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考试题库试题-动物实验类 下载本文

577. 无菌动物机体内既无抗原,也无抗体,处于一种免疫“原始状态”,很适合于各种免疫功能

的研究。 (√)

578. 悉生动物应用在许多微生物学研究上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只有选用悉生动物,才有可能了解

到单一微生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 (√)

579. 悉生动物可以作为“哨兵”用于屏障系统饲养环境的检测,以保证所繁殖的SPF动物的质量;

可以用于营养学的研究,以分析维生素在动物体内的合成利用;用于消化系统研究分析肠道菌群与胆汁代谢的关系等。 (√)

580.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检测频率要求: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

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菌动物,每年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

581. 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检测频率要求: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六

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菌动物,每年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

582. 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地进行引种、繁殖和生产,即对

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二是建立定期地遗传监测制度,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 583. 因实验动物多被限制在一个极其特定的环境中,它的生活和它对环境的自主选择要受到限

制,因而对实验动物环境就要进行控制。 (√)

584.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主要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主要是指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外的

周围环境,内环境主要是指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内的环境。内外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

585. 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必需满足环境控制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设施必须经过验收,试运转

期间未出偏差,交付使用时已具备了环境控制达标的能力。 (√)

586. 动物设施饲养动物后应采取很多配合措施,辅之严格的管理工作,如主要进风口空气洁净度

及各进风口风速的定期测定。通过测定探索出各级空气过滤器滤材的更换时间。确保进风量及空气洁净度是维持通风换气,气压梯度的主要关键。 (√)

587. 动物设施内环境控制及维持只要有好的硬件条件,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很重要。

(×)

588. 生产型设施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行管理在内的总和。

(√)

589. 生产使用型设施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行管理在内的总和。

(×)

590. 动物使用型设施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动物饲育、试验的

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行管理在内的总和。 (√)

591. 动物生产型设施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动物饲育、试验的

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行管理在内的总和。 (×)

592. 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实验动物进化、生态反应和生长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和。 (√) 593. 各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不相同。近交系动物的基因纯合程度可达98.6%以上。由于

基因纯合,动物失去了杂合基因型能较广泛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它在繁殖与生长中需要更为严格的环境条件。 (√)

594. 各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不相同。近交系动物的基因纯合程度可达98.6%以上。由于

基因纯合,动物有了杂合基因型能较广泛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它在繁殖与生长中的环

境条件可放宽。 (×)

595. 实验动物饲养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动物实验。环境条件不仅影响实验动物的品质,还直接影响

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动物反应的敏感性、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条件。 (√)

596. 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殖、泌乳、机体抵抗力、生长、形态、新陈代谢和实验

反应性等方面。 (√)

597. 空气湿度的大小对实验动物的散热率不一定有显著影响,但高温、高湿的环境,尤其不利于

动物的散热。 (×)

598. 噪声对实验动物生殖生理不一定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有时可使大、小鼠生育力减退,妊

娠障碍和流产,甚至出现食仔现象。 (×)

599. 噪声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声音刺激会引起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

显不同。噪声能使小鼠发生白细胞数的变动,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电解质变化,肾上腺皮质酮分泌增加。 (√)

600. 光照对实验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殖、生理行为上。 (√)

601. 气流及风速对实验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疾病传播,损害动物与工作人员健康。 (√) 602. 生物洁净技术:指以有生命微粒控制为对象的洁净技术。它强调将工程学和卫生学措施结合

起来,采用多种手段,形成了一种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综合措施,其技术意义是除掉细菌要比控制细菌繁殖更重要,这是生物洁净技术的一个很重要原则。 (×)

603. 一般生物洁净技术设施,主要控制有生命微粒对工作对象的污染,同时其内部材料要能经受

各种灭菌制剂侵蚀,内部一般保持负压。 (×)

604. 生物学安全洁净技术设施,主要控制工作对象有生命微粒对外界和人的污染,内部保持正压。

(×)

