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 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 1
1.1 规划背景 .................................................................................................................................................................................................................... 1
1.2 规划依据 .................................................................................................................................................................................................................... 1 1.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 2 2 现状分析 ............................................................................................................................................................................................................................. 3
2.1 现状概况 .................................................................................................................................................................................................................... 3 2.2 镇村建设现状 ............................................................................................................................................................................................................ 3 2.3 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 4 2.4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4 2.5 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 4 2.6 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 4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 7
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 7 3.2《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 8 3.3《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 8 3.4《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 8 3.5《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 8 4 城乡统筹发展 ..................................................................................................................................................................................................................... 9
4.1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 9 4.2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 10 4.3 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 10 4.4 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 11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 12
5.1 发展定位 .................................................................................................................................................................................................................. 12
5.2 发展规模 .................................................................................................................................................................................................................. 12 5.3 城镇化水平 .............................................................................................................................................................................................................. 12 6 镇村体系结构 ................................................................................................................................................................................................................... 13
6.1 镇村等级结构 .......................................................................................................................................................................................................... 13 6.2 镇村规模结构 .......................................................................................................................................................................................................... 14 6.3 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 14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 16
7.1 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 16 7.2 村庄迁并与整合 ...................................................................................................................................................................................................... 16 7.3 村庄布点规划 .......................................................................................................................................................................................................... 17 7.4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 18 8 公共设施规划 ................................................................................................................................................................................................................... 19
