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B.心脏每分输出量

C.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D.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E.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搏出量 12.第一心音标志着: B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房强烈收缩

13.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相同的是 D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外周阻力 D.心输出量 E.做功量 14.容量血管是指 E A.大动脉 B.大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E.静脉

15.交换血管是指 E A小动脉 B微动脉 C毛细血管网 D通血毛细血管 E.真毛细血管

16. 细血管前括约肌位于 D A.小动脉起始部 B.微动脉起始部 C.后微动脉起始部 D.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E.小动脉和微动脉之间 17. 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E A.小动脉 B微动脉 C.后微动脉

D.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 E.A、B均是

18. 静脉容纳血量的大约 B A.50%~60% B.60%~70% C.70%~80%

D.50%~70% E.60%~80%

19.在湍流的情况下,血流量的大小与血管两端压力差的关系是 C A.与压力差的大小成正比 B.与压力差的大小成反比 C.与压力差的平方根成正比 D.与压力差的平方成正比 E.没有确定关系

20.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 A.扩散 B.滤过 C.重吸收 D.吞饮 E.以上都正确

21.安静时,血压降落幅度最大处为 E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小动脉 E.微动脉

22.外周动脉与主动脉内的血压波动相比 A A.脉压较大,平均压较低 B.脉压较大,平均压也大 C..脉压较小,平均压较大 D.脉压较小平均压也较小 E.没有确定关系

23.老年人的脉压较青年人为大,主要是由于 E A.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 B.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C.老年人的小动脉弹性降低 D.老年人的血液粘滞度较大 E.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24.在主动脉处记录脉搏时,降中峡是在下列那个瞬间形成的 B A.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C.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D.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E.快速充盈期结束时 25.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 D A.外周阻力的大小 B.心率快慢

C.大动脉管壁顺应性的大小 D.回心血量的大小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大小

26.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C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组织代谢产物 D.乙酰胆碱 E.组胺

27.下列物质中,那一种与器官血流量的调节无直接关系 C A.二氧化碳 B.乳酸 C.肾素 D.前列腺素 E.腺苷

28.心肺感受器兴奋时 E A.促进抗利尿素释放 B.使心迷走紧张加强 C.使心交感紧张加强 D.使肾血流量减少 E.使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

29.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A A.CO2和O2 B.葡萄糖 C.蛋白质 D.H+ E.HCO3-

30.使肺血管舒张的体液因素是 E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血管紧张素 D.5-羟色胺 E.前列环素

31.下列器官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泌密度最大的是 A A.皮肤 B.骨骼肌 C.心脏 D.脑 E.肾脏

32.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受体分布主要是 E A. 有α、无β、有M B. 有α、有N C. 有α、有β1 、有N D. 有β2 、有M E 有β1有M

33.下列那种情况下,颈动脉窦的神经传入冲动会增加 A A.平均动脉压升高

B.平均动脉压降低 C.动脉血po2升高 D.动脉血H+浓度升高 E.静脉血中pco2降低

34.下列那种因素会使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A.右心室压升高 B.右心室压降低 C.右心房压升高 D.右心房压降低 E.主动脉压升高

35.当右心输出量成倍增加时,可引起 B A.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显著增加 B.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轻度增加 C.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显著减少 D.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轻度减少 E.肺血容量减少,肺动脉压轻度减少 36.舒张冠状血管作用最强的代谢物是 D A.H+ B.CO2 C.乳酸 D.腺苷 E.ADP

37.刺激心交感神经,冠状动脉 B A.先舒张后收缩 B.先收缩后舒张 C.收缩 D.舒张 E.无反应

38.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 C A.血流速度加快 B.心输出量增多 C.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D.动脉血压升高 E.外周静脉压升高

39.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总称是 C A.血管收缩神经 B.血管舒张神经 C.血管运动神经 D.血管紧张性神经 E.以上都不对

40.心肌和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共同特点是 D A.刺激强度增加,参与收缩的细胞数目也增加 B.超过最适初长时,肌小节长度变化明显 C.肌肉的自然长度接近于最适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