minskey提出的一种按照识别对象特性的联接关系描述对象的方式。选取识别对象的特性,将对象的某一特征作为节点,按照特征之间的结构关系用有向线段连接起来,以描述对象。

识别对象可提取的特性和特性之间的关系: 可考虑的特性 亮度 黑、灰、白、亮、暗、均匀、阴影; 颜色 纹理 大小 红、橙、黄、绿、蓝... 平滑、颗粒、斑状、条纹... 长度、面积、体积、高度、深度、宽度、大、小、高、矮、宽、窄 取向 水平、垂直、倾斜 形状 空心、实心、密集、参差不齐 讨论:两个对象的组织关系有哪些? 结论:相离、相减、相联、相切、压叠、透叠、差叠、重叠。 特性之间的关系 一部分,在内部,包围着 包含 邻接 方向 接触着,在旁边,在上面 在上方,在后方,在左方,在右方 距离 邻近,远离 总结:本节课主要从认知角度做了相应的理论讲授,下节课我们会通过实验实训环节验证和运用认知理论。

作业: 1、填空:

1)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艾伦·纽厄尔和 西蒙 等。

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将人的思维活动看作是 信息加工 的过程 。

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知觉、 注意 、 记忆 、思维和问题求解、语言、人工智能等 。 4)人的认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为 数据 驱动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称为 概念 驱动的加工 。

5)人们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原型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识别障碍,另一方面可能寻找 最接近 的原型,来做出判断。

6)塞尔弗里奇提出的鬼域假设是一种根据对象的 特征 进行识别的分析模式。

27

7)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含两个因素,一是外界刺激,另一是人记忆中存储的 知识经验 。 2、判断:

1)按照识别对象特性的联接关系描述对象的方式反映了识别的“特征说”模式。(错)

2)不同运动会的运动项目图标,虽然风格和样式不同,但人们仍旧能识别每个图标代表的体育运动,可见人们对于运动的记忆是按照某些典型形式记忆。(对)

3)无刺激作用时,人们也可能产生知觉,即所谓的“幻觉”。(对) 4)设计是一种问题求解的活动。(对) 5)“认知”既是内容也是过程,它包含了人们获得外界知识并利用它形成和理解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全部内容。(对)

3、问答:通过比较人和计算机在认知上的异同,该如何处理自己和计算机的关系?

第二节 识别的设计应用

教学目的:通过对心理学中认知、识别原理在设计中的展现的实验,使学生掌握设计基本知识学习技巧和设计识别方法,最终会在设计中运用相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识别原理与方法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实训环节来解决) 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实训法等 教学过程: 一、汉字识别 分组实验 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图例

进一步得出结论 二、原型的自然匹配 实验、讨论 得出结论 三、手机设计 实验、讨论 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

导入:图片对比思考(三幅招贴中,哪个更有意味?图示)

第三幅即福田繁雄作品《和平与环境》更能打动人,更意味深长。这类作品在认知过程中,具有同一特点:介于直白与晦涩之间,即一目了然会缺乏情趣,晦涩难懂会阻碍信息。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感受设计中的识别(认知)。 一、实验:汉字识别

分组实验: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对一个汉字组进行辨认,记录结果, 实验过程: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