8.1 规划原则与标准 ...................................................................................................................................................................................................... 19 8.2 行政办公设施 .......................................................................................................................................................................................................... 20 8.3 商业服务设施 .......................................................................................................................................................................................................... 20 8.4 教育设施 .................................................................................................................................................................................................................. 20 8.5 医疗设施 .................................................................................................................................................................................................................. 20 8.6 文化体育设施 .......................................................................................................................................................................................................... 20 9 基础设施规划 ................................................................................................................................................................................................................... 22
9.1 道路交通规划 .......................................................................................................................................................................................................... 22 9.2 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 23 9.3 排水工程规划 .......................................................................................................................................................................................................... 23 9.4 电力工程规划 .......................................................................................................................................................................................................... 23 9.5 通信工程规划 .......................................................................................................................................................................................................... 24 9.6 燃气工程规划 .......................................................................................................................................................................................................... 24 9.7 供热工程规划 .......................................................................................................................................................................................................... 24 9.8 防洪规划 .................................................................................................................................................................................................................. 24 9.9 消防规划 .................................................................................................................................................................................................................. 24 9.10 环境卫生规划 ........................................................................................................................................................................................................ 24 9.11 防灾规划 ................................................................................................................................................................................................................ 25 9.12 环境保护规划 ........................................................................................................................................................................................................ 25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 27
10.1 近期建设重点 ........................................................................................................................................................................................................ 27 10.2 政策措施 ................................................................................................................................................................................................................ 29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1.1 规划背景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基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一致的,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顺势而为之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济南市“北跨”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中观背景
根据济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发展的十字方针为“西进、东拓、中疏、南控、北跨”。城市将形成“一城、一区、一带”呈带状分布的空间结构。
随着济南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市基于原有的布局结构迅速外延,城市发展空间由东向西将形成“东部产业带,东部新城,泉城特色风貌带,西部新城,西部片区”五大区域和拟跨黄河发展的北部片区。黄河以北地区,成为济南跨越发展的焦点。桑梓店镇正在济南北垮的区域内。
(3)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示范效应
