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2)引导城镇人口向城区集中,协调发展各乡镇尤其是重点镇城镇化水平,协调城区和各乡镇的产业布局及其对就业、居住的影响。充分运用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城镇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实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
第三十二条 人口结构与素质
(1)适应介休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条件下满足不同年龄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重点关注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城市问题和服务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和交通方式引导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2)积极引导就业产业构成,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协调处理职工转型或专业过程。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吸引外来人才迁入,从而加快第三产业的兴起。
第三节 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与村庄迁并
第三十三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等级结构采取四级规划,分别是中心城区为介休城区,中心镇为义安镇,重点镇为义棠镇、张兰镇,一般镇为绵山镇、洪山镇、连福镇、龙凤镇和三佳镇。
第三十四条 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将市域一城八镇分为四种职能:综合型、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介休主城区定为综合型城镇,义安镇、义棠镇、连福镇定为工矿型城镇,张兰镇、三佳镇定为商贸型城镇,绵山镇、洪山镇、龙凤镇定为旅游型城镇。
第三十五条 城镇空间结构
新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为带状发展的“一区、两轴、四片、T形带”格局。 一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包括介休城区、义安镇、义棠镇、张兰镇及三佳镇在内的五个城镇,区内功能互相补充。其中,重点发展介休城区和义安镇,促进联系,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真正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新型工业城市,
充分发挥介休在介孝汾经济圈的优势作用。
两轴:一条是以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及108国道以及高铁线路为依托的南北向城镇体系发展主轴带,这条发展带同时也成为介休市的重要的经济走廊带,贯穿三个经济发展片区;另一条是以介休——长治及介休——孝义一级公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体系发展次轴带。两者表现为城镇体系对外联系的通道型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依托。
四片:指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四大片区,即生态涵养片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发展片区、旅游发展片区。
T形带:指汾河、龙凤河两侧的滨河生态保护带
第三十六条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
2020年,介休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4m2以内。
2030年,介休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6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2m2以内。 2020年,市域内各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9.17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2m2以内;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10.68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9m2以内。
第三十七条 重要城镇控制
规划对义安镇、张兰镇、绵山镇、义棠镇、三佳镇的发展定位进行明确控制。
义安镇:山西省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介休市域副中心、介休市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城区高度一体化空间扩张区域;
张兰镇:国内知名的古玩交易中心,省内的商贸重镇和特色文化旅游名镇;
绵山镇:全国知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区,介休市以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的重要产业功能区; 义棠镇:太原城镇密集区的南部门户,介休市煤炭、建材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三佳镇:介休市域内联系主城区与义安镇的纽带,依托大西高铁发展的商贸城镇。
第三十八条 中心村规划
介休市域村庄等级体系规划分为中心村、基层村两级。根据市域城乡统筹和集约发展的要求,
7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规划设置中心村22个,基层村43个。
第三十九条 新农村建设引导
(1)贯彻新农村建设标准,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