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廊连接各单体建筑——流线的曲折+空间的曲折;
2、建筑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
3、其它要素如山石、洞壑、水、驳岸、路径、桥、墙垣等。 第十八节、高低错落:
中国古典园林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若无地形资源可以利用,也千方百计地以人工方法改变原有地形使之具有起伏变化。关键在于廊的运用——爬山廊、跌落游廊。
第十九节、仰视与俯视:
一定条件下可借仰视角度来加强某些局部景观的视觉效果,如亭和某些楼阁建筑,多建于地势突起的高地上。同时园林中一切制高点凡是人可以登临其上的,只要位置选择巧妙,均可借以获得良好的俯视效果。
第二十节、渗透与层次:
利用空间的渗透也可借丰富的层次而极大的加强景的深远感。例如某一对象,直接地看和隔着一层地看其距离感是不尽相同的,倘若透过许多重层次去看它,给人的感觉上要远很多。
流动空间——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处理所造成的。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至另一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
窗口的设置:1、单独设置;2、连续设置;3、连续设置形式不同的。 对景——透过特意设置的门洞或窗口去看某一景物,使景物似一幅画嵌于框中,还可透过两重洞口去看景物。框景——同对景,重点在框的处理。借景——把园外景物引入园内。
厅堂——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空间景物引入室内。甚至可以从厅堂一侧透过厅堂看到另一侧。廊——分隔空间,相互渗透,两侧与廊组成近、中、远景;形成哑叭院。
第二十一节、空间序列:
1、环形序列:一般小园其主体部分为一单独空间,建筑物多沿园周布置,园中央多设水池,形成的序列通常表现为一个闭合环形。
2、串联序列:沿着一条轴线使空间院落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但要突破机械的对称而力求富有自然情趣和变化与对比产生的节奏感。
3、辐射序列:以某个空间院落为中心,其它空间院落绕其四周布置,并通过中心院落来连接依附于它的空间院落。
5
某些大型私家园林空间构成极其复杂,整体序列可以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集”,每个”子序列”不外以上三种基本形式。大型园林空间序列组织关键在于如何选用大小、疏密、开合等对比手法而使之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此外还需借空间处理引导人们循一定程序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直至经历全过程。
第二十二节、堆山叠石:
构成园林四大要素:建筑、山石、水、花木。
叠石的作用:
1、厅山:要求——(1)主从分明,错落有致;(2)位置选择巧妙,主峰一般忌居中,避免列成一条直线;(3)符合漏、透、瘦、皱的原则;(4)上大下小。
2、壁画:在较小的庭园内,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于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却十分逼近,均以粉墙为背景而肖似一幅古朴的图画。
3、分隔空间:可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从而找不到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从分隔空间角度讲比以人工建筑为界面更不着痕迹。
4、遮挡:入口叠山石以遮挡视线不使一览无余。
5、台磴:设置台阶或磴道,忌整齐而求自然,务使与山石浑然。同时,有些楼阁建筑可以从外部循山石作成的磴道盘旋而上进入高层。
6、形成园林空间:部分的运用建筑,部分的运用山石来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
对于较小的庭院来讲,通常多以稀疏散落的石块加三五玲珑俊秀的石峰来点缀空间。但也有少数庭院则以大规模的堆山叠石作为景观重点,从而借有限空间与山石的对比以造成咫尺山林的气氛。然而这样的庭院就它本身来看总不免有几分拥塞,故很少被采用,只是在相邻空间比较开阔的情况下偶一为之,借开与闭的对比求得气氛上的变化。对于较大的庭院空间,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