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濠江区分区规划(2007-2020)公示
相关链接:濠江分区规划公示调查问卷
前 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经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汕头市经济已呈现加快发展趋势,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管理不断改善,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粤东会议的召开,必将对加快汕头发展、实现全面振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起点,新使命。能否抢抓机遇,推进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能否迎难而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直接关系汕头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汕头市濠江区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上,蓄势待发,前景光明。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型海滨城市的发展目标,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描绘濠江区发展新蓝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项目编制背景
1. 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召开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粤东落后主要落后在工业,粤东加快发展关键在大力发展工业。粤东地区工业发展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2. 我市加快发展战略需要安排发展空间
汕头市构筑“东西扩延,南北对称,中心带动,区域协调”的发展战略框架,描绘“三条经济带”的宏伟蓝图,一市两城将进入协调发展阶段。
3. 濠江区经济发展需要规划蓝图指导
广东省“十一五”期间,将投巨资加快粤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和大型基础产业建设,濠江区被正式定为全省规划建设中的五个石化基地之一。濠江区将重点发展港口运输和能源、石油化工等为主体的临港工业,大型仓储、物流业,海滨旅游及体育休闲、教育产业及现代农业,加快形成港口物流集散中心和临港产业基地。
4. 濠江区各层次相关规划需要整合协调和落实
濠江区的发展战略应与汕头市的发展战略框架相协调,整合相关宏观规划及详细规划。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濠江区基本情况 1. 自然条件
濠江区主要地貌为低山丘陵、冲积平原、海积阶地和滨海沼泽。达濠片由河流环绕形成
海岬式半岛,大部分为海拔150米以下丘陵地,花岗岩地质;河浦片多为低山丘陵地。
2. 面积与人口
濠江区总面积145.98平方公里。2006年濠江区户籍人口为273750人,暂住人口为1408人,人口密度为1885人/平方公里。
3. 行政区划
汕头市濠江区辖达濠、礐石、马滘、广澳、河浦(原三河街道)、玉新、滨海等7个街道办事处,共60个居委和3个渔业联社。
4. 自然资源
濠江区依山傍海,山为屏障,水为依托,风光旖旎,海国风光独特,境内有多处风景区,有着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是广东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全区地势平坦开阔,农田、盐田、滩涂养殖池阡陌纵横。历来是广东省重要渔港,加上丰富的海滩涂资源,成为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基地。 二、土地利用情况 1. 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濠江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自然属性突出,三边环海。濠江区的山地众多,中为濠江所隔,形成两山夹一河,中间为平原,三面环海的地貌特征。濠江区土地总面积为145.98平方公里。全区山地众多,约占总用地的 1/3 。区内水域较多,主要为汕头南北两岸之间的汕头海、濠江及区内的水产养殖区。全区现状建设用地较少,2006年现状建设用地约为3631.6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6.93%。而区内农用地较多,2005濠江区常用耕地面积为20796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076亩;其中:现有农田保护区约1253.38公顷;全区现有盐田约843公顷。
2. 现状建设用地概况
濠江区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较为分散,主要以原达濠、河浦的村镇用地为主发展而来,出现了以河浦片、达濠片、东湖片等三片分散组团式的建设局面,难以形成集中的建设规模。其中:河浦片区建设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足,山体受破坏严重,但土地存量多,开发潜力巨大。达濠片区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濠城,除了临港工业区处,土地存量非常有限。东湖片区建设已具备相当规模,土地基本已被征用,但土地荒废也很多,土地效益较低。
濠江区现状用地汇总表
序号 1 2 3 类别名称 濠江分区规划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水域和其它用地 其中:村镇建设用地 面积(公顷) 14598 2557 12041 651.70
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
