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考试 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定。

5、随机遗传漂

随机遗传漂变是指中性及近中性的基因在种群中随机固定的现象。在小种群中容易发生遗传漂变,而在大种群中较不容易发生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的结果增加了生物种群中的基因数量,从而增加了遗传多样性。因为中性及近中性是有条件的,在条件改变时,这些基因可能就会成为有利基因,当然,也可能是有害基因。 第三节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的存在形式,主要体现在种群遗传结构的组成和变化上。种群遗传结构泛指遗传物质在种群水平上的存在格局或特征,包括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交配与繁殖模式、种群遗传分化、种群间基因交流模式等。

1、基因和基因型 基因 基因型

基因频率:是指某一等位基因在特定种群内出现的概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特定的基因型(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的个体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出现的概率。 2、种群和基因库 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是生物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的概念

基因库(gene pool)与遗传多样性是同义词,狭义的基因库是指一个孟德尔种群中所有个体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库也可以用来指一个物种、甚

至地球上所有物种所携带的基因的总和。 3、哈代-温伯格平衡 定义: 重要意义:

该定律是群体遗传学(种群遗传学)许多理论理论模型建立的基础。它是群体遗传学的核心。分子进化的中心理论,以及有关分子遗传多样性试验数据的分析均是建立在该定律基础上。 第四节 评价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指标 1、杂合度和基因多样度 杂合度 基因多样度

遗传杂合性指标的应用 2、遗传距离 3、核苷酸多样性

4、固定指数 5、共享带率

第五节 影响遗传多样的一些重要过程 1、小种群的遗传效应 ①遗传漂变 ②奠基者效应 ③瓶颈效应 2、生殖方式

④近亲交配与有效种群大小 ⑤近交衰退 3、种群间基因流动 ⑥基因交流程度的分析 ⑦因交流的模式及分析

第六节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研究手段的局限性,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