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廊连接各单体建筑——流线的曲折+空间的曲折;
2、建筑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
3、其它要素如山石、洞壑、水、驳岸、路径、桥、墙垣等。 第十八节、高低错落:
中国古典园林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若无地形资源可以利用,也千方百计地以人工方法改变原有地形使之具有起伏变化。关键在于廊的运用——爬山廊、跌落游廊。
第十九节、仰视与俯视:
一定条件下可借仰视角度来加强某些局部景观的视觉效果,如亭和某些楼阁建筑,多建于地势突起的高地上。同时园林中一切制高点凡是人可以登临其上的,只要位置选择巧妙,均可借以获得良好的俯视效果。
第二十节、渗透与层次:
利用空间的渗透也可借丰富的层次而极大的加强景的深远感。例如某一对象,直接地看和隔着一层地看其距离感是不尽相同的,倘若透过许多重层次去看它,给人的感觉上要远很多。
流动空间——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处理所造成的。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至另一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
窗口的设置:1、单独设置;2、连续设置;3、连续设置形式不同的。 对景——透过特意设置的门洞或窗口去看某一景物,使景物似一幅画嵌于框中,还可透过两重洞口去看景物。框景——同对景,重点在框的处理。借景——把园外景物引入园内。
厅堂——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空间景物引入室内。甚至可以从厅堂一侧透过厅堂看到另一侧。廊——分隔空间,相互渗透,两侧与廊组成近、中、远景;形成哑叭院。
第二十一节、空间序列:
1、环形序列:一般小园其主体部分为一单独空间,建筑物多沿园周布置,园中央多设水池,形成的序列通常表现为一个闭合环形。
2、串联序列:沿着一条轴线使空间院落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但要突破机械的对称而力求富有自然情趣和变化与对比产生的节奏感。
3、辐射序列:以某个空间院落为中心,其它空间院落绕其四周布置,并通过中心院落来连接依附于它的空间院落。
5
某些大型私家园林空间构成极其复杂,整体序列可以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集”,每个”子序列”不外以上三种基本形式。大型园林空间序列组织关键在于如何选用大小、疏密、开合等对比手法而使之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此外还需借空间处理引导人们循一定程序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直至经历全过程。
第二十二节、堆山叠石:
构成园林四大要素:建筑、山石、水、花木。
叠石的作用:
1、厅山:要求——(1)主从分明,错落有致;(2)位置选择巧妙,主峰一般忌居中,避免列成一条直线;(3)符合漏、透、瘦、皱的原则;(4)上大下小。
2、壁画:在较小的庭园内,可在粉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于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却十分逼近,均以粉墙为背景而肖似一幅古朴的图画。
3、分隔空间:可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从而找不到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从分隔空间角度讲比以人工建筑为界面更不着痕迹。
4、遮挡:入口叠山石以遮挡视线不使一览无余。
5、台磴:设置台阶或磴道,忌整齐而求自然,务使与山石浑然。同时,有些楼阁建筑可以从外部循山石作成的磴道盘旋而上进入高层。
6、形成园林空间:部分的运用建筑,部分的运用山石来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
对于较小的庭院来讲,通常多以稀疏散落的石块加三五玲珑俊秀的石峰来点缀空间。但也有少数庭院则以大规模的堆山叠石作为景观重点,从而借有限空间与山石的对比以造成咫尺山林的气氛。然而这样的庭院就它本身来看总不免有几分拥塞,故很少被采用,只是在相邻空间比较开阔的情况下偶一为之,借开与闭的对比求得气氛上的变化。对于较大的庭院空间,即使峰峦嶂峋,沟壑纵横,只要蹊径脉络分明,不仅可得山林野趣,且不致有凌乱局促之感。
规模较大的堆山叠石,力图达到:(1)外部看可艺术的再现大自然;(2)
6
内部看形成虚空的沟壑洞涧,造成迂回婉转的幻觉,从高程上看力求错落;(3)以山石作成驳岸与池结合形成“山池”。驳岸要求:曲折自然;石块大小形状搭配巧妙;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具有不规则的节奏感。
构成园林四大要素:建筑、山石、水、花木。
第二十三节、庭园理水: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
1、集中用水——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阔宁静。
(1)小型庭园: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格局。水池本身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则的形式。水池和建筑物之间或多或少地留有空隙,借以种植花木或堆叠山石,从而使庭院空间富有自然情趣。