用地 类别 居住用地 其 中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中小学校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代 码 R R1 R2 R3 R22 C C1 C2 C3 C4 用地面积 (公顷) 650.62 46.67 170.11 342.90 90.94 449.83 64.65 178.32 139.69 14.31 比例 (%) 25.44 17.59 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 29.53 20.42 占濠江分区规划用地比例(%) 100 17.52 82.48 4.46 其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C5 C6 C7 7.62 37.25 1.35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中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其中 普通仓库用地 危险品仓库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其中 公路用地 其中:高速公路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其 中 绿地 其中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特殊用地 合计 供应设施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邮电设施用地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C9 6.64 M M1 M2 M3 W W1 W2 T T2 T21 S U U1 U2 U3 U4 U6 U9 G G1 G2 D 590.58 74.96 240.92 274.70 83.06 70.98 12.08 152.58 59.58 46.10 412.47 48.78 9.76 8.84 8.53 0.40 19.42 1.83 137.30 83.21 54.09 31.78 2557.00 23.10 3.25 5.97 16.13 1.91 5.37 1.24 100 26.81 3.77 6.93 18.72 2.21 6.23 1.44 116.06 第三章 分区发展目标与原则
一、濠江区城市发展目标
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立足濠江区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合理引导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序发展;依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因地制宜,亲近海洋,注重生态,推进区域协调;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经济,把濠江区建成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发展进步、生态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 二、规划原则
1. 比较优势原则
濠江区海岸线总长92.8公里,濠江区应充分利用海洋及海岸线资源优势,建设大港口和石化产业基地,发展临港工业和海洋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保税仓储、会展、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同时仍要继续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做大做强汽车配件、生物制药、电子机械、塑料工艺、食品饮料、感光材料、精细化工等7大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方面按汕头市西部生态经济带的要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产业的互动发展。
2. 规模化原则
发展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集群化的产业基地,吸引和承接大企业、大项目。 濠江区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园区,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缺少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濠江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应遵循规模化主导原则,按照工业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发入驻发展,培植大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化的生态产业基地,发挥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促进濠江区产业跨越式发展。
3. 集约化原则
濠江区必须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遵循集约化发展原则,建立健全准入制度,发展资金技术密集、能耗物耗低、占地少、污染程度低、效益好的项目,限制引进和发展能耗物耗高、占地多、污染重、效益差的项目,发展集约型产业和部门,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生态产业园区。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濠江区生态环境良好,海滨景观特色突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纳和集聚生产要素及投资的重要资源。濠江区要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强投资环境吸引力,就必须在工业化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优先”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5. 弹性原则
新的形势下,濠江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存在多层次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均较突出,应保证预留合理的发展弹性。
6. 延续性原则
《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及《汕头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汕头城市发展与产业定位研究》是全市和濠江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总纲,分区规划必须尊重上层次规划,保持规划基本政策的延续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第四章 分区定位和规模
一、城区总体定位 1. 城区职能 ◆交通航运职能
构建以广澳现代化深水港为核心,疏港铁路、高速公路相互衔接的交通航运中心。
◆工业职能