作为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镇之一,桑梓店镇具有诸多先发优势和内在潜力。在发挥试点带动作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桑梓店镇域村庄的健康发展。
(4)根据济南市总体规划的北跨发展要求,以及鹊山龙湖的总体规划实施与济南市生态化工产业园在桑梓店镇的落户,桑梓店镇必将从一个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镇向一个以工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发展的城市化城镇。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1997年)
(4)《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2005年) (5)《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6)《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7)《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8)《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年) (9)《鹊山龙湖规划》
(10)《济南市化工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
(11)《桑梓店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 (12)《桑梓店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
(13)桑梓店镇有关领导、行政部门对有关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的要求和计划 (14)国家、省、市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
1.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3.1 规划指导思想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任务,以创建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生态协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规划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树立科学规划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分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桑梓店独特的区位优势,扬长避短,突出桑梓店镇的文化特色、地方特色、绿水青山的生态特色,
1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创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组合。
1.3.2 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农村居民点建设实际,因地制宜,对农民居民点建设发展进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2)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规划要求,分步骤、分阶段的推进村庄建设与整治。
(3)规划注重滚动、弹性发展的要求,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实现近远期相结合,增强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和远期发展的前瞻性,符合建设动态发展规律要求。
(4)体现“以人为本”,以“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5)坚持突出地域和民俗特色的原则。注重保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体现民俗风情,突出地方特色。
(6)兼顾农村特色又能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弘扬村庄文化,塑造村庄特色。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桑梓店镇镇域行政区范围。 (2)规划期限
本次镇村体系规划基期为2007年,基本期限为2007~2020年,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到2020年。
2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2 现状分析
2.1 现状概况
桑梓店镇位于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公路桥北,天桥区西北角,地理坐标为北纬36°47′,东经116°56′。西接德州市齐河县,东与大桥镇接壤,南倚黄河,距济南市市区约9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08、309两条国道横跨境内,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沟通南北,距济青、京福高速公路仅10公里。辖区内有地下煤资源,盛产优质黄河大米。
2.2 镇村建设现状
2.2.1镇区建设现状
现状城镇人口约5378人。现状已形成南北向商业街,建设质量良好。镇区道路不成系统。医疗卫生、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基本齐全,驻地范围内有济南52中及镇中心小学、桑梓店医院、敬老院等。
建成区内城市用地内部建筑以低层和多层建筑为主,主要集中在国道308镇驻地商业街两侧。低层建筑主要集中于道路两侧。除此之外有一定规模的低层厂房建筑,主要分布于国道308两侧。整体建筑质量较好,以砖墙、混泥土结构为主。
2.2.2村庄建设现状
(1)农村发展状况
桑梓店镇现辖5个办事处48个村委会,镇域总面积67平方公里。
由于受长期城乡二元社会的影响,大部分的村容村貌还比较落后。村庄的建设缺少规划,无序建设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村庄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
(2)村庄布局
现状各村规模相差悬殊,大则1800人以上,小则200人到300人,镇域人口密度平均为507人/平方公里,形成东北方向密,西南方向疏的格局,具体人口资料见基础资料汇编。
目前,桑梓店镇居民点空间布局有如下特征:
A:与地形关系密切。沿黄河以北居民点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偏小。
B:沿交通干线分布,具有较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职能的中心村落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两侧。 (3)公共服务设施
① 教育:全镇现有中学1处,39个教学班,2000名学生,120名教职工;小学共6处,60个教学班,1670名学生,122名教职工。镇中学占地总面积 60亩,平均每生占地为2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平均每生3平方米。
② 文化体育:全镇文化体育设施缺乏,没有体育场和其它文化体育设施。
③ 医疗保健:在镇驻地设有一处卫生院,规模较小建筑物较破旧,医疗设备落后。各村设有简单的卫生站。 (4)道路交通
桑梓店镇境内公路有308线(青岛-石家庄),309线(荣城-兰州)两条国道,均自西向东横跨本镇,经过大桥镇进入济南市。
济邯铁路自西向东从镇域南部通过,在308线与309线之间。各村村级公路与干道相连,镇域内南北方向交通主要靠村级公路连接,形成桑梓店镇贯通南北的交通网络。
(5)市政公用设施 ① 电力
镇域北部有35KV桑勒线经过,沙李变电所一座,容量为3150KVA+5000KVA。 ② 电信、邮政
3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桑梓店镇现有电信局一处,交换机总容量为9000门,电话普及率为70%。现有邮电局一处,各办事处均设置邮政所。
③ 给水设施
天桥区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的困难,在2006年4月,以鹊山水库作水源地,在大桥镇南部靠近鹊山水库修建了日供水2万吨水厂一座,铺设引水管道3公里,铺设村外供水管道100余公里,现通往各村的主要管道基本完成。
(6)建筑质量和村容村貌
现状建筑多为村民自建房,建造时间参差不齐,建筑立面形式各异,外墙有涂料、有面砖;屋顶有坡屋顶、平屋顶;建筑结构大部分为砖瓦,还有部分的土坯及砖混结构。建筑朝向及座向比较杂乱,村庄格局不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建设与分布的随意性太强。
村庄环境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禽畜圈舍与居民区混杂,严重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对村庄的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饮用水源的水质。
2.3 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1)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
桑梓店镇地处济南市北部,有济南市市区以黄河相隔,境内有308、309国道贯通东西,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沟通南北,距济青、京福高速公路仅10公里。
(2)济南市城区的发展成为桑梓店镇发展的新契机
城市空间发展的十字方针中的“北跨”是指跨过黄河发展北部片区,拓展北部空间,这将成为桑梓店镇发展的新契机。
(3)良好的发展机遇
