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教案》 下载本文

1月28日,公安人员将卢建平抓获归案,并从其住处查获盗窃而来的女性内衣共计619件。经法医鉴定,卢建平患有“恋物症”(俗称“恋物癖”),是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卢建平案发时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市区检察院后来以盗窃罪将犯罪嫌疑人卢建平提起公诉。 2、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学思想

以意大利犯罪学家恩里科·菲利(1856—1929年)为代表。其著有《犯罪社会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犯罪原因三元论“和”多元犯罪预防论“的著名观点。 犯罪原因三元论:犯罪人生理、心理以及种族特征(人类学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多元犯罪预防论:刑罚替代措施 3、加罗法洛的犯罪学理论

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1851—1934年),著有《犯罪学》,其主要犯罪思想主要体现在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上。

犯罪原因:以犯罪心理进行解析。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

犯罪预防;针对不同犯罪人,采取不同措施,对自然犯罪提倡全球性的刑事政策。 (三)当代西方主要的犯罪学流派

当代西方犯罪学是指20世纪尤其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意大利实证学派之后的西方犯罪学。

犯罪学发端于意大利,但到当代其研究重心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美国。

当代犯罪学流派很多,诸如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经济学、犯罪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犯罪理论、多因素论、当代犯罪古典学派等等。 主要有三大流派:当代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和犯罪生物学。 1、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化,犯罪社会学内部又分化出许多小流派,主要有社会异常论、文化冲突论、亚文化理论、社会控制论、社会生态学理论、标签论、社会冲突论等。 (1)社会异常论,又称紧张理论

是一种解释犯罪原因的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来的。

基本观点:认为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

★一个“房奴”的故事。

★ 2009年9月重庆市二兄弟张方述、张方均持刀劫持人质筹钱救母犯绑架罪。

简评: (2)标签论

是一种解释个体变为犯罪的主要原因的理论,以美国犯罪学家贝克尔、莱莫特等人为代表,产生于20世 纪六十年代。

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个体变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简评:

2、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

这是指运用生物学观点,从人的生理结构与行为机制之间的联系来解释犯罪原因的理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犯罪生物学包括了犯罪人类学,狭义的犯罪生物学仅仅指20世

第 5 页 共 49 页

纪初发展起来的应用生物学方法研究犯罪的理论。 犯罪人类学与狭义的犯罪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

当代犯罪生物学的主要流派:内分泌失调理论、染色体异常论和人种论。 (1)内分泌失调理论

这是20世纪20年代由迪·杜里奥首先提出来的。

其基本观点:内分泌是人体无管腺体的分泌物,它对人体起调节作用。当内分泌失调时就会引起人的某些行为异常,甚至实施犯罪行为。 (2)染色体异常论

这是1965年由英国女学者帕特里西娅·雅各布斯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人的染色体异常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犯罪人的染色体与正常人相比异常的结果。

染色体是动植物细胞核内载有遗传基因的物质。有两种类型: 常染色体:控制除性别遗传之外的所有遗传特征。 性染色体:控制性别,决定人和动物的性别。

正常人的每个细胞中包含46个染色体,分为23对,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 对是性染色体。正常人的配合形式是: 男性:X Y;女性:X X 染色体异常:X Y Y,

这指一些人的性染色体数量多于正常数量,其中较常见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多一个,即多了一个Y。

3、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

这是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来研究犯罪原因的理论。这一学派有很多分支流派,主要有:不适应理论、判别交往论、智力低下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挫折攻击理论和犯罪人格论。 (1)精神分析理论

这是由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6年)首先提出来的。他通过分析人的人格心理结构来说明犯罪的原因。

其基本观点: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结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本我”:指“潜在的我”。 “自我”:指“现实的我、实在的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分裂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心理中的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能保持平衡,人格就能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病,或产生犯罪。 (2)挫折攻击理论

这也是从心理角度分析犯罪原因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当个人的动机行为受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在攻击下,人们一般的反应可能有三种:

第一,指向外部;第二,指向内部;第三,不指向任何一方。 三、对西方犯罪学主要流派简评 1、合理性 2、不足之处

第四节 中国犯罪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犯罪学思想

第 6 页 共 49 页

与古代西方一样,我国古代也没有形成犯罪学,只是涉及犯罪的概念、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对犯罪的处罚、预防和治理等犯罪学问题。 (一)犯罪概念方面 1、李悝:“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2、《墨子·经说上》:“罪,犯禁也”。 3、庄子:“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二)犯罪原因方面

我国古代思想家在这一方面的探索极为丰富,涉及人性、政治、法律、经济、财产和人口等犯罪原因。

在人性方面有性善论、性恶论。

墨家认为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铺张浪费,造成人们“饥寒并至,故为奸邪”。 韩非子认为“欲利之心”才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即“衣食足,思淫逸”。 3、犯罪惩处、预防方面

影响深远、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替天行刑、替天行道 2、以刑去刑 3、以德去刑 4、德刑并用

二、犯罪学在旧中国的传播

1922年:刘麟生最先翻译《犯罪人论》。

1934年严景耀代表作《中国的犯罪问题和社会变迁的关系》(芝加哥大学博士论文) 三、新中国犯罪学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思考题

1、简述犯罪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简述犯罪学的学科体系。

3、当代西方主要的犯罪学理论流派有哪些?各有哪些内容?

第 7 页 共 49 页

第二章 犯罪现象

?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犯罪现象的概述。通过对犯罪学的犯罪概念和刑法学的犯罪概念的比较,弄清犯罪现象的含义;同时了解犯罪现象的内容和属性,犯罪现象的分类、结构和构成要素;使学生能掌握犯罪现象的有关基本概念,对犯罪现象有一个基本认识。 ?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比较;犯罪现象的属性;犯罪现象的分类;犯罪现象的结构

难点:犯罪现象的属性;犯罪现象的结构及其各要素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一、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 1、刑法学的犯罪概念

从犯罪的实质内容与法律形式的统一来阐述。 2、犯罪学的犯罪概念

指以刑法法定为基础的、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危害的行为和现象。 3、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的关系

(1)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以刑法学的犯罪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犯罪学的犯罪概念的外延要大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的外延,不仅包括法定的犯罪,还要包括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一,触犯了刑法而不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第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 第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不良行为。 二、犯罪的本质

在刑法理论中,对于犯罪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 1、西方学者的观点

第 8 页 共 4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