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http://www.fudanqiushi.com/ 宏观经济学重点 1、 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 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 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 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 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 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 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 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 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 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 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

http://www.fudanqiushi.com/ 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买方通过少支付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卖方。

12、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两大部分。当经济处于均衡时,AD=AS。 总需求AD: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AS: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供给总量,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13、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的增量—时期数,可相加。 存量:指在某一时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时点数,不可相加。 关系: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流量会导致存量变化。

14、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的变动及其对于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于其他有关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15、漏出:是指家庭将其部分收入用于储蓄,而没有全部用于消费。 注入:是指厂商所获得的追加投资。注入的来源是漏出。

16、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额。GDP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GDP统计收入法的具体项目:毛工资、净利息、租金、企业税前利润、企业间接税、非公司企业收入、折旧费。看笔记

17、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18、GDP中的五个总量: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②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得到国内生产净值。 ③国民收入NI: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的感到的报酬的总和。 ④个人收入PI: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后所剩下的部分。 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消耗(折旧费) 国民收入NI=NDP—企业间接税+补贴—统计误差

国民收入NI=工资+利息+租金+公司税前利润+非公司企业收入

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消费 者支付利息+政府债券利息

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纳税

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GDP统计方法:产品流动法、支出法、收入法。

19、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APC+APS=1

20、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MPC+MPS=1

21、消费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http://www.fudanqiushi.com/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①两者互为补数,之和等于总收入。②APC与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APC>MPC;APS与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APS

24、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消费者的实际支出与实际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即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正数,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在绝对量上也增加,但增长的幅度却是递减的。

25、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示范作用: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别人消费支出的影响。 棘轮作用:在社会的收入减少时,消费习惯有可能使消费支出不变或只有轻微的下降,从而不至于影响社会需求量,这被称作消费的“棘轮作用”。

26、投资:实际投资,指为了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或扩大生产规模对投资物品的实际购买。

投资是流量的概念,资本是寸量的概念。投资有“自发性投资”和“引致投资”的不同。自发性投资:是指不受国民收入或消费的影响而进行的投资,它是一种独立于国民收入因素决定的投资。引致投资:是由于国民收入和消费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

27、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即投资所产生的利润额与投资额的比率 ②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

28、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指能使投资的预期净收益的现值等于投资物供给价格的一种折扣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是因为:①投资越多,对资本设备的要求越多,资本设备的价格也越高,为添置资本设备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大,所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②投资越多,产品未来的供给越多,产品未来的销路受到影响,所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将下降。

29、投资函数是反映投资和利率数量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I=I—dr(d>0) d代表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的系数。投资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到右下的负斜率曲线。 30、影响投资需求曲线发生变动的因素:①投资预期收益②投资成本的大小③投资物所产年收益额大小的分布状况④投资设备或资产的耐用年限⑤政府的政策措施⑥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⑦新产品的出现⑧企业现有资本数量⑨人口因素⑩心理因素

31、有效需求:是指当商品的总供给价格等于商品的总需求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32、消除通货紧缩的缺口的措施:①减税②增加转移支付③增加政府支出④减低利率 消除通货膨胀缺口的措施:①增税②减少转移支付③减少政府支出④减少投资,提高利率 33、流动性偏好(货币的需求):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存货币的要求。是指人们喜欢持有货币的一种心理因素。

34、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① 交易动机 ② 预防动机 ③ 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持有货币的动机。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http://www.fudanqiushi.com/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愿意持有货币的动机。 35、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低至一定程度时,不同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量已没有区别,即利率太低,人们保持货币的代价极小,因而货币需求量无限大。

36、货币数量论分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数量论和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数量论。

37、货币政策:是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三种主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改变法定准备金率

38、IS曲线的定义:是能够保持商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各种可能组合所形成的一条曲线。

LM曲线的定义:是能够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各种可能组合所形成的一条曲线。

39、自愿性失业:是指工人对工资的要求过高,导致资本家不愿增雇工人或工人不愿接受现行或略低于现行工资的工作。

40、摩擦性失业:是指工人资源放弃现有工作而去寻求更好的工作,或因季节性原因形成的工

41、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42、菲利普曲线:当货币工资率增大时,失业率变小;当货币工资率减少时,失业率变大。 43、奥肯定律: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

44、健全财政的思想原则: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②少征税 ③少发公债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作出的决策。

45、补偿财政思想的主要原则:在就繁荣时期,为避免通货膨胀,必须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以控制过度的有效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时,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经济繁荣。

46、干预经济的方法:①相机抉择法 ②自动稳定器 47、凯恩斯主义的整个理论是建立在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和心理规律基础之上的,即消费倾向、资本的编辑效率以及流动性偏好。

48、排挤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经济。

49、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比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①“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D.康德拉耶夫于1926年提出,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新资源的利用等作为主要标志。

②“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又称“库兹涅茨周期”。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③中周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于1860年提出,又称“朱格拉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

④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近3年半),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于1923年提出,又称“基钦周期”。

http://www.fudanqiushi.com/ 50、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 5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作转移、或因年轻人首次求业等情况而产生的暂时性失业。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GDP的概念和GDP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收入法

?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得到GDP的数字。不同类型的收入主要有工资、利润、地租、利息收入等。 ?2、支出法

?把实际经济生活中四大类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加得到GDP。四个部分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Y=C+I+G+NX。 ?3.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又称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的。 ?因为买者的支出必定是卖者的收入,所以收入法和支出法等价。 ?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模型中的国民收入的构成; ?两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和家庭

?在两部门经济中,一方面,家庭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厂商则向家庭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即收入);另一方面,厂商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家庭提供产品和劳务,家庭则为购置这些产品和劳务而进行支付(即消费支出)。因此,经济中总收入恒等于总支出。 ?如果家庭把一部分收入用来向厂商购买商品与劳务,而把另外一部分储蓄起来;如果厂商在家庭的消费支出之外又获得了其他来源的投资,那么,只要储蓄等于投资,总收入仍然恒等于总支出。

?三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和政府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实现的,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税收(T)、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分为二类:用于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政府购买G和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转移支付TR。

? 政府税收也包括两类:一是直接税,另一类是间接税。前者是对收入所征收的税,税收负担由纳税人直接承担,不能转嫁出去,如个人所得税等。后者是对商品与劳务所征收的税,税收负担不由纳税人直接承担,可以转嫁出去。转嫁的方式又可分为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属于这种税的有货物税、营业税、进口税等等。 ?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国外部门 ?国内各经济部门通过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等与国外部门发生联系。假设只有对外贸易,则国外部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提供商品与劳务,对本国来说这就是进口(import);作为国内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export);此外,国外部门还要向国内的政府支付关税。 ?其他重要总量指标:GNP、NDP、NI、PI、DPI以及相互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是按照人口统计来衡量的。具体说,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常住居民一般包括: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常年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外国公民。

?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产品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与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

http://www.fudanqiushi.com/ 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全部产值和收入=GD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和GNP差别

?在于统计对象划分标准不同: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以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例如,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类似道理,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从而使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 ?GDP与NDP

?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而是以前出来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因而,从理论上讲,与GDP或GNP相比,NDP是更为可取的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然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一般都是更为习惯采用GNP或GDP概念。由于折旧占GDP或GDP比例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因而用GDP(GNP)与NDP在表示经济活动总量变动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国在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GDP-折旧额

?国民收入(NI)有广义和狭义不同用法。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NP、NNP等经济活动总量。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指广义国民收入。现在我们要讨论狭义国民收入(前面在介绍用收入法统计GDP时已经提到),它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NI = NDP -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一国居民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与企业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D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DI = DPI - 个人所得税

?DPI=C+S,C=DPI-S-居民支付的利息 ?GDP平减指数与CPI

?在确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现行的市场价格,二是某个确定时期的市场价格,或基期价格。

?如果以现行的市场价格乘以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产量,得出的就是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之所以叫名义GNP,是因为它没有剔除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的因素。 ?如果以某个确定时期的市场价格乘以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产量,得出的就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所以称之为实际GNP,是因为它已经剔除了物价上涨或通货胀的因素。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t期的CPI:

其中P0 和Q0是基期的价格和数量,Pt是t期的价格。

http://www.fudanqiushi.com/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关系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都可以反映价格的变化水平,即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现期物价水平。但有两个重要的差别:

?(1) GDP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CPI反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2)物价总水平的权重不一样。 CPI比较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与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的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自动地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变动。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相互关系;投资乘数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基本假设: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 ?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

?投资简单设定为模型以外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

?凯恩斯的简单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C = C(Y) ?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特点:

? 第一,无论收入多少,消费总为正数,即消费大于零。如果消费等于零,则社会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特别地,当收入为零时,消费仍然大于零。此时,消费基金来源于过去的储蓄或借债。

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着递减趋势。

储蓄函数 S = Y – C

?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 ?为什么有乘数作用?