济南引黄供水鹊山调蓄水库和鹊山龙湖的总体规划,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兴建大范围的生态农业观赏区,高效农业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一带两片”中工业园的建设给当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2.4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桑梓店镇经济近几年呈现较高的增长势态,2006年工农业生产总值3.23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3408吨,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6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500元。另外,桑梓店镇乡镇企业发展迅猛。2006年底,桑梓店镇工业生产总值1.5亿元,共有乡镇企业626个,其中工业企业95个,私营企业11家;个体工商户272户。其中老、小寨村两个回民村,形成牛、羊屠宰专业村,日屠宰活牛200余头,活羊4000多只,占济南市牛、羊肉市场供应量的4/5以上。
2.5 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桑梓店镇下设5个办事处,辖4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镇域总人口34436人,其中村庄人口28300人。
2.6 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采用多因子评价法对镇域范围所有村庄进行综合评价。即先选取对村镇发展影响较大的发展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包括人口规模、经济状况、旅游资源、林地资源、区位及交通条件、设施条件等。并按影响程度排列,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根据评价模型得出村镇的综合评价值,然后进行村庄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对村镇发展条件的潜力与优劣作出总体评价与判断,以作为村庄迁并和确定中心村的依据。
(1)发展优势
桑梓店镇地处济南市北部,有济南市市区以黄河相隔,境内有308、309国道贯通东西,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沟通南北,距济青、京福高速公路仅10公里。
城市空间发展的十字方针中的“北跨”是指跨过黄河发展北部片区,拓展北部空间,这将成为桑梓店镇发展的新
4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契机。
济南引黄供水鹊山调蓄水库和鹊山龙湖的总体规划,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兴建大范围的生态农业观赏区,高效农业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济南化工产业园的建设给当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2)制约因素
桑梓店镇农业生产以粗放经营为主,人均耕地1.3亩/人,劳动生产率低下,过多的劳动人口束缚于农业生产中,不利于全镇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我国加入WTO后,初级产品市场受到巨大冲击,本地农业发展概莫能外,农业集约化经营已迫在眉睫。
桑梓店镇农村工业企业发展不上规模,村办企业及个体企业均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只能外出务工。
生态环境没有得到良好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现状第三产业发展局限于满足村民基本的服务需求,集市贸易发展未能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增长,一些较高档和新型服务产业如旅游业等还未出现或所占比例很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中心镇区凝集力较弱,规模偏小,对镇域的吸引、辐射能力有限,无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也是人才外流的原因之一。
村镇村庄体系不合理,全镇还未形成系统的等级规模结构,由于人口分布的差异和分散,最小的村只有一百多人,形不成规模,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集中配置和服务设施的统一完善。
与济南市被黄河分隔,交通只能通过黄河大桥、浮桥实现,影响了济南市对桑梓店镇的辐射能力,同时也制约了桑梓店镇的发展。
村庄现状情况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行政村名 老屯 铁匠 小屯 仓上 小寨 老寨 三官庙 冯堂 三教 石庙 彭庄 高王 小辛 小吴 石门孙 北塘 小郑 大郑 周闫 怀庄 小张 小马 户数/人口 77/312 105/422 112/440 377/1472 209/970 288/1320 121/542 173/777 281/1268 132/616 89/399 318/1422 137/559 75/322 317/1310 57/263 39/157 65/263 277/1055 429/1832 225/838 103/421 耕地总量(亩) 270 300 465 1470 960 1650 990 1440 2145 765 675 2835 1020 600 3075 345 330 600 1815 2535 1035 255 人均收入(元) 4261 4267 4130 4290 4168 4466 3901 4167 4100 3807 3574 4089 4134 3996 4458 3765 4484 4062 4232 4285 4495 4837 公共设施情况 仓上幼儿园 回民小学 三官幼儿园 三教幼儿园 资源情况 高王小学,高王幼儿 园 周闫小学,周闫幼儿 园 小张幼儿园 5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23 24 25 26 27 28 29 沙李 田庄 邓营 袁贾 姚吕 张王堂 左庄 224/859 152/618 228/938 85/401 129/522 142/575 217/875 945 960 1275 525 900 750 1605 4574 4118 4105 3790 3791 4071 4037 沙李幼儿园 30 桑梓店 285/1185 465 5029 济南52中,桑梓中心小学,桑梓店镇中心 幼儿园 邱岸小学 耿庄幼儿园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小吕 西秦 街后 邱岸 东秦 南郑 刘庙 丁庄 丁口 朱河圈 耿庄 后房 前房 安庄 康辛 大马 曹庙王 北董 107/432 24/258 101/413 112/495 113/445 126/505 194/787 130/543 308/1244 69/303 137/591 116/509 63/256 122/464 139/495 147/588 152/556 169/689 375 360 360 345 705 555 1050 1020 930 180 1155 990 450 660 690 945 1080 1050 4185 3722 3855 3886 3657 4446 4464 4074 4162 3968 3869 4027 3735 3887 3701 3701 3783 4030
6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1)关于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
在济南市市区总体发展格局中,本规划区属于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
规划该带为以防洪行洪、生态保护为主导、并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带。
防洪行洪和生态保护,以保护和建设防洪设施、水土保持、水源利用、生态缓冲为主,构成城市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发展旅游产业,是利用其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和北展宽区利用,积极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产业,展现黄河文化和城市特色风貌;发展特色农业,主要是利用区内良田和水利条件,继续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
——关于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的定位依据。 (2)关于黄河北市镇组群
黄河北市镇组群地处黄河北平原地带,包括桑梓店和大桥两个市镇,交通条件便利,农业基础较好,地下拥有煤炭资源。规划该组群积极吸纳主城区迁出的工业,并发展化工、物流仓储、商贸、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都市农业,成为主城区产业疏散的承接地之一和物资集散交流基地。规划市镇人口约6万人,建设用地约7平方公里。
——关于黄河北市镇组群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的定位依据。 (3) 关于桑梓店镇
桑梓店位于国道308沿线,南部毗邻规划的鹊山龙湖旅游区。规划发展为工矿产业型现代化市镇,以承接主城区部分产业疏散,发展化工产业、物流仓储和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设施农业为主。
市镇建设用地以向北、向西发展为主,以原镇驻地为基础发展为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为主的公共服务和商贸中心区,东北部布局生活居住区,西部布局化工等工业区。规划市镇人口4万人,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
