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下载本文

1.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 ( A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剩余价值论》 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 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比较,其特点是 ( C )

A.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 B.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C.力求表达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D.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

3.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 ( B )

A.语言 B.言语 C.线条 D.色彩

4. 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 A.严谨的逻辑 B.严谨的语法结构 C.服从说明的需要 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5.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艺术摹仿自然 B.艺术表现情感 C.艺术即直觉 D.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6.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观念是 A.诗言志 B.诗缘情 C.诗者,吟咏情性 D.感物吟志

7.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 A.《毛诗序》 B.《乐记》

C.陆机《文赋》 D.钟嵘《诗品》

8.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 A.描述已经发生的事 B.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C.叙述个别的事 D.描述体现理念的事

9.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 B.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 D.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10. 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 A.科林伍徳 B.苏珊·朗格 C.贝尔 D.阿恩海姆

11. 西方古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就是 A.艺术的摹仿者 B.艺术的创造者 C.艺术生的产者 D.生活的旁观者

12. 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A.别林斯基 B.立普斯 C.洛克 D.克罗齐

13.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 A.逻辑推理 B.感性直观 C.情感体验 D.理性思维

25

D )

A )

A )

C )

B )

A )

B )

A )

B )

C )

( ( ( ( ( ( ( ( ( (14. 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把握的思维特征是 ( B )

A.逻辑推理 B.感性直观 C.情感体验 D.理性思维

15. 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 ( C )

A.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等 B.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观念移注 C.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D.客体被创作主体重新塑造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1. 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 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 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 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

2. 文学创作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是 A.素材积累 B.艺术发现 C.创作动机 D.艺术构思

3. 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是 A.素材积累 B.艺术发现 C.创作动机 D.艺术构思

4. 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 A.素材积累 B.艺术发现 C.创作动机 D.艺术构思

5. 创作动机的触发往往表现出一种 A.单一性 B.直接性 C.复杂性 D.机械性

6. 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A.想象 B.联想 C.幻想 D.记忆

7. 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A.想象 B.联想 C.幻想 D.记忆

8. 接近联想是指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9. 类似联想是指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10. 对比联想是指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26

B )

B )

B )

( C )( C ) ( A ) ( B ) ( A ) ( B )( C ) ( ( (

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 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

11. 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是指 ( A )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 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2. 文学创作中的直觉是指 ( B )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 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3. 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 A.记忆 B.想象 C.联想 D.情感

14. 颜之推说:“为文犹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嚼勒制之”,强调的是 A.回忆与沉思的关系 B.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C.灵感与直觉的关系 D.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15. 略去具体细节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的构思方式称为 A.夸张 B.变形 C.突出 D.简化

16. 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 A.变形 B.漫画 C.陌生化 D.粘合

17. 文学创作中由“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属于 A.积累阶段 B.构思阶段 C.物化阶段 D.修改阶段

18.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强调的是 A.“形之于手”是“形之于心”的深化 B.“形之于手”与“形之于心”的矛盾 C.“形之于手”与“形之于心”的统一 D.“形之于心”对“形之于手”的制约

19. 曹植写七步诗的情况,是一种 A.推敲 B.即兴 C.雕琢 D.灵感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 从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角度说,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是 A.人民性 B.倾向性 C.真实性 D.功利性

27

( D ) ( B )

( D )

( C )

C )

B )

( B )

C )

( ( (

2. 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

( B )

A.客观的真实 B.假定的真实 C.历史的真实 D.科学的真实

3. 与生活的真实比较,艺术的真实是一种 ( C )

A.客观的真实 B.事实的真实 C.假定的真实 D.历史的真实

4.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概括要达到的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应该是 ( B )

A.为一般而找特殊 B.在特殊中显出一般 C.只要描写了特殊就具有了一般 D.把特殊归纳为一般

5. 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B.为情造文 C.诗缘情而绮靡 D.为文造情

6. 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 A.以热情为元素 B.诗意的裁判

C.唤起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 D.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7. 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的总主题是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

8. 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

9. 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作家的使命是 A.诠释社会发展规律 B.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C.宏扬人文精神 D.发现客观真理

10. 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派理论上片面性主要表现为 A.重视艺术形式的地位 B.认为形式与内容的地位相等 C.把形式的作用推向极端 D.强调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11. 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 A.克莱夫·贝尔 B.苏珊·朗格 C.什克洛夫斯基 D.阿恩海姆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 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描写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事物,表现作者真切感受的文学类型称 A.现实型文学 B.理想型文学 C.象征型文学 D.古典型文学

2. 下列作品属于理想型文学作品的是 A.《红楼梦》 B.《变形记》 C.《桃花源记》 D.《等待戈多》

28

( C )

( B )

D )

D )

C )

C )

A )

A )

C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