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逻辑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21.当具有SIP形式的判断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必然具有( )关系。

a.同一 b.交叉 c.属种 d.非全异

22.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不是A”都真,则A与B具有( )关系。

a.真包含于 b.真包含 c.交叉 d.全异 23.“小林与小王是同时入团的”这一判断是( )判断。

a.性质 b.关系 c.联言 d.负

24.“判断p与判断q是矛盾的”这一判断属( )判断。

a.性质 b.关系,c.联言 d.负

25.若两个性质判断主谓项素材相同,但主、谓项周延情况均不相同,则这两个判断具有( )关系。

a.反对 b.差等 c.矛盾 d.下反对

26.若一个有两个肢判断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则这两个肢判断具有( )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27.当S真包含于P时,( )。

a.SAP与SEP均假 b.SEP与SOP均真 c.SAP与SIP均真 d.SIP与SOP均真

28.若A与C交叉,B既真包含于A又真包含于C,则下列为假的判断是( )。

a.B是A或B是C b.若B不是A,则B不是C c.要么B是C要么B是A d.只有B是A,B才是C

29.下列公式中,其真假情况不完全取决于其变项的真假取值的是( )。

a.◇﹁p b.p→q c.p∧q d.﹁p∨﹁q

30.断定一个主、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也就断定了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具有( )关系。

a.同一 b.属种 c.交叉 d.全异 31.概念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关系。

a.对称且传递 b.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非对称且非传递

32.判断间的蕴涵关系,属于( )关系。

a.对称且传递 b.对称但非传递

5

c.非对称但传递 d.非对称且非传递 33.与“必然有S是P”的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是( )。

a.可能有S是P b.可能所有S不是P c.可能有S不是P d.不可能有S是P 34.下列各组判断中,不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

a.“非p或非q”与“p并且q” b.“只有p,才q”与“p并且非q”

c.“这个S是P”与“这个S不是P” d.“有的S不是P”与“没有S不是P”

35.设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则与“如果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矛盾的联言判断形式是( )。 a.p∧q b.p∧﹁q c.﹁p∧q d.﹁p∧﹁q

36.设p表示“甲是教师”,q表示“乙是教师”,则与“如果甲是教师,那么乙也是教师”相等值的选言判断形式是( )。

a.p∨q b.p∨﹁q c.﹁p∨q d.﹁p∨﹁q 37.已知“只有小王是大学生,小王才懂英语”为假,则( )为真。

a.如果小王不是大学生,那么小王不懂英语 b.小王是大学生并且小王不懂英语 c.小王不是大学生并且小王不懂英语 d.小工不是大学生或者小王懂英语 38.当P为假时,则( )为真。

a.必然p b.可能P c.必然非p d.可能非p 39.若﹁r? p∧q为真,﹁r为假,则( )。

a.p与q至少有一真 b.p与q至少有一假 c.p必为假 d.p必为真

40.已知“p→q”、“﹁p→﹁q”与“p∨q”均真,则( )为真。

a.p∧q b.p∧﹁q c.﹁p∧q d.﹁p∧﹁q 41.若“p∧q”与“p ⊕ q”均假,则( )为真。

a.p∧q b.p∧﹁q c.﹁p∧q d.﹁p∧﹁q 42.若“p当且仅当非q”与“q”均真,则( )为真。

a.p∧q b.p∧﹁q c.﹁p∧q d.﹁p∧﹁q 43.下列各组判断形式中,具有不可同真可以同假关系的是( )。

a.SAP与SOP b.p→q与﹁p→﹁q

6

c.p∨q与﹁p∨﹁q d.p∧q与p∧﹁q

44.下列各组判断形式中,不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

a.p→q与p∧﹁q b.SA﹁P与SO﹁P c.﹁(p∧﹁q)与﹁(p→q) d.p∨q与﹁(﹁p∨﹁q) 45.“p? q”与“﹁p? ﹁q”具有( )关系。

a.等值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 d.不可同真可同假 46.“p→q”与“﹁p→﹁q”( )。

a.可同真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47.当p∨﹁q与p? q仅有一真时,( )取值为真。

a.p∧q b.p∧﹁q c.﹁p∧q d.﹁p∧﹁q 48.若p→﹁q为假,则下列公式中取值为真的是( )。

a.p∧q b.p∧﹁q c.﹁p∧q d.﹁p∧﹁q

49.下列公式中,全面而恰当地表达了SAP与SOP真假关系的是( )。 a.SAP→﹁(SOP) b.﹁(SAP)→SOP c.SAP⊕SOP d.SAP∨SOP

50.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

a.A∨E b.A ⊕ E c.﹁A∨﹁E d.﹁A ⊕﹁E 51.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I的真假关系的是( )。 a.A→I b.A∨I c.A ⊕ I d.﹁A→﹁I 5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 )。

a.前提的真假 b.前提与结论内容间的联系 c.结论的真假 d.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53.若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均假,则其推理形式( )。

a.必然无效 b.必然有效 c.不可能无效 d.可能有效 54.一有效的换位法推理,其前提判断与结论判断之间必然不具有( )关系。

a.等值 b.不等值 c.蕴涵 d.矛盾 55.一有效的AAI式三段论,其大小项在前提中均不周延,则此三段论为( )。

a.第一格 b.第二格 c.第三格 d.第四格 56.“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为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

7

个三段论的中项是( )。

a.氧化铁 b.含碳的 c.有机物 d.不含碳的 57.由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可以推知( )。

a.在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必须周延 b.在结论中不周延的项,在前提中必须不周延 c.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必须周延 d.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周延

58.“有的哺乳动物是有尾巴的,因为老虎是有尾巴的”是一有效省略三段论,其省略的判断是( )。

a.有的哺乳动物不是老虎 b.老虎是哺乳动物 c.有的哺乳动物没有尾巴 d.有些哺乳动物没有尾巴 59.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可为( )。

a.MAP b.POM c.PEM d.PAM

60.在“[﹁p( )﹁q]∧p→q”的空括号内,填入符号( ),可构成有效推理式。

a.→ b.← c.∨ d.⊕

61.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另一前提( ),可必然推得“乙是木工”。

a.丙是木工 b.丙不是木工 c.甲不是木工 d.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62.当一个三段论两前提均真时,这个三段论不可能是( )。

a.形式有效且结论真实 b.形式有效但结论虚假 c.形式无效而结论真实 d.形式无效且结论虚假

63.关系推理(1)“A与B矛盾,B与C矛盾,所以A与C矛盾”与(2)“A蕴涵B,B蕴涵C,所以A蕴涵C”( )。

a.都是有效的 b.(1)有效,(2)无效

c.都是无效的 d.(1)无效,(2)有效

64.当一三段论大前提真实而结论虚假时,这个三段论不可能是( )。

a.形式有效且小前提真实 b.形式有效而小前提虚假 c.形式无效而小前提真实 d.形式无效且小前提虚假

65.若对两个相互等值的判断( ),则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