——关于桑梓店镇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桑梓店镇村庄布点规划镇村统筹发展依据。 (4)关于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对于《济南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空间资源分区管制的要求:对于用地划定了7类功能区,确定了森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为禁止建设区,须划定严格的保护范围,建立界碑、界牌或隔离护栏等设施,严格禁止与保护设施无关的各项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为限制建设区,按照相关保护要求进一步划分控制区,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科学合理地引导建设行为。
基本农田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禁止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关于空间资源分区管制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桑梓店镇村庄布点规划的依据。 (5)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南部山区农村人口逐步向中心城和市镇转移,控制其人口总量。
对现有人口在3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基层村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对位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行洪区、滞洪区、或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进行搬迁、合并;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
7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3.2《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本研究由北京大学和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而成。研究提出济南市黄河以北地区的战略定位是:济南市对接京津、辐射鲁西北的经济走廊;济南市重化工业、物流产业和新型制造业基地;济南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济南市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
济南北跨的重点区域,指的是黄河以北、济阳县城以南的范围,未来将成为济南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新城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化工和电子医药产业为主体,以区域物流为支撑,集公共服务、生活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良、配套设施完备的黄河北新城区。以中心片区联动的轴向发展作为济南北部空间发展的核心策略,同时积极培育产业与城镇化重点引导区,有序推进、协调发展。本次研究确定济南市黄河以北地区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为“一极、四心、四轴、三区、三带”。
本次规划将北部地区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其中城郊经济区:包括桑梓店、大桥镇、孙耿镇、崔寨乡和济阳县城的南部。该区域主要为济南中心城区服务,并作为中心城区居民周末假日出游的首选之地。北部新区的控制规划范围包括天桥区的桑梓店和大桥镇,以及济阳县城、崔寨、孙耿和太平镇。在这一范围内,产业发展的定位是石油化工、煤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器制造、散货和集装箱物流、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以及房地产。
3.3《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本研究于2003年7月由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此次研究范围南起黄河,北至天桥区界,西至李家岸干渠,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包括天桥的桑梓店镇、大桥镇及济阳南部的28个村。区内桑梓店72平方公里,大桥113平方公里,崔寨4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以工业和物流业为支撑,生活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现代化交通为纽带,东联济阳,西携齐河,生态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可持续发展的北部新区。布局模式为“一带两片”,桑梓店片区以工业为主,同时结合工业发展需求发展物流业,大桥片区以生活居住、办公科研、文化体育和旅游休闲为主,发展为综合片区。基于概念规划,确定天桥工业园选址。西起规划京沪高速铁路,冬至石庙、三教和冯家堂,南起308国道,北至大郑、北王堂。总用地约20平方公里。总体构想为凭借空间资源优势,以交通为先导,工业产业为支撑,自西向东,梯次推进。
3.4《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2003年11月,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对于济南化工工业园的空间布局规划,并对起步区作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将工业园定位为:以化工工业为主,兼顾高新技术产业,集生产、居住、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用地规模为20.1平方公里,规划合理人口规模为10万人。在空间形态上采用了有机增长的弹性结构,概括为“一园两区、两心一带、三片六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起步区用地4.8平方公里。
3.5《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规划镇村体系形成镇驻地——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布局结构。
镇驻地人口规模到2015年达到2.5万人,规划确定中心村5个,基层村13个。
规划确定桑梓店镇经济发展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化工工业、第三产业;工业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第三产业重点发展金融商贸业、生态旅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根据村镇布局规划,桑梓店镇以驻地为中心,以东西向的308国道为主要发展轴,以三个发展片区为两翼,以5个中心村为增长点,带动整个镇域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8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4 城乡统筹发展
4.1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4.1.1 总体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根据济南市总体规划,利用现在北跨的发展趋势,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的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将重点放在生态化工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与生态环境,提高经济辐射力。同时根据鹊山龙湖规划,重点培育旅游服务业与生态农业,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与服务功能,
第二阶段:结合生态化工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规划的分步实施,加速合村并点,建设若干个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中心村,完善镇域村镇体系结构,振兴全镇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1)全面振兴农业,建设农业强镇。
桑梓店镇农业产品资源丰富,农业是桑梓店镇的经济优势之一。规划期内应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集约化生产,加快产业升级,建成以黄河大米为主的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生产基地。
(2)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壮大第二产业。
立足自身的优势,借着济南市生态化工产业园的落户,加速一、二类工业的发展,兼顾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集生产、居住、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带动全镇的工商业发展。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济南北部休闲度假区。
桑梓店镇南倚黄河,沿岸景观秀丽,鹊山龙湖规划区的建成,此地将建设成为黄河观光区、湖岛旅游区及开发建设区、生态湿地区、都市农业区等综合示范区。它将吸引众多的居民到此休闲度假。
4.1.2 镇村发展战略
(1)区位提升战略
桑梓店镇的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挖掘桑梓店区位优势潜力,承接济南市化工产业转移,构建黄河北现代化市镇。
(2)城镇牵动战略
