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7 8 9 10 11 12-13 14-15 ?
发送/确认帧 - 请求/响应帧 请求/响应帧 请求/响应帧 备用 复位帧计数位 - 召唤链路状态 召唤1级数据 召唤2级数据 - 0 - 0 1 1 -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定义 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向控制系统传送的帧中功能码的定义:
功能码序号 0 1 2-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帧类型 确认帧 确认帧 - - 响应帧 响应帧 - 响应帧 功能 确认 链路忙、未收到报文 备用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定义 以数据响应请求帧 无所召唤的数据 备用 以链路状态或访问请求回答请求帧 备用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定义 链路服务未工作 链路服务未完成 3.2.3 地址域
0-254:设备地址,255:广播地址
4 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控制方向:从控制系统到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的传输方向。 监视方向:从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到控制系统的传输方向。
4.1 固定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4.1.1 控制方向
? 复位帧计数位:C_RFB_NA_3
10H 47H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
复位通信单元:C_RCU_NA_3
10H 40H 链路地址域 -3-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帧校验和(CS) 16H ? 召唤1级数据:C_PL1_NA_3
10H 0 1 FCB 1 1 0 1 0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 召唤2级用户数据:C_PL2_NA_3 10H 0 1 FCB 1 1 0 1 1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 请求链路状态:C_RLK_NA_3 10H 0 1 FCB 0 1 0 0 1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4.1.2 监视方向 ? 确认帧:M_CON_NA_3
10H 0 0 ACD DFC 0 0 0 0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 忙帧:M_BY_NA_3
10H 0 0 ACD DFC 0 0 0 1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 无所要求的数据帧回答:M_NV_NA_3 10H 0 0 ACD DFC 1 0 0 1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 链路状态响应帧:M_LKR_NA_3 10H -4-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0 0 ACD DFC * * * * 链路地址域 帧校验和(CS) 16H 图中*表示:=<11>=链路工作正常,:=<14>=链路服务未工作,:=<11>=链路服务未实现。
4.2 可变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可变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由两部分组成:链路控制规约信息(LPCI)和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ASDU即是指可变帧长帧格式中的链路用户数据,而LPCI则是指可变帧长帧格式中除链路用户数据外的其他部分。
ASDU的结构如下所示:
类型标识(TYP)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传送原因(COT)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COMMON ADDRESS) 功能类型(FUN) 信息序号(INF) 信息元素集 时标毫秒 (高位) 时标毫秒 (低位) IV SU RES 时标MIN 时标HOUR 选 任 4.2.1 类型标识
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1~255〉
〈1~31〉:=配套标准所定义(兼容范围) 〈32~255〉:=为特殊应用(专用范围) 类型标识的语义:在监视方向的信息 〈1〉:=带时标的报文 M_TM_TA_3 〈2〉:=具有相对时间的带时标的报文 M_TMR_TA_3 〈3〉:=被测值I M_MEI_NA_3 〈4〉:=具有相对时间的带时标的被测值 M_TME_TA_3 〈5〉:=标识 M_IRC_NA_3,M_IRF_NA_3,M_IRS_NA_3 〈6〉:=时间同步 M_SYN_TA_3 〈8〉:=总查询(总召唤)终止 M_TGI_NA_3 〈11〉:=通用分类标识 M_GI_N(T)A_3 〈23〉:=被记录的扰动表 M_LRD_TA_3 〈26〉:=扰动数据传输准备就绪 M_RTD_TA_3 〈27〉:=被记录的通道传输准备就绪 M_RTC_NA_3 〈28〉:=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准备就绪 M_RTT_NA_3 〈29〉:=传送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M_TDT_TA_3 〈30〉:=传送扰动值 M_TDN_NA_3 -5-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9〉:=被测值Ⅱ M_MEII_NA_3 〈10〉:=通用分类数据 M_GD_N(T)A_3 〈31〉:=传送结束 M_EOT_NA_3 类型标识语义:在控制方向的信息 〈6〉:=时间同步 C_SYN_TA_3 〈7〉:=总查询(总召唤) C_IGI_NA_3 〈10〉:=通用分类数据C_GD_NA_3 〈20〉:=一般命令 C_GRC_NA_3 〈21〉:=通用分类命令 C_GC_NA_3 〈24〉:=扰动数据传输的命令 C_ODT_NA_3 〈25〉:=扰动数据传输的认可 C_ADT_NA_3
在〈0~31〉范围内未在表3、表4列出的全部值,为将来兼容使用保留。
4.2.2 可变结构限定词
可变结构限定词:=CP8{数目、SQ} 其中 数目:=UI7[1~7]〈0~127〉
〈0~9〉:=信息元素的数目 〈10~127〉:=未用 SQ:=BS1[8]〈0~1〉
〈0〉:=寻址一个信息体内顺序的信息元素 〈1〉:=寻址单个信息元素或综合信息元素 SQ位指明寻址后续信息体或信息元素的方法。
SQ:=0表示同类的信息元素序列由信息体地址来寻址(见IEC60870-5-3中的5.1.5),信息体地址是顺序信息元素的第一个信息元素的地址。后续信息元素的地址是从这个地址起顺序加1。这种模式用于被测值和被记录的扰动表。
SQ:=1表示由信息体地址寻址的单个信息元素或综合信息元素。
4.2.3 传送原因
传送原因:=UI8[1~8]〈0~255〉 其中 〈0〉:=未用
〈1~63〉:=兼容范围 〈64~255〉:=专用范围 在监视方向的信息传送原因的语义 〈1〉:=自发(突发) 〈2〉:=循环 〈3〉:=复位帧计数位(FCB) 〈4〉:=复位通信单元(CU) 〈5〉:=启动/重新启动 〈6〉:=电源合上 〈7〉:=测试模式 〈8〉:=时间同步 〈9〉:=总查询(总召唤) 〈10〉:=总查询(总召唤)终止
〈11〉:=当地操作 〈12〉:=远方操作 〈20〉:=命令的肯定认可 〈21〉:=命令的否定认可 〈31〉:=扰动数据的传送 〈40〉:=通用分类写命令的肯定认可 〈41〉:=通用分类写命令的否定认可 〈42〉:=对通用分类读命令有效数据响应 〈43〉:=对通用分类读命令无效数据响应 〈44〉:=通用分类写确认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