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形成以临港工业、新兴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中心。 ◆旅游职能
以礐石风景名胜区,龙虎滩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AAAA”旅游区功能开发为龙头,加快旅游资源整合,重点发展滨海度假和体育休闲游。
◆综合服务业职能
依托交通航运中心,发展临港仓储物流业;以南滨片区的规划建设,吸纳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落户发展,培育现代化的会展业;依托粤东高级技工学校、汕头市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2. 城区性质
◆依托广澳港,以临港工业、新兴制造业、旅游业、综合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型海滨城区。
二、城市发展规模 重化工业等大型工业和规模型工业落户濠江区,将促使产业结构逐步由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方向发展。由于服务业(包括办公、房地产、物流贸易、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文化培训等诸多领域)对劳动力的吸纳力强,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濠江区城市人口规模会有明显扩张,人口分布、规模结构及就业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 1. 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人口预测的指数模型方程: Pt = P0 ×(1+r)t 式中:Pt-t时刻的人口总数; P0 -起始时刻的人口总数;
r-人口综合增长率; t-时间长度,以基年为0。
对本规划区范围内城市总人口的数量做出预测。 (1)、户籍人口预测
2006年,濠江区有户籍人口273750人。2006年内共出生2904人,出生率为16.38%;一年内共死亡1047人,死亡率为3.83%;一年内共增加1857人,自然增长率为6.80%。根据《汕头市2007—2016经济发展分区域预期目标方案(征求意见稿)》和《汕头市濠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0年,濠江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5.65‰,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左右。
据此,2010年濠江区户籍人口为279989人,2015年濠江区户籍人口为287059人,2020年濠江区户籍人口为293576人。
(2)、暂住人口预测
现状濠江区登记暂住人口很少,但近几来濠江区工业迅速发展,从实际的角度看,并结合濠江区的工业产值及工业类型(现状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居多)来衡量,濠江区2006年底的一年以上暂住人口估计在2万人左右。濠江区定位为以发展工业为主,特别是发展石化、能源、大型装备制造业等临港工业,这些因素大大的影响了对濠江区暂住人口的预测,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物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本次规划采取就业人口分析法来预测濠江区暂住人口。综合以上因素按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1.2控制,人均厂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测算,其工业生产基本人口为:13.7593×1.2/50=33.02万人,服务人口按工业生产基本人口的1/4计算则为8.26万人,则濠江区的就业人口约为41万人。
基于以上的预期并参照《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规划各个时期城市实际居住人口的数量:
现状(2007年):293750人,其中,常住人口273750人左右,暂住人口20000人左右; 近期(2010年):399989人,其中,常住人口279989人左右,暂住人口120000人左右;
中期(2015年):577059人,其中,常住人口287059人左右,暂住人口290000人左右; 远期(2020年):703576人,其中,常住人口293576人左右,暂住人口410000人左右。 同时,濠江区其中一项产业定位为“旅游基地”,近年来濠江区过夜游客量也逐年增加。规划应适当增大公共设施用地比例,以解决这一问题。 2. 用地规模预测
到规划期末,濠江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8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突破《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人均130平方米界限。 3. 关于规模说明
按《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到2020年南岸(即现在濠江区,下同)人口规模为43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56平方公里内。但是《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是基于“南岸作为汕头市前花园,不适于大规模开发工业。”和仅规划临港工业区(用地面积120.84公顷)、三联工业区(用地面积84.9公顷)、河浦工业区(用地面积131.8公顷)、马滘工业区(用地面积144.0公顷)的基础上,作出上述的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而今,濠江区定位已发生基本性转变,从汕头市“前花园”变为“港口物流集散中心和临港产业基地”,汕头市域规划的工业经济带以濠江区为起点,这样工业用地理所当然的大幅度增加,从《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的481.5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375.93公顷左右;临港工业区、南山湾工业区等市级工业区用地面积都大大超过《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所确定的用地规模;同时随汕头市构筑起“东西扩延,南北对称,中心带动,区域协调”的发展战略框架,濠江区经济将会快速增长,这也需要有充足用地来保障。 4. 城市化水平预测