城镇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功能越强大,积聚辐射经济要素的空间地域越宽广,区域经济越发展对城镇规模扩大的支撑力越强。因此,桑梓店要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桑梓店要以镇区为中心,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努力使镇区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城镇。抓好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集镇的积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中心村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和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
(3)农业优化战略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优势经济”,特色就是优势。桑梓店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生态条件,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农业资源、农副产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使粮经比达到适度比例。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和食用菌生产。三是引导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从特色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中逐步培育未来的特色产业。四是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在有效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发展,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产品深加工促进增收,以效益和质量提升巩固桑梓店传统优势,为桑梓店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9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4)科教兴镇战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正视严重收缩型人口的长远影响和生源数量的急剧减少,围绕并校工作核心,积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重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小学、初中名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科教振兴;科教事业的不断进步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周边地区的极化作用,桑梓店大量的人才、科技流失,面对此尴尬局面,桑梓店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抓好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加大科技进步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工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要有选择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循环经济战略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4.2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大于25度区域、水域、有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重点渗漏带等。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禁止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200人/平方公里,禁止除科学研究和森林防火需要外的一切建设活动。 (2)限制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在15度至25度区域、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耕地、疏林地等。
限制建设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
限制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300人/平方公里。 (3)适宜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小于15度区域、建成区和未利用土地等。
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适宜建设区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1000人/平方公里。
4.3 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4.3.1 中部商贸综合发展区
含镇驻地和老寨、小寨等行政村。 以镇驻地为核心,利用靠近国道308、西二环-桑表路交通基础较好的优势以及济南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商贸物流、居住、公共服务为主。
4.3.2 北部农业综合开发区
包含后房、前房、石门孙等行政村。依托现状较好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及部分农副产品的加工,保持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增长。
4.3.3 南部生态旅游服务区
主要包括鹊山龙湖规划区内整合村庄安置区。依托鹊山龙湖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一部分村庄安置区大力发展
10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生态农业、观光区,一部分村庄安置区较好的为旅游区服务。
4.4 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4.4.1 济南市区城镇化战略
规划期内济南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人口规模的发展预测和城镇规模的确定,应与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相适应,从资源承载力出发,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及不确定因素,采取多种预测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
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形成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
2020年济南市区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至45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05年的302万人增至380万人左右。
2020年济南市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10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总人口规模。 2020年济南市区总人口将达到55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480万人左右。
4.4.2 镇域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对镇驻地及每村人口现状、近年变动情况和城乡进一步的划分进行了分析,预测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村庄人口流向主要包括济南市区、桑梓店镇区2个地区,同时,作为济南市黄河北一般镇,桑梓店镇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济南市区和镇区人口相对较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
人口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未来的产业发展人口,二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本地居民的增长,三是随着鹊山龙湖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带来的外来流动人口。
11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5.1 发展定位
桑梓店镇位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的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的北部,是黄河北市镇组群的中心镇。
规划桑梓店镇为工矿产业型现代化市镇,以承接主城区部分产业疏散,发展化工产业、物流仓储和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设施农业为主。
5.2 发展规模
5.2.1 总规模
桑梓店镇域现状人口3.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57万人,村庄村民人口总量为3.25万人。根据桑梓店历年自然增长率分析,确定规划自然增长率为5‰。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人口:按国内工业园区平均密度0.5-0.7万人/KM2计算,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约4.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为2.4-3.3万人,取产业人口规模为3万人。