(2)大、中型庭园:多使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腾出大面积供堆山叠石并广种花木,从而形成一种山环水抱或山水各半的格局。
(3)大型皇家苑囿:常以水面包围陆地以形成岛屿,然后再在岛的周围环列建筑,于是便自然的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湖中之岛均偏于一侧,把水面划分为极为悬殊的两个部分,大的部分异常辽阔开朗,小的部分则曲折幽深,两者对比颇为分明。
2、分散用水:
(1)大、中型私家园林: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凡水面开阔的地方可因势利导地借亭台楼阁或山石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起沟通连接作用,从而具有一种水陆萦回,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
(2)大型皇家苑囿:对于大型皇家苑囿来讲,分散用水虽不能造成千顷汪洋那样一种浩瀚的气势,但却有助于获得朴素自然的情趣。
两种情况: 1、带状水系——涧:在平坦的地段上有时也可借带状水系的连续性,以期造成引人入胜的感觉。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有强烈的宽窄对比,借窄的段落起收束视野的作用,至宽的段落便顿觉开朗。以一条极长的带状水系为纽带把分散的风景点连系成完整的序列,一方面可借带状水系的连系性而引人入胜,另外还可以借水面忽开忽合而加强节奏感。与山石相结合而使之穿壑通谷,则更有深情。
2、有山无水源:在这种情况下,以人工方法开凿小池以蓄水,并以它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这种池,要小而集中。对人工开凿无须掩饰而常呈规则的
7
矩形或半月形。(这种人工开凿的较整齐、规则的小池,还可以用来点缀较小的庭院空间,从而赋予局部空间环境以活力。)
第二十四节、庭园理水: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
1、集中用水——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阔宁静。
(1)小型庭园: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格局。水池本身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则的形式。水池和建筑物之间或多或少地留有空隙,借以种植花木或堆叠山石,从而使庭院空间富有自然情趣。
(2)大、中型庭园:多使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腾出大面积供堆山叠石并广种花木,从而形成一种山环水抱或山水各半的格局。
(3)大型皇家苑囿:常以水面包围陆地以形成岛屿,然后再在岛的周围环列建筑,于是便自然的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湖中之岛均偏于一侧,把水面划分为极为悬殊的两个部分,大的部分异常辽阔开朗,小的部分则曲折幽深,两者对比颇为分明。
2、分散用水:
(1)大、中型私家园林: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凡水面开阔的地方可因势利导地借亭台楼阁或山石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起沟通连接作用,从而具有一种水陆萦回,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
(2)大型皇家苑囿:对于大型皇家苑囿来讲,分散用水虽不能造成千顷汪洋那样一种浩瀚的气势,但却有助于获得朴素自然的情趣。
两种情况:
1、带状水系——涧:在平坦的地段上有时也可借带状水系的连续性,以期造成引人入胜的感觉。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有强烈的宽窄对比,借窄的段落起收束视野的作用,至宽的段落便顿觉开朗。以一条极长的带状水系为纽带把分散的风景点连系成完整的序列,一方面可借带状水系的连系性而引人入胜,另外还可以借水面忽开忽合而加强节奏感。与山石相结合而使之穿壑通谷,则更有深情。
2、有山无水源:在这种情况下,以人工方法开凿小池以蓄水,并以它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这种池,要小而集中。对人工开凿无须掩饰而常呈规则的矩形或半月形。(这种人工开凿的较整齐、规则的小池,还可以用来点缀较小的庭院空间,从而赋予局部空间环境以活力。)
第二十五节、花木配置:
8
中国古典园林不但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变化,雨雪阴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空间的意境并深深的影响到人的感受,而这些因素往往又都是借花木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
植物的艺术感受:声响效果、色彩变化、嗅觉。
树:点种(多为高大乔木,树型美,配置合宜)——烘托陪衬建筑物、点缀庭院空间;丛植。
第二十六节、南北造园风格比较:
“大同中的小异” 1、小异的三个原因:服务对象不同、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
2、差异: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色彩处理、堆山叠石、花木配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