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要点解读正稿 下载本文

5.关于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也决定世界观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C.心外无物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

(二)非选择题

7.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你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考试目标

识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实践及其特点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

简单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综合运用:意识的作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二、考点解读

1.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5.意识的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8 / 38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7.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现象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万事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2.“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对A.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B.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这启示我们 (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 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 ( )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

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任何人都具有无限的认识能力 C.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正确认识世界 D.客观事物的复杂程度都是有限的 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电脑里面、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 )

29 / 38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里的“物质”是指 ( )

此理解正确的是 ( )

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一论断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最终归宿 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C.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理论知识掌握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成效

(二)非选择题

7.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结合材料分析,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考试目标

识记:辩证否定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简单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综合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二、考点解读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其次,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②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既要脚踏实地,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即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贯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对立即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0 / 38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8.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9.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 )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A.变化发展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 D.整体决定部分的观点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客观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上看,这警示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B.要抓住时机地促成质变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要树立整体观念,不能有个人私欲 5.“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蕴涵的哲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C.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A.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31 / 38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 )

3.右图漫画说明 ( )

理主要是 ( )

的理解,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