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一模语文试卷sird

叶燮,字星期,浙江嘉兴人。幼颖悟,年四岁,授以楚辞,即能成诵。及长,工文,喜吟咏。康熙九年成进士,十四年选江苏宝应县知县,旋罢归,游遍四方。 .始,燮之官宝应也,适三逆煽乱,军事旁午,地当南北往来之冲,接应靡暇日。县境滨.临运河,东西延袤二百里,时虞溃决。又值岁榖不登,民乏食。燮极意经画,境赖以安。以.伉直不附上官意,用细故落职。而嘉定知县陆陇其亦同时登白简,燮闻之,不以去官为忧,以与陇其同劾为幸也。于是纵游泰岱、嵩高、黄岳、匡庐、罗浮、天台、雁荡诸山,海内名胜略遍。年七十有六,犹以会稽五泄近在数百里内未游为憾。复裹三月粮,穷其奥而归。归遂疾。越一年,卒。

燮言诗以杜甫、韩愈为宗,陈见俗障,扫而空之。其论文与长洲汪琬不合,往复论难,互讥嘲焉。及琬殁,慨然曰:“吾失一诤友矣!今谁复弹吾文者?”取向所短汪者悉焚之。寓

吴时,以吴中论诗多猎范、陆皮毛而遗其实,遂著《原诗》内、外篇,力破其非。吴士始而.訾謷,久乃更从其说。新城王士祯称燮诗、古文镕铸古昔,能自成一家言。

【注】①旁午:交错,纷繁。②细故:无关紧要的小事。③白简:古时指弹劾官员的奏章。④范、陆:指范成大和陆游。⑤訾謷:诋毁。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旋罢归,游遍四方 (2)接应靡暇日 ..

(3)又值岁榖不登 (4)以吴中论诗多猎范、陆皮毛而遗其实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授以楚辞,即能成诵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及长,工文,喜吟咏 及琬殁,慨然曰 ..

C.燮之官宝应也,适三逆煽乱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吴士始而訾謷,久乃更从其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9.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宝应县滨临运河,在叶燮任职期间经常发生溃堤决口事件。 B.叶燮76岁时决意游览会稽五泄,并如愿以偿。

C.嘉定知县陆陇其因受叶燮连累而与叶燮同时被削职。 D.王世祯认为叶燮的《原诗》熔铸古昔,自成一家之言。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慨然曰:“吾失一诤友矣!今谁复弹吾文者?”取向所短汪者悉焚之。

(2)其论文与长洲汪琬不合,往复论难,互讥嘲焉。

21.本文表现了叶燮 、 和 的性格特征。(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①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②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主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辩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高三语文试卷 共8页 第5页

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③吕甥之言 ① ,蔡泽之说 ② ,若茅焦者,真所谓 ③ 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穰侯:原名魏冉,先后四次担任秦国丞相,权倾一时,后秦昭王用范雎之计使其失势。

22.根据本文内容,请你判断韩非的名篇《说难》这一题目的正确读音,写在下面括号里。(2分)

说难( )

23.第②段中茅焦进谏一事写得简练但富有表现力。请以“死者二十七人矣”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24.根据上下文的相关信息,说说蔡泽所说的“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是怎样的事?(2分)

25.依次填入文章第③段中的词语正确的是(2分) A.①出于义②激于理③劘虎牙 B.①劘虎牙②激于理③出于义 C.①出于义②劘虎牙③激于理 D.①劘虎牙②出于义③激于理

26.请结合第②段列举的三个事例,分别概括第①段“难而可喜”中“难”和“喜”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难: 喜:

二 写作(70分)

27.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水从高原顺流而下,渤海口一条鱼逆流而上。它游技精湛,冲破重重险阻,甚至奇迹般地越过了壶口瀑布,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人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为了理想游了那么久那么远。

一人说,这是一条可怜的鱼,空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努力的结果是死亡。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终抽测

高三语文试卷 共8页 第6页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阅读(80分)

(一)(19分)

1.D (2分)

2.不吻合(格格不入等,意思对即可)(2分) 3.(1)对待文学传统的态度(2分)

(2)对李白诗歌艺术之“天真”特色的理解(2分) 4.(每格1分,共4分) 欧美 中国 表现的“自然” 与人类社会相对的大自然 世界的本然与人之本性 表现“自然”的目的 表现自我精神的至高创造力 体会世界与人本然的存在状态 或:对世界与人之本然存在状态的深刻体认 5.C(3分) 6.本题必须结合文意,不能随意发挥。必须关注原文中关于“豪放”的话:“李白诗歌的‘豪放’与浪漫文学的特征颇多近似,如充溢的激情、不羁的想象,都体现了精神追求自由的奔放力量。” 所举例子及对其的分析能体现“充溢的激情”或“不羁的想象”或“追求自由的奔放力量”即可。例子需具体,即要有具体的诗句或者题目。(4分)

(二)(19分)

7.《荷塘月色》(1分)(不加书名号不给分)

8.形象地写出了山与湖之间相依相偎的亲密关系。(亲密1分)(2分) 9.这里的写景突出了沿途自然风光的美好(1分),为后文写春晖的美起到了烘托的作用(1分),让人对春晖中学更加充满期待,为文章增添了波澜(或给人曲径通幽的艺术美感)(1分)。(共3分) 10.此处叠词的运用,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现了作者陶醉其中的愉悦心情(2分);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具有一种舒缓的音韵美(1分)。(共3分)

11.BF

1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合适”、“不合适”均可。 答案示例:

合适。因为作者初来乍到,春晖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所以第一天观察特别细致,印象特别深刻;再者,题目虽为“一月”,但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如果平均使用笔墨,就会显得机械,重点不明。文章点面结合,安排巧妙

不合适。既然题目为“春晖的一月”,那就不应该用大半篇幅来重点突出某一天,因为这样的安排不仅造成文章内容的畸重畸轻,而且使文章有文不对题的嫌疑。

(三)(6分)

13.(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莫道不销魂

(3)早岁那知世事艰 (4)月出于东山之上 (5)关山度若飞 (6)春风得意马蹄疾 (7)闻者足戒 (8)人而无信

(四)(8分)

14.煞些(“煞些”分开写亦可)、也(1分)写出一处即可。

15.A(3分)

高三语文试卷 共8页 第7页

16.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有力地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1分)。

(五)(16分)

17.(1)不久 (2)没有 (3)成熟 (4)丢掉(每个1分,共4分)

18.A(2分) 19.B(2分) 20.(1)叶燮感叹说:“我失去了一位诤友(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啊!今后谁能再指出我文章的错误呢?”取出以前诋毁汪琬的文章全部烧掉了。(3分)

(2)他(叶燮)评论文章和长洲汪琬的观点不一致,反复争论辩难,互相讥讽嘲笑。(2分)

21.刚正 豪爽/执着 直率(3分)

(六)(12分)

22. shuìnán (不用考虑大小写,对1个给1分,共2分)

23.这句话在不动声色中表现了秦始皇的残暴,扣人心弦,突出了茅焦面临的巨大危险,使茅焦大义凛然的形象跃然纸上。(3分)

24.身居要职(功劳卓著)(1分),却被国君杀死(1分)。 25.A(2分)

26.难:被规劝者都知道规劝者要说什么(1分)并做好了拒绝的准备(1分)

喜:最终被规劝者都言听计从(1分)。

二 写作(70分)

27.参见高考阅卷标准

高三语文试卷 共8页 第8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