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终端命令格式 - 图文 下载本文

正确返回值为<0 100 5>。

4.2 设置或读取各要素质量控制参数(QCPM) 命令符:QCPM XXX

其中,XXX为要素所对应的传感器标识符,由1~3位字符组成,对应关系见表3。瞬时风速用WS表示,2分钟风速用WS2表示,10分钟风速用WS3表示。

参数:要素极值下限 要素极值上限 存疑的变化速率 错误的变化速率 最小应该变化的速率。各参数按所测要素的记录单位存储。某参数无时,用“/”或 “-”表示。

示例:若气温极值的下限为-75℃,上限为80℃,存疑的变化速率为3℃,错误的变化速率5℃,最小应该变化的

速率0.1℃,则键入命令为:

QCPM T1 -75.0 80.0 3.0 5.0 0.1↙ 返回值: 表示设置失败,表示设置成功。

若读取瞬时风速的质量控制参数,瞬时风速的下限为0,上限为150.0,存疑的变化速率为10.0,错误的变化速率为20.0,最小应该变化的速率为“-”, 直接键入命令: QCPM WS↙

正确返回值为<0 150.0 10.0 20.0 ->。

5

观测数据操作命令

5.1 返回数据一般格式

返回数据格式为数据帧,采用ASCII码,每个数据帧包括四个部分: a) 数据帧标识字符串; b) 站点区站号或代码; c) 观测数据列表; d) 结束标识符。

其中:数据帧标识字符串用1-6个字母表示,用来标识该数据帧的类型。 结束标识符用回车/换行表示。

在一条指令中,当下载多个时间数据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返回各时间的完整数据帧,若只有1个或几个时间有数据,则按实有时间的数据返回。

若无返回值时,返回“F”表示数据读取失败。 观测数据列表包括观测时间组、各观测数据组索引标识、观测数据组索引指示数据的质量控制标志组和所对应各观测数据组。

数据帧标识字符串、站点区站号或代码、观测时间、各观测数据组索引标识、质量控制标志组、观测数据组以及观测数据组之间使用半角空格作为分隔符。

观测数据组索引由 0 和 1 指示,当某个传感器没有开启或停用,则相应的观测数据组索引置为 0,否则置为 1。某个数据组的索引值为 0 时,则所对应的观测数据组省略,否则索引值为 1 时,则有所对应的观测数据组。

返回数据排列顺序如表14。

表15 终端命令返回数据排列顺序 序号 内容 1 2 3 4 5 6 7 ?? ?? n+5 观测数据n 标识字区站号观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标观测数据1 观测数据2 符串 或ID 时间 组索引 志组(n位)

5.2 下载分钟常规观测数据(DMGD)

21

命令符:DMGD

参数按如下三种方式给出:

a) 不带参数,下载数据采集器所记录的最新分钟观测记录数据(最后一次下载结束以后的分钟观

测记录数据);

b) 参数为: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下载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分钟观测记录数据; c) 参数为:开始时间 n,下载指定时间开始的n条分钟观测记录数据。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格式:YYYY-MM-DD HH:MM 观测数据及排列顺序如表15。

表16 分钟常规观测数据返回内容及排列顺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内容 时间(北京时) 观测数据索引 质量控制标志组 2 min平均风向 2 min平均风速 10 min平均风向 10 min平均风速 分钟内最大瞬时风 速的风向 分钟内最大瞬时风 速 格式举例 2006-02-28 16:43 共45位 位长为观测数据索引中为1的个数,与各观测数据组相对应 36°输出36 123°输出123 2.7m/s输出27 同2 min风向 同2 min风速 同2 min风向 同2 min风速 0.1mm输出1 1.0mm输出10 同上 序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内容 10 cm地温 15 cm地温 20 cm地温 40 cm地温 80 cm地温 160 cm地温 320 cm地温 当前分钟蒸发水位 小时累计蒸发量 1min平均能见度 格式举例 同气温 同气温 同气温 同气温 同气温 同气温 同气温 0.1mm输出1 1.0mm输出10 同上 100m输出100 分钟降水量(翻斗式10. 或容栅式,RAT) 小时累计降水量(翻11. 斗式或容栅式,RAT) 分钟降水量(翻斗式12. 或容栅式气候辅助观测,RAT1) 35. 10min平均能见度 100m输出100 同上 36. 云高 100m输出100 小时累计降水量(翻13. 斗式或容栅式气候同上 辅助观测,RAT1) 分钟降水量(称重14. 式) 小时累计降水量(称15. 重式) 16. 气温 同上 同上 -0.8℃输出-8 22

