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语义的类型
言语意义(具体的、特殊的、临时的)
词语的意义 概念意义
词汇意义 语义 语言意义(概括的、一 附加意义 般的、固有的) 语法意义 句义(词义在一定的句子结构框架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语义单位 (1)义项
义项,又称义位,是由词汇形式(语素、词和固定短语)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一个词汇形式表示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义项。所谓单义词、多义词就是指有一个义项的词和有多个义项的词。
(2)义素(sememe)
义素就是对词的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等。
如:女人 [+女性,+成年,+人]
义素是没有特定语音形式的抽象的意义单位。义素不与任何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联系。 (3)义丛
义丛是由不成句的自由短语表示的语义单位,由若干义项组合而成。如:
“学习文件”有两种意思,这两种意义就是两个义丛。 (4)表述
表述是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一个句子表示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表述。有些句子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意义,每一种意义就是一个表述。 三、语义学(semantics)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意义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义的各种性质、类型、语义关系、语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语义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or the study of meaning of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第二节 语义关系
客观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用以指称事物的词,其词义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相同关系/同义关系(synonymy)
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有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词义相同,指词义的概念内容相同。除词义的概念内容外,一个词还负载一定的感情色彩、文体风格色彩以及不同的句法或搭配功能。因此,两个词绝对相同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例如: 自行车------脚踏车------单车 电子计算机-------电脑
理发------剪发------修发-----剃头 玉米----包谷-----棒子----苞米----- 二、相反关系/反义关系(antonymy)
两个词分别指称两个不同的事物,而这两个不同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征刚好是相反的,这两个词的词义就有相反关系。这两个词就是反义词。例如:
轻--------重 支持---------反对 朋友-------敌人 夫--------妻 早--------晚 三、包含关系
29
包含关系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上下义关系和组成关系。 (1)上下义关系
上义项的词其词义概念内容,概括了它所有下义项的词的词义概念内容中最本质的,共同的东西,这时,有关的词就有上下义关系。上义项的词称为上义词;下义项的词称为下义词。例如: 事物
————————————————————————————
蔬菜 肉食 水果 ??
油菜 白菜?? 猪肉 牛肉 羊肉?? 苹果 香蕉 橘子?? (2)组成关系
组成关系是指:包含项的词所指称的事物由所有被包含项的词所指称的事物组成。例如: 房子 ︱
—————————————————————— 房顶 门 窗 墙 地板 ???
世界
——————————————————————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
四、离散关系
校长------苹果------房子 天空------优秀------长跑
第三节 义素分析和语义场( 略 )
第四节 歧义
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称为同形异义句,也称歧义句。 在书面语言中,造成歧义的原因如下表:
词形相同而词性不同 词汇因素 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 词跟短语同形 产生歧义的原因 语法因素 层次可作多种切分 句子成分可作多种分析 施受同形
语义因素 领属关系与非领属关系同形
在口语中,还有同音词的因素可能造成歧义,如“向qián看”,可能是“向前看” ,也有可能是“向钱看”。
一、词形相同而词性不同 1)我的房门没锁。 2)饭热菜不热。
3)Visiting relatives may be boring. 二、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
这里说的是词形和词性都相同,但词义不相同的情况。
30
1)赶张三,没那么容易。
2)他进来的时候我刚好倒了一杯茶。 三、词跟短语同形 1)谁还要炸薯条?
2)要出租汽车的快登记。 3)这游戏机的开关有问题。 四、层次可作多种切分
1)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的北部都发现了地雷。
2)The old English history teacher came from England last year. 五、句子成分可作多种分析
同一个词语用在句子中刚好可以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时,也会造成歧义。 1)你们老师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 2)你的任务是写好书。 六、施受同形
这指的是处于主语的成分既可看作是施事者,又可看作是受事者。 1)鸡不吃了。
2)张三连他的邻居也骂。 七、领属关系与非领属关系同形
有些作定语的成分,可能表示各种不同的关系,造成歧义。 1)他的画像画得好。 2)小张的毛衣织得好。 3)小李的笑话说不完。
第九章 语用
第一节 语言运用和语用学 一、语言运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就是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当然要依照一定的规则,如语音拼合规则、语汇搭配规则、语法结构规则、语义组合规则,这些是语言中的内部因素,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不过,一般所说的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因此,对于语言运用的研究,更多的是将它看做一种在特定语言环境里交际双方有意识地遵循共同的原则互动的行为,一个有多种非语言的外部因素(交际者、时间、空间、社会观念、文化背景等)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二、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在一定的语境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科学。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and meaning of utterances in relation to their situations.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和卡普纳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提出的。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和塞尔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理论;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的理论。以上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莫里斯和卡普纳认为:句法、语义和语用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方面。句法学研究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因而它研究的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分析下面的句子: 1)你怎么还没走? 2)今天是星期天。
第二节 言语行为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
31
现代语言学认为,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行为,称为言语行为。也就是说,使用语言可以看成一种行为,行为的实现,用的是言语这一手段,所以叫作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的理论是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在1962年提出来的。奥斯汀认为,语句有两层意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命题意义是语句字面上的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表述;施为意义指语句在受话者方面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表现为受话人得到一个陈述、警告、命令、劝解、道歉、允诺、赞叹、询问、要求、邀请、恫吓、威胁、鼓舞等等。也就是说,发话人通过言语手段,做出了诸如陈述、警告、命令等等的行为。
即使是说出一个陈述句,也是在做出一个行为。例如:
1张三是个好学生。 ○
2我昨天看了一场电影。 ○
3台上坐着主席团。 ○
4现在正在下雨。 ○
5我劝你不要辞职。 ○
6我保证明年聘你为教授。 ○
7公司去年亏损30万。 ○
不难看出,说出一个陈述句,就是做出一个“告知”的行为。 二、言语行为的类型
1言内行为-------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2根据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言语行为区分为三:○○3言后行为----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即: 言外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 ○
言内行为-------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
言语行为 言外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
言后行为-------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 例如:
“好吧。我明天来。”
说话人用一定的语音形式把这句话说出来,他就是在进行述事,就是在完成言内行为(述事行为)。 说话总是有用意的,这种用意,就是言外行为(行事行为)。这句话的用意是表达一种“承诺”,这就是以“我明天来”之言,行所“承诺”之事。也就是说,以言述事完成述事行为,这同时(或者说本身)也是在以言行事,完成言外行为(行事行为)。
当说话人说出话语并施行了某种言外行为(行事行为)之后,就会给听话人、其他人,甚至说话人自己带来某种影响,从而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或作出某种行动,收到言后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实现了这个言语行为之后,听话人受到什么影响,这就是“以言成事”或“言后行为”。“我明天来”这个句子说出之后,听话人得到了说话人的允诺,放心了。这种就是言语行为的结果。 分析下列句子:
1抽烟对你的健康不利。 ○
2能帮我把钢琴抬过去吗?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