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研究 下载本文

质量的宏观监控,确保教育的基本质 量,由单纯的对建立学校资格的“入口控制”逐渐转移到对办学质量的“出口控 制”。评价结果还应与教育投入、优惠政策等挂钩。

5.5.3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场所,是最能动的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应从以下着手 : 第一,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改革目前由于体制制约分割成的人才市 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打破区域限制,构建起分布城镇,并逐步向农村延伸的 劳动力组织和管理网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务合作形式和市场框架。 第二,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根据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规律,建 立劳动力市场人才聘用合理价格。一方面招聘方支付给提供方人才培养的耗费货 币补偿,其标准应等于职业教育阶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另一方面确定受 聘人聘期工资。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举办者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得到补偿, 使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发展的市场动力。 第三,建立科学、完备的信息咨询体系。当前,着重改变人才流动由学校到 单位、单位到单位的单向性运转,增强市场这一中间环节的引导作用,加强学校 招生和人才培养、储备、供给等人才供给信息的参与,保证招生和培养人才与劳 动力市场在数量和质量上达成供需一致。这就要求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和各 类劳务市场共同建立人才信息预测咨询机构,动态发布人才市场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学校办学评估结果、各校提供的服务等,确保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结构的 一致性、整体性。 第四,加强对人才劳务市场的管理。各级政府对当地人才劳务市场的统筹管 理负有主要责任。政府对人才劳务市场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就业指导服务机 构设置的审批、就业政策的制定、维护劳务市场正常秩序(包括招工广告的管理) 等。 此外,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改变劳动者 接不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照样可以就业的现状。

5.5.4 改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 职业教育的研究、教材出版、信息交流、师资和干部培训等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江苏常州市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该市政府在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的建设。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要求开展以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成立了常州市教师科研中心,并组建了师资人才市场,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了人才预测、规划体系。从 1985 年起便开始开展人才预测工作,成立了由市计委、教委、人事局、劳动局、乡镇局等部门组成的人才预测规划办公室,为常州职业教育的学科设置及招生规模的调控提供了有力依据。三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咨询及评估体系。从市到辖市校都建立了专门的职教所、室;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库;建立以督导室为基础,由教育行政部门代表、行业教育训练委员会代表、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干部、学校代表组成的督导评估组织。四是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每年都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和学生与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考察交流及合作培养。[40] 此外,要积极推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使其在职业教育的常 规管理和教学质量认证和评估方面发挥作用。

5.5.5 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 加大对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以及贫困家庭子女的职业教育扶助力度,维护教育公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需要。为此,各级各地政府应采取以下举措,推动此项工作。 第一,制定多种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和西部职业教育。一是纵向上提升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统筹权,实行“县校市管”制。前文第5.2 已述及,由市政府结合本行政区域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本市的农村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统筹管理,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二是横向上实行职业教育东西合作、城乡融合的机制,互动双赢。首先,各地市政府在统筹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上要打破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科学规划、城乡融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标志并不是投资建设了几所职业学校,装进去多少学生。关键看多少初高中毕业生和富裕劳动力升入职业院校或参加职业培训,而不论在本地还是异地。所以,县县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地方政策未必是科学之举,以本行政区职业院校招收多少学生衡量当地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绩未必科学。各市政府要站在市政区域范围内规划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放眼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制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其次,以多种形式推进东西合作。东西部地区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及就业市场优势和生源及劳动力优势积极开展两地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委托培养和农民进城务工或向非农业转移培训;东部地区向西部实施对口支援,在经费、设施、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此外,还要逐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职业学校的专项投入。 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帮扶农村和西部贫困家庭子女。一是各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扶贫助学。如湖北省采取政府直接资助;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贷款上学,就业还贷;学校资助;定单培养企业资助等多种模式补助万名贫困初中生上中职。二是贫困地区加大职业教育向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渗透力度,实行初等职业教育义务化。贫困农村地区推广初中分流制,初中第三年级学生分流,或进入 3 年制升学班,或进入 2+1 初职班。不具备职业教育条件的初中学校学生可到县职业中学完成初职阶段学业,但学杂费与升学班相同。 第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立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对农业职业教育进行保护的经验,或独立立法或在《职业教育法》中补充“农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法中应该明确规定农业补贴用于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的分担制度、中央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具有导向性的专项工程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教育制度、城市职业学校教师到农业职业学校任教的定期轮换制度等。同时,又要开放资金筹集渠道,鼓励民间集资办学,发挥农业企业培训农工的积极性,并明确规定其责任。[41]

参考文献 [1]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现代城市: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11 [2]石伟平,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教育发展研究,2005(7):110 [3]壮国桢,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条件分析及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05(9):75~76 [4]姜楠,外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启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3):54~55 [5]黄复生,转型时期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范式的转变,[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6]彭澎著,政府角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11~216 [7]吕凤英,李永锦,论有限政府及其政治权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26 [8]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转型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3~209 [9]劳凯声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1~118 [10]赵素卿,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中国化,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4):28 [11]梁莹,治理、善治与法制,求实,2003(2):50 [12]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81 [13]张家祥,钱景舫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 [14]邹天幸、刘春生、纪之信主编,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发行,1992 ,7 [15]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90~480 [16]孙震瀚主编,21 世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前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65~170 [17]石伟平著,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9~235 [18]闻有信,杨金梅著,职业教育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38~256 [19]本刊编辑部,高职高专:走进评估时节,职业技术教育,2003(27):13 [20]金珺,赵鹏程,黄育云,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思考,2005(3):24 [21]和震,耿洁,2005 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述评,教育发展研究,2006(2):3 [22]本刊编辑部,河北价值,职业技术教育,2004(21):24 [23]国家

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编著,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五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5 [24]钟海青,陈时见主编,比较教育管理,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03~270 [25]王崇丽,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职教通讯,2004(10):23~24 [26]马树超,郭扬,陈蒿,“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职教通讯,2005 (5):15 [27]申民,为失业青年竞争就业创造条件:上海建立职业见习基地,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 年 03 月 02 日,第 002 版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27 [29]董秀华, 政府对私立教育财政责任的比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5(1):88~89 页 [30]马树超,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条件保障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 [31]崔秋灏,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其借鉴,教育导刊,2002(1 上半月):32~33 [3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200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分析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7):6 [33]国家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职业技术教育司编,杨金土,罗宏述主编,部分国家和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法规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 ,37~67 [34]马树超,郭 扬,陈 蒿,“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上),职教通讯,2005 (4):13~14 [35]姜俊和,王晓茜,国外职业教育立法与职业教育发展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6):49 [36]宋楠,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37]陈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00 [38]纪芝信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354 [39]李津石,行业主导 政府保障—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经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61 [40]李祖祥,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教育发展研究,2005(2):77 [41]夏金星,彭干梓,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独立立法的必要性,教育与职业,200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