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下列行政责任形式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 A、承认错误 B、引咎辞职 C、警告 D、降级
21、受委托实施水行政处罚的组织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 A、依法成立的管理水利事物的事业组织
B、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水利业务的工作人员
C、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D、受委托组织在委托权限内应当以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 的水行政处罚权
22、下列哪些事项可以申请环境资源行政复议( ) A、环境资源抽象行政行为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C、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D、认为环境资源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其履行环境资源义务的 23、下列关于环境资源犯罪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境资源犯罪客体主要是为环境资源刑法所保护的环境资源法益 B、环境资源犯罪客体即环境资源刑法所保护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C、在具体的犯罪案件中,环境资源犯罪的直接客体,因犯罪行为侵害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D、环境资源犯罪客体也可以理解成环境资源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生态社会关系或环境资源社会关系
24、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资源犯罪适用的主要是( ) A、自由刑 B、生命刑 C、资格刑 D、财产刑
25、下列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A、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 B、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过失,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 为故意
C、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故意 D、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过失
26、下列哪些罪名不以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为构成要件?() A、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B、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C、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 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7、 属于非法采矿罪“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情形的是() A、无采矿许可证开采矿产资源的
B采矿许可证被注销、吊销后继续开采矿产资源的 C超越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矿区范围开采矿产资源的
D未按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矿种开采矿产资源的(共生、伴生矿种除外) 三、案例分析题
2001年3月13日,江西省吉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旧居”被一家房屋开发商
拆毁。引人注意的是,有关部门在拆迁过程中“大开绿灯”,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吉安市“毛泽东旧居”于1982年被确定为“吉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四周不断建造起商品房,当地房屋开发商认为旧居的存在影响了连片开发。2001年3月,吉安市政府开会决定拆除“毛泽东旧居”。3月14日,当江西省文物局领导赶到吉安时,“毛泽东旧居”已成废墟。 请问:(1)该案中政府部门有权决定拆除文物保护单位吗?(2)违背了环境法的什么原则? 第6、7章
1、某地231户农民承包农田种植水稻。2007年和2008年两年连续出现水稻受害症状,减产稻谷23万公斤。农民认为是某制药厂向作为农田灌溉水源的河流中排污所致,并有专家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为证。在请求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未果的情况下,231户农民推选3位代表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当地法院理本案后,并未将其作为共同诉讼案件受理,而是作为231起案件分别立案和审理。在案件审理中,被告制药厂以原告不能举出被告排污与原告水稻受害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证据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还认为,向河中排污的有10多家企业,原告只起诉被告一家并让其负全部赔偿责任是不合理的。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没有举出证据证明其排污与水稻受害之间无因果关系,也未提供其他企业向河道排污的证据。因此判决其赔偿原告的全部损失,并作出内容类似的231份判决书。 问题:(1)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本案中被告以原告不能证明被告排污与原告水稻受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作为抗辩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3)法院将本案作为231起案件分别立案和审理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2、某地农民甲承包农田种植水稻。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连续出现水稻受害症状,减产稻谷23万斤。农民认为是上游四个造纸厂向作为农田灌溉水源的河流中排污所致,并有专家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为证。在请求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未果的情况下,甲向人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诉讼。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乙以自己达标排污未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其他三位被告以原告不能举出被告排污与原告水稻受害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证据为由,也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问题:(1)被告乙以达标排污作为抗辩事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其他三位被告以原告不能证明被告排污与原告水稻受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作为抗辩事由是否成立?为什么?(3)原告可否要求赔偿能力最高的被告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4)假设原告对环保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否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部门的决定?
3、从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主要犯罪嫌疑人龚建昌先后以湖南溆浦北方金属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北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北浦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名义,与境外固体废物供货商签订订货合同后,分别委托上海几家公司为经营单位、南通某货运有限公司为代理报关单位,在明知废“钼催化剂”是国家禁止进境废物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伪报品名的手段,先后共走私进口废“钼催化剂”达3400余吨。其中,福州富源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明知该批废“钼催化剂”是走私货物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了990余吨。
据海关有关人士介绍,被国家列为禁止进境固体废物名单的废“钼催化剂”,在回收利用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属我国已加入的《巴塞尔公约》中列明的23种危险固体废物之一。由于废“钼催化剂”有较高含量的有价元素,能够提炼相关的产品材料,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导致国内市场废“钼催化剂”交易市场十分红火,走私活动极为猖獗。
请问:本案应当适用刑法的哪个罪名的法律规定?