?投资对总支出有一系列影响。例如,某公司增加1亿元投资新建一个计算机工厂。这一亿元用于购买设备,建设厂房,雇佣管理人员和工人等,产生了1亿元支出。然而,这一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尚未终结。由于最初1亿元支出转化为设备厂人员,建筑人员以及新厂雇工收入,它会引发第二轮新的支出;不过,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第二轮次生的支出规模要小于1亿元。同理,第二轮支出会产生新的收入,从而引发第三轮规模较小的支出。这样不断循环和规模不断缩小的支出链条,使得1亿元投资在经济系统中对总支出影响效果大于显著大于1亿元。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两种不同形式税收(定量税和比例税);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以及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平衡预算乘数 ?定量税,即税收不随收入而变动,用T0表示;

?比例所得税,即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税收量,但基本效果是一致的 ?定量税的情形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 Y=C+I+G

http://www.fudanqiushi.com/ 在没有引进税收(TX)和转移支出(TR)前,社会总支出为:AE1=C+I+G=(a+I0+G0)+bY

? 引进TX 、TR因素后,社会总支出函数为: ? AE2 =(a+I0+G0-bTX0+bTR0)+bY ?比例税的情形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模型: ? Y=C+I+G ? C=a+bYd

? Yd=Y-TX+TR0 ? TX=TX0+ tY ? TR=TR0 ? I=I0 ? G=G0

?解方程组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 YE=(a+ I0+G0-b TX0+ bTR0)/(1-b+bt)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解为:

?YE=(a+ I0+G0-b TX0+ bTR0)/1-b ?对上式分别求偏导得:

?政府支出乘数:g=dY/dG= 1/(1-b) ?税收乘数: Tx= dY/dTx = -b/(1-b)

?转移支出乘数: TR = dY/dTR = b/(1-b)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以及各种乘数 ?一、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Y=c+i+g+nx

?其中nx=x-m是指净出口。由于进口是本国居民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故应该减去进口才是对本国商品的总需求。 二、进口函数

?一般进口随本国居民的收入上升而提高,而且还 受汇率的影响。简单起见,设 M=M0+ mY ,其 中M0自发进口量,m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每增加一单位本国国民收入所 引发的进口增量 三、出口

由于出口一般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本国难以左右,故假设为一外生变量。 ?解方程组得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G0-b(TX0-TR0)+X0-M0]/(1-b(1-t)+m) 对上式求偏导可得各种乘数:

出口乘数:dY/dX=1/ (1-b(1-t)+m) > 0

http://www.fudanqiushi.com/ 进口乘数:dY/dM=-1/ (1-b(1-t)+m) < 0 显然出口乘数小于1/(1-b(1-t))

因此有了对外贸易后,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均变小, 主要是因为增加的收入有一部分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

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一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多少dY/dX=1/(1-β+γ)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投资函数 利率投资反向关系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

?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的情况下,当利率上升时,企业的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因此,可以把投资函数写成: ? i= I(r)

? 由于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投资函数又可以写成: i = e – d r ? 其中, e为自发投资, 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IS曲线的含义;推导; IS曲线上和曲线外点的含义;斜率的大小; IS曲线的平移 ?IS曲线: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i=s),一条用来反映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IS曲线是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以及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IS曲线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IS曲线表示的是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商品市场均衡的各种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 第二,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明:在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 第三,在IS曲线右边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点;在IS曲线左边的任何一点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点。

注意:IS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种反方向变动关系时,投资和储蓄保持相等,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 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的斜率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增加时,收入增加的幅度就越大,IS曲线越是平坦。

?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IS曲线的斜率也越小。这是因为,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时,利率较小的变动就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化,进而就会引起收入较大的变化。 ? 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斜率还与税率的大小有关。当边际消费倾向与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既定时,税率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小。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时,税率越小,投资乘数越大,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幅度越大。 ?IS曲线的移动

?由于IS曲线是根据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推导出来的,因此,这两个函数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一般来说,投资的增加将会引起IS的曲线的右移,投资的

http://www.fudanqiushi.com/ 减少将会引起IS曲线的左移;储蓄的增加将会引起IS曲线的左移,储蓄的减少将会引起IS曲线的右移。

? 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化也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政府购买的作用类似于投资的作用,而税收的作用类似于储蓄的作用。 ?

?货币需求的构成(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按照持有货币的目的不同,货币需求可分为三种: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 ?货币交易需求

?所谓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造成这种需求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二者之间的时差。 ?如果货币收入和支出的时差已定,那么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就取决于交易数量的大小,而这又取决于收入的多寡。一般说来,收入水平越高,总支出量愈大,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愈大。故这种需求是收入递增函数。如果以L1表示这种货币需求,Y表示收入,则有: ? L1 = f(Y)或 ? L1 = k Y

?k代表人们出于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占其收入的比例。 ?货币预防需求

? 所谓对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某种不时之需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如果说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产生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的非同步性,那么对货币的预防需求则产生自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为了应付支出的总体增加和收入的意外减少或延迟,人们有必要持有一定数目的预防性金额。 ? 同货币的交易需求一样,货币的预防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收入成正比,因此可以把预防需求和交易需求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货币交易需求L1。 ?货币投机需求

? 所谓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指由于利率不确定,人们根据利率波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债券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

?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消费和储蓄。而储蓄部分又可以用现金的形式储蓄,也可以用非现金的形式如债券来储蓄。人们究竟选择哪种形式进行储蓄,这取决于其对未来利息率预期的变动。如果他们预期未来利率会趋于下降,就会购买债券;反之,如果他们预期未来利率会升,就会抛出债券而握有现金。这是因为债券价格和利率之间存在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LM曲线的含义;推导;IS曲线上和曲线外点的含义;斜率的大小; IS曲线的平移 ?货币市场均衡要求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即Ms=L。由于货币需求包括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其中,包括预防需求在内的货币交易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即L1 = f(Y);货币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即L2 = f(i),因此,货币总需求函数就是Md = L1 (Y)+ L2 (i)。又因为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可以把它看作是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故货币供给函数可以写成Ms = Mso。这样就使我们有下述三个说明货币市场均衡的方程式: ?货币需求函数:L= L1 (Y)+ L2 (r) ?货币供给函数:Ms = Mso

?均衡条件: L1 (Y)+ L2 (r)= Mso ?上述模型的均衡解为: ? Y = h r / k + Mso /k

http://www.fudanqiushi.com/ ? r = k Y/h – Mso /h ?LM曲线的推导

? 公式L1(Y)+ L2(r)=Mso表示包括收入在内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由此可知,均衡利率现在不是唯一的,它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均衡利率将提高,反之亦然。这是因为收入增加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会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为一个固定的常量时,货币交易需求的增加,意味着货币投机需求的减少,而投机需求的减少,又意味着利率的上升,所以,收入增加将导致利率上升。反之亦然。但是,这里也有两个极端的情况,当均衡利率处于极低水平 (收入水平也很低)时,它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当均衡利率处于很高水平时,即使收入不变化,它也可以变化。 ?LM曲线的含义:

?第一,LM曲线表示的是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货币市场均衡的各种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

?第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表明: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将产生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相反,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将产生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 ?第三,在LM曲线右边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点;在LM曲线左边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给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点。 ?LM曲线的斜率

? 货币市场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均衡解为: Y = h r / k + Mso /k r = k Y/h – Mso /h

? 由于货币供给量是既定的常量,因此,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交易需求曲线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也就是取决于上述公式中k和h的值。 具体说,k /h就是LM曲线的斜率。所以,当k 值既定时,h越大,即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则k /h就越小,于是LM曲线越平缓;当h值既定时,k越小,即货币交易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小,则k /h就越小,于是LM曲线也越平缓。 LM曲线的移动

?由于LM曲线是根据货币需求函数与货币供给函数推导出来的,因此,货币投机需求、货币交易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 ?(一)m的变动

?1、 m↑→LM在纵轴的截距(-m/h)↓→LM右移

?经济学意义是: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消费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2、 m↓时,有相反结论。

?(二)物价水平变动 1、P↑→LM截距(-M/hP)变大→LM左移: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带来国民收入减少

?2、P↓→LM截距变小→LM右移: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带来国民收入增加

?(三)L2曲线移动 L2右移,说明L2增加,从而L1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在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国民收入下降意味着LM左移。反之亦反是。

?(四)L1曲线移动 L1右移,说明L1的减少(从右图来看),从而货币交易需求减少,投机需求增加,这时意味着利率下降,从而LM右移。 ?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点满足条件;不均衡的经济含义; ? I(r)= S(y)

http://www.fudanqiushi.com/ ? Ms0 = L= L1(Y)+ L2(r) ?它表示: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必存在一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既使得商品市场上投资等于储蓄,又使得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