2006年濠江区城市化水平仅为42.73%(非农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远低于广东省和汕头市城市化平均水平。但对其暂住人口以及实际从事非农产业人口进行分析,对濠江区城市化水平进行粗略估算,约为75%左右。本次规划以《汕头市城镇化“十一五”规划》为依据,结合濠江区过去城市化发展历程的经验、现状实际以及未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规划采用了“趋势外推法”对全区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用“经济相关分析法”进行校核,得出未
来濠江区实际城市化水平(指实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城市人口按建设部制定的统计口径,包括建成区中的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及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近期(至2010年)为80%;中期(至2015年)为85%;远期(至2020年)为90%。
第五章 分区土地综合利用
一、土地分类控制
按规划控制用途,将全区土地划分为城市建设用地、自然生态保护用地、发展控制用地等三大类,划定用地范围并制定严格的控制和保护政策。 1. 城市建设用地
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工业经济带、港口及临港区域、工业园区、居住区、环保市政设施等。面积:7906.43公顷。 2. 自然生态保护用地
各类自然生态保护用地包括:生态经济带、濠江及滨海岸线、风景区、农田等。 面积:6524.79公顷。 3.村庄用地
在对建设用地规划的同时,对现有的村庄进行统筹整治,使村庄与城市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整治的措施主要包括:改善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增加绿化率覆盖率,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保留有历史价值、潮汕特色的建筑。将村庄改造成为具有浓厚潮汕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
4.发展控制备用地
在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基础上,预留发展弹性并主要作为城市远景开发的可建设用地。
面积:166.78公顷。
第六章 分区布局结构
一、发展方向
从现有基础和城市发展建设的历史延续关系看,城市空间将主要沿濠江两岸东西向主干道往西往东往南拓展,北部沿南滨路、东部沿东湖路、广达大道,中部沿磊广路、南部沿河浦大道,河中路向广澳港区、南山湾工业区、河浦工业区延伸。城市拓展空间与产业集聚空间方向取得一致。 二、布局结构
预计石化、能源等诸多重工业项目将相继落户临港工业区和石化工业区,广澳港建设推进,将带动濠江区产业结构集群化、重型化,引致濠江区经济总量大幅扩张,政府财税收入显著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城市与产业空间的快速融合生长。同时产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城市产业布局和经济空间的根本性调整,作为产业经济的载体和城市职能结构的投影,城市空间结构体系亦需要进行质的调整与重构。
1、空间结构
根据道路系统、河流水系、自然山脉等自然地形划分,结合总体规划布局,空间结构由江、海、山自然生态形态和城市建设形态构成 “一脉两环四带”结构。
“一脉”即中部的沿濠江城市生态景观脉络;“两环”即蓝色海洋生态环,和内部“马鞍形”的绿色山体生态环。“四带”即北部生态经济带,和南部的工业经济带,以及分别沿磊广路和河浦大道两侧发展的城区生活服务带;
2、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分为“四心四片十三组团”。
“四心”即两主两次四个城市中心,南滨—葛洲城市主中心,濠城—茂洲城区主中心,
河浦、北山湾—东湖次中心。
四片,即北部内海湾都市型生态片,中部旅游休憩绿色生态片,中南部城区生活服务片,南部沿海临港产业片。
十三组团即:南滨—葛洲、濠城—茂洲、河浦、北山湾—东湖、华能、塔头、三屿围、三联—珠浦、广澳、南山湾、上头、龙虎滩、礐石-青云岩-东山山地十三个组团。
形成以点带面,以带旺区,组团互补,联动发展的带状组团网络。体现中心带动,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
根据濠江区空间结构,确定各个片区在区域范围内的层次、等级和职能如下:
表4-2 跨越型趋势下濠江区远期各片区职能结构(2020年)
层级 城市中心 南滨—葛洲片 金融、旅游、商贸中心。 金融、旅游、新兴服务业。 区域 主要职能 主要产业 濠江区政治、经济、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功城区中心 濠城—茂洲片 文化、旅游、商贸中能,未来重点发展旅游度假、心, 区级生活区 居住、服务业。 以居住、高新技术工业和现代产业后勤服务基地 效益农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次中心 河浦片区 技术工业、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现代效益农业基地 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生态保护区 工。 北部整合北山湾旅游度假区,北山湾—东湖片 省级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尚住宅区和旅游观光产业;南部通过整合汕高技和高职院,形成市级重点教育园区 以华能汕头电厂为依托,从更华能片区 华能汕头电厂所在高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次中心 地, 生态工业园区 经济,打造成为汕头工业的一面旗帜 塔头片区 市级仓储园区 安排了市级危险品仓储和殡葬用地。 依托生态经济带,发展特色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养殖业 工业与居住并举,西片形成区三屿围片区 养殖基地 区级工业园区 三联—珠浦片 生活区 组团 广澳临港片区 临港产业基地 级大三联工业园区;东部以珠浦为中心,形成区的重要居住组团中心 依托深水港区和保税区、发挥临江优势,重点发展石化工业、现代物流业、大型装备制造业、海洋产业 依托南山湾工业园区和临江优南山湾片区 石化产业基地 势,重点发展石化、能源及大型装备制造业、高新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依托德科、矢崎等重点企业,上头片区 新型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洁净能源、环保工业、机械制造等新型工业 龙虎滩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 利用其天然海滨浴场,发展成为省内著名的休闲消暑胜地 利用礐石、青云岩、东山等山山地片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地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 第七章 产业发展
