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粒子到宇宙》导学案

自然现象及事实 箱子里放几粒樟脑丸,过几天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樟脑丸变小了。 炒菜的时候,炒锅上方热气腾腾,很远就能闻到扑鼻香气。 荷叶上两滴水珠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阳光的照射下,水珠很快不见了。 物质组成 物态变化 4.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何种电荷?

编制:楚州车桥初中 周秀军

审校:淮安市楚州区教研室 吴秋瑛

苏科物理8B《从粒子到宇宙》章节导学案 第5页 共18页

《静电现象》导学案

学校 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2min)

1.阅读教材,知道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进一步认识原子也是可分的,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3.通过实验,认识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 正、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学习重点)

4.能举例说明静电现象是分子由更小的带电微粒组成的证据,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作简单的解释。(学习难点)

二、基础学习(15min)

1.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 ______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再分的。分子由 _______ 构成。(指导学生读书)

2.金刚石分子由 _____ 原子构成,水分子由 ______ 原子和 ______ 原子构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______ 分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______ 分子。

3.用干燥的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动手做) (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进行实验)

4.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靠近碎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展示)

5.经过摩擦的绝缘体能够 ____________ ,人们就认为绝缘体带了 ______ 。 6.什么叫摩擦起电?(指导学生读书)

7.(猜想判断、实验展示)(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会看到什么现象?(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进行实验)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会看到什么现象?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会看到什么现象?

8.富兰克林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称为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称为负电荷。

9.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10.19世纪末,_______ 国物理学家 _________ 发现了比 _______ 小得多的带 电荷的粒子 — _________ ,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电子的普遍存在,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苏科物理8B《从粒子到宇宙》章节导学案 第6页 共18页

11.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 ________ 和带正电荷 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是 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因此原子呈 _________ ,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注:电中性就是既不带正电荷,也不带负电荷,即不呈电性)。

12.运用原子构成的知识,解释摩擦起电的道理。

13.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吗?

三、合作交流(10min)

1.基础学习结束,小组长组织小组交流。更正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认识,查找出错的原因,(粗心或理解)记录或标注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学情。)

2.小组长推荐组员到黑板展示学习成果,全体学生阅读展示的成果,指正错误或不足。 3.学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