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电厂1×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改造扩建项目 下载本文

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监测布点:

监测点的布设:共布设6个点,分别是:1#南沙林场、2#芦湾村、3#坦头村、4#沙螺湾村、5#东湾、6#威远炮台。

监测项目: SO2、NO2、PM10。 监测采样时间、频率

SO2、NO2连续监测5天,每天采样4次,每次采样60分钟,日平均浓度则每日有18个小时的采样时间。

PM10连续监测5天,每天采样1次,每天采样时间不少于12小时。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SO2:SO2一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0.010~0.235 mg/m3,最大浓度在保护标准的47.0%内,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日平均浓度范围在0.024~0.181 mg/m3,最大浓度为保护标准的121%,部分点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在一级功能区监测点(6#威远炮台),SO2一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154毫克/立方米,最大浓度为保护标准的103%,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111毫克/立方米,最大浓度为保护标准的222%,超国家一级标准限值。

NO2:NO2一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0.014~0.146mg/m3,最大浓度是保护标准的60.8%,日平均浓度范围在0.035~0.095 mg/m3,最大浓度是保护标准的79.2%,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在一级功能区监测点(6#威远炮台),NO2一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102毫克/立方米,是保护标准的85%,二氧化氮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083克/立方米,是保护标准的104%,分析认为,此点(6#威远炮台)为旅游点,车辆较多,数据受车辆影响很大。

PM10:PM10日平均浓度范围在0.034~0.147 mg/m3,最大浓度是二级标准的98%,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在一级功能区监测点(6#威远炮台),PM10日均浓度最大值为0.115克/立方米,是保护标准的230%。

从监测结果看,南沙区SO2部分监测点超标,PM10达标,但浓度相当高,NO2达标,但浓度也比较高,与2001年、2003年比较,空气质量恶化比较明显。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南沙区大开发,污染源的数量及污染排放量增加很快。6#威远炮台因按

20

一级标准评价,超标严重,1999年沙角电厂回顾性评价(国家评估中心编制)认为,沙角电厂对威远炮台空气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4.7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布点

噪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主要布设在未来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根据调查,在项目厂址西面围墙70m处有一个噪声敏感点坦头村,其它厂界无噪声敏感点。因此,此次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除了布设厂界监测点外还在坦头村布设了一个监测点。

(2)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 昼间在所设厂界噪声监测点全部达标。

夜间在与其他厂界接近或接壤的西厂界和南厂界的噪声监测点⑤~⑧出现超标现象,主要原因是工厂发电机组及交通噪声影响。

敏感点坦头村昼间略超标,夜间达标。

表4-7-1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

测点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监测点 名称 北厂界 东北厂界 东南厂界 东南厂界 南厂界 南厂界 西厂界 西厂界 坦头村 平均等效声级 昼间 62.2 63.1 58.4 59.5 63.2 61.9 64.6 61.5 60.7 夜间 52.2 52.0 52.6 48.0 59.6 55.6 55.1 60.5 46.6 标准标准 (GB12348-90) 昼间 65 65 65 65 70 70 65 65 60 夜间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50 达标情况 昼间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稍超标 夜间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稍超标 稍超标 超标 达标 5 水环境影响评价

5.1水文特征及水资源利用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暨注入三角洲的诸小河等四个水系所组成。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范围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网河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呈现“三江入流、网河纵横、洪潮交汇、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其水

21

流形态既受上游径流动力的影响,又受外海潮汐动力的控制,此外,台风季节还受台风暴潮的影响。各种动力相互作用,非常复杂。根据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主要结论如下:

项目取水量30.69m3/s。而项目取水段面(虎门水道)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道,即使遇到枯水年份,其枯水期的涨落潮的平均流量达到10970 m3/s,为取水量的330倍,取水是有保障的,也不会发生水资源短缺和分配的矛盾。

5.2珠江电厂现热污染带监测及分析

为了掌握现在珠江电厂(120万千瓦)温排水对纳污水域水体温度的影响,课题组曾于2006年2月27日对珠江电厂温排水污染带组织了一期现场实测工作,结果见表5-2-1,从珠江电厂了解到当日正常发电,温排水温度约26.7度。从现场观测到,出水口约50米范围内湍流很强,不易采到热污染带的水样。从观测结果个发现,涨潮期1.0℃温升的热污染带长度约1000米,退潮期1.0℃温升的热污染带长度达到3000米。结果表明,温排水对纳污水体温度的影响范围实测值比预测值小一些。