?IS曲线和LM曲线外的任何一点,表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假若把IS曲线和LM曲线以外的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由于我们已经知道位于IS曲线右边的非均衡点表示投资小于储蓄,位于IS曲线左边的非均衡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位于LM曲线右边的非均衡点表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位于LM曲线左边的非均衡点表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于是,可以得到以下的综合结论:

? 商品市场 货币市场 ?第①区域 IMs ?第③区域 I>S L>Ms ?第④区域 I>S L

? 显然,以上四个区域中的任何一点,都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失衡点。 ?IS曲线或者LM曲线移动引起均衡点的变化情形。 ? 1、投资的变动

? 第一,投资变动会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发生变化。具体说,投资增加使IS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都提高;反之,投资减少使IS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都下降。

?第二,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中,投资乘数的作用会变得相对小一些。显然,其原因在于:在两种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当投资增加时,一方面,投资增加会通过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另一方面,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使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增加,在货币供给量既定的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量就会减少,与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相适应的是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上升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从而减少国民收入量。正因为如此,在两种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投资增加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中的一部分,将被利率的上升所抵销,投资乘数的作用就会相对小一些。 ?2、货币供给的变动 ?第一,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使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发生变化。具体说,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均衡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货币供给量减少,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第二,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货币供给量增加对国民收入水平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货币投机需求函数的利率弹性,二是投资函数的利率弹性。 ?先分析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一般地有:假若货币投机需求函数的利率弹性较大,则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较少;相反,假若货币投机需求函数的利率弹性较小,则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较大。

?再分析投资函数的利率弹性。一般地有:假若投资函数的利率弹性较大,那么,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国民收入增加量;相反地,假若投资函数的利率弹性较小,则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产生一个较小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3、投资与货币供给的同时变动 ?如果货币供应量没有变动,投资支出的增加将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但由于收入水平的上升而造成的利率的提高又使投资的增加受到扼止。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一定数量,这个数量恰好等于为防止因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本来会产生的利率上升所必需的数量,那么,投资增加

http://www.fudanqiushi.com/ 的充分收入扩张效应就会实现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 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一)、充分就业:以失业率为衡量标准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 (二)、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一般轻微的通货膨胀的存在,看成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适度来表示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四)、平衡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状况还反映出该国的经济稳定状况。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是政府为实现经济政策目标对其收入和支出所作的决策。

?相机抉择(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1 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

?工具自动发生作用,不需政府采取行动:能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衰退。

?1、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

?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 ?2、政府转移支付: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

?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 1、经济萧条时期,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G,减少T,从而AD增大,就业扩大

? 2、经济繁荣时期,AD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加T、减少G,从而AD下降,通货膨胀消失

?3 功能财政与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实施造成了盈余或赤字的出现,怎么办? ?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功能财政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功能财政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而斟酌使用的财政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现和贯彻。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在一个周期内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

http://www.fudanqiushi.com/ 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资本,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会就业量。它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出来实行,也可以通过减税的办法来实行,还可以“双管齐下”。这些政策的实施既可以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以间接扩大私人消费和投资。 ? 第二,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它可以通过减少政府购买支出或增加税收、或“双管齐下”的办法来实行。这种政策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的行为。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货币创造乘数 ?2、前提:

?(1)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否则, ?(2)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否则 ?(3)考虑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被动地等待。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

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向央行按法律规定交存的准备金的比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的 ?1、利率渠道(主要渠道) ?M→r→C、I→AD ?2、股票市场传导渠道

?(1)托宾q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托宾q→投资→总需求

?(2)财富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消费→总需求 ?逆经济风向行事

?1、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 ?2、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减少消费和投资。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的效应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这种影响因IS、LM曲线弹性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

?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这是因为,IS曲线的弹性越大,意味着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时,促使私人投资下降得越多,即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大,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少。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多。

http://www.fudanqiushi.com/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的弹性越大,即LM曲线越平坦,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反之,LM曲线的弹性越小,即LM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越小 ,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这是因为,LM曲线的弹性越大,即货币投机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越小,由此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小;反之,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越大,由此引起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政策效果:

?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即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的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越大,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大;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小,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小。这是因为,IS曲线的弹性越大,表明投资对利率敏感程度越大,这样,当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较多,从而使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增加;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表明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小,这样,当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较少,从而只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少的增加。

? 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弹性越大,即LM曲线越平坦,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变动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小,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小;反之,LM曲线的弹性越小,即LM曲线越陡峭,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大,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就越大。这是因为,LM曲线的弹性越大,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就越小,由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变化也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小,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就越大,由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变化也越大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一)形成:G↑→Y↑→L1↑→L2↓→r↑→I↓、C↓,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

?(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1、KG: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G↑、KG大→Y大幅度上升→ 利率大幅度提高→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2、k:G↑→Y↑→L1↑、k大→L1大幅度↑→挤出效应大

?3、h:G↑→Y↑→L1↑→L2↓、h小→r 必须大幅度上升,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效应大

?4、d: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5、总结: KG、 k、 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 h与挤出效应成反向变动。

第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AS——AD模型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现在把一般均衡收入和一般均衡总支出更进一步地看成是价格水平的函数。为了区分各种不同的总支出概念,我们把一般均衡总支出叫做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因此,总需求量取决于IS与LM曲线的交点。价格水平的变化能否影响总需求就看它能否改变IS与LM交点的位置。而总需求曲线表示的就是总需求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量如何随着一般价格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简称AD)。 ?财富效应与利率效应的综合

http://www.fudanqiushi.com/ ?——AD曲线的推导 ?假设初始的状态为:价格为P0,从而IS、LM曲线分别为IS0,LM0,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均衡收入即需求量为Y0。 现在进一步假设价格水平从P0下降到P1,LM曲线将向右移动,例如移动到LM1。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的新的均衡收入即新的需求量Y1。把上述价格变化的结果反映在下图中,即可得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D。 AD曲线的移动:由P和Y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使AD产生的变化。 ?1、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1)前提:P不变,M变动

?(2)过程:M↑→LM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 ?(3)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 ?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

?(1)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 ?(2)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

?(3)引申:I、G、X使IS右移,Y增加,称为 “注入” ;相反,S、T、M使IS左移,Y减少,称为“漏出”。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总供给量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简称AS)。 ?总供给曲线表示真实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三种情况:(1)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能力;(2)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3)上述二者之间过渡状态。

?第一种状态下,产出上升不影响价格;第二种状态下,价格上升不能导致产出上升;两者是极端情况,实际情况更可能是第三种状态。 总供给曲线移动

?价格总水平以外因素导致真实产出变化,表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本身移动。

?例如,技术进步或体制改革,改进了生产函数,使长期潜在生产能力上升,导致短期总供给线向右下方移动。

?石油危机或农业灾害减产,使厂商单位产出成本上升,给定物价下企业意愿供给产品数量减少,使总供给线向左上方移动。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上的信息是充分的,信息的传递是迅速而及时的,各种资源的流动也不会花费时间和成本。当经济中出现失衡时,经市场机制的调整会迅速恢复均衡。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都是有实际工资水平决定的,决定实际工资的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是非常灵活,因此,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会迅速得到调整,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工会等因素的作用,使得货币工资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从而呈现出一种向下刚性的现象。因此,劳动力市场并不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

?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对经济影响

?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

http://www.fudanqiushi.com/ ?1)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处AS平坦,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因为此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生产能力的作用不大。

?2)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处AS陡峭,AD无弹性。这时总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显著下降。

第八章: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 汇率

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就叫做汇率。汇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实际汇率

?经验:一个宏观经济变量,一旦与价格因素相联系,便有了名义与实际之分。 (1)名义汇率 ?

–未考虑价格因素的汇率 (2)实际汇率 ?

–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P下降或者Pf上升,国外商品变得昂贵,外国人和本国人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上升。 –实际汇率上升的另一层含义: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时,意味着1美元能够换取更多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实际贬值。这时,能够提升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净出口函数 (一)文字表述 ?

–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外国商品相对昂贵,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汇率下降,1单位外国货币能够换取的本国货币减少,本国货币升值、商品相对昂贵,所以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汇率与X为正向关系,与M为反向关系。 (二)公式 ?

–净出口NX与实际汇率呈正向变动关系。 除了汇率以外进口还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支出会增加,但一般认为出口不直接受一国实际收入的影响

净资本流出函数

?1、资本账户差额(净资本流出)

–F=流向国外的本国资本-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 ?2、决定F大小的因素 –(1)符号说明 ?rw——国外利率 ?r——本国利率,

?σ——利率差额对F的影响幅度,反映国家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度 –(2)影响因素的作用 (rw-r)——正向影响 ?