1、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学添加剂的企业。2007年,该厂通过了区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估审批。在废水处理设施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2010年,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
企业利润,在未向环保局申报的情况下扩建了加工精制3-硝基、4-氨基苯酚(NAP)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改造,正在投入生产使用前也未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扩建的设备投入使用后,因原废水处理设施无法处理大量的新增废水,造成处理池废水外溢和直接排放,污染了附近的河道。区环保局接到举报后对化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但化工厂以保守技术秘密为由阻拦环保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并拒绝提过扩建工程的任何资料。经环保局对排污口污水排放进行监测,表明污染物排放严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问题:请说明该化工厂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些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2、某村村民徐某等人于1985年春在该县清水河边开始建井采煤。1986年《矿产资源法》公布后,徐某等人曾多次申请采矿许可证,但由于其矿井位于1986年《矿产资源法》规定的“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内,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故县矿管局始终未予批准发证,而徐某在没有开采许可证的情况下,无视法律继续开采。县矿管局和劳动局责令徐某等其他无证开采者停产封井,但徐某等人拒不执行此令,继续开采,终于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问题:本案中徐某等人违反了什么制度?为什么?、
3、某省属国有独资硫酸厂因多年生产连续多年向大气中超标排放废气,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受害居民代表多次找到市环保局,要求市环保局依法行政,制止该厂的排放行为。鉴于此,2009年7月,市环保局对该厂作出了限期治理的决定。由于企业是微利企业,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困难,所以,为在限期治理阶段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硫酸厂与张工程师签订了包含很多优惠条件的承包合同。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规定为:鉴于该厂设备陈旧又是微利企业,为鼓励和支持承包人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市环境保护局征收的排污费全额留给企业专项储存,用于本厂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问题:本案中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地方,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 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被提出的,它是指以( )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A、人类 B、生物 C、生态系统 D、生物和非生物
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 )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 3、下列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
A、煤 B、土壤 C、石油 D、非金属矿藏 4、下列属于无限资源的有( )
A、淡水 B、动物 C、植物 D、太阳能 5、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
A、人口问题 B、原生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第一类环境问题 6、第一次阐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件是( ) A、《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序言》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7、2009年9月,美国甲公司与广东乙公司签订一份废旧塑料碎片委托加工协议,双方约定加工好的半成品由甲公司负责处理,从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甲公司共运进废塑料碎片500吨。但双方并未按照原协议加工半成品后由甲公司处理,而是达成了由乙公司购进废塑料碎片的补充协议,委托加工合同实质成了购销合同关系,倾倒洋垃圾之实开始浮出水面。这种倾倒洋垃圾的行为对我国环境造成的破坏属于( )
A、开发性损害 B、生态破坏 C、环境破坏 D、工业“三废污染”
8、世界环境保护日是( )
A、6月5日 B、5月22日 C、6月27日 D、12月25日 9、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
A、第一类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类环境问题 1、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正确决策是( ) A、经济发展优先 B、环境保护优先
C、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 D、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三同时”制度最能体现环境法的( )
A、风险预防原则 B、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C、环境民主原则 D、环境责任原则
3、我国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真正重视,是从( )
A、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 D、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开始的 4、为了解决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问题,由西方24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 )
A、利用者补偿原则 B、开发者保护原则 C、污染者付费原则 D、破坏者恢复原则 5、把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规定下来的国际性文件是() A、《世界人权宣言》 B、《我们共同的未来》 C、《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 D、《人类环境宣言》 6、在各种环境权中,最基础的环境权是( )
A、公民环境权 B、单位环境权 C、国家环境权 D、人类环境权 7、国家环境权的行使主体是( )
A、公民个人 B、国家 C、国家机关 D、全人类 二、多项选择
1、下列构成人为环境的环境要素有( )
A、万里长城 B、太平洋 C、长江 D、圆明园遗址 2、下列属于环境破坏的行为有( )
A、有毒化学品污染 B、滥捕滥杀藏羚羊 C、滥抽地下水 D、滥垦土地 3、下列属于工业“三废污染”的有:
A、废气污染 B、废水污染 C、废物污染 D、噪声污染
4、当前,大气污染范围愈来愈大,出现了全球性的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三大问题是()
A、酸雨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5、《环境保护法》列举的法律保护的范围有( )
A、城市与乡村 B、矿藏 C、自然保护区 D、人为遗迹 6、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B、人类能够主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C、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的限制和制约 D、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7、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公害事件有() A、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B、伦敦烟雾事件 C、富山痛痛病事件 D、爱知米糠油事件 1、我国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