一、发展思路和战略
1、发展思路
濠江区产业发展的思路是:遵循“工业强区、服务旺区”的战略方针,按照高增长、发挥优势、规模化、集约化和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动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和大服务,促进大流通。努力把濠江区建设成为临港产业基地、区域性新兴制造业基地、综合服务业基地和现代效益农业基地,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发展战略
(1) 可持续发展战略
(2) 以港兴业战略
(3) 大项目带动战略
(4)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5) 园区载体战略
(6) 内外源互动战略
(7) 创新拓展战略
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濠江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创发展新优势,产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但是,由于产业及城市发展的阶段不同,濠江区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建设也不可能齐头并进,需要抓住某一个或几个产业功能建设的机遇,进行大的发展,并带动其它产业功能建设的情况。根据濠江区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规划提出濠江区今后5—10年内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以工业为重点,以服务业支撑,以农业为基础。具体上以临港工业、新兴制造业、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使其成为濠江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化提升电子机械、塑料工艺、食品饮料、现代效益农业等优势产业,促进其做大做强;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生物医药、海洋产业、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濠江区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路径
1. 以工业发展为重点
2. 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
3. 以产业招商引资为突破口
4. 以建设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
5.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
6. 以打造产业“航母”和行业品牌为着力点
四、近期主要任务
从现在到2010年期间,是濠江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濠江区发展处在投资、创新动力和规模扩张阶段。濠江区能否如期启动 “两大经济带”即南部沿海工业经济带(南区石化工业基地、粤东能源基地、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出口加工区、数码港区、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片区)和中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带(礐石风景名胜区、北山湾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南滨商务会展为支撑都市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能否顺利初步建成临港产业
基地、区域性新兴制造业基地、综合性服务业基地和现代效益农业基地,成为关系到濠江区能否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投资和创新是推动濠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应以工业为重点,着力打造“三大园区板块”(即大三联工业区板块、河浦中心工业区—台商投资区—南山湾石化园区板块、青篮工业区—临港产业园区—广澳物流园区板块),按照二产带动三产、大港口促进大工业、大工业带动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主要完成五项任务。
一是整合园区资源,着力推进南山湾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和大三联工业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大力吸纳各类企业落户发展,重点扶持规模龙头企业发展;
二是加快引进石化大项目(重点是100万吨聚苯乙烯项目),促进聚苯乙烯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和投产,奠定濠江区作为全省规划建设五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的基本格局;
三是按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和“集小成大”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改造和提升汽车配件、生物制药、电子机械、塑料工艺、食品饮料、感光材料、精细化工等现有优势行业及集群,加强中小企业联合和联盟,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增强产业链条各环节的联系,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打造区域品牌;
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和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产业发展的增量和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规模;
五是加快推进以广澳深水港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深水大港的发展格局。