?rw——正向影响

?r——负向影响,r与F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

http://www.fudanqiushi.com/ BP曲线的推导、含义和移动 ?链条:国内利率上升,使净资本流出下降,从而净出口减少(因为净出口=净资本流出)。净出口减少意味着进口的增加(NX=X-M)。从进口函数M=M0+γ·Y分析,进口增加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

理解难点:为什么NX与Y反向变动? –NX=X-M=X-M0-γY BP曲线的点

–曲线上的点(A、B):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 –曲线左上方的点(C):NX>F(与A比较),即顺差 –曲线右下方的点(D):NX

第一、BP曲线表示的是使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资本项目差额的国际收支均衡的各种利率的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从BP曲线的推导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BP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资本项目差额。由于经常项目差额是收入的函数,而资本项目差额是利率的函数,所以,要使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资本项目差额,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必须相互配合。 第二、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表明:在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下,一个较高的利息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相反,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这是因为,当国内利率较高时,产生的是一个较低水平的净资本流出,这时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均衡,要求有一个较高的净出口与之对应,而净出口较小时,国民收入水平较高。反之则反。

第三、BP曲线以外的任何一点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具体说,在BP曲线左上方的所有点都是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即nx>F;在BP曲线下方的所有点都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nx

BP曲线是由净出口函数与净资本流出函数推导出来的,如果这两个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必将使得BP曲线移动。

一般来说,物价水平的变化和汇率的变化将引起净出口函数或净资本流出函数的变化。例如,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本国货币贬值,将促进出口增加,同时抑制进口,从而引起净出口增加,进而导致BP曲线右移。反之,本国货币升值将会引起净出口减少,BP曲线左移。 ?

IS-LM-BP模型

IS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LM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BP表明国际收支平衡。三者相遇时,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得以实现,即IS-LM-BP模型,如下图所示:当IS、LM、BP三条曲线恰好都经过E点时,将会有唯一的一组利率i*和国民收入Y*可以使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均衡,即内外经济同时均衡。

E:国内均衡(内部均衡)和国外均衡(外部均衡)同时实现。 IS与LM的交点:内部均衡 BP上的点:外部均衡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一)回望σ ?

–F= σ ( rw-r)

http://www.fudanqiushi.com/ –σ:国家间资本流动的难易,即利率差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国际资本流动。 σ越大,资本流动越容易。

–σ→∞时,资本完全在国家之间流动。 (二)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 ?

–BP斜率:γ/σ;截距:见方程

–σ→∞时,BP斜率为0,BP曲线为水平线。 –BP曲线的截距: σ→∞时,为rw。 –所以, σ→∞时,BP方程为r=rw (三)资本完全流动的效应 ?

–1、固定汇率制 –(1)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衡点。 –(2)分析过程

–若一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使LM右移至LM’,出现国际收支赤字,这时存在汇率贬值压力,需央行进行干预。 –干预目标: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固定汇率制)。

–干预手段:抛出外国货币,接受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到均衡点。 –(3)结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和固定汇率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否则汇率将存在变动压力。

–2、浮动汇率制 –(1)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衡点。 –(2)分析过程

–若一国出口增加,使IS右移到IS’,从而r>rw,并且产生国际收支盈余。这时,引起本国货币升值。

–汇率升值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净出口减少,IS’曲线自动回复到IS的水平。 –(3)结论

–在完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用干预外汇市场,汇率能够自动调整,保持外汇供求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的调整 ?顺差:浮动汇率制 ?顺差:外汇供给过剩

?外汇供给过剩使外汇价格下降,即本国通货价格上升、汇率上升 ?本国商品昂贵、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 ?IS曲线左移;BP曲线左移。 –原因:Y=C+I+G+NX;BP=NX-F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顺差:固定汇率制 ?顺差:外汇供给过剩

?中央银行抛出本币、换取外汇,以吸收多余的外汇供给 ?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

http://www.fudanqiushi.com/ ?LM曲线右移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逆差:浮动汇率制 ?逆差:外汇供给短缺

?外汇供给短缺使外汇价格上升,即本国通货价格下降、汇率下降 ?本国商品便宜、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 ?IS曲线右移;BP曲线右移。 –原因:Y=C+I+G+NX;BP=NX-F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逆差:固定汇率制 ?逆差:外汇供给短缺

?中央银行拿出外汇储备应付市场需求,即卖出外汇、买进本币 ?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左移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内部与外部同时失衡 (一)状态: ?

–内部:低于充分就业均衡(E点位于Yf左) –外部:国际收支逆差(E点位于BP下方) (二)调整过程 ?

–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目标:BP与Yf的交点A) –紧缩性货币政策:LM左移(目标:BP与Yf的交点A )

–政策的副作用:价格水平上升、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BP左移至B点) –继续采取财政与货币政策

–在低于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政策方针是可以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减少资本净流出,从而实现外部目标,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以提高收入,从而实现内部目标。

第九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的“价格派”把通货膨胀定义为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短期或一次性上升,而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就是说,不能把经济中周期性萧条时价格下降之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称为通货膨胀,也不能把一些偶然性因素引起的短期价格水平上升称为通货膨胀。只有当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并且这种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以称为通货膨胀。 第二,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加权平均值的上升。至于价格水平究竟上升多少才是通货膨胀则很难判断,它涉及到经济主体对价格水平上升的敏感程度问题。

而通货膨胀的“货币派”更强调通货膨胀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价格水平的上升可能源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也可能源于其它各种经济甚至非经济因素。只有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而其它因素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不是通货膨胀。

http://www.fudanqiushi.com/ 菲利普斯曲线 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换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变动率就较高;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变动率就较低,甚至成为负数。菲利普斯的结论是,在英国,如果保持5%的失业率,货币工资水平就会变成稳定;而如果失业率降低到2.5%,货币工资增长率就会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不同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所表示的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可以同时存在,但它们之间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正因为如此,政府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来确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失业率的一定提高为代价,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以通货膨胀率的一定提高,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在图中阴影部分之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社会可接受的,因而政府无须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在此范围之外则要进行调节

任何一条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只是代表了短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只有在短期中,才存在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 从长期来看,并不存在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只能是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需求拉动型膨胀在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就会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从而发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也会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这就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主要原因是由于工资的提高而造成的。 第一讲 导论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含义:市场价值;最终产品;一定时期生产而不是销售;流量;地域概念。

3.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http://www.fudanqiushi.com/ 4.支出法: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其中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的支出总和。

5.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工资+利息+ 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6.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7.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

8.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9.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10.从支出角度Y=C+I+G+(X-M),从收入角度Y=C+S+T+Kr ,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M-X+Kr)

11.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2.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3.均衡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条件:i=s,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14.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1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⒈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⒉若APC和 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是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16.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17.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18.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

http://www.fudanqiushi.com/ 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第四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9.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项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资本边际效率曲线,i和r反比。投资的边际效率(MEI):由于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数值被称为。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MEI

21.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22.流动性偏好:也称为灵活偏好或流动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

23.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此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穷大,从而使政府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向货币政策失效。

24.LM曲线: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在LM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一,在经济经历通胀是实行货币政策效果明显,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货币政策就不明显。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6.财政政策是为了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7.货币政策是政府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8.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IS越平坦,效果越小;IS越陡峭,效果越大。LM越陡峭,IS移动时效果越小。 29.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IS垂直,LM水平,财政有效,货币无效。

30.挤出效应:是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因为利率上升抑制了投资)。影响因素:b(+),k(+),h(-),d(+)

31.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IS越平坦,LM移动效果越大。LM越平坦,效果越小。

32.古典主义的极端:IS水平,LM垂直。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在LM曲线上存在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第六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33.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社会及及福利而制定的解决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34.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指一切生

http://www.fudanqiushi.com/ 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购买,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公债。

35.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行动。?政府税收的自动调节?政府支出的自动调节?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6.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是指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议程权衡性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37.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凯恩斯分析的需求不足的萧条经济,因此他认为调节经济的重点要放在总需求的管理上面,逆经济风向行事。

38.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该未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正确制定和实行。

39.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为负,则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不能简单地把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的变动当做判断财政政策市扩张还是紧缩的。BS*=ty*-g-tr 40.弥补赤字的途径: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41.银行的作用:发行国家的货币;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国家金融市场活动。

42.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法定准备金率: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当占的比率,由政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率提取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是超额准备金率。 43.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法定和超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通货。会派生货币,是一种高能量的动力强大的货币,又叫高能货币。

44.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法定准备金率。还有道义劝告等。 第八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4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46.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47.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免避免的,摩擦而造成否认短期、局部性失业。