发展根据结合机械增长因素,预测规划期末桑梓店镇域总人口为8万人,桑梓店城镇人口约4.5万人,村庄人口总量约为3.5万人。
5.2.2 镇区发展与规模
桑梓店镇城镇人口至2020年为4.5万人。
桑梓店镇城镇建设用地2020年达到5.4平方公里。
城镇建设用地以向东、向南发展为主,适当控制向北、向西发展。规划结合镇政府及国道308建设公共服务和商贸中心区;中部、北部建设生活居住区和度假区。
5.2.2 村庄规模
预测至2020年村庄人口总量约为3.5万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约为662.4公顷,规划村庄规划总建设用地规模约为330公顷,节约用地331.4公顷。
5.3 城镇化水平
现状城镇化水平为16.7%,预测近期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22%,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6%。
12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6 镇村体系结构
6.1 镇村等级结构
6.1.1 中心村确定原则
(1)现状基础
中心村选择首先考虑现状基础条件较好,在周边村庄中已经具备一定带动能力的村庄,如有较好的集市、服务基础的行政村,能够更好地进行后续建设。
(2)人口规模
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可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具有中等以上的人口规模可以吸引周边村庄人口的积聚。 (3)区位交通
中心村的选择还应考虑一定的交通区位条件,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联系,包括与镇驻地、基层村之间。 (4)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村庄发展的条件,中心村的选择应该参考各村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 (5)区域平衡
对于镇域范围,应该兼顾区域平衡,考虑不同区域的增长点,统筹各片区的均衡发展,保证中心村的合理服务范围半径。
6.1.2 镇村等级规模结构
根据现状城镇村庄发展的经济条件及村庄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职能,确定村庄空间等级结构分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体系。
(1)中心镇:桑梓店镇区为中心镇。作为桑梓店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心,是整个镇域范围内及周边地区的集聚和扩散中心。应扩大其用地规模,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提升镇区功能,增强息影作为区域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镇域村庄体系的全面发展。
(2)中心村:中心村应分担镇区部分功能,要扩大其规模,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与镇区构成分工协作、有机联系的整体,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将经济基础、配套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等各项指标都比较好的村设置为中心村,完善其各项设施,统率其它基层村,发挥其带头带动作用。在桑梓店镇域内确定中心村6个。
(3)基层村:是最基本的村民集中组团。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场所。根据合理布局与发展的需要,在对现有的村庄进行合理撤并后,基层村确定为12个。
村庄等级结构表
名称 镇区 中心村 数量 1 6 桑梓店镇驻地 田庄、周闫、老寨、三教、高王、鹊山龙湖东北安置区 村庄名称 石门孙、石庙、冯堂、小寨、邓营、耿庄、后房、北王堂、小辛、龙湖西北安置点、龙湖西南安基层村 12 置点、龙湖东南安置区 13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6.2 镇村规模结构
6.2.1 基本判断
未来桑梓店镇的发展,以良好区位交通条件为基础,伴随区域中心城镇地位的逐步确立,以及南化工产业园等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将持续吸纳农村人口的不断迁入。理性分析桑梓店镇城镇人口的变化,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城镇化进程将会加快,自然增长率将会由原有8‰下降到5‰左右。
6.2.2 镇村规模结构
规划根据各村庄的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对村庄人口进行合理分配,按照村庄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将村庄规模结构分为三级:
I级人口≥2000人;II级人口1000-2000人;III级人口500-1000人
村庄规模结构表
等级 I级 人口规模(人) ≥2000 数量 5 村庄名称 石门孙、周闫、龙湖西南安置点、龙湖东南安置区、龙湖东北安置区 小寨、老寨、冯堂、三教、石庙、高王、田庄、邓营、耿庄、龙湖西北安置点 小辛、北王堂、后房 II级 1000-2000 10 III级 500-1000 3 6.3 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6.3.1 村庄产业发展分类的标准与依据
依据桑梓店镇在济南市区位以及在南部山区的定位,根据各村庄现有产业基础,确定如下四类产业发展类型作为各村庄参照发展的导引。
(1)商贸服务型
对位于桑梓店镇驻地、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周边村庄,应结合其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发展商贸服务。 (2)生态农业型
对原有农业基础较好,区域优势不强的村庄应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为主体。 (3)旅游服务型
对于鹊山龙湖风景区内村庄集中安置整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14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6.3.2 村庄产业发展导向
各村庄产业发展导向列表如下:
村名 商贸服务型 生态农业型 旅游服务型 石门孙 ● 高王 ● 石庙 ● 三教 ● 冯堂 ● 老寨 ● ● 小寨 ● ● 北王堂 ● ● 田庄 ● ● 邓营 ● ● 周闫 ● ● 耿庄 ● 后房 ● 小辛 ● 龙湖西北安置点 ● ● 龙湖西南安置点 ● ● 龙湖东南安置区 ● ● 龙湖东北安置区 ● ●
15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以打造“黄河北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统筹城乡建设,综合考虑片区城镇发展及工业园规模建设等因素带来的片区城镇化水平增长,加大村庄整合改造力度,对村庄迁并整合进行引导,对村庄建设发展用地进行有效控制,以宅基地置换、建设新农村为突破口,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推进土地向农业规模经营集中,集约利用有限土地置换资源。
迁村并点,即村镇的迁移与合并是将现有的规模小、用地分布零散、基础设施落后或不适宜居住的自然村和散布在山地的居民迁入择点而建的中心村或集镇,将原居住地还耕复垦。
7.1 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1)迁移规模偏小、设施缺乏、交通不便村庄向周边发展条件较好村庄聚集
对部分现状人口规模小于300人,且设施匮乏,发展条件差的村庄应向周边发展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好的村庄集中。
(2)迁移过于分散的自然村庄向中心村或基层村集聚
对部分过于分散的人口规模偏小(100人以下的)的自然村庄应积极向周边所属行政村(中心村或自然村)聚集。 (3)考虑当地政府的意见和村庄行政区划调整的难度,行政村尽量保留整合改造,而对于行政村发展格局已初步连片或将来可能连片的村庄,可适当进行合并统一整合。
结合本地实际,考虑现有行政建制影响、村民意识以及各类民族村民的意愿,除总体规划强制要求外,原则上不合并行政村。
7.2 村庄迁并与整合
为了便于桑梓店镇村庄的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套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点的生活环境质量,便于村庄的行政管理,依据村庄迁并整治规划原则和策略,建议对现有村庄进行适当的整治、合并和撤并。
规划后的桑梓店镇,包括工业园及鹊山龙湖规划区内的安置区域,农村居民点由原来的48个减少为18个,共撤并村庄30个,撤并率为62.5%。
村庄迁并整合表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保留、合并行政村及安置区 驻地东安置区 驻地西安置区 石门孙 高王 石庙 三教 冯堂 老寨 小寨 田庄 邓营 周闫 耿庄 后房 撤并村庄 安庄、草王庙、康辛、小张 小马、桑梓店、三官庙、怀庄、沙李 小吴 彭庄 张王堂 前房 16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15 16 17 18 19 20 北王堂 小辛 龙湖西北安置点 龙湖西南安置点 龙湖东南安置区 龙湖东北安置区 大郑、小郑 小吕、袁贾、左庄、姚吕 南郑、西秦、街后、邱岸、东秦 丁庄、刘庙、朱河圈、丁口 小屯、铁匠、老屯、仓上 7.3 村庄布点规划
