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年级 数学 科教案
讲课教师:李秀凯 教学内容 教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学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目 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互帮互助的学习态度 标 教学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主题图的教学。 教 学 过 程 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再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也可能用两步或两步以计算解决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出例1。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复备 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出例1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 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 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人) 28+85=113(人) 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113(人) 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 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分步列式。 98-46=52(本) 52+25=77(本) 综合算式:98-46+25=77(本) 答: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77本。 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人)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 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6÷3×987 =2×987 =1974 (人)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 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三、总结。 1.在例l、例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在往右顺序计算。 2.完成教科书第8页练习一的第l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他们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布置作业 混合运算 72-44=28 28+85=113 72-44+85=113 (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四则运算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标 教学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 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计算 教 学 过 程 150÷25×4 2×390÷15 892—63+182 复备 2.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让学生把图与除法,该怎样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3(出示购票图。)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让学生把图与文字结合起来) 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门票应花多少钱? (同桌讨论,然后把结果用算式表示) 汇报: 文字结合起来) (同桌讨论,然后把结果用算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