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二 下载本文

闵行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3分)

清心亭记 元 吴旭

①亭者,广陵蒋公安道所筑也。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来安,越明年人和岁丰,废坠悉举。县治之前,旧有官地一亩,为豪家侵据,人无敢理之者。公因询耆老以复之。于是薙榛莽,浚砂砾,深仞有奇,泉脉随应 。环甃以石,波光云影,上下相映。植槐柳于四旁,种莲芡茭菱于其中。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间,朴而不雕,高明严巩 。

②公退之暇,焚香静坐,徘徊徙倚,消遣世虑。或载酒肴、集僚友于其上。树荫蓊郁,禽声左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宴酣之乐。人见其有欧阳公遗风,号公为小醉翁焉。亭成而未名,邑民请以小醉翁匾之。

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夙夜祇

4○

5○

○2

○1

惧,虑弗治为怀。矧来安素称难治,每听政之际,牒讼倥偬,工役劻勷。薄书期会之冗 ,赋役出纳之繁,剸之理之,百事丛脞,骚吾心,拂吾耳。幸不为物所忤而败事,则退席于斯亭之上,屏其视听以怡吾神,以静吾虑,逍遥徜徉,洞达古今。学校思欲兴之,田野思欲辟之,善良思欲安之,强暴思欲去之,户版何道以增之 ,词讼何道以简之。鼠窃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以弭之。重科厚敛,贫富不齐,欲设法以均之。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凡事物之来,意有未诚,则不能与民相感,故时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夫醉翁亭者,欧阳公寓一时游观之乐,非政治之所先。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

④众皆曰:然。求旭文以记之。旭因曰:“子尝闻清心之说乎?夫心者,神明之舍,五官之主也。彼流其情,而乱于气,与夫端若槁木,块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者也。吕氏曰:当官者,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公兼得之矣。盖公之心,湛于止水 ,岂待登斯亭而后清哉?特以自警耳。”尝读包孝肃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之句,未尝不叹慕其政事文章之美。今幸获身亲见之,因为之记,且颂是诗以质焉 。

【注】①来安:县名,在今安徽省。②甃:以砖瓦砌的井壁。③祇:很大。④倥偬:事情纷繁迫促。○5劻勷:急迫不安的样子。○6剸:割断,截断。○7丛脞:琐碎,繁杂。○8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孝肃。

(选自《来安县志卷十三》)

13

○8

○6

○7

23.文章第①自然段主要记叙并描写了清心亭的 和 。(2分)

24.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25.从句式的角度对第③段划线句进行赏析。(3分)

26.对于文末作者提及包孝肃公的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包公的话赞扬蒋公内心清净与廉洁奉公。 B.表达了对包公政事文章之美的赞叹和倾慕。 C.将蒋公与包拯作类比,赞扬蒋公政绩卓著。 D.通过包公诗句引出下文对写作缘由的交代。

27.综观全文,概述蒋公把亭子命名为清心亭的原因。(3分)

23.(2分)清心亭建造的过程(由来)(1分)与周围景色(环境)(1分)。(顺序不能调换,因为题干上明确先提问的是记叙,后提问的是描写)

24.(3分)描写了清心亭环境的优美(1分)与宴酣之乐(喝酒的情形)(1分),引出下文关于亭子命名的讨论(由来)(1分)。

25.(3分)以整句(对偶)的形式,(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均不给分)(1分)突出了蒋公希望四境安宁、贫富均衡的迫切愿望,(1分)(只答出其中一个内容不给分)音韵和谐,句式整齐。(1分) 26.(2分)B

27.(3分)亭子周围的环境很安静(1分):蒋公在亭子里面可以怡神静虑,认真思考自己为政时候需要处理的各种政务,真正做到清心(1分);与欧阳公以游观之乐命名亭子不同,蒋公以政治来命名亭子,清心两字代表了自己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1分)。 浦东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

14

守戒 [唐]韩愈

《诗》曰:“大邦维翰。”《书》曰:“以蕃王室。”诸侯之于天子,不惟守土地、奉职贡而已,固将有以翰蕃之也。今人有宅于山者,知猛兽之为害,则必高其柴,而外施阱以待之;宅于都者,知穿窬之为盗,则必峻其垣墙,而内固扃以防之。此野人鄙夫之所及,非有过人之智而后能也。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之备。噫!亦惑矣! 野人鄙夫能之,而王公大人反不能焉,岂材力为有不足欤?盖以谓不足为而不为耳!天下之祸,莫大于不足为,材力不足者次之。不足为者,敌至而不知;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也有间矣。彼之屈强者,带甲荷戈,不知其多少;其绵地则千里而与我壤地相错,无有丘陵江河洞庭孟门之关其间;又自知其不得与天下齿,朝夕举踵引颈,冀天下之有事,以乘吾之便:此其暴于猛兽穿窬也甚矣。呜呼!胡知而不为之备乎哉?

贲育之不戒,童子之不抗;鲁鸡之不期,蜀鸡之不支。今夫鹿之于豹,非不巍然大矣,然而卒为之禽者,爪牙之材不同,猛怯之资殊也。曰:然则如之何而备之?曰:在得人。

【注】①大邦维翰:意为大国是栋梁。②窬:yù。从墙上爬过去。③屈强:谓不屈服也,此指强藩称霸。

21.标题中的“守”即□(用文中一个字回答)(1分)

22.本文开篇引用《诗》、《书》的用意是 。(3分) 23.对第②段中“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也有间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能力不足的人,事先都会有计划,那么他们对祸患发生时也就能远离。 B.物力不足的人,事先都会有计划,这样他们对避祸的事情也就能参与。 C.物力不足的人,事前都会有谋划,那么他们在灾祸发生时也会有机会。 D.能力不足的人,事前都会有谋划,那么他们在灾祸发生时也会有机会。 24.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防范野兽侵袭或盗贼骚扰是普通人都能办到的。 B.王公大人们在防范这件事情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C.材力不足并不是王公大人疏于防范的主要原因。 D.文末“得人”指重视边防守卫关键是选贤任能。 25.结合全文,对本文的论证特点作简要评析。(4分)

15

21.备或防

22.用儒家典籍简洁地引出话题:王公大臣应该加强守备,使说理有依据,援古证今,增强说服力。 23.D 24.B

25.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典故,言简义丰。以语典或事典,增强文学的说服力提升文章的劝诫功能。对比论证:王公大臣与野人鄙夫作对比,不足为与不为作对比。突出了防备的重要性。比喻论证:为了使抽象的说理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结构严谨,情感充沛。 普陀区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13分)

试笔说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22.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