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四川省教师公招真题及解析 下载本文

【答案】C.

【解析】通过排除法判断。

4.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之间要求平等合作,体现了( )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尊师爱生 D.心理相容 【答案】D.

【解析】考察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含义。心理相容: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5.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板书设计 B.学年编制 C.学周安排 D.课时分配 【答案】A.

【解析】通过排除法判断,A.明显不选。

6.在德育过程中,利用和创造一切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自我修养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B.

【解析】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潜移默化是做题的关键词。 7.王老师告诉陈浩妈妈:陈浩期中语文测试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这种评价属于什么?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内部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B.

【解析】相对评价是指在某一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将团体中的个体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评出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的是( ) A.校风 B.学风 C.班级管理方式 D.教师的教育理念 【答案】C.

【解析】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 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题干中唯有班级管理方式不符合观念性、隐性特征。 9.《论语》中记载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疏导性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A.

【解析】疏导性原则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循循善诱是关键词。 10.某小学老师每天下午都会带着同学们去附近散步,看到花,就告诉他们如何区分雄蕊和雌蕊;看见蜜蜂,就告诉他蜜蜂是如何帮助花朵授粉的。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答案】D.

【解析】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验需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到实地直接观察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11.某学生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该老师运用的是( ) A.潜伏学习理论 B.模仿学习理论 C.建构学习理论 D.观察学习理论 【答案】D.

【解析】该题目在B和D之间存在争议。要注意的是,在教材和讲义中,观察学习是高频出现,而模仿学习极少出现。此题目考察班杜拉的替代强化,属于观察学习理论的一部分。 12.以下不属于终生教育特征的是( ) A. 民主性 B.民族性 C.连贯性 D.自主性 【答案】B.

【解析】终生教育的特征有:民主性;连贯性;形式多样化;自主性。也可将终生教育理解为终身教育,运用排除法,排除民族性。终身教育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内容是广泛的,并不局限于民族性。 13.根据托尔曼的学习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是有目的的 B.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 C.个体学习受到成长需要的支配 D.个体行为受到行为结果预期的支配 【答案】C.

【解析】符号学习理论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他认为学习者所学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其最著名的实验是“小白鼠认知地图”实验,其中并未体现出C选项的内容。 14.学习策略的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在训练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时遵循的原则是( ) A.主体性原则和内化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和内化性原则 D.特定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 【答案】A.

【解析】主体性原则和内化性原则是在运用学习策略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是基本的要求,而内化性原则是最终的目的。

15.学生在记笔记时,遇到重点或难点的地方,常会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

【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彩色的笔划和标记正式体现了知觉的选择特性。 16.自我效能感不受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 ) A.成功体验 B.失败体验 C.观察学习 D.焦虑反应 【答案】D.

【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内部的和外部的,A、B属于内部的影响因素,而C属于外部的影响因素。唯有D与题干关联不明显。

17. 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书法技能 B.打字技能 C.写作技能 D.刺绣技能 【答案】C.

【解析】排除法,A、B、D都是明显的外显的动作技能,只有C是内隐的心智技能。

18.学生阿华希望班级的管理能更加民主化,在班级制度的制定上老师能更多地征求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意见,这属于( )

A.生存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C.

【解析】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19. 虹虹认识并喜欢玩夹子,经常指着夹子要“夹夹”玩,第一次在机场看到飞机尾翼上的燕子图标时,他也指着说“夹夹”, 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现象属于()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答案】A.

【解析】同化用于描述“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同化经历以下三种形式: 1、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复反应; 2、再认性同化,即基于儿童辨别物体之间差异借以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它在再生性同化基础上出现并有助于向更复杂的同化形式发展; 3、概括性同化,即基于儿童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能力。该题干属于概括性同化。

20. 某老师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大多数人一致,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这位老师所持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 A.常规标准 B.临床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生活适应标准 【答案】C.

【解析】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③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题干与第②点相同。故选C。

21. 如果识记某材料10遍刚好能背诵,那么一般情况下,识记多少遍效果最好( ) A.12 B.15 C.18 D.20 【答案】B.

【解析】考察过度学习的知识点,过度学习的程度是150%。 22.维果茨基在工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

A.认知发展理论 B.全面发展理论 C.内化学说 D.最近发展区 【答案】C.

【解析】维果茨基的工具理论认为,区别人与动物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工具和符号。能使用工具和符号是人的本质特征,也正是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教育的过程,就是把这些工具和符号“内化”到人自身的过程,从而产生高级的心理机能。内化学说是在工具理论的基础上的提出的。

23.看动画片时,虽然屏幕呈现的是一幅幅图片,但我们却将其知觉为连续的动画,这是因为存在( )。

A.错觉 B.幻觉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答案】C.

【解析】感觉记忆就是一种瞬时记忆。在我们看动画时,对每一帧数的记忆时间非常短暂,符合瞬时记忆的时长,2秒之内。瞬时记忆的存在使我们能够知觉到帧数的连续性,从而将每秒24帧的24张图片知觉为一个整体,一个连续的动画。

24.话到嘴边想说却忘了要说什么,这属于( ) A.语言障碍 B.编码错误 C.存储失败 D.提取失败 【答案】D.

【解析】话到嘴边想说却忘了要说什么,这是一种“舌尖效应”, 舌尖现象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属于一种提取失败。

25.老师问小朋友偷东西对不对, 小朋友的回答是“偷东西不对,因为偷东西会挨骂”,这个小朋友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C.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D.维护权威的定向阶段 【答案】A.

【解析】考察科尔博格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着眼于行为的奖惩结果,属于第一个阶段,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26. 能够计算概率问题的学生最有可能处于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前运算阶段 B.动作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概率问题的计算是一种抽象的逻辑运算,结合我们自身学习经验,是在初中进行概率问题的学习,大约是在11-12岁之后,故选择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教育要培养知情合一的人 B.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学习 C.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 D.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也就是把他们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D项符合。

28.奥苏贝儿的有意义学习分为( ) A.表征学习、规则学习和命题学习 B.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C.规则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D.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答案】D.

【解析】考察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就是一种表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