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过程。
(一)教师指导并提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学生进行专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自由研究、结题。我首先设计了若干有启发 性的专题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从这些题目中选取研究专题,也可以自己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题目。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研究。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成为主动探究。首先《红楼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研读时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细心揣摩,整体把握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思想性方面,作者用不满、批判的态度描述了社会的黑暗面,展示了贾府乃至封建王朝的没落衰败,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摧残。艺术性方面,作者栩栩如生的地刻画了一个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悲剧是将美好的食物毁灭给人看。”《红楼梦》这出宏大的悲剧,有众多的小悲剧,悲剧性散布在琐碎日常生活中,不仅体现在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上,且渗透到贾府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所谓“悲凉之雾,遍被华宇”。众多丫鬟女仆身上,她们无一不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此乃其情感基调人物命运的底色,是它的艺术成就最高之所在,也是学生看懂它的门径。其次要懂《红楼梦》,当然需要自己认真阅读、细心揣摩。文学作品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比如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晴雯、袭人等,学生应该透过环境、情节和细节,进行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它给每一个人都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同一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尽相同,正所谓“见仁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却不能绝对化,否定其中有高下之分。对人物的把握,依然有全面、片面之分;对人物的理解,仍然有深刻、肤浅之别。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认识得更全面些、理解得更深刻些。其三,《红楼梦》给读者很大的思考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时,应先让学生吃透教材的选段,课外扩大阅读,进一步啃原著;把握人物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可以“见仁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拘于某些权威的观点。如对王熙凤,可就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挑出她与黛玉初见的一两处细节,将她有心计、善逢迎剖析清晰;课后进一步研读原著,由点及整体把握其个性,并透过其个性作派,敏锐把握其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如对林黛玉,可先分析课文中她将众人对宝玉的批评性意见转化为赞美以赢得王夫人满、脸笑容的片段,比较她与凤姐有心计、会逢迎之不同。她自觉寄人篱下,被动应对王夫人,以争取生存空间;凤姐则主动曲意奉承贾母,实现做贾府大管家的野心。黛玉才情、品貌出众,高洁孤傲之外,认识到因身世、遭遇不幸,她又自卑谨慎,这才较全面把握了黛玉。还可进一步从现实生活出发,看到她追求纯美爱情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固然有外在原因,主要是因为爱情不相信眼泪,需要坚强、勇气和理智。如对贾宝玉从世俗眼光看,他一无是处,倒算“反面典型”,单他与一般纨绔子弟不同,他叛逆封建制度和礼教,却不彻底;言行举止不阴不阳,也接受了家庭定下的婚姻,真是“畸形怪胎”。不妨换个角度,让“宝玉自述”,从出身、性格、生活、爱情和结局等方面独白,揭示他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及遭阻挠、扼杀的痛苦和愤懑。贾府主角固是小姐公子,公子小姐离不开丫鬟,聚焦晴雯很有必要。“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似乎从不把自己当奴才,没有屈己趋附过哪个主子,与袭人有天壤之别,即使放诸“十二钗”也光彩照人。如凤姐、探春等都自尊要强,但凤姐违心趋附老祖宗,探春只亲王夫人、不认亲娘,都不如晴雯坚决彻底;但她心气太高,完全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在下人面前跋扈,自然让袭人等下人痛恨、让王夫人这样蛮横的主子厌弃,“性格决定命运”,被赶出贾府而凄凉死在家里,也在情理之中。其四 ,研讨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单个纵深挖掘,也可横向比较黛玉和宝钗、黛玉和袭人等异同,更见鲜明形象。如黛玉虽小心眼,但其生活全部在感情,害怕失去宝玉,这样抓住了要害;宝钗“庄重贤雅”,但透过表象,可以看出她全力追求婚姻的实质。可以主攻
29
一个人,也可以针对一类人,比如贾府的丫鬟。贾府的主子、半主子和奴才之间都有斗争,所有对付奴才的手段中,将奴才赶出贾府、当不成奴才最具杀伤力。鲁迅曾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概括悠长的中国历史。化用一下,也可将贾府奴才的命运概括为“暂时做稳了奴才”和“再想做奴才而不得”两种。既然是奴才,不管哪一级,肯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人格扭曲或“异化”,从这个角度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构建“自主——合作——研究”的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在进行专题研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深入阅读,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作品的丰富 内涵,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二)、学生活动,研究性、学习小组结题后的讨论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原著,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就同一人物及突出的现象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撰写研读论文;举行学生小论文发布会,将其中较有价值的小论文发表在班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专栏,激励学生更加深入地研读《红楼梦》。学生作品具体展示略。
三 、研究结果总结与反思
本单元我安排的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文化背景平台,让其在特定的情境中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获取大量的信息,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合作研究,用论文和演示文稿汇报研究成果,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整理、分析、加工信息。信息吸收、分析归纳、成果表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多种语文能力的整合,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
第十三章 语文教学评价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收集、处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2、语文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又叫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收集、处理有关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谈谈你对语文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理解。
我认为首先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第
30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重视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第三,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只关注教学结果。第四,语文教学评价重视多方评价的结合,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试论语文测试中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我认为首先主观性试题适合于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表达能力等较为复杂的心智技能;提倡自由反应,有利于考察应用能力及至创造能力;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作答反应过程资料,便于分析被试者技能、创意、策略以及知识缺陷;内容和形式更为接近教学与实践中的问题情境,被试者不陌生、好接受,教师命题制卷比较方便等。但主观题也有明显不足,比如:作答过程有大量的书写任务,造成被试者忙于书写而无心遐想;单位时间中施测的题量较少,限制了测试内容的覆盖面,不利测试效率的提高;评分易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等。其次,客观题具有题目小而多,覆盖面大,测试范围广;答案简单而惟一,评分误差小;批阅方便等诸多优点。但是,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题也有自己明显的不足,主要是难以有效地、直接地测量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分析过程以及创造技能方面的高级学习成就。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因此,客观题要和主观题配合使用。
第十四章 语文学习心理
一、名词解释。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室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
2、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智力由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组成。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3、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31
4、多元智能理论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二、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看法。
我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的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起局限性在于过分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而对知识本身的教学多少有所忽视,同时也会导致全面否定传统的系统学习方法,导致否认通过学习间接经验来迅速积累知识这一有效途径。
我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有利于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树立多样化的教学观,树立多维评价观,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观,树立以问题理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观。
三、结合你的语文学习经历,说说你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发展的认识。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不太规范,会因家庭因素产生许多不良习惯和无意识性错误,书面表达方面以识字写字,规范书写为基础,水平不及口头表达,但普遍求知欲强。高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初步完善,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书面表达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可以进行独立的写作活动,容易在语文学习上树立信心。小学生阶段在不断的充实人生观价值观,各种奉献精神、谦让精神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应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美感。
初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表现出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矛盾性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心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感受生活,培养丰富的情感。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更多更好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语文知识学习、老师教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要创造宽松的气氛,鼓励学习发言。
第十五章 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
一、名词解释。
1、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学习语文学科内容时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一般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当中的实践和运用。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