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生产工艺详解 - 图文 下载本文

食用菌的菌种分三级,即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1.母种,是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一级菌种或试管种

A.常用的母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去皮)200 g, 葡萄糖 20 g,

琼脂 18-20 g,pH值自然, 水用量/1000 ml B.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母种

原料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1cm见方的小块或2 mm厚的薄片,加水约1000 ml煮沸,再用文火煮20~30 min,并适当搅拌,用四层或八层预湿的纱布过滤,取滤液并加水至1000 ml。

向滤液中加入琼脂和葡萄糖,小火加热,搅拌至琼脂完全溶化。 C.营养液分装。流程:

(1)分装试管:18 mm×180 mm或20 mm×200 mm的玻璃试管,分装量掌握在试管长度的1/4-1/5,原则上是摆放成斜面后,斜面的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2/3。

(2)塞棉塞:棉塞松紧适度,1/3在管外,2/3在管内。 (3)打捆:7-10支试管捆在一起,棉塞上包好防水纸,直立放入高压灭菌锅中。

(4)灭菌:母种培养基灭菌时,需用1.05~1.1 kg/cm2的压强,

温度为121℃,灭菌(保持121℃)30 min。

(5)摆斜面:灭菌结束后锅盖开1/5的小缝,用余热烘干报纸和棉塞,然后摆斜面。斜面长是试管总长的1/2

D.母种的转接

母种转接,也称转管、母种的继代培养。由于分离或引进的原始母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所需,因此,需进行扩大培养,通常原始母种允许扩大转接3~4次。

母种的转管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菌种的生活力,影响栽培效果。不具备条件和技术的部门不应扩接母种。

E.培养

菌种培养关键是控制好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等条件,其中以温度最为重要。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培养室的湿度过低时,可适当喷水,湿度过高时,应加强通风排湿,或向地面洒生石灰吸潮,以防杂菌滋生污染棉塞或培养基;同时避光并保持空气新鲜,从而使菌丝生长健壮。

2-3d后,检查菌丝的生长及杂菌污染情况,若在远离接种块的培养基表面出现独立的小菌落或奶油状小点,即为污染,应立即淘汰; 一般母种经7-10d 可长满培养基,然后用于进一步扩繁或置4℃

冰箱中冷藏备用。

F.菌种分离

采用无菌操作,将某种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纯培养,从而获得纯菌丝体的方法,称为菌种分离,分离所得的纯菌丝体即为原始母种。

依据分离材料的不同,菌种分离的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基内菌丝分离法。

G.优质母种的一般标准 (1)菌种纯正,无杂菌污染。 (2)菌丝洁白浓密,气生菌丝量多。 (3)菌丝不老化变色,培养基不萎缩失水。

(4)菌龄要适宜,一般室温保藏不超过15d,4℃下冷藏不超过3个月。

2.原种:原种由母种扩大繁殖而成,主要用于制作栽培种,也可直接用于接种栽培袋。

原种培养基常以谷粒、棉子壳、锯木屑、蔗渣和粪草等天然营养物质作为主料,以麸皮、玉米粉、蔗糖及石膏等作为辅料,培养基配方种类

很多,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应选择自身适宜的原种培养基配方。

原种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配料、装瓶 (袋) 、灭菌、接种等工艺流程。

(1)配方:

配方1:玉米芯60%,麸皮20%,碳酸钙2%,玉米面5%,棉子壳15%,豆饼8%.水60%(料︰水=1︰1.2),PH自然;

配方2:棉子壳60%、麸皮20%、碳酸钙2%(风化),石膏2%(食用)、蔗糖1%,锯木屑15%,水65%(料︰水=1︰1.1),PH自然。

(2)拌料:主料摊薄,均匀拌入主料。

(3)装袋:袋勿太大,以免污染率高,菌柄易倒伏装料要上紧下松,外紧内松,袋壁光滑,无微凹。装袋方法:从一端装料,边装边压实。可人工装袋,或机械装袋。

(4)灭菌: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 (5)接种:单开口袋:一端接种

双开口袋:两端接种

(6)优质原种的标准:菌种纯正,无杂菌污染;菌丝粗壮,生长势强;菌龄要适宜,一般室温下保藏不超过15 d,不能有原基和幼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