37. 总云量 2成输出2 38. 39. 40. 低云量 现在天气现象编码 积雪深度 同总云量 每种现象2位 1cm输出1

1.2℃输出12 17. 湿球温度 18. 相对湿度 19. 水汽压 20. 露点温度 21. 本站气压 22. 草面温度 23. 地表温度 24. 5 cm地温 同气温 23%输出23 100%输出100 12.3hPa输出123 同气温 1001.3hPa输出10013 同气温 同气温 同气温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冻雨 电线积冰厚度 冻土深度 闪电频次 扩展项数据1 扩展项数据2 扩展项数据3 扩展项数据4 有输出1,无输出0 5mm输出5 2cm输出2 10次输出10 用户自定 用户自定 用户自定 用户自定 注:若某记录缺测,相应各要素均至少用一个“/”字符表示; 降水量是当前时刻的分钟降水量,无降水时存入“0”,微量降水存入“,”;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以“*”作为识别标志; 现在天气现象编码按WMO有关自动气象站SYNOP天气代码表示,有多种现象时重复编码,最多6种。 数据记录单位:以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为准,返回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如表16。

表17 常规观测数据记录单位及存储规定

要素名 气压 温度 通风速度 相对湿度 水汽压 露点温度 降水量 降水量(大翻斗) 风向 风速 记录单位 0.1 hPa 0.1 ℃ 0.1 m/s 1 % 0.1 hPa 0.1 ℃ 0.1 mm 0.1 mm 1° 0.1 m/s 存储规定 原值扩大10倍 原值扩大10倍 原值扩大10倍 原值 原值扩大10倍 要素名 蒸发量 能见度 云高 云量 积雪深度 记录单位 0.1 mm 1 m 1m 成 1cm 1mm 1cm 1次 月、日、时、分 存储规定 原值扩大10倍 原值 原值 原值 原值 原值 原值 原值 各取2位,高位不足补0 原值扩大10倍 电线积冰厚度 原值扩大10倍 原值扩大10倍 原值 原值扩大10倍 冻土深度 闪电频次 时间 5.3 下载分钟气候观测数据(DMCD) 命令符:DMCD

参数规定同5.2,观测数据及排列顺序如表17。

表18 分钟气候观测数据返回内容及排列顺序 序号 1. 内容 时间(北京时) 格式举例 2006-02-28 16:43 23

序号 内容 格式举例 同上 8. 降水量(称重式)

2. 3. 4. 5. 观测数据索引 质量控制标志组 气温 通风防辐射罩通风 速度 共11位 位长为观测数据索引中为1的个数,与各观测数据组相对应 -0.8℃输出-8 1.2℃输出12 4.8m/s输出48 9. 小时累计降水量(称重式) 同上 2.7m/s输出27 同2 min风速 同2 min风速 10. 2 min平均风速 11. 10 min平均风速 12. 分钟极大风速 6. 降水量(翻斗式或容0.5mm输出5 栅式气候辅助观测,1.0mm输出10 RAT1) 小时累计降水量(翻 斗式或容栅式气候同上 辅助观测,RAT1) 13. 地表温度(铂电阻) 同气温 7. 14. 地表温度(红外) 同气温 注:若某记录缺测,相应各要素均至少用一个“/”字符表示; 降水量是当前时刻的分钟降水量,无降水时存入“0”,微量降水存入“,”。 数据记录单位:以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为准,返回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如表16。

5.4 下载分钟辐射观测数据(DMRD) 命令符:DMRD

参数规定同5.2,观测数据及排列顺序如表18。

表19 分钟辐射观测数据返回内容及排列顺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内容 时间(地方时) 观测数据索引共26位 质量控制标志组,位长为观测数 据索引中为1的个数,与各观测数据组相对应 总辐射辐照度 总辐射曝辐量 净辐射辐照度 净辐射曝辐量 直接辐射辐照度 直接辐射曝辐量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4

内容 大气浑浊度 计算大气浑浊度时的直接辐射辐照度 紫外辐射(UV)辐照度 紫外辐射(UV)曝辐量 紫外辐射(UVA)辐照度 紫外辐射(UVA)曝辐量 紫外辐射(UVB)辐照度 紫外辐射(UVB)曝辐量 大气长波辐射辐照度 大气长波辐射曝辐量 地面长波辐射辐照度 地面长波辐射曝辐量 光合有效辐射辐照度 10. 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 11. 散射辐射辐照度 12. 散辐射曝辐量 13. 反射辐射辐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