第八章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
一、规划理念
濠江区枕山抱水,城区与北岸中心区隔湾相望,在用地性质、空间形态、景观轴线上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强化 “一市两城、沿岸核心”的城市格局,能充分体现了汕头市山、城、海次第相间、有机融合的城市特色。
规划以 “山环水绕,滨海绿城”为设计理念,以建设“生态型海滨城区”为目标,在用
地布局上充分利用区三面环海、山水相间的优美自然环境,通过山水的自然分隔形成若干个由“山-水-农田-绿地”围合成的城市组团,使该片区的自然人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突出以山和水为中心的滨海城市景观特色,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因势利导,将城区建设于青山绿水之中。 二、基本思路
1. 以总体规划为基础,与《汕头市工业经济带控制与发展规划》、《汕头市生态经济带控制与发展规划》相协调;
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各风景旅游区的联系;
3. 安排好重大市政设施用地,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容量;
4. 发展临港工业与保护自然环境并重,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5. 利用丰富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按照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塑造城市特色;
6.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构建富有文化底蕴同时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
7. 通过城市景观及滨水空间的设计,突出濠江区滨海城区的独特风貌;
8. 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协调统一。 三、规划用地布局
由于濠江区大的路网结构已经建成、现状大量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及其他农业用地的限制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限制,02版总规的建设规模很难有比较大的突破,但近期随着汕头经济的快速启动,濠江区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有鉴于此,在调整02版总规后部分新规划的基础上,本次濠江区分区规划提出加速跨越式发展方案。
1. 南滨-葛洲片城市主中心区
本片区为城市的中心游憩商务区(RBD),南滨片区规划为以会展博览、文化体育、旅游娱乐为主体,配套部分金融、信息、商贸,兼具高品质居住生活功能的游憩商务区。葛州片区规划为南滨片区的生活服务配套区,具有一定旅游娱乐功能的高档次居住区。
本片区为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两片六区”的布局形态,其中 “两片”为南滨中心片、澳头 — 葛洲综合片;“六区”为核心功能区、体育文娱区、南滨居住区、澳头工业居住综合区、葛洲工业居住综合区以及园林游憩区。
2. 濠城-茂洲片城区中心区。
本片区为濠江区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度假、商贸和居住中心,体现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未来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
本片区根据濠城和茂洲现状的基础,形成“两片齐飞”的用地布局,即东片的濠城片区进行合理有序的旧城改造;西片的茂洲片区整合原有分散的小村庄,形成新的商贸文化居住中心。
3. 河浦次中心区
区级生活区、产业后勤服务基地、现代效益农业基地、生态保护区。本片区为居住、高新技术工业和现代效益农业基地,以体现居住、城市服务为主题,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都市型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
4. 北山湾—东湖次中心区
省级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发展现代教育、服务业、旅游、房地产。本片区为教育、旅游、居住中心。片区利用外临南海的优势自然条件,通过整合北部北山湾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及游乐资源,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尚住宅区和旅游观光产业;在片区南部通过整合汕头高级技工学校和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等中高等教育科研用地,形成市级重点的教育园区。
5. 华能片区
该片区是华能汕头电厂的所在地,规划以其为依托,从更高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把华能汕头电厂打造成为汕头工业的一面旗帜。
6. 塔头片区
市级仓储园区,落实总体规划布局,安排了市级危险品仓储和殡葬用地,
规划形成一个具有具有仓储配送、科技研发、整理加工、包装快递等功能的物流园区,打造成南北岸联系的中转点和桥头堡。
7. 三屿围片区
养殖基地。依托自然资源,建设生态经济带,发展特色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向科技型、集约型、生态型和健康型方向转变。三屿围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示范区是联合国环境署“南中国海”项目之一,主要是净化鱼塘水质,将在当地的水产养殖塘内实施一套“种植渔业”的方案,从而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减少水质污染,对净化海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化、保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未来应重点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强化品牌优势,创造品牌效益,与牛田洋形成汕头南北岸两大养殖基地。
8. 三联—珠浦片区
区级工业园区、生活区。本片区以工业与居住并举,西片对土地进行整合形成区级工业园区为定位的大三联工业区;东部以珠浦居委为中心,形成区级的居住组团中心。
9. 南山湾片区
