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电影评析 下载本文

《绿里奇迹》电影评析

课程名称: 法律影视欣赏

专业班级: 信息安全1503 学 号: U201514845 姓 名: 骆雨 报告日期: 2016.5.2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

《绿色奇迹》采用倒叙手法,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悬念和桥段组织得严密而紧

凑。生动的音质和画质,鲜活的音乐以及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展现出影片超凡的魅力。同时,这部影片也是一部能够触动心灵的佳作,让观看者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部电影也从法律层面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本文将从“疑罪从无”以及“死刑执行方式”两个方面探讨

关键词:美与丑,善与恶,法律,制度,人道

一、 电影介绍

电影《绿色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畅销小说。《绿里奇迹》这部小说是斯蒂芬·金少有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主题围绕着人性救赎展开。“绿里”指的是监狱外一条通向刑场的小路。而“奇迹”是指主人公约翰在监狱中的生活。《绿里奇迹》是一部充满宗教隐喻的作品,通过这部作品作者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希望才是人类的救世主。《绿里奇迹》被称为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姊妹篇。监狱是斯蒂芬·金早期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场域。

有趣的是,《绿里奇迹》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执导了史蒂芬·金的另一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的同名改编电影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就是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绿里奇迹》是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的又一银幕力作。

电影《绿里奇迹》由汤姆·汉克斯、迈克·克拉克·邓肯等主演,于1999年在北美上映,并于2000年一举拿下了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响等多项大奖,是一部十分经典并且能够给人带来深思的经典英文电影。

《纽约邮报》评论其为 “一部惊人有力的电影”。影片采用倒叙手法,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充满神秘感,悬念和桥段组织 得严密而紧凑。其经典的场面和对白,生动的音质和画质,鲜活的音乐以及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展 现出影片超凡的魅力。同时,这部影片也是一部能够触动心灵的佳作,让观看者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 剧情回顾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开始于100多岁的保罗·艾治科姆向他的朋友讲述他60年前作为狱警时的一些往事。故事发生在1935年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冷山监狱。保罗( 汤姆·汉克斯饰)是这里的看守长官。他每天都要带死囚犯走过一条刷成绿色油漆的道路,俗称 “绿里”,道路的两端分别是死囚犯的牢房和执行死刑的电椅。走完这段路,死囚犯们也将走向死亡。一天,监狱里新来了一个

身材魁梧、两米多高的黑人囚犯约翰·考菲 ( 迈克尔·克拉克·邓肯饰),他被指控杀害了两个白人小女孩。尽管约翰的大块头有些让人生畏,但他却有着极其温和的性情,让人无法相信他就是杀害两个可爱小女孩的凶手。更令人惊奇的是,约翰具有特异功能。保罗的尿道炎十分严重,折磨得他痛苦难耐,约翰见状,伸手抓住他的痛处。一道耀眼的亮光过后,保罗多年的病痛消失了。还有一次,戴尔心爱的小老鼠 “金格先生”被狠心的狱卒佩西踩死,戴尔伤心欲绝,约翰接过死老鼠,奇迹发生了, “金格先生”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起死回生了。所有这一切使保罗确信一定是有人诬陷了约翰,他决 定帮约翰洗刷罪名。与此同时,监狱里仗势欺人的佩西为了报复戴尔,在对其执行死刑时,海绵没有沾水,使其临死前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监狱中另一个新来的囚犯威廉也威胁着监狱的安全。 典狱长豪尔是保罗的朋友,他的妻子梅琳达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但无法治愈的癌症使她一度精神失常,破口骂人。保罗决定让约翰前往豪尔家为他的妻子进行治疗。一天晚上,经过周密计划后,约翰被带到了豪尔家,他像从前一样,把病魔从梅琳达身上吸走,梅琳达迅速痊愈了,但约翰却没有把病魔吐出来。回到监狱,约翰把病魔吐给佩西,使他变成了精神病患者,并借他的手杀死了比利。之后,约翰又用特异功能使保罗看到了杀害两个小女孩的真相,原来是比利干的。 尽管保罗知道约翰是冤枉的,但根据法律规定,死刑的判决是无法改变的。保罗想放约翰逃走,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被约翰拒绝了。最终,保罗亲自把约翰送上了电椅。对约翰自己是一种解脱,谁也不知道他已经背负着人世间的苦难多久了。 影片结束时,又回到现实,年迈的保罗独自在长长的 走廊上回忆。他永远不能原谅自己,因为他亲手杀死了上帝创造的奇迹。他惟一的愿望,就是死神尽快到来。影片的最后,年迈的保罗带着他的朋友来到了他每天都前往的山中的小木屋,那里还住着那只年迈的“金格先生”,与影片开头保罗每天都前往山中相呼应。 豆瓣影评上指出这部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可谓是匠心独运,在约翰治愈典狱长豪尔的妻子梅琳达之后,梅琳达给了他一个小挂坠,上面刻着圣克里斯多夫,在圣经中,圣克里斯多夫是一个巨人,他曾经背着上帝过河,上帝化身一个小孩子坐在他的背上,但是非常沉重。他问上帝,你为什么这么重。上帝说,因为我背负着人世间所有的苦难。这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约翰便是上帝的化身,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奇迹,是惩恶扬善的天使。

