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一、研究背景
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
1
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了解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身心发展影响的关系。
3.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5.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保持家园一致,为幼儿创设初步的生活习惯观的空间。 四、研究的内容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即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日常生活中)
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五、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小班的幼儿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谈话法和文献研究法。
2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六、课题研究时间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
2.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3.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4.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 1.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
3
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 1.修改完成调查报告。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进行理论学习。 2.明确专题研究目的。 十、十一、十二月份
1.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探索开展小班幼儿园一日生活、从洗手、进餐、穿脱鞋、入厕等自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一月份
1.修改完成调查报告。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本班幼儿大多数都是三--五岁的孩子,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
4
在一起。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还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孩子吃一顿饭,要跟着孩子走好多路,孩子是边玩边吃,孩子只要把饭吃下去,老人们什么办法都使尽了;帮孩子解小便,穿脱衣服,洗手洗脸,总之大人们把孩子的工作全部包办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不容辞的事。却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的包办代替,孩子们的独立愿望消失了,依赖心理增强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二)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意识
家长的长期包办已经使幼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束缚的不仅是孩子的双手更束缚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打开这把钳制的“大锁”。利用小班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故事、散文诗等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孩子们发现小手的作用,了解劳动的光荣,激发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欲望等等。如:歌曲《一双小手》使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能洗脸、刷牙、穿袜、穿鞋、叠被子,一双小手灵又巧,它有十个好帮手,充分认识到双手的重要性;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以及诗歌《别说我小》等,在使幼儿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自身的能力,发现自己原来很能干。“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设置游戏活动“娃娃家的保洁员”“我帮娃娃穿新衣”“百变T恤”“纽扣虫”等游戏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爱上劳动、不惧怕动手。 2、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自己吃饭、单独睡觉、整理被褥这些大人们看似简单
5
至极的事情,摆在孩子们面前却是异常艰难。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和树立起来的信心决不能因为技能的缺失而垮掉,怎样让孩子学会自理的本领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将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如:在孩子洗手的时候,我让幼儿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尖指缝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 幼儿便又快又轻松的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幼儿喜欢玩区角游戏,我就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勺子、珠子、进行勺子的使用方法训练;在娃娃家中提供扣纽扣、拉链、手帕等材料,让幼儿的扣、拉、折等方面的技能得以锻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地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最棒”专栏,用小星星的多少来显示幼儿在园动手能力的表现情况,幼儿为了争做棒宝宝,趣味十足地投入在每天的培养活动中。
3、家园联手共促幼儿自我能力的提高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教师。孩子的所有不足在家长身上都能够找到缩影。有的家长不舍得放手让孩子劳动,有的家长则是嫌孩子笨手笨脚做不好干脆自己代劳??这种矛盾冲突就致使幼儿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园里家里两个样。不相统一协作的两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势必培育出“双面娇儿”。巩固教育成果的首要就是要统一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培养工作。如:利用家园共育板块、家长会讲座向家长做好幼儿自理能力养成重要性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们摈弃错误的包办式的教养方式,充分认识到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孩子未来面对困难、适应社会、参与竞争的资本;除了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外鼓励家长坚持和孩子经常亲
6
子互动,周末爬山、家庭大扫除、假期外出游玩让孩子亲自参与物品的准备、劳作的参与、行程的安排等等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做事的能力更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证明,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是可行的,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原来班里大部分幼儿都是家长代劳,现在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样样事情都争着做,在家里当大人提出要帮忙时总会遭到拒绝,有时还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现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用餐、喝水、洗手洗脸、小便,饭前便后能够主动的洗手,午睡时大多数孩子都能把小衣服折叠好,把鞋子摆放整齐。但是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技能,有时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家长们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意识也提高了,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对幼儿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幼儿,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家园携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变得更加能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