依托南山湾工业园区和临江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石化工业、能源工业、大型装备制造业。
10. 上头片区
新型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感光材料、环保产品、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11. 龙虎滩旅游度假区
省级旅游度假区,休闲消暑胜地,天然海滨浴场。规划依托中信AAAA级度假区、逐步形成有滨海特色的粤东旅游中心。由于海岸线如卧滩老虎而得名。海滩水质清澈,沙白细柔,地势平缓又因海岸线外凸形成风大浪急,却是有惊无险的地带,是汕头一带较为刺激的海滨浴场之一,也是帆板运动的极佳海域。
12. 广澳临港产业片区
本片区为城市深水港和保税区,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配套园区。重点发展石化工业、能源工业、大型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
片区内用地基本为市级大型基础设施用地和工业园区,本次规划在用地的布局上通过自然山体、道路及防护绿带对用地进行合理分隔,使各功能片区间既联系方便又减少相互干扰。
13. 礐石—青云岩—东山山地片区
在建设好北山湾、龙虎滩、礐石风景区、青云岩等度假区(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礐石、青云岩、东山等山地旅游资源,增加景区的综合配套,营造大区域的度假环境,成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将山地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濠江“绿肺”。保持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既不同于城市公园中过多人工雕琢的造景环境,又不同于风景旅游胜地的秀丽景色,将休闲度假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以满足久居闹市的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需要。 四、布局特点
规划结合《汕头市工业经济带和控制与发展规划》、《汕头市生态经济带和控制与发展规划》和《汕头市发展概念规划》的主要理念,考虑工业经济带在规划期内大规模启动为基础,在用地上以跳跃式发展的思路进行布局,将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旷地和盐田等优先安排为工业及其配套用地。
规划以工业经济带在城区东南部形成的“产业发展轴”为重点发展区域,增加用地的供应,形成大规模的石化基础产业群,并以此龙头,带动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条在城区其它组团的布局。
工业经济带石化上游产业的引入将带来用地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设置预留控制发展用地的形式将部分在经济带内涉及基本农田和其他农业地的用地进行弹性控制,在规划期内如果需要使用可通过用地置换形式和通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处理。
规划从用地布局的整体构思上体现一种跨越式、高标准的思维,濠江区的发展较大的依赖于南部工业经济带的形成速度,依靠大型市级石化产业产生的规模和带动效益,拉动其它组团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濠江区的城市化进程。
附表1 濠江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米/人) (%) 1 R 居住用地 其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中 2 C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其 文化娱乐用地 1039.64 116.97 271.14 75.49 13.15 14.78 中学用地 1350.73 265.14 1021.96 63.63 17.08 19.19 人均建设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中 教育科研用地 大型体育游乐设施 旅馆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56.41 18.18 240.92 234.97 23.36 2.2 1375.93 653.94 557.90 164.09 333.81 1122.79 62.98 65.38 992.17 2.26 1711.58 109.27 788.81 436.01 352.80 73.87 7906.43 166.78 17.4 4.22 14.21 21.65 1.38 9.98 0.93 100 19.56 4.74 15.96 24.33 1.55 11.21 1.05 112.37 3 M 工业用地 其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中 三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其 中 高速公路 铁路 港口 长途客运站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 其中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特殊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控制发展用地 4 5 6 7 8 W T S U G 9 10 11
D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一、对外交通规划
1. 建设深水港,发挥主枢纽港优势
汕头港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之一,拥有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水运条件十分优越。规划将配套建设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陆路疏运设施,加强港口信息化的建设,提高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近期重点建设、完善马山港区,适当引导广澳港区的建设规模,中远期按照现代化、专业化、大型化、集约化的要求,集中建设广澳港区,使港口吞吐能力基本满足发展远洋贸易运输和适应临港工业的需要。 2. 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
规划建设一个由深汕、汕普高速公路,324国道和省道337等干线公路构成的主骨架,省道和县乡公路为网络,与公路主骨架、港口主枢纽相衔接的多层次的现代化公路网。 3. 强化南北岸过海交通,满足“一市两城”的交通需求。
