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五章静电场单元测验(带答案) 下载本文

电容器串联,且电压相等,即E1d1=E2d2根据电容器中间场强,

故选B。

14.电场中介质的作用是削弱电场,但不会改变场强方向,因为极化电荷数量少。

15. 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容器两极板上电荷量不会变化,然后在两极板间充满某种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后,电场被削弱,因此随之电压减小,电容C=Q/U增大,选B。 二、1. -2?0E0 / 3 4?0E0 / 3 2. 0

?1d?q2?q4?/?0???23. q1、q2、q3、q4 4. 1

5. 0 ? / (2?0) 6. 10 cm

?0SU27.

2d2 8. 2U/3

9. C2 C3 / C1 10. 不变 减小 减小 减小

解析:1.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和两个无限大等量异号平板相似,中间场强互相加强,两边场强互相削弱,每个板产生场强与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由图中情况看,两板电荷面密度应为

,

其中的 为绝对值,按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判断,A板带负电,B板带正电。

2.根据场强叠加原理,正方形上的电荷分布完全对称,场强完全抵消为0.

3.最简单的题,直接考核高斯定理内容。电通量只与闭合面内的自由电荷代数和有关,与闭合曲面外的电荷无关;但E是所有电荷共同产的。

4.无限长带电细棒的场强E?? ,两棒场强大小相等时抵消。 2??0r6.按均匀带电球面电势分布(选择题7),小球面产生正的电势,大球面产生负的电势,按电势叠加原理叠加为0.

7.电容器的场强公式

,由得 。

,由F=QE, 其中的E是由单个极板

产生的,考虑电荷受力时不应考虑自身产生的电场,所以

8.插入导体板后,导体两个表面出现感应电荷,此时两板的两个表面相当于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平板(选择题9),将内部场强叠加为0,对外部电场无影响,所以除了导体内部,场强仍为原来的值,U=Ed,相当于d变为2/3,所以电压变为原来的2/3。

9.电容器串联后电压按电容成反比分配,

,AB两点电势相等时,

10. 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容器两极板上电荷量不会变化,然后增大间距后后,电场不变(忽略边缘效应,仍按无限大平板计算),电压增大;不断开电源极板间电压不变,因此

,场强减小,电容大小按

C? ?0Sd考虑,间距增大,电容C减小。

三、1.解:把所有电荷都当作正电荷处理. 在?处取微小电荷: dq = ?dl = 2Qd? / ??

dE?它在O处产生场强:

按?角变化,将dE分解成二个分量:

dqQ?d?2224??0R2??0R

对各分量分别积分,积分时考虑到一半是负电荷

dEx?dEsin??Q2?2?0R2sin?d?dEy??dEcos???Q2?2?0R2cos?d?

???/2?Ex?2sin?d??sin?d????2??0R2??0?/2?=0

Q?/2???Q?QEy?2cos?d??cos?d??????2??0R2???2?0R2 0?/2?????Q?E?Exi?Eyj?2j2??0R所以:

2.解:沿棒方向取坐标Ox,原点O在棒中心处.求P点场强:

dE?dq?dx -L/2 ?224??0?a?x?4??0?a?x?----------2分

L/2O dx L/2 dq a P x E???dx4??0?a?x?2?L/2?1Q???4??0a?x?L/2??0?4a2?L2?------------3分

L/2qQ22方向沿x轴正向. 点电荷受力:F?qE?π?04a?L

??方向沿x轴正方向

3.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来说,(1)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

证: 如图,设两导体A、B的四个平面均匀带电的电荷面密度依次为?1,?2,?3,?4

(1)则取与平面垂直且底面分别在A、B内部的闭合柱面为高斯面时,有

?? ?E?dS?(?2??3)?S?0

s∴ ?2??3?0

说明相向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在A内部任取一点P,则其场强为零,并且它是由四个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的,即

?1?2?3?4????0 2?02?02?02?0又∵ ?2??3?0 ∴ ?1??4

说明相背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4.如图所示,一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的金属球壳,带有电荷Q,在球壳空腔内距离球

心r处有一点电荷q。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试求:(1) 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2) 球心O点处,由球壳内表面上电荷产生的电势。(3) 球心O点处的总电势。

(1) 由静电感应,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上有感生电荷-q,外表面上带电荷q+Q

(2) 不论球壳内表面上的感生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因为任一电荷元离O点的距离都是

4??0aa,所以由这些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势为:

(3) 球心O点处的总电势为分布在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和点电荷q在O点产生的电势的代数和 UO?Uq?U?q?UQ?qU?q??dq??q4??0a

?qqQ?qq111Q???(??)?4??0r4??0a4??0b4??0rab4??0b5.解: (1) C1与C2串联后电容

C??C1C2C?200?300?120 pF

1?C2200?300(2)串联后电压比

U1C2U??3,而U1?U2?1000 2C12∴ U1?600V,U2?400 V 即电容C1电压超过耐压值会击穿,然后C2也击穿. 6.解: 电容C1上电量

Q1?C1U1

电容C2与C3并联C23?C2?C3 其上电荷Q23?Q1 ∴ U2?Q23C1U125?50C?C? 232335U25AB?U1?U2?50(1?35)?86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