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鉴别
性质 病史特点 结节性甲状腺肿 非肿瘤、非炎症 病史较长,多伴随地甲状腺腺瘤 良性肿瘤 多见于40岁以下妇甲状腺癌 恶性肿瘤 20-50岁青壮年妇女多见 单个,局限在一侧腺体 境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表面 质地 光滑 中等柔韧到比较坚硬不等 压痛 与吞咽动作关系 无 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光滑 比周围甲状腺组织稍硬,橡皮感 无 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无或不明显 肿物逐渐增大时,随吞咽上下移动度降低或不移动 生长速度 较缓慢 缓慢,病程数年、数十年 其他症状 可伴甲亢症状有癌变的可能 可并发甲亢或恶变 可有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肿大 快 凹凸不平 坚硬 方性甲状腺肿而发生 女 结节个数 多个,可分布于两侧腺体 边缘 清晰 多为单个,局限在一侧腺体 清晰 二、这包块可能与什么结构相连?为什么它能随吞咽上下活动?
甲状腺呈“H”形,有一峡部和两侧叶。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腺鞘,又称假被膜。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二者之间为囊鞘间隙,假被膜在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着并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为判断是否甲状腺肿大的依据之一。
三、颈部的分区如何?此肿块位于何区域?
颈部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固有颈部和项部。 固有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颈前区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舌骨上区含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下三角;舌骨下区含左右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颈外侧区可分为枕三角和锁骨上三角。 此肿块位于右侧肌三角。
四、颈筋膜分几层?形成了哪些间隙?这包块在气管前筋膜的浅面还是深面? 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
浅层即封套筋膜。 转绕整个颈部,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形成两肌的鞘;颈筋膜浅层在舌骨
- 8 -
上部和面后部分为两层,分别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的筋膜鞘。
气管前筋膜又称颈深筋膜中层或内脏筋膜。此筋膜于甲状腺左、右侧叶的后外方分为前、后两层,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在甲状腺与气管、食管上端邻接处,腺鞘后层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 椎前筋膜即椎前层又称颈深筋膜深层,该筋膜向下外方包绕锁骨下血管及臂丛,形成腋鞘。 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等。 筋膜间隙
胸骨上间隙是颈深筋膜浅层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处分为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
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位于咽壁侧方的部分,称为烟旁间隙。
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部、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向两侧可至颈外侧区,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脓肿溃破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
这包块在气管前筋膜的深面。 五、什么原因引起吞咽困难? 六、为什么出现喘鸣?
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有时侧 叶的下极可伸至胸骨柄的后方,称为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 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侧叶的后内侧邻接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及喉返神经等;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
当甲状腺肿大时,向后内方压迫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和喘鸣;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还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眼裂变窄及眼球内陷等。
七、对此患者应当采取何种治疗手段?
(一)手术治疗:右侧腺叶加峡部加左侧腺叶大部切除术式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方法
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或滤泡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程
对于在临床上诊断为孤立性甲状腺内结节,不能肯定为甲状腺癌的病人,若同位素扫描提示囊内有单发的、无功能性、实性或囊实性结节,经3个月TSH抑制治疗后肿物不见缩小,则行患侧甲状腺全叶切除。若仪作侧叶切除或甲状腺肿物单纯剥除术,则将增加近1/5的复生率和病死率,这样的病人若行二次手术,则病残率会相对增加。
Ⅰ期癌:甲状腺内小结节,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或发现不久的孤立性结节,都必须立即予以切除,行患侧叶全切加峡部切除即可获得很满意的疗效。食管气管沟内的淋巴结也应适当清除。对包膜内癌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者,一般认为无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因为并不能因此而改变预后,但若患者在儿童期曾有颈部X线照射史,则应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为妥。临床实践表明,待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时再行手术清扫并不影响预后。但要强调术后随访的重要性,然而对边远山区或农村的患者缺乏随访条件的应
