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 图文 下载本文

2. 研究区内油层岩芯的观察描述

判断古代沉积环境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各种沉积特征的指相意义,以及如何选择好研究区内有代表性的能清楚反映各种相变的有效特征和标志。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岩芯资料,一个是测井图资料。地层是油藏的载体,岩芯是油层的实物,是确定沉积环境的主要依据。

通过区内油层岩芯的观察,了解本区沉积物特征,分析每个岩性段所处的环境和代表的沉积微相;并进行详细的文字描述,对着实物自下而上绘制岩石相剖面图(1:50~1:200的岩性剖面);依据岩芯观察结果,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确定出本区各类沉积砂体的微相特征。

岩芯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有(也就是定相的依据): ① 颜色

砂岩的颜色一般反映的是碎屑成分、胶结物的成分,而泥岩的颜色则是沉积环境的指示剂。本盆地内含油层段,砂岩以灰色、绿灰色和褐灰色为主,泥岩均为灰黑色或黑色,甚至灰色泥岩也很少见,表明碎屑物沉积时位于水下环境。

因为,一般排水畅通,地下水位较低、植被少的陆上平原和滨浅湖地区处于氧化~还原界面上,易于形成和保存赤铁矿而使泥岩变成红色;紫红色及杂色泥岩,常位于湖岸线附近的湖盆边缘过渡带内。水下则为还原条件,二价铁较多时泥岩染成绿色,硫化铁和有机质大量增加时则使泥质变成灰-黑色。

② 粒度、分选

判断水体携带沉积物的能力,确定搬运的距离、水体性质、迁移搬动频率、稳定性。一般上游沉积物的粒度较粗,分选差;下游粒度细,分选好。河道底部或砂岩主体带粒度较粗,分选较差;河道顶部或砂体边缘粒度较细,分选较好。正旋回的下部,反旋回的上部粒度较粗。

③ 层理类型

层理是水流方向、速度、水体深度的直接产物,层理的多样性及叠加规律,是水流动荡变化的反映。层理类型比较丰富,是河湖交汇区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征;层理类型较少或单一,说明水动力变化少、沉积环境稳定。

河流快速卸载时形成块状层理,牵引流形成的是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易形成低角度交错层理,湖浪往复振荡形成的是波状层理,河湖两种水流共同作用时形成各类波纹~微型斜层理,静水中则形成水平层理;生物潜穴及生物搅动构造则是气候温暖、水体较浅且稳定的前三角洲的沉积现象,包卷~变形层理代表了斜坡的滑塌、挤压现象。

④ 生物化石和遗迹化石

本盆地中生代地层中生物化石稀少。在延长组未见典型的湖泊深水相沉积及咸水半咸水生物化石,说明湖盆是开口的较淡化水体,边缘具有明显的泄水通道。泥岩、粉砂质泥岩界面见到较多的由河流带来的炭化植物茎干、枝叶和碎片;在部分井的泥岩中可见1~2厘米厚的煤线,煤线零星且局限,未见大面积煤层分布,表明区内未曾出现过区域性沼泽。

延安组地层中的煤块质轻、光亮、层厚,各井岩心中普遍发育,是区域性沼泽的沉积物。 ⑤ 观察砂岩的成分,碎屑颗粒间的胶结物、胶结强度;泥质、钙质夹层的厚度,分布规律。分析成岩作用及对含油性的影响。

⑥ 观察不同类型砂岩的物性特征及含油性,定出各类砂岩的含油级别。(油浸、油办、油迹)划分出储层和非储层。

⑦ 观察岩性组合与旋回性

通过观察砂岩的厚度与粒度、沉积构造与层理类型的分布变化规律,冲刷面的粒度与厚度的分布变化规律,泥岩厚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分析水动力的变化趋势,确定是正、反旋回还是复合旋回等沉积序列。

3、进行四性关系研究

测井曲线是平面定相的主要依据。测井曲线它不但全面反映了井眼的地层组成,而且定量反映了各类岩性的特征,便于快速直观的进行岩性识别和地层对比划分。特别是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形态,综合反映了油层沉积层序、物性、旋回性的变化规律,是目前长庆油田开发区块单井划相的主要依据。另外,自然