三、 法律问题评析

关于《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法律角度的评析,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个人的思考(以下部分论述仅仅代表的是个人观点): 一、有利被告原则

首先,电影中,黑人囚犯约翰·考菲被指控杀害了两个白人小女孩,仅仅是因为当被害小女孩的父母赶到现场的时候看到约翰抱着两个小女孩在血泊里无助的哭泣,我想问,是否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约翰就是杀害小女孩的真正凶手呢?对约翰的指控罪名真的成立吗?

有利被告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证据不充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个普遍的法制观念就是:在刑事案件中,被告面对的是控方代表的国家,它拥有的权利太过强大,如果法律不对这种国家权力加以控制,它就很容易侵犯到小小个人的权利,所以必须对它苛刻要求。这也从法制观念上说明了疑罪从无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便是有利被告原则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审判的过程中,控方出示了一双带有辛普森血迹的袜子,而辩方律师却发现两只袜子上的血迹形状、位置竟然一模一样,这说明袜子沾上血的时候里面根本就没有脚,也就是说袜子不是穿在辛普森脚上的时候染上血迹的,这有可能是有人在时候陷害,警方有意伪造证据,另外,控方用来证明杀人凶手带的血手套小了一号,辛普森根本带不进去,很明显,控方的证据出现了重大的破绽。最终,辛普森被无罪释放。

根据美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在控方,而检控方需要证明到可以排除所有“合理的怀疑”的程度。如果控方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在事实上、逻辑上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锁链,那么辩方不需要举出什么新的证据就可以被宣告无罪。因此可以说,辛普森的胜诉是法律的胜利,是证据的胜利。 同样,前几年国内以呼格吉勒图为代表的一大批错案因为如今翻阅当年的卷宗发现证据不足被提起重审,最终确定当事人无罪,可以说,这也是中国司法进程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这意味着中国又在法治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因为真正的法治注重保障公民权利和遵循正当程序,援引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的一句话,“权利法案的绝大部分条款都与程序有关,这绝非毫无意义。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赖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

再回到这部电影,约翰是如何被判处死刑的只字未提,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这是这部电影在法律审判层面上的一个疏忽之处呢? 二、对死刑执行方式的思考

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对死刑犯人在走上那“Green mile”并坐上那电椅时印象深刻,当佩西故意不给海绵沾上水,延长了戴尔的死亡时间,使其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倡导人道主义精神的今天,死刑的执行方式可以直观地体现刑罚的人道与否。在中国过去的死刑执行方式中只有单一的枪决,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执行死刑的枪支已经非常先进,但由于受到执行死刑的司法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都极有可能一枪不能毙命,需要补射,这会给死刑犯带来巨 大的痛苦。这也正是我们在《绿色奇迹》这部电影中所看到的那样,戴尔因为海绵没有沾上水而在经历一次电击之后仍然具有生命体征,最终在一次又一次点击中在极端痛苦中死去,被强大的电流烧的焦灼而面目全非。同时,执行死刑的过程中离死刑犯距离过近,加上子弹的力量太大,被击中之后,死刑犯往往脑浆迸裂、面目全非,行刑过程极为血腥,且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保持尸体完整的传统习惯。所以,无论是对于死刑犯而言,还是对于其家属而言,枪决并不人道。

也就是说,在倡导人道主义的今天,传统的死刑执行方式,如电击,枪决,并不人道,我们需要采取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方式,比如注射死刑。

电影中,每次执行电椅死刑的时候,都会有一群人在下面观看整个死刑的执行过程,不免有一种杀鸡儆猴的观感,然而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持续性。”因此,在当今,电椅或者枪决这类的死刑执行方式真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