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断并改错
1.(×)将“平行本位制”改为“双本位制”。 2.(×)将“铸币”改为“商品货币”。 3.(×)将“支付手段”改为“价值尺度”。
4.(×)将“银币”改为“劣币”;将“金币”改为“良币”。 5.(×)将“流量”改为“存量”。 6.(×)将“无限”改为“有限”。
7.(×)将“相互尊重”改为“需求的双重巧合”。 8.(×)将“必须”改为“不必”。
9.(×)将“支付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10.(×)将“一定”改为“不需要”。 11.(×)将“收益性”改为“流动性”。
12.(×)将“价值尺度”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13.(×)将“越大”必为“越小”;或者将“越强”改为“越弱”。 14.(×)将“不是”改为“也是”。 15.(×)删除“和支票”。
16.(×)将“储藏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17.(×)将:“金汇兑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 18.(×)将“金币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 19.(×)将“M3”改为“M2”。
20.(×)将“金块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
五、填空题 1. (流动性); 2. (贵金属货币); 3. (代用货币); 4. (信用货币); 5. (电子货币);
6. (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7. (观念上); 8. (币材或货币材料); 9. (双本位制); 10. (跛行本位制);
六、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区别?
答:(1)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2)货币与通货的区别。通货只是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除了通货以外, 主要是指以支票、本票、汇票形式表现的对于货物、劳务等所具有的权力。
(3)货币与财富的区别。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财富除了货币资产以外,还有更多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等。
(4)货币与收入。首先,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其次,收入是货币的流量概念,是指某一时期内的货币量,如一个月、一年;而货币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一时点的货币余额,如第一季度末的货币余额。
2.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答: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具有完全的排他性;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在技术上规定了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即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特点。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不需要是足值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3)价值储藏特点。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4)支付手段特点。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购买别人的商品先于售卖自己的商品,而作为交易媒介,只能现出售自己的商品换货币,再购买他人商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的可能性。
3.简述西方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答:(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作“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
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各国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重点主要是M1和M2两个层次。
(3)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因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即: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也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但需要转化为现金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其流通次数较少,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因此,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也应计算在货币供应范围内,从而得出广义的货币M2,即:M2= 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但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些金融机构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即储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都具有较高的货币性,货币供应量因此应扩大为M3,即:M3= 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6)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M3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中,由此得到M4,即:M4= 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4.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1)规定货币材料。简称“币制”,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在不同的货币材料基础上。如用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金本位,用白银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银本位。一国建立货币制度,首先要确立以哪一种物质作为币材。币材虽然由国家确定,但国家并不能任意为之,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只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2)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在国际上,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美元、日元等。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的值就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即铸币平价。在流通可兑换货币时,货币单位的值是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即金平价。在黄金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本国货币的购买力。
(3)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规定辅币由国家铸造发行,本位币则可能是自由铸造也可能是限制铸造。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最初是分散发行的,例如银行券在早期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主发行的,但银行券分散发行难以保证币值稳定,使经济生活出现混乱,各国逐渐通过法律把银行券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机构,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
(4)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
制约关系。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准备的内容不同。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金或银)作为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已与贵金属脱钩,转而与外汇、物资等联系。目前各国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二是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及政府公债券等在金融市场上高度可流通的证券。
5.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答:(1)“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双本位制下产生的一种货币排斥另一种货币的现象。所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国家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兑换比率,由于官方的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即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结果,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比如金币和银币的法定比价为1:15,而金与银的市场比价由于银的开采成本下降,使得其比价为1:17,此时金币为良币,银币为劣币,人们就会将银币兑换为金币,将金币贮藏,最后使银币充斥流通,而金币则被排斥出流通领域。如果相反即银的价格上升而金的价格降低,人们就会将手中的金币兑换为银币,将其贮藏、流通中就会充斥金币。最终的结果在流通中仍然只有一种货币真正在执行货币的职能。
(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明了货币的排他性特征。
七、论述题
1.论述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
答:历史上许多东西都充当过货币,不同的经济交易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过不同的支付手段。根据充当货币材料的不同,货币形式的演化顺序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支票及电子货币。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的货币。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2)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包括贱金属和贵金属。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金属货币逐渐以贵金属为主。如黄金和白银。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体积小价值大等特征,能满足人们对货币材料的客观要求,适合充当货币。
(3)纸币。是指以纸质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历史上的纸质货币主要是商人或国家用纸印制的货币。最初的纸币是可兑现纸币,即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或政府兑换成铸币或金银条块,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且具有携带便利、避免磨损、节省金银等优点。后来,纸币就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