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复习题

C.听毛细胞膜内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D.微音器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E.听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31.当头部前倾30。而围绕人体垂直轴向左旋转开始时,眼球震颤的方向是 A A.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B.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C.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D.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E.慢动相向上,快动相向下

32.下列关于嗅觉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各种气味是7种基本气味组合而成 B.气味分子可与嗅细胞的受体结合 C.通过G-蛋白产生第二信使 D.嗅细胞可产生超极化的感受器电位 \在轴突上可引起动作电位,传向中枢\ 33.下列关于味觉感受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E A.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B.主要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 C.各种味道是由四种基本味觉组合 D.舌尖部对甜味比较敏感

E.甜的刺激是通过特殊化学门控通道 34.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 A.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 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界面 D.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 E.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35.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前者的 C A.近点变近,远点变远 B.近点变远,远点变近 C.近点和远点都变近 D.近点和远点都变远 E.近点不变,远点变近 36.通过视力检查可以了解 B

A.眼的调节能力 B.中央凹的精细视觉 C.瞳孔的变化能力 D.视网膜的普遍感光能力 E.周边区的视觉功能

37.飞机骤升(降)时,旅客口食糖果有助于调节何处的压力平衡? A.中耳与内耳间 B.基底膜两侧 C.前庭膜两侧 D.圆窗膜内外

E E.鼓室与大气间 38.眼震颤用于检查 D A.视网膜功能 B.眼外肌疾病 C.耳蜗功能 D.前庭功能

E.大脑皮层运动功能 39.简述近视眼的原理及调节。

近视:相对于眼的折光能力来说,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得远方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这种屈光不正称为近视。近视眼不能看清远处物体;在看近物时,近物发出的辐射状光线,眼只需作较小的调节或无需进行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使近视眼能够看清楚近物。近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近,近视眼可用凹球镜片矫正 40.简述视网膜上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的分布与功能。

┌───────────────────────────────— │ 外段形状 感光物质 分 布 功 能 ─────────────────────────────── │ 视锥细胞 短锥形 视紫蓝质 中央凹 明视觉、色觉 │ 视杆细胞 长杆形 视紫红质 周缘部分 暗视觉 └─────────────────────────────── 41.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 气导: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2) 骨导:声波→颅骨振动→颞骨骨质→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传音性耳聋:气导明显受损,而骨导不受影响或甚至更敏感,多是由外耳或中耳病变引起。 感音性耳聋:气导和骨导同样受损,多由耳蜗病变引起。 42.暗适应及其机制

暗适应:人从亮处进入暗室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主,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这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的产生机制

暗适应的产生机制与视网膜上视色素在暗处的合成有关。

1. 强光下,视锥和视杆细胞内的视色素都被分解,但剩余的量不同: (1) 视杆细胞内的视色素剩余量较少,已达不到兴奋的程度;

(2) 而视锥细胞内的视色素分解与合成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以维持明视觉。 2. 因此,进入黑暗环境中的暗适应过程分两个阶段: (1) 视锥细胞的快暗适应过程,7min~8min即可完成。 (2) 视杆细胞的慢暗适应过程,需20min~30min才能完成。

3. 随着视紫红质浓度逐渐增高,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也进一步升高,才能在暗处看清物体。 43.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波通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运动,听小骨的运动不断捶打内耳耳蜗,听神经末梢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44.简述前庭器官的功能。

前庭器官是人体产生平衡感觉的感受器,主要感受自身运动状态和头部空间位置的变化。 45.简述微音器电位的概念及特点。

耳蜗接受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特殊的电波动,称为微音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造接受声音刺激时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为一交流性质的电变化,在一定强度范围内,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