48.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攻击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49.周期性失业: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有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的下降造成的。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50.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51.失业原因和治理:(一)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产生摩擦失业的主要原因是:⒈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动;⒉信息不对称。在这两个条件约束下,劳动力的流动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求职者的情况和工作的相知等信息不能很快地被知晓或评价,使求职者和潜在的雇主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人选),因而,摩擦性失业使不可避免的。针对摩擦性失业,

http://www.fudanqiushi.com/ 可以通过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摩擦性失业,例如,通过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和建立人才库网站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的信息等方法,达到减少摩擦性失业的目的。(二)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经济增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二经济结构的变化又会导致结构性失业。一般来说,减少结构性失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试图阻止或至少是减缓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经济结构变化。二是接受伴随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变化并设计出使经济更适应这种变化的政策。另外,可以通过帮助劳动力前一,是劳动力很容易在不同的地方或地域之间流动,一次来降低结构性失业。(三)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国家应采取相关经济政策积极干预经济,设法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1.刺激私人投资,为个人消费的扩大创造条件;2.促进国家投资。一般认为,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消除由于总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周期性失业。

52.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普遍的通货膨胀。分类:温和、奔腾、超级的通货膨胀。平衡的,费平衡的。未预期的。预期的。 53.通胀原因:(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㈡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㈢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㈣结构性通货膨胀㈤通货膨胀的持续: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㈠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㈡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54.通胀的治理:㈠紧缩性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指国家运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和总供给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政策措施。⒈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的政策。增加税收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财政支出可以减少需求。⒉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购买政府债券的人用商业银行的支票来支付所购买的债券,中央银行根据支票向商业银行提款,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同时,由于政府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债券,会降低债券的价格,实际上就是提高了贷款利率。?提高贴现率:提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减少贴现数量时,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同时也会引起商业银行相应的提高贷款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使商业银行储备金不足,因而不得不收回部分贷款,被收回的贷款用活期存款来支付,折旧减少了货币的供给量。㈡供给管理1.收入政策:工资—物价管制政策。第一,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标准;第二,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第三,实行工资—物价管制。⒉ 收入指数化:把工资和薪金、储蓄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名义收入同消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即对各种名义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其能够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以抵消物价变动时对各种收入的影响。⒊ 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目的在于改善劳动市场就业结构,减少失业,内容:增加对国民的教育和技术上的投资,增加教育经费和制度开发人才的战略,建立一套科学的、搞笑的人才建设模式和策略。⒋ 经济增长政策:提高劳动数量和质量;重视资本积累;鼓励技术进步;是想国民经济计划与平衡增长战略。总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反通胀政策中,不能单纯地使用一种政策,而要注重各种经济政策的综合使用及配合协调。

55.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划出一条想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讲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56.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含义: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的增加;第二,技术进

http://www.fudanqiushi.com/ 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 5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通常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用来比较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是一个更加复杂、内涵更加丰富的概念。两者关系:第一,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第二,二者是有区别的。数量与质量;经济领域与非经济领域(公民的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的变革);投入的结果与产品结构变化和投入贡献率的响度变化;静态与动态的过程) 58.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⒈繁荣阶段⒉衰退阶段⒊萧条阶段⒋复苏阶段

59.特征:衰退阶段:1.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的增加。2.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股价下跌。增长是相反的。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及其衡量指标 1.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注意!

物价上升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不是一种或几种。 是持续一定时期的上升,不是一时的上升。 具有相当程度的上升,1-2%为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的衡量: CPI、 PPI 、GDP折算指数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价格(物价)指数。

价格指数:表明某些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的大小根据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确定。 筛选原则:①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②销售数量(金额)大; ③市场供应保持稳定; ④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 ⑤所选的代表规格品之间差异大。 计算价格指数的一般公式: 价格指数=(∑Ptqt)/ (∑P0qt) 有三种价格指数:

(1)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2)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 )是对给定的一组商品成本的度量。它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GDP折算数)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变化的指标。 例1:如果1993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57元,1997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174元,则该国1997年消费物价指数? 解:CPI1997=(1174/857)×100=137

例2:上例中,如果在1980年相同的一组商品费用为412元,以1993年为基期,则1980年消费价格指数为多少?

解: CPI1980=(412/857)×100 =48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

http://www.fudanqiushi.com/ πt=(Pt-Pt-1)/ Pt-1 例3: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则60年、70年和80年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 各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π60=(P1960-P1950)/ P1950=(69-54)/54=27.8% π70=(P1970-P1960)/ P1960=(92- 69)/69=33.3% π80=(P1980-P1970)/ P1970=(178-92)/92=93.5%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100%以内。 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的比例上升。包括工资率、租金、利率等。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对价格的预期程度分类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根本没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人们预期的价格上涨幅度相同。这种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有时又被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4.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类

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主要由于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导致货币贬值,引起通货膨胀。

银行信贷型通货膨胀:主要由于银行信贷规模过大,货币发行过多,货币超经济发行引起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

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主要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价格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经济过热型通货膨胀:主要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改变落后状况,经济发展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双膨胀。 外债型通货膨胀:主要由于外债负担过重,外贸逆差过大以及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相差悬殊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Demand Pull Inflation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引起总需求过大的原因有两种解释:货币主义解释,凯恩斯主义解释(通胀缺口模型) 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这时如果总需求仍然增加,就会由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货膨胀。

膨胀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 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1)凯恩斯区域内,总需求增加,不会导 致价格上涨,此时资源充足。

2)中间区域,总需求增加后,价格逐渐上涨,是由于劳动、资本等的不足,导致成本提高。即供 给瓶颈。该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

3)古典区域,充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收入不变。 四、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ost- Push Inflation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http://www.fudanqiushi.com/ 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存在,工资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进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即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工资上涨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再引起工资上涨 ??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工资-价格螺旋。

个别部门工资上涨导致工资攀比,工资攀比引起全社会工资上涨 美国经济学家哈伯勒认为:“有组织的劳工要求提高工资的经常威胁,这就助成了一种趋势,要走向长期的、断续的或不断的、迂回的或急促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垄断企业或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即输入通胀。一国通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其他国家为输出通胀。

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受到损失的人:领取救济金、退休的人,白领阶层、公共雇员、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收入落后于物价水平的上升。 受益人: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2.通货膨胀对储蓄不利

3.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债务契约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确定名义利率,当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实际利率下降,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债权人不愿发放长期贷款。只要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则实际利率<0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例:借贷的名义利率为10%,而通货膨胀率为20%,则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实际利率=10%-20%=-10% 4.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

∵工资不能随通货膨胀而迅速调整,实际工资下降,利润增加,投资增加。 5.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

国债发行:国家为债务人,公众为债权人

通胀税:通货膨胀提高了名义工资,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进入更高的纳税级次的人增加。

http://www.fudanqiushi.com/ 注意!(1)居民是货币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持有者和实际财产拥有者,∴许多居民是通胀受益者和受损者。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 六、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促进产出和就业的提高

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

总需求上升引起 经济复苏 引发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引起 产品价格提高快于工资和其他资源 引起 企业利润上升,导致 扩大生产 导致 失业下降 引起 国民收入上升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和产出下降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引起 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数量 下降 引起 就业 下降 引起 国民收入 下降

3.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

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完全丧失对货币的信心,货币就再不能执行交换手段和储藏手段职能。任何有理智的人不愿从事财富的生产和正当经营,而是如何把钱花出去,或进行投机活动。各种正常的经济活动都无法进行,市场经济机制无法再正常进行,经济混乱也不可避免了。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产出效应(Output effects of Inflation)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使得产出增加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使得产出和就业下降 极度通货膨胀使得经济崩溃 七、失业理论

失业: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

http://www.fudanqiushi.com/ 注意: 年龄规定以外的无工作者不是失业者。 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 在校学习的不叫失业者。

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不计入失业者。

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没有被计入失业者。 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总数是指失业人数Nu和就业人数Ne之和。 八、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

自然失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变化而发生的失业。

供求之所以会出现不一致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作出调整。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3.临时性或季节性失业

临时性或季节性失业是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时间性或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在农业、旅游业、建筑业中,这种失业最多.这些行业生产时间性或季节性是客观条件或自然条件决定的,很难改变。 4.技术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生产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了资本、技术密集性技术,越来越先进的设备代替了工人的劳动,这样,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缩小就会使失业增加。 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也加剧了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从而也加重了这种失业。

属于这种失业的工人大都是文化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要求的工人。 5.求职性失业

求职性失业:指工人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劳动力市场的不同质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充分的

这种失业也是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但它又不同于摩擦性失业。因为这种劳动力的流动,不是经济中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而是工人自己造成的,属于自愿失业的性质。这种失业人口中青年人占的比例最大,因为青年人往往不满现状,渴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http://www.fudanqiushi.com/ 6.古典失业 古典失业是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如果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则通过工资的调节就能实现人人都有工作。但由于: 人类本性不愿使工资下降 工会的存在 最低工资法 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使部分工人无法受雇。这种失业由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称古典失业。

九、奥肯定理(Okun’s Law)

曾任美国总统约翰逊首席经济顾问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研究了失业率变动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在1960年代提出了奥肯定理。

奥肯定理说明的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

理解这一规律应注意:

它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得出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数字略有不同。 奥肯定理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 十、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价格调整曲线又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用1861-1957年英国的数据,给出了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一种经验性的关系:

