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党委工作报告 下载本文

持公正司法;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六进”(“法律进机关 、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质。二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广泛开展行业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排查整治治安较为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带有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带有宗族势力性质的违法行为和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案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三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化解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提高工作能力,实施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有效舒缓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把影响稳定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 推进城镇建设,打造省级示范镇

紧紧抓住县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我镇为省级示范镇的契机,坚持以“上规模、强功能、显特色”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使之成为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且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到2015年,镇域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3万以上。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镇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水电、交通、消防、下水道等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美化亮化集镇,完成新世纪二路、三路、新湘赣的亮化绿化,完善城镇居住条件,统筹城乡文化、卫生、教育资源,加大对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文体生活,充分发挥我镇四支夕阳红宣传队的带头作用,提高城镇文化品位,努力将XX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创业环境优越、人居环境优良的新城镇。

二是提升管理水平。设立街头城管执勤服务岗,对集镇进行全面、规范、有效的管理。下大力气整治城镇的交通秩序和乱搭乱建行为,大力清

理脏、乱、差等不文明行为,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活动,形成城镇管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实提升XX城镇形象。 (五)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XX

一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十二五”期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00%、 %以上,参加社会保险人数逐步增长。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健全救灾工作各项机制,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等工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让优抚对象的生活达到城乡中等以上生活水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基本解决。

二是加快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发展。不断加大教育工作的配套投入力度,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紧抓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农村校舍政策机遇,主动抓好镇内学校校舍改、扩、建工程。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初中学生入学率达100%,年度巩固率达99%。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卫生监督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优质人居环境。

三是紧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实施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15

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5%以上;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基本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良好局面;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初步形成,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水平逐年提高;全面完成市、县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四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就业和返乡人员创业工作,积极向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项目推介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及时帮助返乡农民工提供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便利。帮扶大中专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五是重视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抓好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图书阅览、文娱活动场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文化经济信息。全面推进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大力开展文明村镇、生态文明示范村、文明信用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蓝本,打造“得胜鼓”、“开口傩”、“花灯戏”等“非遗”精品节目。继续抓好农村和谐文化、“一村一品”建设,抓好民间特色文化队伍的巩固、发展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采取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使科学发展观入脑入心。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

一步把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发展、促和谐的实际行动。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真正把推动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基层组织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引领发展、服务发展和以实干求发展的能力与水平,要把党员群众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群众力量,激发群众的发展热情;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吸收群众的发展智慧;要由群众来评判发展成果,用群众得实惠的多少、群众满意程度的高低来衡量发展绩效。群策群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完善网络,健全机制,提高服务基层社会的能力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完善和健全服务和管理机制。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简化办事程序,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逐步形成惠及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正确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保障群众权益,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认真查找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办下去,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三)创新形式,整合资源,扩大基层组织工作影响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支部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农村党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丰富党员活动载体,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