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中所给数据计算最终产生沉淀质量。
【解答】(1)加入稀硫酸沉淀增加,说明氢氧化钡有剩余,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滤液XpH大于7;
(2) CD段沉淀减少,为氢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
2+H2SO4=MgSO4+2H2O
;
(3) 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Ba(OH)2和NaOH ;
故答案为:(2) Mg(OH)2+H2SO4=MgSO4+2H2O;(3) Ba(OH)2和NaOH ;(4) 5.24克 。 32.【答案】 (1)减弱 (2)BaCl2 、CuCl2 、 HCl (3)2HCl+Ba(OH)2=BaCl2+2H2O
(4)由图象中的数据可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设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x, CuSO4+Ba(OH)2= Cu(OH)2↓+ BaSO4↓ 98/x=233/2.33 x=0.98g
∴m=0.98g+2.33g=3.31g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产物都是沉淀则溶液导电性减弱分析; (2)根据图示判断各步反应及反应物的用量分析;
(3)根据图像沉淀的质量变化确定酸碱盐反应的先后顺序分析; (4)根据方程式计算,m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质量和。
【解答】(1) oa 段沉淀不断增加,溶液中离子不断减少,溶液的导电性将逐渐减弱;
(2) d点时氢氧化铜沉淀和所加的过量的氢氧化钡全部与盐酸反应且盐酸过量,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 BaCl2 、CuCl2 、 HCl ;
(3) bc段加入盐酸沉淀没有减小,说明是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Cl+Ba(OH)2=BaCl2+2H2O ;
故答案为:(1)减弱;(2) BaCl2 、CuCl2 、 HCl ;(3) 2HCl+Ba(OH)2=BaCl2+2H2O ;(4)3.31. 33.【答案】 (1)NaOH和HCl先反应了 (2)CuCl2和NaCl
(3)解:设原来混合液中CuCl2的质量为x 135 x
98 x 233 2.33g 98 9.8克
答: 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13.5克。
(4)A
- 21 -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盐反应的先后顺序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反应物是否完全分析;
(3)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分析,利用生成氢氧化铜质量计算氯化铜的质量,再计算氯化铜的质量分数;
(4)根据沉淀质量偏大则所求氯化铜质量偏大,从而氧化铜质量偏大分析。
【解答】(1)加入氢氧化钠没有立即产生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盐酸剩余,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加入90克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铜没有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溶质为 CuCl2和NaCl ;
(4)若沉淀称量前没冼净,则会使沉淀质量偏大,从而计算出氧化铜质量偏大,所以结果会偏高; 故答案为:(1) NaOH和HCl先反应了 ;(2) CuCl2和NaCl ;(3)13.5克;(4)A。 34.【答案】 (1)22;NaCI、NaOH、Na2CO3
(2)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a,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 106 a 2HCl=2NaCl+H2O+ CO2↑ 73 X 44 2.2g a=5.3g X=3.65g HCl2%=3.65/50=7.3%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b NaOH+ 40 b b=12g
故W=12g+5.3g=173g, NaOH%=69.4% (3)C,D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中纵坐标读到气体的质量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及质量关系分析;
(2)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与步骤分析;
(3)根据图像中横纵坐标的关系以及图像的起点、转折点、终点分析。
【解答】(1)由图像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克,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再与碳酸钠反应,P点为盐酸与部分氢氧化钠的反应,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NaCI、NaOH、Na2CO3 ;
(3)A、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溶液pH会从原来大于7下降,到刚好完全反应等于7,继续加盐酸过量,则溶液pH会小于7,错误;B、开始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气体或沉淀,所以溶液总质量增加,且增加质量即为加入稀盐酸质量,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溶液总质量增加幅度会减小,待反应完全后又恢复到增加量即为加入盐酸量,错误;C、加入盐酸中含有溶剂,且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都产生水,所以开始水的质
- 22 -
HCl=NaCl+H2O 36.5 10.95g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量增加幅度大,等反应结束后,水仍增加,且增加量为盐酸中溶剂的量,正确;D、盐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从0点增加,到反应结束保持不变,正确; 故答案为:(1)2 2;NaCI、NaOH、Na2CO3 ;(2)69.4%;(3)CD。 35.【答案】 (1)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2)③⑤
(3)解:设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x
73 36.5g×10% ,
x=5g
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为
5+4.6×100%=48% 20答: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为48%。
【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分析;
(2)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会对实验造成干扰及该实验原理分析,通过产生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所以要求二氧化碳质量全部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否则结果会有影响;
(3)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及步骤分析,利用反应的盐酸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1) 牙膏中的摩擦剂中含CaCO3 ,加入盐酸,二者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2) ①省去装置甲和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对实验造成干扰,错误;②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装置内会残留二氧化碳不能被丙吸收,影响结果,错误; ③在乙和丙之间再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使结果更准确,正确;④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溶质质量分数低,二氧化碳可能不能全部吸收影响结果,错误;⑤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防止对实验的干扰,使结果更准确,正确。 故答案为: (1)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2) ③⑤ ;(3)48%。 36.【答案】 (1)浓硫酸 (2)C,D
(3)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
m(二氧化碳)=(151.76g-150.52g) + 0.52g= 1.76g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x
44 1.76
- 23 -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则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CaCO3%=4g/5g=80%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2)根据该实验的原理分析,该实验是通过C装置增重的质量从而确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若所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小,则碳酸钠质量也偏小; (3)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与步骤分析。
【解答】(1)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所以B中试剂可以是浓硫酸;
(2)A、 实验开始时 A,B 装置以及导气管内残留有少量空气 ,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会导致结果偏大,错误;
B、 进入C 装置的气体中还混有少量 HCl 气体,会使C装置增加质量偏大,从而使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C、 气体通过 C 装置速度过快,CO2 来不及被NaOH 溶液全部吸收,会使氢氧化钠溶液增重质量偏小,而使得计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D、 实验结束时,各装置内还残留有少量 CO2 气体 ,使得所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小,计算的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故答案为:(1)浓硫酸;(2)CD;(3)80%。
37.【答案】 (1)帮助判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是否发生反应 (2)产生气泡
(3)Na2CO3质量40.0gx26.5%=10.6g 解:设生成CaCO3的质量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6g 100 x 列出比例式,得出y=10克 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曲线如下图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分析; (2)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现象分析;
(3)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及描点法绘图分析。
【解答】(1)因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没明显现象,所以借助酚酞溶液的颜色变化 帮助判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是否发生反应 ;
(2)由图像的pH变化规律可知,最初乙的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有盐酸剩余,所以加碳酸钠反应的
- 24 -
备战2020中考科学专题汇编
ab段是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其现象为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1) 帮助判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是否发生反应 ;(2) 产生气泡 ;(3)10克;图见答案。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