表5-2-1 珠江电厂热污染带监测结果(2006年2月27日) 单位:℃

观测位置 出水口旁 下游10米 下游20米 下游40米 下游100米 下游300米 下游1000米 下游2000 下游3000 25.4 24.9 21.2 21.4 21.8 21.5 19.3 18.8 19.0 涨潮期 25.0 24.2 20.5 22.4 21.8 21.5 19.4 18.9 19.0 25.1 24.3 20.5 22.8 21.9 21.5 19.2 18.9 19.0 25.1 24.5 22.0 22.6 21.9 21.5 19.2 18.9 19.0 26.1 24.0 23.2 23.0 22.1 20.5 20.4 20.2 20.0 退潮期 26.4 24.9 22.7 22.7 22.1 19.4 20.5 20.2 20.1 26.2 25.0 23.0 22.8 22.2 19.4 20.2 20.1 20.0 25.8 23.9 22.7 22.7 22.0 20.4 20.3 20.2 20.1 在上游约10000米狮子洋水道中心测的背景水温18.4 5.3本项目温排水的环境影响评价

本报告采用大范围网河(一维)——河口(二维)耦合的整体水流数学模型与工程近区的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拟。计算时,先运用已有的实测资料对水流模型进行充分的率定、验证,保证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再对选定的水文条件进行计算,并以其结果为工程近区水域的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提供水流边界条件,然后进行电厂温排水对周边水域环境温升影响的平面二维数值模拟。

22

预测结论

温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1)水流数学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达到了水模拟计算规范要求。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计算选取的夏季“1999.07”型潮和冬季“2001.02”型潮具有代表性。据此用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得到的计算成果,能够反映电厂循环冷却水温排放对周边水域环境温升的影响。

(2)珠江电厂1×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改造扩建工程实施后增大了珠江电厂排入虎门水道的温水量,会使接纳水体的温升范围扩大。虎门水道是以潮为主的河道,电厂温水排出后升温区域会随着潮汐在河道内以排水口为中心来回摆动,涨潮时温升区主要向排水口上游延伸,落潮时向排水口下游延伸,其形态及延伸范围受径流、潮流特性影响显著。根据计算结果,珠江电厂和周边的电厂温排水具有随潮同涨同落的特点,由于珠江电厂和珠江LNG电厂与周边其它电厂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其联合排放的温排水0.5℃以上温水前锋在时空分布上不会同周边其它电厂的温排水发生重叠而相互影响。

(3)丰水期(夏季)水流动力以径流作用为主,涨、落潮量也相对较大,参与热交换的新增水量较多,电厂的温排水与接纳水体掺混、交换速度相对较快,且易随水流向下游扩散,温升线包络面积相对较小。珠江电厂1×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改造扩建工程实施后(温排水量增加30.69m3/s),夏季大于1℃的等温升包络线最大面积由工程前的(6.93~8.01)km2增至(7.53~8.71)km2,增大了(0.61~0.75)km2,增幅约合8.69%~9.69%。

(4)枯水期(冬季)虎门水道上游来流较少,以潮流动力作用为主,涨潮时间相对较长,温水带以排水口为中心作往复流动,“温水带”掺混、耗散的速度较慢,随涨、落潮过程向上、下游扩散的范围相对较大。珠江电厂1×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改造扩建工程实施后,大于1℃的等温升包络线最大面积由工程前的(9.94~11.92)km2增至(11.14~13.76)km2,增大(1.20~1.83)km2,增幅约合12.11%~15.36%。可见,冬季枯水期的温升影响范围相对比夏季丰水期要大。

(5)珠江电厂1×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改造扩建工程实施后,夏季涨潮时1℃温水锋面向排水口上游上溯的距离较工程前增加了(30~65)m,落潮时向排水口下游延伸的距离增加了(175~265)m;冬季涨潮时1℃温水锋面向排水口上游上溯的距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