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具有反方向关系。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通货膨胀率。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

http://www.fudanqiushi.com/

菲利普斯提出以下重要观点:

1.通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

2.通胀与失业是交替关系,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胀不会并存的观点。 3.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胀为零的失业率。

4.为政策选择提供依据。政府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应付失业与通胀的,只有超过“临界点”之后才有必要采取干预的措施。

临界点(Critical Point):政府对于失业率或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理解。

把失业率与通胀率加在一起,这个百分比值称为社会不安指数(the discomfort index)或困难指数(the misery index)。可作为测量社会经济不稳定程度的综合指标。

http://www.fudanqiushi.com/ 十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1.1960年代以后,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说明应修订新的临界点。 2.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一条垂线,它又称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胀率不存在交替关系。

3.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一条正相关的曲线

http://www.fudanqiushi.com/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 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要量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力不同质 要素密集度逆转 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

二、倾销的基本知识

一、倾销(dumping)的含义

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而使另一国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受到损害的行为即为倾销。 其构成要件: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倾销的特征

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 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具有多样性 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第四,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三、倾销的确定

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其出口价格低于在该出口国正常贸易中用于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comparable price),该出口产品即被视为倾销产品。这里所指的“可比价格”就是有关产品在出口国销售的“正常价格’’(Normal Price)。 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即为倾销幅度。 1、正常价格

正常价格一般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用于消费时的国内销售价格。使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作为正常价格,必须符合以下几项条件:

(1)国内销售价格须具有代表性,即有关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销售占该产品出口的5%以上。 (2)所采用的国内销售价格应是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价格(即在独立交易商之间达成的价格)。

(3)不得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价格视作正常价格。

如果出口商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价低于单位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一般销售费用,这

http://www.fudanqiushi.com/ 一销售不被视为正常贸易做法中的销售。如果不存在国内销售价格或不能使用国内销售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反倾销协议》规定可用第三国出口价格或结构价格作为正常价格。 第三国出口价格是指相同产品出口到一个合适的第三国,且其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代表性的可比价格作为正常价值。

结构价格是指产品在原产地的生产成本基础上加上合理的销售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及利润所形成的价格。

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格的确认,在实践中,基本上有如下几种方法:

A.替代国价格。进口方不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作为正常价格,而是选择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相类似的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三国生产的相似产品的成本或出售价格作为基础,以此计算正常价格。 B.结构价格。

C. 相似产品在进口方的销售价格。 2.出口价格

一般情况下,以交易中的商业发票所表示的金额为准。如无出口价格(如易货贸易)或出口价格不可靠(如出口商与进口商存在伙伴关系),则应使用被控倾销产品首次向独立商人转售的价格作为出口价格。

3.出口价格与正常价格的比较规则

这两个价格应在同一时间基础上,按同一贸易水平,以出厂价格为基准进行比较,并且还应根据每一案例的具体情况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不同因素作出适当的补偿或调整。 四、反倾销措施 临时反倾销措施 价格承诺 反倾销税

初步裁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方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提供现金保证金、保函或其他形式的担保。 终局裁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纳税人为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反倾销税税额不得超过终局裁定确定的倾销幅度。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追溯征收。对实施临时反倾销税的期间追溯征收的,采取多退少不补的原则。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一、汇率 汇率: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汇率作为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净出口。

汇率会通过净出口对国内的总需求产生影响。 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加拿大;世界上只生产一种产品,玉米,人们消费玉米,用玉米作投资(作为种子),政府也用玉米支付各种支出。如果玉米在中国的价格是每公斤1元人民币,在加拿大的价格是每公斤1加元。那么人民币对加元的兑换率应该是? 1比1,即1元人民币兑换1加元

再假设如果玉米在中国的价格变为每公斤2元人民币,在加拿大的价格仍是每公斤1加元。那么人民币对加元的兑换率应该是? 2比1,即2元人民币兑换1加元 反之,如果加拿大的玉米的价格上升为每公斤2加元,在中国的价格仍是每公斤1元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对加元的兑换率应该是? 1比2,即1元人民币兑换2加元

http://www.fudanqiushi.com/ 结论:汇率是两国间的价格水平所确定的。一国的价格水平上升,它的货币就会贬值,反之则升值。

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汇率上升表示外国货币生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二、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报价方式

用什么货币作为其它货币标价或计价的标准,这通常称之为汇率的标价方法(quotations)。 由于外汇交易市场可分为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外汇“批发”交易市场和各国(地区)银行与客户的外汇“零售”交易市场两类,汇率的标价方法也有所不同。 两种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 以本币来表示外币的价格 如$1=RMB¥8.327。

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以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如在英国,英镑兑马克汇率为£1=DM2.4132。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

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虽然基准不同,但站在同一国家角度看,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对A国而言,S(B/A)是直接标价,则1/S(A/B)是间接标价法。 报价:是在一定标价方式下,外汇银行对其他银行或客户报出的愿意买入外汇和愿意卖出外汇的价格。 三、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其波动界限规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汇率制度。它包括: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可调整钉住制度。 (1)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国家实行的货币制度,典型形式是金铸币本位制; 金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货币,可以清偿一切债务; 金币可自由熔化与铸造;黄金可自由输出或输入;

国家用法令规定了每个金铸币所含纯金量(即成色与重量); 银行券作为金币的代表参与流通并与黄金自由兑换。 (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其基本内容可简述为“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所确定的汇率是法定汇率。外汇买卖的汇率要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法定汇率上下波动。

2.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不固定,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依据干预程度可分为:

自由浮动(清洁浮动,clean float; free float) 管理浮动(肮脏浮动,dirty float; managed float) 依据浮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

单独浮动 钉住浮动 联合浮动。 四、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收支差额(BP):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

http://www.fudanqiushi.com/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BP=nx -F

任何经常帐户赤字要由相应的资本流入来抵消。 BP=0,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均衡)

BP>0,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顺差) BP<0,国际收支赤字(国际收支逆差) 当BP=0时,有nx=F

将净出口函数和净资本流出函数代入: nx=F q-γy+n(EPf/P)= σ( rw -r)

化简为:国际收支均衡函数或国际收支函数:

上式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相互关系。 BP曲线斜率为正,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BP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即nx>F; BP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nx<F。 净出口减少使BP曲线右移 净出口增加使BP曲线左移。

本币贬值汇率提高时,BP右移;本币升值汇率降低 时,BP左移。

五、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1)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 衡点。 (2)分析过程

若一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使LM右移至LM’,出现国际收支赤字,这时存在货币贬值压力,需央行进行干预。 干预目标: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固定汇率制)。

干预手段:抛出外国货币,接受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到均衡点。 (3)结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和固定汇率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否则汇率将存在变动压力。

六、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1)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衡点。 (2)分析过程

若一国出口增加,使IS右移到IS’,从而r>rw,并且产生国际收支盈余。这时,引起本国货币升值。

货币升值使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净出口减少,IS’曲线自动回复到IS的水平。 (3)结论

在完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用干预外汇市场,汇率能够自动调整,保持外汇供求平衡。

实际汇率 (课本656页) (1)名义汇率

http://www.fudanqiushi.com/ 未考虑价格因素的汇率 (2)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P下降或者Pf上升,国外商品变得昂贵,外国人和本国人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上升。

实际汇率上升的另一层含义: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时,意味着1美元能够换取更多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贬值。这时,能够提升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注:E、e为名义和实际汇率,P和Pf分别为国内国外价格水平

第二十一掌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的涵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的增加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它包含三个涵义: (1)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 (2)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调整。

注意!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福利的增长或个人福利的增加。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1)按人口计量的产量的高增长和人口的高增长; 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是迅速的;

3)经济结构变革的速度是快的;包括:农业、非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单位规模的变化、劳动力职业状况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均衡的。 经济增长的程度用经济增长率表示。

总产量意义的经济增长率: Gt=(Yt-Yt-1)/ Yt-1 人均产量意义的经济增长率: gt=(yt -yt-1)/ yt-1 3.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它是反映一个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课本687页) 新古典增长理论 基本假设:

(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在假设(3)下,不考虑技术进步,生产函数表示为人均形式:y=f(k),y为人均产量,k为人均资本。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只有家庭与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经济均衡为: I=S

http://www.fudanqiushi.com/ 即投资或资本存量的总增加等于储蓄。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投资减去折旧。 资本存量为K时,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例δK(0< δ <1),则资本存量的变化△K为:

△K=I- δK,由I=S=sY,则

△K= sY - δK ,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则△K/N=sY/N - δK /N, △K/N=sy - δk, ∵k(t)=K(t)/N (t) 求关于时间的微分:

dk(t)/dt= 1/N2[N·(dK/dt)-K(dN/dt)]