伽玛测井曲线定量的反映了泥质含量及变化特征,是划相的辅助依据。

将观察的岩芯做成1:200的岩性剖面柱子,与该段的综合测井曲线对应(要进行岩电误差校对),确定出本区每个微相的电性特征及典型曲线。再将上述岩性剖面配上对应深度的岩芯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剖面和含油级别,组成一些典型井的四性关系图。

4.细分含油层段的沉积单元

由于陆相砂、泥岩沉积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一般选择在研究区内能够连续追溯的最小沉积单元(一次河流或三角洲旋回),为基本做图单位。盆地各处沉积单元的发育状况不总是一致的,往往从边缘向中心沉积单元数目逐渐增多,同一油层在不同的地区沉积单元(最小旋回)不一样,应按具体情况而定。

5、划分单井沉积微相(砂体类型)

用取芯井测井曲线所代表的微相类型的典型测井曲线,与未取芯井测井曲线对比,依据每口井测井曲线形态所反映的砂体发育程度、旋回性,在选定的做图单元内(小层),确定出单井沉积微相类型。并用一定的符号标注在平面井位图上。将每口井的划相依据—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形态缩小,粘贴在井位旁。

6、 绘制平面相图

① 将上述单井相符号归类,参考砂体厚度、夹层个数勾绘出不同沉积类型砂体的平面分布界限、范围。

② 根据区域沉积背景及研究成果,参照现代沉积中相的组合与演变关系,结合本区地层特征,在图上划出大相和亚相的界限及物源方向。

③ 根据测井曲线形态所绘制的同一旋回砂体的分布位置、几何形态、方向性、连续性和分布组合特征,按相序定律对各类砂体分别命名。如:湖岸线以下是三角洲内、外前缘及前三角洲相和浅湖相,三角洲侧翼是湖湾。三角洲前缘相内再细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河口末端砂坝,河口侧翼砂坝、远砂坝、席状砂等。

④ 用文字符号、颜色或岩性符合把各微相标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7、 绘制沉积相剖面图

① 在已完成的平面相图上,选择几条能够全面反映区内沉积特征的剖面线(平行、垂直物源方向)。 ② 按实际井距定准比例尺,将标志层作为沉积基准面(地层沉积时处于同一水平面),选择最能反映岩性特征的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速、微电极测井曲线,投影到剖面线上。层号标注在剖面两端。

③ 依照典型曲线特征,划分出剖面上各类微相的砂体形态、接触关系、演变规律、分布特征,并用不同的岩性符号将剖面形象、直观化。

8、确定砂体成因类型,探讨内部结构特点,研究各类砂体的储层特征

① 参考现代沉积砂体的各种特征,依据岩芯、测井曲线探讨各类砂体的内部结构、沉积方式、成因类型、储集能力及夹层分布状况。

② 根据岩芯分析资料,研究不同类型砂体的粒度、物性、孔隙结构、水驱油等特点。 ③ 研究砂体成因与物性,物性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 9、总结砂体组合分布特征,建立沉积模式

根据各相带不同成因砂体在纵、横向上的组合方式和发育状况,把各种沉积现象有机的联系起来,结合区域沉积相建立本区砂体沉积模式;从理论上对本区沉积相进行高度概括总结。这有助于邻近新区砂体的预测工作。

也可以从现代沉积中得出的经验公式、经验数据,对砂体的发育规模,内部结构进行定量描述,建立各类砂体的三维非均质模式。

10、研究各类砂体的开发特点,提出稳产措施意见

应用油田分层动态资料,研究不同开发阶段各类砂体的吸水、见效、水淹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研究油井产能与相带的关系及地质因素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各类砂体的储量比例及可采储量等。研究各类砂体的开发效果及油水运动规律,提出接近地层特点的注水、采油方式和思路。为油田开发提供各种地质依据和下一步的稳产措施意见。

11、按以上工作程序编写沉积相研究报告 重点描述内容:① 沉积环境分析 ② 沉积微相类型及纵向非均质特征 ③ 相带展布及平面非均质特征 ④ 不同类型砂体的物性、孔隙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