605. 洁净工作服的屏蔽效率不仅与它的材质有关,而且与它的密封性有关,由于考虑到使用方便

和人体舒适性的要求,事实上很难做到完全屏蔽(包括全身吸气服在内),所以,人体散发的尘粒和细菌,仅仅依靠洁净工作服是不可能做到完全控制的。 (√)

606. 通风就是以通风换气的方法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主要是控制室内有害物含量不超过卫生标

准,把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内污染空气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空气送入室内。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为此而设置的设备及管道称为通风系统。 (√) 607. 生物洁净技术设施通风系统目的,是要将经过净化的洁净空气不断地送入室内,从而达到稀

释(或挤排)室内尖埃、微生物。并不断将室内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使室内浓度不超过规定的上限浓度,从而维持平衡。 (√)

608. 集中式空调系统:集中冷源(冷机、水泵)系统,并将全部空气处理设备(风机、空气表冷

器、加湿器、过滤器、加热器等)都集中在同一机房内,将处理过的空气通过风道(管)、风口送至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区域内。 (√)

609. 混合式空调系统:集中冷源(冷机、水泵)系统,并将全部空气处理设备(风机、空气表冷

器、加湿器、过滤器、加热器等)都集中在同一机房内,将处理过的空气通过风道(管)、风口送至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区域内。 (×)

610. 局部式空调系统:它不需要集中空调机房,而是将局部空调机组分散设置在需要进行空气调

节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或紧靠近的房间、天花板、地下技术夹层内。局部空调机组由冷冻

机、通风机、空气加热器、表冷器和过滤器等组成。 (√)

611. 混合式空调系统所处理的空气部分取自室外,部分取自室内再循环空气,循环空气的多少,

由洁净工作区需要和可能来确定。 (√)

612. 正确选择空气调节系统,要依据实验动物生产规模或开展动物实验的多少、建筑性质、空气

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温度。湿度。风速、压力、洁净级别等控制参数的精度等因素,技术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来确定。 (√)

613. 合理的空气调节方案要与实验动物设施的工艺流程相符合。以设施外最不利的环境参数为依

据,结合实际情况,在满足环境控制要求的前提下,避免片面追求高精度、大面积、全自动的不合理选择。 (√)

614. 空气乱流,又称为空气单向流。乱流方式的洁净设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投资和运行费用

较小,因而实验动物设施等大多数洁净室都采用此方式。 (×)

615. 乱流方式主要是利用稀释作用,使室内尘源产生的灰尘均匀扩散而被“冲淡”。它的原则是

满足工艺和人的卫生要求,避免涡流把工作区外的灰尘卷入工作区,以减少产品的污染机会。 (√)

616. 空气层流,又称为空气非单向流。层流方式的洁净设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投资和运行费

用较小,因而实验动物设施等大多数洁净室都采用此方式。 (×)

617. 层流方式是指流线平行、流向单一、具有一定的和均匀的断面速度的气流组织方式,送入房

间的气流充满整个洁净室断面,它像“活塞作用”那样把室内随时产主的灰尘压至下风侧,再把灰尘排至室外。由于这种方式是以要求室内断面上有一定风速为前提的,所以洁净室的净化空调系统开动后能立即(1min以内)达到稳定状态。 (√)

618. 空气过滤器中粗效空气过滤器宜设置在新风口。一般采用易于清洗和更换的粗、中孔泡沫塑

料或其它滤料用于新凤过滤,过滤对象是大于10μm的尘粒,严禁使用油浸过滤器。 (√) 619. 空气过滤器中中效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设施系统的正压处。一般采用中,细孔泡沫塑料或其它

纤维,滤料的过滤器,用于过滤新风及回风,延长高效空气过滤器使用年限,过滤对象是1-10μm的尘粒。 (√)

620. 空气过滤器中高效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设施系统的正压处。一般采用中,细孔泡沫塑料或其它

纤维,滤料的过滤器,用于过滤新风及回风,延长高效空气过滤器使用年限,过滤对象是1-10μm的尘粒。 (×)

