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贞观之治
1. 概念
贞观年间(AD 626 ~ AD 649),李世民(唐太宗)即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 2. 举措
(1)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2)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3)鼓励臣下敢言直谏,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4)接受吐蕃赞普(君主)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
【2】、安史之乱
1.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
1.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2. 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 3. 丝绸之路使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互交融
4. 唐都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大都会
【2】、唐朝与朝鲜、日本
1. 唐朝与日本——遣唐使
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效法唐朝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并且对宗教、艺术等,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北宋初期的制度创设,有效防止了类似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积贫、积弱的后果。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宣告宋朝统治集团自强自救的破产。北方民族的兴起与扩张,形成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经济中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至南宋最终完成。活字、火药的创造发明,表明宋代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辽阔的疆域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较以前更为积极和活跃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1】、北宋的建立
1. 陈桥驿兵变
AD 960,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 基本统一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政军制度
1. 背景(目的)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 2. 政军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1)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
(2)体制: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 (3)方针:内重外轻 (4)更戍法
【3】、重文轻武——基本国策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7
1. 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2. 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大多由文人担任,形成文官政府 3. 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北宋与辽
1. 辽 建立时间:AD 916
2. 澶渊之盟:AD 1005签订。结束宋辽之间的战争状态。
【2】、金与南宋的对峙
1. 靖康之变——金灭北宋:AD 1127
2. 南宋建立:AD 1127 赵构(宋高宗) 都城位于临安(今杭州) 3. 金与南宋的关系
(1)岳飞抗金:郾城会战 (2)绍兴和议(宋金对峙):AD 1141(绍兴年间)
【3】、榷场
1. 定义:并立时期,各政权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的互市贸易的市场 2. 特点:由官府管理和控制
3. 来往物资:茶叶、瓷器、丝织品 ←—→ 马、皮革、药材、盐 4. 设置意图:控制边境以挟制对方
5. 客观效果: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3】、大蒙古国
1. 大蒙古国的建立:AD 1206 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
2. 对外战争
(1)南征——灭西夏,灭金 (2)西征
【4】、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1. “大元”建立:AD 1271 忽必烈,AD1272 定都大都(今北京)
2. 元灭南宋
(1)AD 1276 占领临安 (2)AD 1279 南宋灭亡
第20课 经济中心的南移
【1】、农业大发展 表现
1. 耕地大量开耕——圩田、沙田、梯田
2. 水稻居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长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3. 经济作物种植普遍——棉花、茶叶、桑蚕业
【2】、手工业大发展 表现
1. 丝织业——有官办的丝织作坊,还出现了“机户”(私人作坊)
2. 棉花种植业——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3. 制瓷业——江西景德镇 4. 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3】、商贸大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1. 原因
(1)由于西夏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 (2)因为经济中心已经南移 (3)造船、航海技术世界领先 2. 表现
(1)通商国家50多个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8
(2)三大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3)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4)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用于繁货交易的“番市” (5)贸易商品——香料(因此又名“香料之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3. 出发地:泉州 4. 意义
(1)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 (2)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 发明
1. 背景:唐代发明雕版印刷
2. 发明时间:庆历年间 3. 发明人:毕昇
4. 特点: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为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比欧洲早了4个世纪【2】、活字印刷 传播与发展
1. 传播:AD 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
【3】、火药 使用与发明
1. 武器
(1)突火枪——南宋创制
(2)元代大铳——已具备近代大炮的基本结构 2. 发明
(1)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与火器的国家 (2)火药在唐末用于战争
3. 意义:改变战争方式(冷兵器与火器并用)
【4】、《梦溪笔谈》
1. 作者:北宋 沈括
2. 性质:笔记体裁的科学著作 3. 贡献
(1)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 (2)记在许多科技创造 (3)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第22课 元朝的统一
【1】、行省制度
中书省——政务
—→下设六
中央
枢密院——军事 御史台——监察
地方
行省制度
1. 行省制度
(1)中央政府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
(2)中书省(都省)——政务;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3)“腹里”(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
(4)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 2. 边疆管辖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9
(1)宣政院——兼管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2)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元朝首都
1. 首都:大都(北京)
2. 性质: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会
【3】、民族统治
1. 民族统一管辖
(1)措施:将少数民族也包括在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 (2)影响:促进民族融合 2. 民族分化
(1)措施:推行民族分化,将全国各族分为不同等级 (2)影响:维护特权,强化统治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明清两朝,传统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独揽决策、行政大权,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明朝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发展,但后期陷于深重危机,王朝统治在内外交困中瓦解。清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稳固政权,发展生产,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和管理,一度颇为强盛。明清之际虽有过西学东渐的现象,但统治者的自大与保守最终使帝国从海禁走向闭关锁国,拉开了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1】、明朝建立
1. 时间:AD 1368
2. 领袖:朱元璋(明太祖) 3. 都城:应天(今南京)。后于AD 1421,朱棣(明成祖)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为留
都
【2】、政治改革
1. 原因
朱元璋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主张国家机构进行改革。扩大君主权力,分散和削弱官僚的权力,使之无法擅权,从而保证君主能“躬览庶政”,求得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2. 措施
(1)废除丞相、中书省之职(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终结)
(2)“中书之职,分于六部”,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3)重视整顿吏治
【3】、内阁制度
1. 进程
(1)洪武十三年(AD 1380),设置春夏秋冬四辅官 (2)洪武十五年(AD 1382),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 2. 结果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正式确立内阁制度,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是皇权的组成部分。
【4】、厂卫制度
1. 概念:明代宦官掌据的特务机构
2. 分类:东厂、西厂、锦衣卫
3.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 4. 意义:皇权趋于极端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