- 9 -
区别对待。
Ⅱ期癌:宜作患侧叶全切加对侧叶的次全切或近全切除,以求能提高治愈率而不增加伤残率。若在术前或术中发现同侧颈淋巴结肿大,应行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的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不作颏下、颏下三角淋巴结清扫,因为这二组淋巴结仅在癌晚期才累及。一旦淋巴结呈团状,颈内静脉须切除,但应避免在一次手术中同时切除双侧颈内静脉,尤其对于一些淋巴结固定且融合成团的病人,这种病例往往只能获得姑息治疗的效果。
Ⅲ期癌:手术切除应更彻底,包括患侧甲状腺叶的全切除和对侧的次全切除,再加同侧的正规颈清扫(连同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整块切除)和对侧的简化颈清扫。该期病例经过上述处理,仍有相当一部分能长期存活。Klapp等1967年报道有97例患者手术并不彻底,但83%仍存活达10年以上。因此对于Ⅲ期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也应立信心,坚决予以根治治疗。虽然对滤泡状癌一般不主张作预防性颈清扫术,但有颈淋巴结肿大转移时一定同时有血行播散,故仍宜作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根治性清扫术,其主要目的在于术后对可能发生的远端转移施行放射性碘治疗打下基础。
2.髓样癌(MTC)的手术治疗
甲状腺髓样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彻底手术治疗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病人可因此治愈。MTC主要特点是淋巴结转移出现早,并常有局部浸润。直径2cm以上的MTC,虽无明显眼可见的淋巴结,但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可高达50%,因此多主张手范围应大。单纯性MTC宜行甲状腺全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但对散发性MTC也可根据探查情况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如对有病灶存在也作甲状腺全切除。采取传统性或功能性颈清扫术,须视病灶及淋巴结浸润和转移程度而定。手术前已明确MTC诊断的患者,应寻找是否同时存在嗜铬细胞瘤或甲状旁腺瘤。若同时存在嗜铬细胞瘤宜在甲状腺手术前予以切除,否则甲状腺手术时可引起继发性致死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前两周,应给予α-肾上腺素性阻滞剂,因苄胺唑啉(酚妥拉明)作用短暂,只作紧急时对抗,不宜作术前准备。
3.未分化癌的手术治疗
甲状腺未分化癌高度恶性,进展快,存活期短,一经确认有条件者应立即行全颈的大野放射治疗,侍癌肿缩小或退化后,再作甲状腺全切除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再作补充放疗,同时用阿霉素、甲氨蝶呤及环磷酰胺化疗。过去国内报道,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病灶小(腺内型)行腺叶切除,如病变累及峡部或对侧时,应作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宜行局部补充放疗。强调局部切除的彻底性,将已受损的组织尽可能切除,对于淋巴转移时应作全颈根治术,可望提高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生存率。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分外放射和内放射,各有其治疗的指证,要根据病理类型和手术情况选择应用。
1.外放射
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几乎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成反比,分化越好敏感性越差,分化越差敏感性越高。所以甲状腺未分化癌放疗效果最好。因此未分化癌的治疗主要是放射治疗,而手术仅为辅助治疗措施,偶尔有少数早期病例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机会,术后还应常规用术前放疗然后再手术。未分化癌的放射治疗短期效果是十分满意的,原发灶明显缩小,使压迫解除,疼痛消失,不过缓解期较短,为3-6个月,最后仍可能死于远处转移。放疗虽然不
- 10 -
能挽救其生命,但能解除痉挛,改善生存质量,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分化性腺癌对放射线不敏感,所以一般不以放疗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措施。但如果手术时有小区域癌细胞残留,术后局部补充放疗,效果仍然是很好的。滤泡状癌对放射线也不敏感,但对骨转移灶进行放疗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2.内放射
很多分化性甲状腺癌具有吸碘功能,放射性高度浓集于肿瘤组织中,可起内放射作用,而对周围组织放射损害很小,很多文献都把乳头状癌和滤泡癌放在一起考虑,特别是两者的转移灶都可能吸取131I,从理论上讲滤泡状癌更有吸碘功能.总之,对那些复发或远处转移而又不能手术切除的病灶,只要肿瘤内含有功能性的滤泡能显示出吸碘功能,就可以用放射性碘治疗,近年来有人把131I治疗用为对分化性甲状腺癌的一种常规辅助治疗措施,从而提高了疗效.
(三)化学治疗
化疗对甲状腺癌的效果很不理想。主要用于分化差或未分化癌术后的辅助治疗,及不能手术或远处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迅速恶化的晚期的姑息性治疗。
1.PA方案
DDP 40mg/m2,静脉注射; ADM 60mg/m2,静脉注射; 每3周一次。缓解率达83%。 2.FMA方案
5-FU 500mg/m2,静脉注射,第1、8日; MMC 40mg/m2,静脉注射,第1、8日; ADM 30mg/m2,静脉注射,第3、14日。 每5周重复一次。缓解率为32%。 (四)内分泌治疗
绝大多数甲状腺分化癌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促甲状腺素(TSH)有关。当失去TSH刺激后,肿瘤可生长缓慢或停止,一些微小癌灶,癌前期细胞甚至完全消失。而一些促使TSH分泌增高的因素,均可使病情恶性。这一理论已为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所证实,并为甲状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分泌治疗甲状腺分化癌有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使复发率及转移率下降,并提高病人生存率。临床上常用甲状腺(干片)80~120mg/日,终身服用,也可用为甲状腺癌术后的长期替代疗法。有人认为,内分泌治疗也可用于儿童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常用泼尼松10~30mg/日,口服。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