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校昨天已经开学了。 ○
4明天肯定又是晴天。 ○
5这种事交给他去办吧! ○
6马上出发! ○
7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
8我尽力而为。 ○
Speech act theory analyses the role of utterances in relation to the behaviour of the speak and the hearer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peech act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 defin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tentions of the speaker while speaking and the effects he achieves on his hear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three senses in which in saying something one is doing something ,and that three kinds of acts are simultaneously performed: locutionary act ,illocutionary act and perlocutionary act.
A 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uttering a sentence with a certain sense and reference. An il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performed by the speaker in uttering a sentence to make a promise ,an offer ,a warning , a bet ,etc ; its force is identical with the speaker’s intention. A perlocutionary act is the bringing about of the effects of the speaker’s utterance on the hearer, who may feel amused , persuaded , warned ,etc, as a consequence ; and such effects are special to the circumstances of utterance .
A locutionary act-----→ literal meaning
Speech acts An illocutionary act-----→speaker’s intention
A perlocutionary act -----→hearer’s response 第三节 言语交际 一、言语交际的相关要素
在言语交际中,跟语言内部(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相对的主要是非语言的外部要素,其中包括交际环境或场合,交际双方及其关系、交际的目的、交际的方式等。 二、言语交际的动态过程
言语交际是说话人发送信息和听话人接收信息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传递和接收信息为目的的、动态的、多元的。 三、言语交际的原则
言语交际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会话,会话需要听说双方的合作,交际双方在合作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交际。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及与之相关的“会话含义”理论,在此基础上又由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等人补充提出了“礼貌原则”;在我国也有研究者提出“协调原则(包括得体准则、合意准则、接近准则)”,这些原则构成并完善了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1)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格赖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能够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1)真实准则————————质
2)适量准则————————量 3)相关准则————————准
33
4)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
真诚地遵循合作原则是交谈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故意机敏而又有技巧地违反某项(些)准则,又可能是体面地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重要方法。受话人要从那明显违反合作原则的假话中推断出内中的会话含义。
When any of the maxims is isolated ,the hearer may draw inferences from what the speaker has said (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utterance ) concerning what he has not said (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utterance ). Such inference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of how implicatures can derive from the violation of the maxims of the CP:
A: Where’s my box of chocolates?
B: The children were in your room this morning . (2)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人们不光要求遵守合作原则,还要遵守礼貌原则。所谓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礼貌原则是英国语言雪茄布朗、列文森、利奇等人继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之后提出来的,它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四、言语交际原则的具体运用
(1)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一致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常言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说双方必须有着良好的交际的愿望,这样才能彼此默契,言语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2)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违背
在言语交际中,也会出现为了维护合作原则而违背礼貌原则的情况。 第四节 语境 一、语境的构成要素
狭义的语境是指作品内部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
广义的语境既可以包含狭义的语境的内容,也可以包括时间、空间等自然和社会环境,即所谓“语言环境”。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可以把语境理解为由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说话人和听话人构成人际环境之外,还有一些相关因素,如时间、空间构成的客观环境,交际双方言谈过程中说出的话语构成的话语环境。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言语交际的实现。 (1)人为设计的语言环境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为了提高口头表达,也经常设计语言环境进行会话教学和能力训练。在语言研究中,有时也需要设计一定的语言环境,以便借此观察语言使用者的情况。 (2)客观语言环境
实际交际活动所存在的环境,具有客观现实性,也更加要求交际双方、言语内容、交际意图与语境的适切性。
二、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 (1)语境的限定作用
在一定的语境下,言语片段的选择是有限定的。例如: 昨天他来过这里。 (2)语境的调节作用
语境对言语片段的调节作用,常常表现为对言语策略的调节。在不同的环境人们可能采用不同的言语策略,有时需要直截了当,有时需要委婉含蓄,等等。因此,在选词、造句、铺陈、结构篇章等的时候,就会选用与这样的策略相一致的手段。有时要慷慨激昂,用锋芒毕露的字眼;有时要迂回曲折,言语就较温和、藏而不露,或采用间接言语过程,等等。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成了不同语体的基础。语体实质上是为适应不同语境而产生的言语特点的体系。
34
(3)语境的生成作用
有些言语片段的意义,要在语境的参与下才能获得交际时的施为意义;否则字面意义同实际含义是无法沟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言语片段的真实含义,是由语境“生成”的,所以称语境有生成作用。如违反合作原则。
(4)语境的确定作用
语境的确定作用,表现为对言语片段的确切含义作出判断和选择。如,歧义、手势等。 (5)语境的补足作用
语境的补足作用,常常表现为可以对句子的省略部分给予补足。句子的省略,其实也受语境的制约,通常是可以补足的。例如:
(??),约翰是日本女人,汤姆则是韩国女人。
另外: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
“不虞现象”就是始断不及的现象。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就是在运用语言时发生了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十章 语言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 一、什么是语言的发展
要了解语言的发展,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指的是由此一时期到彼一时期一种语言中某个要素的变化,不是指语言中某一要素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中所起的变异。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一般也都是以临时性的变化开始,经过社会的反复模仿而成为历史事实的。
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动,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发展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经常地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的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4)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 三、语言发展的规律
语言发展的现象是错综纷繁的,但是通过对这些纷繁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概括一些对所有同类现象都适应的公式。这些公式表明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趋势,它们就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四、语言发展的特点 (1)渐变性; (2)不平衡性。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或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分化还指同一语言的各个方言之间或者有共同来源的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扩大以及方言和语言数量增多的过程。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从而产生了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二、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1)社会方言
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分工,出现了阶级和阶层,出现了不同的行业集团和部门。这些社会集团内部,由于活动的专门化而产生一些专门用语和一些与全民语言共存的同义语和特殊的表达方式。这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一些有特点的语言分工,这就是所谓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指的是适用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主要包括:阶级习惯语、黑话、
35
集团语和行业语等。
阶级习惯语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上。如解放前农民把地主叫“老财”;抗日时期沦陷区人民把伪警察叫“黑狗”。英语中存在所谓gentleman English,如不说help,而说assist。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指社会游离分子(乞丐、流氓、小偷等)或帮派集团使用的特殊词语。它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
行业语(包括科技词语)与其他社会方言有本质不同。它是社会分工、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如,气压、脉搏、责任制。严格来讲,行业用语应纳入全民语言的范围。
社会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用词上。 (2)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方言的主要依据也是语音。词汇也有一些差别。语法的差别很小。
1统一的社会; ○2语言本身的差异。 确定方言身份的标准:○
三、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1)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产生亲属语言的语言是这些亲属语言的母语( parent language ),而这些亲属语言是母语的“子语”( daughter language )。如: 斯拉夫语
原始印欧语 日耳曼语
意大利语 拉丁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2)语言的“谱系分类”
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言大家庭,叫“语系”( family )。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依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参考资料:世界语言谱系分类表 一、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使用人口有十几亿。包括汉语和壮侗、苗瑶、藏缅三个语族。 (一)汉语 除中国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人使用。使用人口在十亿以上,汉民族语,回族、满族、畲族等也使用汉语。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二)壮侗语族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海南等地,以及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下分三个语支:
1.壮傣语支:壮语、布依语、傣语、泰语、老挝语、掸语等。 2.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等。 3.黎语支:黎语。
(三)苗瑶语族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等国。下分两个语支:
1.苗语支:苗语、布努语、畲语等。 2.瑶语支:瑶语(勉话)等。 此外,还有仡佬语等。
(四)藏缅语族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甘肃、湖南等地,以及缅甸、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等国。下分四个语支:
1.藏语支:藏语、嘉戎语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