利用(dN/dt)/N=n, dK/dt=I,则上式可表示为 I/N=dk/dt+nk , 或 △K/N= △k+ nk ∵ △K/N=sy - δk , ∴ △k+ nk= sy - δ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sy-(n+δ) k 资本的深化=人均储蓄-资本的广化

人均资本的增加,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即 △k>0。每一增加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一定量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

涵义:在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之后,剩下来的便是储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给每个人添置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另一方面为新出生的每一个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的广化。 二、稳态分析

稳态:指一种长期均衡的状态。

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在稳态之下,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要实现稳态, △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稳态条件是:

sy=(n+δ) k

注意!稳态时y和k的值固定,但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总产量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都与劳动力的增长率n相等。

∵劳动人口以速度n增长,k=K/N固定,∴总资本存量K必须与劳动力按同比例n增长。 又∵ y=Y/N,且稳态时y亦固定, ∴总产量Y也必须按比率n增长。 总之,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稳态意味着: △Y/Y= △N/N= △K/K=n

s f(k)为人均储蓄曲线,0<s<1,f(k)为生产函数曲线,(n+δ) k为资本的广化曲线。 A点:稳态均衡,人均资本为kA,人均产量为yA,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 A点之左: s f(k)曲线比(n+δ) k曲线高,表明储蓄高于资本广化需要,存在资本深化。△k>0。∴经济中人均资本k有上升趋势,k向kA逼近,最终达到kA ,经济达到稳定状态。 A点之右:人均储蓄不能满足资本广化的需要, △k<0, ∴经济中人均资本k有下降的趋势,k向kA逼近,最终达到kA ,经济达到稳定状态。

当经济处于资本深化阶段时,y和k会逐步上升,即Y/N和K/N向其稳态值接近。 如果Y/N上升,则Y会比N增长得快。 ∴△Y/Y> △N/N=n

表明在资本深化阶段,产量增长高于起稳态值。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http://www.fudanqiushi.com/ 资本贫乏国家的增长快于资本富裕的国家。随着资本存量的深化, k接近kA ,增长会慢下来。同理,如果资本富裕的国家的人均资本下降时,那么产量的增长率就会降低到n以下。 结论:当经济偏离稳定状态时,无论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都存在着某种力量使其恢复到长期均衡。三、储蓄率的增加

从稳态均衡C到新的稳态均衡C',可以看到:

(1)从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导致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率的增加。因为增加人均资本的唯一途径是资本存量比劳动力更快地增长,进而引起产量更快地增长。

(2)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从长期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人口增长的水平。

a图为人均收入的时间路径。储蓄率的上升导致人均资本上升,从而增加人均产量,直到达到新的稳态为止。

b图为产量增长率的时间路径。储蓄率的增加导致资本积累,从而带动产量的暂时性的较高增长。但随着资本积累,产量的增长最终会回落到人口增长率的水平上。

四、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从n增加到n',稳态均 衡由A点 新的稳态均衡 A'点:

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由k到k'),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由y到y')。

人口增长率上升,产生的人均产 量下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 题。两个储蓄率相同的国家,如果人口增长率不同,人均收入水平就会不同。 人口增长率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 稳态增长率。 五、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人 均消费水平。 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经济学家费尔普斯1961年提出了黄金分割率。

http://www.fudanqiushi.com/ 黄金分割律的基本内容: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f '(k*)=n

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黄金分割律的水平,则可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分割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分割律的数量,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分割律水平。 六、考虑到技术进步时的稳态

考虑到技术进步是新古 典增长理论不同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之处。 考虑到技术进步时的总量生产函数: Y=F(K,N,A)

Y与A具有正向关系,即给定资本和劳动,A的增加(技术状况的改进),将带来产量增加。为便于分析技术进步,可将生产函数写为: Y=(K,NA) (1)

NA为劳动与技术的乘积,如将NA称为有效劳动力,则技术进步意味着增加了经济的有效劳动力。

对于生产函数(1),若Y是K和NA的一次齐次函数时,可将其表示为: y=f(k) 式中,y=Y/(NA)称为有效人均产出;k=K/(NA)称为有效人均资本。 结论:

1.考虑到技术进步时的稳态是指使有效人均资本和有效人均产量均为常数的状态。在稳态时,总产出将按有效劳动力NA的增长率增长。

2.有效劳动力NA的增长率为劳动力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和。

3.在稳态时,总产出的增长率由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所决定,与储蓄率无关;人均产量增长率决定于技术进步率。但储蓄率的增加却能增加稳态有效人均产出水平。

由于在稳态时,产出、资本和有效劳动力都按相同的比率增长,故这种稳态也被称为平衡增长状态。若gN为人口增长率, 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则平衡增长的特征可概括为: 平衡增长状态表

项目 增长率 有效人均资本 0 有效人均产量 0 人均资本 gA 人均产量 gA 劳动 gN 资本 gN+ gA 产量 gN+ gA 有效劳动 gN+ gA

七、考虑到人力资本时的分析

考虑到人力资本时的生产函数: Y/N=f(K/N,H/N)

这表明人均产量水平既取决于人均实物资本K/N,也取决于人均人力资本H/N。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人均人力资本的提高,经济中平均劳动技能水平在提高,可带来更高的人均产出水平。

结论: 1.关于实物资本积累的结论仍成立,即增加储蓄率可以增加稳态的人均实物资本,进而也增加稳态的人均产出水平。

2.通过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方式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也增加稳态的人均人力资本,进而

http://www.fudanqiushi.com/ 增加人均产量。 在长期,人均产量依赖于社会储蓄多少和教育支出多少。

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都是人均产出的决定因素,两者中孰更重要?

研究表明,在实物资本方面的投资和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对于产出的决定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

例: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与黄金率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 解:(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

代入数值:0.3×(2k-0.5k2)=0.03k, K=3.8 (2)由题意,有f '(k)=n,

2-k=0.03, k=1.97即为与黄金率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 乘数与加速原理 一、投资

只有乘数理论不足以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因为不仅投资对收入发生作用,收入反过来对投资也有影响。

1.自发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不依存于国民收入或消费变动的独立性投资。 2.引致投资(induced investment):由于收入的变化而导致的投资量。 二、超级乘数(希克斯提出)

合意的存货水平:指厂商所预期的存货数量。

实际存货数量少于合意的存货水平:设法减少销售量或增加进货量,使二者相适应。 实际存货数量大于合意的存货水平:设法增加销售量或减少进货量,使二者相适应。 存货的调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假定期初有一定的存货,增加投资后,乘数发生作用,实际存货量就会不断减少,但只要实际存货数量依然大于合意的存货水平,那么乘数的作用仍会发挥出来。这是凯恩斯的正常乘数作用。到此为止,投资乘数理论是有效的。 如果实际存货数量下降到合意的存货水平之下,厂商将会设法增加实际存货,产生增加存货投资的愿望,这是引致投资。一旦有了引致投资,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就会超过正常乘数的作用,出现“超级乘数”作用。 希克斯认为,超级乘数的作用是最初投资和增加存货的引致投资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超级乘数的作用大于正常乘数的作用。

三、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 )

1.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内容: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消费的增加,但要增加消费品的数量,资本品的数量必须相应地增加,因此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

∵收入的增减 消费量的增减 消费品生产的增减 资本品生产的增减 投资的加速增减

2. 资本产量比率(capital-output ratio):资本与产量之比。 资本产量比率=资本/产量, V=K/Y

例:如果生产100万元的产品,需要300万元的资本。 则资本产量比率=300/100=3

即每生产1元产品,需要3元资本。

http://www.fudanqiushi.com/ 由v=K/Y,可得:K=vY 引入时期的概念,则t时期K和Y的关系为: Kt=vYt 投资净额: It= Kt- K t-1

其中: Kt- Kt-1为资本存量的增加量

进而有: It=v Yt- vY t-1 =v( Yt- Y t-1 ) 资本产量比率v通常被称为加速数。 上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折旧,则有:

t时期的总投资= v( Yt- Y t-1 ) +t时期的折旧 3.加速系数(accelerator)

加速系数: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加速系数=资本增量/产量增量=投资/产量增量=I/△Y 加速数公式:

投资与收入公式:it= v( yt- yt-1 )

例:如果增加投资30万元,可以使产量或收入增加10万元, 则加速数=30/10=3

即每增加1元的产品或收入,需要增加3元投资。 4.净投资(net investment)

净投资:资本总量的新增加部分。

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 :用来补偿陈旧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净投资可以为正值、负值或等于零。但总投资至少应等于零。∵一个企业投资投少时就是本期不购买任何机器设备。

净投资取决于收入的变动情况。重置投资取决于原有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用的年限。 加速原理

四、加速原理作用的进一步说明

1.根据加速原理,投资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或其变动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或收入

http://www.fudanqiushi.com/ 的变动率的函数,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 2.投资的波动大于产量或收入的波动。产量或收入的轻微波动,投资支出会有较大的变动。 3.要想使投资水平不致下降,产量或收入就必须持续增长,如果产量或收入的增长放慢了,投资也会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即使产量或收入并未绝对下降,而只是相对放慢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经济衰退。