为加强南北城之间的交通联系,汕头市南北城之间将形成四个过海通道,规划明确各过海通道之间的功能与分工,合理安排过海交通组织, 满足“一市两城”空间布局的交通需求。 4. 重要对外交通规划
(1) 汕普高速公路
汕头至普宁高速公路起点接深汕高速公路,途经汕头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终于普宁市,与揭阳至普宁高速公路相连。该路将在汕头至普宁之间形成一条新的快速通道,将汕头中心城区、潮阳、潮南和普宁有效连接,成为运输主动脉,增强汕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优势互补,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该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时速120公里,其中河浦枢纽互通至潮阳北互通段,采用双向四车道。
(2) 广澳疏港铁路
作为广澳港货运疏散的铁路专用线,广澳疏港铁路由沿海铁路潮阳站出线,向东进入河浦片区,沿河浦片区南部跨濠江出海口到达广澳港区。
(3) 南北岸过海通道
规划汕头市南北城之间将形成四个过海通道,海湾大桥和牛田洋大桥把汕头市主要的对外公路联系起来,用于组织濠江区的出入境、过境、南北岸客、货运交通。礐石大桥、苏埃过海隧道与城市主要道路连接,用于组织南北岸的客运交通,苏埃过海隧道考虑安排轻轨交通系统。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 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A 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
一体化交通战略包括各种交通政策一体化、各个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部门一体化、各种出行方式一体化。通过推行一体化交通战略政策,使城市中涉及交通的各种问题在统一协调之中加以解决,减少相关政策的冲突,避免部门间责任的推诿,进而以需求管理的措施统一协调各种出行方式,推行有力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 完善路网建设,提升系统整体服务水平
明确道路功能,加强过境交通和规划区内部交通的组织,建立城市快速干道系统作为城市道路骨架,把区域性过境交通引到城市快速路上,把规划内长距离交通引到城市主要道路路上。
明确主次干道的功能分工,提升部分道路的等级,改进道路断面的分配形式,严格控制道路两侧用地的出入口位置,合理引导车流的汇集与疏散,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C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抓住摩托车逐步退出使用、小汽车尚未普及的有利时机,大力优先发展包括轻轨在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公交成为城市居民出行中最经济、便捷的方式。同时政策上相应增加其他私人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
D 加快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
加快客货运站场及停车场建设,规划安排各运输方式间相互衔接的基础设施(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包括联络线、专用线、起联运功能的客、货运中心站、场等工程的建设。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采用由南滨路、324国道、河浦大道、磊广路、河中路、广达大道、达南路、安海路、东湖路、濠洲路等主要城市道路组成的环状放射式路网。规划城市道路分为4个等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 用水量预测:用水量为54万吨/日;
2. 水源规划:规划水源为礐石泵站、南滨泵站。综合考虑工业经济带海门片区16万吨/
日的用水量,南滨泵站规划规模为35万吨/日,礐石泵站规模规划扩建至35万吨/日。 二、排水工程规划 1. 雨水工程
(1) 城市雨水系统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地形和河涌水系就近分散排入为原则,分别排入
濠江、南海或汕头海;规划以自排为主、泄蓄结合、泵排为辅。
(2) 规划原则上保留现有排洪沟,并对排洪沟进行必要裁弯取直,拓宽疏浚;规划沿
山体设置截洪沟以满足山体排洪要求。 (3) 防潮堤:按一百年一遇潮水位设防。 2. 污水工程
(1) 污水量预测:按用水量的85%计算污水量,濠江区的污水量为: 46万吨/日。 (2) 污水处理厂规划:规划设置3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南滨污水处理厂、达濠污水
处理厂、河浦污水处理厂。
南滨污水处理厂位于华能汕头电厂的灰池内,规划规模6万吨/日,占地7.5公顷,负责南滨葛洲片区的污水处理。
达濠污水处理厂位于广澳港北侧,规划规模25万吨/日,占地23公顷,负责达濠片除南滨葛洲片区的大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
河浦污水处理厂位于河浦下衙,规划规模15万吨/日,占地12公顷,负责河浦片污水处理。
三、电力工程规划
1. 用电负荷预测:用电负荷为111.2万KW。 2. 电源规划:以省网送电为主。
3. 变电站规划:规划220KV变电站4座,最终规模按3x180MVA考虑,每座占地2ha。规
划110KV变电站15座。
4. 高压线路:220KV高压走廊沿城市建设密集区外围架空敷设,控制宽度为45m。城市
建设密集区110千伏线路采用电缆暗敷。 四、电信工程规划
1. 电话用户量预测:50万户。
2. 规划电信局:共规划电信局5座,每座用地4000-5000m2。 3. 规划邮政局:共规划邮政中心支局6座,每座用地2000-3000m2。 五、环卫工程规划
1. 垃圾量预测: 按人均垃圾量1.2公斤/日计,远期濠江区垃圾量北岸为804吨/日。 2. 垃圾转运:规划设置大型垃圾转运站一座,结合达濠环境卫生后勤基地设置,位于达
濠110KV变电站西侧,占地0.5公顷;按照0.7—1平方公里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占
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3. 垃圾填埋场:规划在东山脚低洼处建一座垃圾填埋场。
4. 环境卫生后勤基地:规划环境卫生后勤基地两处,包括环境卫生汽车停车场、修造厂
等;一处结合达濠大型垃圾转运站设置;一位于南区垃圾填埋场附近,占地0.5公顷。 5. 水上环境卫生工作场所:规划利用原汽车轮渡码头作为水上保洁码头,配套生产、管
理用地0.4公顷。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