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经方病案 下载本文

水饮问题。太阴水饮旺,会下利,水饮上逆,会头晕心悸。

但是,我们再看看其它的系列症状。“口苦口干,喜冷饮,食欲旺盛,尿微黄,苔滑黄腻”,这个就是典型阳明里热证了。这里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太阴病是食欲不振,而阳明病多能食。病人是二者都占了。再看这个症状,“颈项强痛,手热足凉”。颈项强痛,这是个表证反应,手热足凉,是典型的上热下寒的厥阴症状。温经汤是个厥阴病的方子,有个典型症状,手掌烦热。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温经汤证,会腹部或者双脚发凉的。上焦热,下焦寒,一般会出现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知道,这个病,是阳明太阴厥阴合病,属厥阴。寒热错杂,兼有表证。这个慢性便溏下利,我们可以认定为协热利,太阴虚寒水饮夹杂阳明热的这么种协热利。表证的颈项强痛,要怎么归属?直接就归入厥阴范畴了。不好界定,并且夹杂在主要症状当中,主要的辨证定性了,它就随着主证定性,这也是一个临床常见的辨证方法。我们看看,能解决虚寒下利和水饮上逆而头晕心悸的典型方子是什么?是真武汤。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2、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这个方子还可以解表吧?看看原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解表温里,去水饮。那么,阳明的那个里热,怎么对治?真武汤里面的一味芍药,是解决里实腹痛的,解决不了阳明湿热问题。那么,既然病人有下利,这个下利有阳明热参与,就可以用对治阳明湿热利的办法吧?我们从阳明病一篇找方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 甘草(炙,二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要注意这两句,“利遂不止”、“表未解也”。这个方,解决阳明湿热下利,也能解表。这就好办了!两个方子合起来就行了。考虑到以虚寒水饮偏重些,葛根芩连

汤药量太大,予以减半。同时增大去水饮的力度,茯苓、白术加10克,考虑芍药有通下作用,因此芍药减10克。 处方如下:

茯苓40 白术40 白芍20 生姜30 生附子10 黄连15 葛根40 黄芩15 炙甘草 10 四付水煎服。

颈项强痛,这是个表证反应,手热足凉,是典型的上寒下热的厥阴症状。为什么我每次都用四付药,并且每付药分三次服一天半?因为经方药量大,价格也不便宜,对于急性病,可以按照方剂要求服用,久病呢,可以缓治,也为患者节省些药费。临床观察,对慢性病不影响疗效。 2010.4.17 二诊。

患者本人没来,他父亲来说,病好了一半,看着也见瘦了,吃饭也不那么多吃了,要求原方再吃四付,因此就又抓了四付。

后来捎来消息,说一切正常了。一年多的慢性下利,八付药就好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般情况,慢性久利,都要20—30天才会有显著效果的。看来,还是小伙子体质好,恢复快。

11《刘志杰经方医案》-头晕案11

标签: 阳明中 是的 医案 头部 炙甘草 健康 分类: 医案 头晕案

李某,女,41岁 初诊日期:2010.4.7. 主诉:头晕半个月。

刻诊:头晕,起则天旋地转而欲倒,眼眶肌肤瞤动,心悸,失眠,心下胀冷,不欲食。汗出,畏寒,项背强痛,口渴喜温饮,手足凉,尿频,便秘。舌淡胖有齿痕,舌苔根部黄腻,左脉浮缓,右脉沉弦细。 素有晕车史。

这个病人,自己说,有多年晕车晕船史。近半个月,无明显诱因而出现严重的头晕,十分痛苦,听朋友介绍,来诊所求诊,问我要吃多少药能好,我说,先吃四

付看看再说吧,她说,那就是四付药能好,因为介绍她来的那个朋友就是只看了一次就好了。我说但愿吧。如果四付药吃好了,你就不用再来了,结果,她还真没来。

这个病,从症状上看,“头晕,起则天旋地转而欲倒,眼眶肌肤瞤动,心悸”来看,首先要考虑水饮上逆的问题。舌象和脉象,也支持饮证的病机。舌淡胖有齿痕,是水饮,左脉浮缓,右脉沉弦细,支持水饮,单弦为饮嘛。我说,你有颈椎病的。她说是的,很多年了。左脉浮缓,一定是有风邪,右脉沉弦细,是水饮。两手脉浮沉大小不同,多为西医说的颈椎病。颈椎病的病人,一旦颈部中风,就会发作。常见的就是头晕,项强,或者手臂麻痛。与脑中风证候类似,治疗上,也可以采取续命汤类方剂对治。“心下胀冷,不欲食”,这个症状,可以认定为太阴病症状。

1、《脉经》: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时自痛,胸下结坚。 2、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中寒,指的就是太阴病说的。“失眠、汗出,畏寒,项背强痛,口渴喜温饮,手足凉,尿频”,这组症状,是少阴病的症状。

1、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2、 少阴中风,身冷,汗出多而恶风,面无华,但欲寐。或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手足冷,脉微浮无力。(见《金匮增补》)

“便秘,舌苔根部黄腻”,这是阳明病的里实征象。这种里实,并不是很重,因此作为虚寒水饮的一个兼症,不要去攻逐。因此,这个病,我们辨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我们看看虚寒水饮而眩晕心悸,肌肉瞤动的方子有哪些。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是不是很对证?尤其是真武汤中的芍药,还能解决阳明的那个附带的里实。那么,我们就选了这两个方子来合方。同时呢,考虑到严重的头晕问题,根据药症对应,又选了续命汤类方中的几味治疗脑部中风的主药,当归、川芎、细辛、防风这四味,合到了方中。这些药,都是辛温药,针对风邪寒饮的头眩去的。对于西医说

的那个脑供血不足,十分有效。

当归,辛甘温,主治欬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这个药,入血,温通血脉而降逆。

川芎,辛甘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和当归一样,更能去头脑风邪而通脉。

细辛,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降逆、祛风、通经脉。

防风,辛甘温。主治大风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都是辛甘发散而降逆的药,也专门对治头部的风邪入中。 这回大家就明白了,凡是脑中风以及西医颈椎病的头晕,脑供血不足,以及内耳眩晕症,有虚寒水饮的,在对证方的基础上,加上这四味药,疗效是最确切的。 因此,我们处方如下:

云苓30 白芍30 生姜30 白术40 生附子10 炙甘草20 桂枝40 当归30 川芎15 细辛30 防风30 四付水煎服。

我当时说的是以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合方,加桂枝的量,也就是要以真武汤为主,加桂枝40克,起到降逆作用。白术用40克,是加大其去水饮和消食开胃作用。 白术,辛甘微苦而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学生:师父为什不用泽泻汤呢?

病人少阴虚寒尿频,因此不用泽泻。芍药本身也可以利尿去水饮,兼治阳明里实大便干。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更是去水饮名方,加了泽泻汤,是多余了。 学生:小便黄赤的,用泽泻好点。 是的,合方,要选最对证的方。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什么叫心下有支饮?支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