4.加速是指:当产量或收入增长时,投资是加速增长的;当产量或收入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是加速减少的。

5.加速原理必须在没有生产资源闲置的条件下才能起作用。 五、乘数与加速系数的结合(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为说明消费、投资、收入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的关系,必须把乘数与加速数结合起来。 一笔政府开支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由三部分组成: 政府支出gt

由政府支出所带动的个人消费。一笔政府支出转化为国民收入,这笔收入又按边际消费倾向转化为下一期的消费即 Ct=βy t-1 ,

Ct为 t时期消费, β为边际消费倾向, y t-1为上期国民收入。 由个人消费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引致投资 It=v(Ct-C t-1) 其中, It为投资,v为加速数, Ct-C t-1为消费增量。

政府支出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可表示为: yt= βy t-1 + v(Ct-C t-1) + gt 这是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或乘数与加速数模型。模型所说明的问题: 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结合说明经济中消费、投资与收入是相互影响相互调整的。假定自发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靠经济本身的调整,它就自发地形成经济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中的高涨阶段和低潮阶段正是由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的作用所决定的,它使经济自动从高峰到低谷之间摆动。

由此,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政府对经济调节时,可掌握三个环节:

(1)可调节投资。上述波动是在自发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政府支出或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可使经济变动较接近政府的意图。 (2)可影响加速数。

(3)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从动态角度看,单纯的加速原理或乘数原理只有理论意义,而没有实际意义。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政府按照收入变动趋势来调节经济生活的依据,这被看成是动态经济学领域内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

宏观经济学重点复习:

1.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GDP = C + I + G +(X-M) G=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1多少以货币衡量2测量最终产品价值3一定时期(1年)生产而非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4流量而非存量5地域概念(只要生产在中国进行)6仅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http://www.fudanqiushi.com/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NDP=GDP—折旧

GNP=GDP+本国居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NNP=GNP—折旧

NI(国民收入)=NNP—

PI(个人收入)=NI—企业间接税—公司保留利润+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PI—所得税=消费+储蓄 间接税=NNP—NI

政府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对产品及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个人税收—间接税 净私人投资=NNP—个人消费—政府对产品及劳务的购买—出口+进口

T(净税收=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BS(政府预算盈余)+G(政府购买) S(存款)=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2.GDP与GNP的关系: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如本国在外国投资获得的利润,本国公民在外国的劳务收入等)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称来自国外要素所得净额,也称国外要素净支付。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就可以得到国民生产总值。

3.总需求如何决定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产出的概念: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Y=C+i

4.消费函数的概念:消费与收入的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公式:c=c(y)。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成为边际消费倾向。 公式:MPC=Δc/Δy或Δβ=Δc/Δy。

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则公式:MPC=dc/dy。

5.储蓄函数的概念: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公式:s=s(y)。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它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公式:MPS=Δs/Δy。(在0和1间波动)

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则公式:MPS=ds/dy。 6.分析消费的重要性:

(1)y=c+i,则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是分析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决定的。

(2)而均衡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s y=c+s,了解消费数量就可以计算出储蓄数量。

7.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对消费没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消费就表示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8.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消费函数:c=α+βy,储蓄函数:s=–α+(1-β)y,c+s=α+βy–α+(1-β)y=y。

http://www.fudanqiushi.com/ (2)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9.投资乘数:

(1)概念: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乘数是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如果以K代表乘数,以ΔY代表国民收入增加量,以ΔAD代表总需求增加量,则乘数的公式是:K=ΔY/ΔAD (2)一般来说,乘数总是大于一的。

(3)总需求的不同部分的增加都具有乘数作用。如果指的是总需求中投资的增加,则是投资乘数;如果指的是总需求中政府支出的增加,则是政府支出乘数;如果指的是总需求中净出口的增加,则是对外贸易乘数。

(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以投资乘数为例:以ΔY代表国民收入增加量,ΔI代表投资增加量,则投资乘数为:K=ΔY/ΔI

(5)乘数的数学推导:K=1/(1—MPC)或=1/MPS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b) 税收乘数Kt=-b/(1—b)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b/(1—b) 10.IS曲线:

(1)定义: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总供给=总需求),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2)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IS曲线如图:

在图中,横轴0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0i代表利息率。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I=S,即物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物品市场上实现了均衡时,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即利息率高则国民收入低,利息率低则国民收入高。

在物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总需求的变动会使IS曲线的位置平衡移动。

(3)IS曲线的公式表示:

推导公式:(大小无所谓)

(C=α+βy ; I=e-dr)

推出: y - c= i

推出: y –(α+βy)= e-dr

(4)IS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经济含义是:由于总支出中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其它条件相同时,利率上升(下降)导致总支出下降(上升),要求总产出或总收入与总支出同样下降(上升)来保持产品市场均衡。因而,利率与收入之间负相关,是维持产品市场均衡的必要条件。

http://www.fudanqiushi.com/ (5)影响IS线位置的移动 利率以外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导致IS线移动,或决定IS线位置高低:

投资、政府支出的等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而储蓄、税收等的增加会引起IS 曲线左移。

11.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不管人们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2.LM曲线:

(1)定义:当m给定时,m=ky-hr的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被称为是LM曲线。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LM曲线的公式: 货币需求:md(L)=ky-hr 货币供给:ms(m)=M/P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Ms(m)=md(L) M/P=ky-hr m=ky-hr

整理得:r=ky/h-m/h

(3)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在这里,I是指投资,S是指储蓄,L是指货币需求,M是指货币供给。

例题:已知i=1250-250r,c=500 +0.5y,m=1250,L=0.5y+1000-250r分别求出IS ,LM曲线?

解:IS:y=3500-500r LM:y=500+500r IS=LM 时:r=3% y=2000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3.IS-LM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政策种类 对利率影响 对消费影响 对投资影响 对GDP影响 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投资津贴) 上升 增加 增加 增加 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 下降 增加 增加 增加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http://www.fudanqiushi.com/ 货币政策 (1)LM形状基本不变:IS曲线越平坦LM去西安移动式国民收入变动影响越大 越陡峭则越小(2)IS形状基本不变:LM曲线越平坦 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越陡峭效果越大

14.挤出效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概念: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影响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固然越多,但利率提高是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的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也就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也就越多。相反,如果h越大,则“挤出效应”就越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则“挤出效应”就越小。

15.经济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2)价格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2)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3)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4)平衡国际收入:是第四个目标,国际收入支出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加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四大目标的关系: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要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政府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如果财政当局与货币当局的政策手段和目标发生冲突,就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果,甚至可能偏离政策目标更远。其次,政府在制定目标时,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应该综合考虑,否则会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副作用。因为经济政策目标相互之间不但会存在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冲击,如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间就存在两难选择。此外,还要考虑到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 16.自动稳定器:

(1)概念: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三个自动稳定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的减少下降一些。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

http://www.fudanqiushi.com/ 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17.存款准备金:所谓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虽然活期可随时提取,但很少会出现所有储户在同一时间里取走全部存款的现象。因此,银行可以把绝大部分存款用来从事贷款或购买短期债券等营利活动,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存款作为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就可以了。这种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 18.货币政策及工具:

(1)货币政策的概念: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已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2)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分析:

1)再贴现率政策(例:美国中央银行):当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提供短期贷款的一种方式。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就称为再贴现率。 分析: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当这种贴现或借款增加时,它意味着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当这种贴现减少时,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减少。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也最常用):在金融市场上,中央银行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是各种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分析:有价证劵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债券时,对债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而债券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利率下降;反之亦然。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能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是因为运用这种政策手段有着比用其他手段更多的灵活性。

3)法定准备率: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分析: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准备金。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这一手段。 19.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1)定义: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求法:?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结果:小于充分就业水平时,价格下降的比例小于就业下降的比例 反之

http://www.fudanqiushi.com/ 亦然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结果:往左上移动即供给缩减 产出减少 价格水平上升(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为滞涨

20.失业的基本含义:

(1)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2)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3)自然失业率:是指在经济社会的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L和就职率f。离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高;就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低。

21.通货膨胀的原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包括:瓶颈式的通货膨胀:在经济中未实现充分就业时,当总需求曲线右移时,伴随着实际收入同时增加的价格水平上升。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者是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增加)。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混合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从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发展过程的差异以及同世界市场关系的差异等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分析了由于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相互“看齐” 而引起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的持续: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似乎有一种惯性(惯性通货膨胀)。人们要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率来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并把这种预期作为知道未来经济行为的依据(预期通货膨胀)。 22.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是一个到处扩散其影响的经济过程,每一个公民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分两方面来考察其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最后补充两点,一是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债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 (2)通话膨胀的产出效应:

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