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问题的理解就清晰化了,也就加深了印象。

其中,最后一组的问题是现代“包身工”现象的思考,报告时借用了多媒体(先播放了一段山西黑砖窑的视频)。

(多媒体展示)这是21世纪初十年里,在中国发生的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只身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下、马路边等地方被人贩子或诱骗或强行拉上车,以500元的价格被卖到山西黑窑场做苦工。最小的只有八岁,就要做大人都不愿意做的重体力活。还有许多苦工是被骗或强拉来的智障或残疾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然而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和黑窑主却把他们逼到了地狱,沦为了现代“包身工”。最近这些黑心窑主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刚才学习了历史上的包身工,下面我们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点:

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

从被压迫的人来说: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

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

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 政府的处理方式不同; 获利者的下场不同; 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 3.结束语

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辈曾献出了无数的血泪与生命。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4.布置作业

成功之处

学生作报告时还用了很多小纸条作为补充的内容,有的甚至写了板书,比如某同学在说到点面结合的写法前介绍并板书了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据我观察和课后调查,和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比以往重视,他们比较愿意查找资料、交流。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掌握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并学习了写作的思路、选材、写法等特点,理解了“芦柴棒”形象的本质意义、关于包身工的一天活动情况的缩影的思想价值、联系这篇课文理解它在70多年后的今天的现实意义等。我们农村高中的学生本来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缺乏自信心,但这种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一方面促使学生

认真研读长课文,去解决问题,提高语文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我的收获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的理解是:有法,关注教什么的问题;无定法,侧重于怎么教的问题。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很难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在循着课程标准的路子上教教材,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创新。不一定每篇课文都要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上。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要选择适合的,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

一部分学生还未动起来,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学生讲完了我又补充,耗时有些长;一组学生只研究一个问题,对其他组研究的问题和做的报告关注程度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个别组没有认真对待;应该让学生自己搜集、展示图片和资料;拓展太少;没有和报告文学的写作实践结合起来。

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说到成功的原因就要说到教学前作出的各方面的分析。这一课放在必修一的阅读与鉴赏部分,放在新闻与报告文学这个单元里,学习要求是:掌握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关照写作方面的思路、选材、细节、点面结合等特点,关照关于“芦柴棒”形象的本质意义、关于包

身工的一天活动情况的缩影的思想价值、联系这篇课文理解它在70多年后的今天的现实意义。

还有教谁的问题,作为新课程的受教育对象,现在学生大多是新新人类,对一些社会现象有所耳闻,未必对“包身工”的环境能够真切体悟,未必能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现实,这样就要对文本背景和作者提供一些资料。

所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都要联系新课改。教学理念上,过去更多的关注知识和思想教育,现在更多的关注教学过程和情感渗透,以及能力提高。教学手段上,过去重点是书本粉笔,现在可以提供资料媒体很丰富。学习方式上,过去是以积累为主加深理解,教师的地位过于突出。现在是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学生还可以从课本之外去查资料。教学重点上过去在于文体特征的把握,现在要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要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但实际的问题是这篇课文太长了,说实话,连老师都不爱读,更何谈学生呢?学生不先从读课文做起,本课的所有问题就无从解决。得想办法让学生读课文,并且读得有效果。

联系到我们学校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设置了研究性学习,暑假英特尔培训时也培训过项目学习,教参上也有这样的建议。我们完全可

以对这篇课文也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呀!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新的观点认为,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学生接受时可能是蜻蜓点水,甚至是一无所知,效果不会好。应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非常精细地掌握一、两个点。所以,做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有重点地研读课文。

于是我设置安排了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来达到本课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目标。

我自己觉得这些问题难易适中,学生的练习册《成才之路》上并没有设计到。这就可以改变以往在课堂上齐读,边读边提问,边让学生找答案并分析的做法,也不按老一套的做法说作者及背景等,免得他们失去兴趣。可以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

说到不足之处,我觉得是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课外查找资料的时间,没有起好新课程要求的“主导”作用,没有最大化地提起他们的兴趣,监督和评价办法缺失和滞后,使学生散漫放任随意。设计的问题不太合理,特别是应该把报告文学的写作也联系上,因为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实践也是很重要的。

但这毕竟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有针对性地使用研究性学习,多创新,给学生最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