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下载本文

D.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2. 在风格问题上,曹丕提出的观点是 ( B )

A.言者,心声也;声者,心画也 B.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C.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D.诗品出于人品

3. 刘勰《文心雕龙》中研究风格问题的是 ( C )

A.《神思》 B.《风骨》 C.《体性》 D.《知音》

4. 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 D )

A.精神与伦理的和谐统一 B.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C.言语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D.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

5. 关于风格问题,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了 A.“文如其人”的观点 B.“风格即人”的观点 C.“风格即言语形式”的观点 D.“言为心声”的观点

6. 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是 A.精神个性与伦理观念 B.精神个性与伦理道德 C.文体特色与言语组织 D.主体特征与对象选择

7. 中国古代风格类型划分的简分法一般把风格划分为 A.刚与柔 B.虚与实 C.奇与正 D.俗与雅

8. 刘勰所说的“梗概而多气,志深而笔长”概括的是建安文学风格的 A.时代特点 B.民族特点 C.地域特点 D.流派特点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1. 文学欣赏与文学消费的区别在于文学接受 A.具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二重性 B.纯属精神文化范围的活动 C.是现代生活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需要 D.一种购买书籍的行为

2. 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上说,文学接受是一种 A.阅读活动 B.审美活动 C.消费活动 D.教育活动

3. 从文学接受是一种阐释活动来说,其阐释的属性来源于作品的 A.认识价值 B.人文关怀 C.客观真理 D.理性内涵

4. 下列孔子所说的文学的功能,可以看作“文学交流”的是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5.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中,把文学接受看作认识活动的是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33

B )

C )

A )

A )

C )

B )

B )

C )

B )

( (( ( ( ( ( ( (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1. 读者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的情绪状态称为 ( B )

A.期待视野 B.接受心境 C.召唤结构 D.接受动机

2. 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称为 ( A )

A.期待视野 B.接受心境 C.召唤结构 D.接受动机

3. 刘勰说的“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强调了 ( C )

A.期待视野的影响 B.接受动机的作用 C.欣赏实践的作用 D.接受心境的影响

4. 提出在文学阅读活动中提出“召唤结构”理论的是 A.姚斯 B.伊瑟尔 C.伽达默尔 D.英伽登

5. 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虚静 B.期待 C.共鸣 D.回味

6. 最早提出文学欣赏中的“净化”作用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布瓦洛

7. 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是一种欣赏的 A.期待 B.心境 C.延留 D.共鸣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1.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 A.文学作品 B.文学思潮 C.文学运动 D.文学创造

2.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称为 A.社会历史的批评 B.美学的历史的批评 C.伦理道德的批评 D.历史主义的批评

3. 文学批评中的“语言学批评”兴起于 A.19世纪 B.20世纪 C.21世纪 D.古希腊

4. 中国古代儒家文学批评基本上属于一种 A.社会历史批评 B.伦理道德批评 C.审美批评 D.文化批评

34

B )

C )

B )

B )

( A )

( B )

( B )

( B )

( ( ( ( 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1.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 (AB )

A.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B.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C.文学理论的抽象性 D.文学理论的系统性 E.文学理论的指导性

2. 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 ABD )

A.文学史 B.文学批评 C.文学批评史 D.文学理论 E.文学理论史

3. 以下概念中属于中国文论概念的是 A.虚静 B.净化 C.物感 D.移情 E.神韵

4. 以下概念中属于西方文论概念的有 A.神思 B.净化 C.原型 D.意境 E.移情

5. 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A.文学价值学 B.文学心理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E.文学哲学

6. 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过程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A.文学社会学 B.文学信息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E.文学价值学

第二章

1. 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 A.文学实践 B.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 D.理论性 E.当代性

第三章

1.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主要有几方面 A.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B.人的生活活动是合规律性的反映

C.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D.人的生活活动使人的感觉能力与感觉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 E.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2. 表现论与再现论比较,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即 A.强调文学是世界的反映 B.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C.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客观规律 D.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

35

ACE )

BCE ) ( BCE )

( ADE )

BCE )

ACE ) BDE )

(( ( ( (E.强调文学天才的作用

3. 以下文论观点属于“文学本体论”理论流派的是 ( BCD )

A.“文以载道”说 B.俄国形式主义 C.英美新批评 D.法国结构主义 E.接受美学

4. 以下理论家中,主张从读者的角度研究文学本质的有 ( BD )

A.什克洛夫斯基 B.姚斯 C.兰瑟姆 D.伊瑟尔 E.艾布拉姆斯

5. 在西方,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影响比较大的学说有 ( BCDE )

A.文以载道说 B.巫术发生说 C.宗教发生说 D.游戏发生说 E.劳动说

6.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研究巫术与文学关系时提出的两条巫术原理是 A.必然律 B.可然律 C.相似律 D.偶然律 E.接触律

7. 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两种典型体现为 A.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低级的阶段

B.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高级的阶段 C.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 D.艺术生产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物质生产水平 E.物质生产水平总是落后于艺术生产水平

第四章

1.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面是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政治文化 D.饮食文化 E.精神文化

2. 文学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说明,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A.不受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支配 B.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C.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直接的 D.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E.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没有关系

3.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 A.无功利与功利的相互渗透 B.形象性与理性的相互渗透 C.情感与认识的相互渗透 D.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渗透 E.物质性与精神的相互渗透

4. 话语蕴藉特点常常具体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修辞形态中,它们是 A.典雅 B.含蓄 C.含混 D.自然 E.清新

5.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 A.单一性 B.多重性 C.确定性 D.不确定性 E.完整性

36

( CE )

( AC ) ( ABE )

( B D )

( ABC )

( BC)

( 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