621. 空气过滤器中中效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设施系统的末端。一般采用玻璃纤维滤纸,石棉纤维滤

纸和合成纤维滤纸等三类滤料的滤器,主要用于过滤小于1μm的尘粒。 (×) 622. 生物洁净技术设施内洁净度要求为10万级以下的空气净化处理,应采用初效、中效、高效

空气过滤器三级过滤。 (√)

623. 生物洁净技术设施内洁净度要求为10万级以下的空气净化处理,应采用初效、中效空气过

滤器二级过滤即可。 (×)

624. 感染性动物实验设施通常的防护主要靠物理学隔离原理,采用负压通风达到防止有害气溶胶

扩散的目的。 (√)

625. 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

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 (√)

626. 实验动物设施应选建在远离疫区和公害污染的地区,有便利和充足的后勤供应(水、电、给

排水系统和交通运输等)。 (√)

627. 实验动物设施建设应坚固、耐用、经济、有防虫、鸟和鼠等野生动物的能力,施工和建筑材

料要严格符合设计要求,最好预留可扩大的余地。 (√)

628. 实验动物设施最好为独立结构,具有各种完整的相应职能区域,做到区域隔离以便满足对各

种不同动物品种、品系饲养和保证动物质量的需要。 (√)

629. 实验动物设施应该有必要的保证满足设施功能、环境和微生物控制的设备和措施。 (√) 630. 实验动物设施应能保证动物健康,人员安全,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631. 实验动物设施应该有适当地防灾和安全(应急发电、防火、防生物污染、防灾等突发事故)

应对措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

632. 实验动物设施的总体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城市规

划、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建筑要求等方面按着现有法规进行切合实际的设计。 (√)

633.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应全面布局,预计发展趋势,明确建设的可行性。设施的应用目的是指

导设计的最基本指南,重要的是饲养品种,微生物控制等级,动物实验的种类和范围。 (√) 634.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应以国家实验动物的相关标准为设计依据,确定微生物控制级别,相应

设施类型即可确定。要按国家标准中相应规定,根据环境控制要求、建筑要求、区划要求、按建筑规范进行设计。 (√)

635. 实验动物设施尤其是屏障环境是一个高耗能建筑,其电能及其他运转消耗会占将来总运转成

本的60%以上,可见节能设计是将来设施运转能否进行的主要问题,在保障达到使用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节能设计。 (√)

636.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区域应划分明确,布局紧凑,方便运行,注意对特殊功能单元的物理

隔离和有机联系,主要功能区动物饲育和实验单元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尽可能大。 (√) 637.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区域人员、物品、动物的进出路线单向流动,尽可能避免往返交叉。

(√)

638.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区域气流方向应从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气压梯度遵守洁净走廊>洁

净准备室>动物生产区(实验区)>污物走廊>非洁净区。 (√)

639.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区域气流方向应从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气压梯度遵守洁净走廊>动

物生产区(实验区)>洁净准备室>污物走廊>非洁净区。 (×)

640. 实验动物设施的走廊应考虑到必要设备的运输,一般宽在2m左右,地面与墙壁的接合处应

为弧形,以便于清洁。为防止墙体损坏,最好加护栏或缓冲装置。各种水、电、管、线应尽量安排在走廊或走廊上部夹层中,并且不暴露在明处。 (√)

641. 实验动物设施的门:除负压室之外原则上应向外开,应向压力大的方向开启。门宽和所需设

备及饲育用具的大小相称。门要求气密性好,室内装锁,能自行关闭。把手、门锁不外露。门上设观察孔。最好用耐水、耐药性的金属密封门。 (×)

642. 实验动物设施的窗:屏障环境多不设外窗或尽可能少设窗。一般动物除需要自然采光与通风

的场所外,不宜设置外窗。设有外窗的动物室,如猴类动物房,应在墙上加设栏栅和铁丝网以防止动物逃跑。寒冷地区窗上有防结霜措施。在非清洁区设置的外窗,尽量做到气密性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