规划村庄人口总量依据劳动力转移法,结合规划期末城镇化水平确定。各村庄人口采用区域分配法进行预测,根据区域生产力和镇村体系结构预测各村庄人口规模,总体而言,至规划期末,中心村和发展条件较好村庄人口增长,一般村庄人口增长较慢或相对下降。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济南市区(中心城外)镇村人口规模总量控制研究》,分别确定规划期末本镇人口总量、城镇人口、村庄人口总量。
2、确定规划期末村庄人口总体变化系数,即规划期末村庄人口总量与现状村庄人口总量(不包括规划合并入乡镇驻地村庄)之比。
3、进行各村庄人口初步估算,即现状村庄人口数与规划期末村庄人口总体变化系数之积,合并村庄人口为各需合并村庄人口总和。
4、进行二次调节,确定各村庄规划人口数。以初步估算人口为基础,对中心村和现状评价中发展条件较好村庄分别乘以相应的调节系数,一般为1.2至1.5,对基层村则相应缩减人口规模,调节系数一般为0.8左右。
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确定依据《济南市区(中心城外)村庄建设用地标准研究》,分新建型、改造型、整治型三类确定用地标准。新建型村庄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相关规定执行;改造型村庄按照近、远期分布实施,近期按照低于人均150平方米控制,远期按照新建型标准执行;整治型村庄不得突破现状建设用地规模,人均指标大于200平方米的应调至200平方米以内。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村庄发展基础、村民意愿、村庄区位和建设条件,确定村庄建设类型。
2、分析各村庄建设用地组成部分,新建部分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控制,改造、整治部分按照《济南市区(中心城外)村庄建设用地标准研究》控制,结合人口规模计算各部分用地面积。
3、合计各部分建设用地,预测各村村庄建设用地总量。
村庄迁并规划表
村名 老屯 铁匠 小屯 仓上 小寨 老寨 三官庙 冯堂 三教 石庙 彭庄 高王 小辛 小吴 石门孙 北王堂 大郑 小郑 现状人口(人) 312 422 440 1472 970 1320 542 777 1268 616 399 1422 559 322 1310 263 263 157 现状村庄用地(ha) 10.0 10.0 6.8 18 11.8 15.5 17.0 31.0 14.8 22.0 11.8 17.0 15.0 17.5 29.0 6.5 8.0 5.0 鼓励发展村 基层村 行政合并 900 13.5 北王堂 规划类型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鼓励发展村 鼓励发展村 规划撤销村 鼓励发展村 鼓励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鼓励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鼓励发展村 基层村 中心村 -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合并入镇区 1300 1800 - 1000 1700 1300 2000 800 2100 10.5 14.5 - 30.5 13.5 26.0 16.0 12.0 21.0 石庙 石门孙 中心村 集中安置 4000 22.0 鹊山龙湖 东北安置区 村庄等级 空间策略 规划村庄人口(人) 规划村庄用地(公顷) 规划村庄名称 17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周闫 怀庄 沙李 田庄 邓营 张王堂 袁贾 姚吕 小吕 左庄 桑梓店 小马 西秦 南郑 街后 邱岸 东秦 刘庙 丁庄 丁口 朱河圈 后房 前房 耿庄 安庄 康辛 曹庙王 小张 大马 北董 合计 1055 1832 859 618 938 575 401 522 432 875 1185 421 258 505 413 495 445 787 543 1244 303 509 256 591 464 495 556 838 588 689 32526 22.5 22.0 12.4 25.5 16.0 14.0 4.8 6.7 11.0 9.2 25.0 8.0 4.6 17.0 3.8 10.0 10.3 11.2 11.2 12.5 6.5 17.4 8.0 12.6 20.0 10.0 15.5 18.0 16.0 14.0 662.4 鼓励发展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鼓励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规划撤销村 控制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规划撤销村 控制发展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控制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控制发展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规划撤销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合并入镇区 合并入镇区 2200 - - 1000 2000 20.0 - - 21.5 20.0 - - 邓营 基层村 2500 14.0 龙湖西北安置点 - 合并入镇区 - - - 基层村 集中安置 4000 22.0 龙湖西南安置点 基层村 集中安置 4500 25.0 龙湖东南安置区 基层村 基层村 700 1200 15.0 13.0 耿庄 - 合并入镇区 - - - 35000 330 注:村庄规划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为村庄规划编制的参考依据,具体规模应根据村庄实际情况,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土部门确定。
7.4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村民宅基地标准按《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执行。新建宅基地面积限额:(一)城市郊区及乡镇所在地,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66平方米;(二)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村庄建设在盐碱地、荒滩地上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6平方米;(三)山地丘陵区,村址在平原地上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133平方米;在山坡薄地上的,每户面积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66平方米。人均耕地面积666平方米以下的,每户宅基地面积可低于前款规定限额。
住宅建筑面积每户不宜超过250平方米。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米,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5米。
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基础条件,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林地布置绿化;绿地建设重点为集中绿地和庭院绿化,集中绿地宜结合村口与公共中心适当布置活动场地、桌椅、儿童活动设施、健身设施等,庭院绿化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花卉草木或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宜沿村庄外围建设环村林;绿化配置可选择经济作物和观赏果林,即满足生态要求,又符合农村特点、提高经济收入。
18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8 公共设施规划
8.1 规划原则与标准
8.1.1 规划原则
(1)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由于镇域范围内村镇数量较多、规模大小不一,所处地位及层次等都不同,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每个村镇都自成系统配置和建设齐全、成套的社会设施,更要有计划地配置和福利性的社会设施,更要有计划地配置和合理分布,既要做到方便、适应村镇分散的特点,又要集中布局尽量达到充分利用、经营管理合理的目的。
(2) 与现状基础相结合
镇村社会设施的配置和布局,要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和现有社会设施的分布状况,从实际出发,避免社会设施项目求全偏大,重复建设,而一些居民点生活必需的社会设施,必须依照先行原则。也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社会设施,逐步改造建设,不断完善、节约投资。
(3)与镇村体系布局相结合
结合镇村体系布局,某些对社会设施项目进行适当的撤并,如学校等。新增社会设施应安排在有发展前途的村镇,对某些发展条件差、缺乏发展前途的村庄,原则上不再新设社会设施项目。
8.1.2 规划标准
公共设施应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新型农村保障制体系的要求配置。
公益性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卫生等。济南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统筹全市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图书)、体育、社会保障等等公益性公共设施,应按照标准或高于标准执行。
农村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设施类别 行政管理 教育 设施名称 村委会 幼托 小学 初中 文化 医疗 体育 文化活动站(室) 老年活动室 门诊所 计生站 室内体育活动室 健身场地 <500人 ◆ ◇ - - ◇ - ◇ - ◇ ◇ 500-1000人 ◆ ◇ ◇ - ◇ ◇ ◇ ◇ ◇ ◆ >1000人 ◆ ◆ ◇ ◇ ◆ ◆ ◆ ◇ ◇ ◆ 注:◆为必须配置,◇为建议配置, -为不需配置。
公益性设施面积标准
公共建筑项目 1.村(居)委会 2.幼儿园、托儿所 3.文化站(室) 4.老年活动室 5.卫生所、计生站 6.运动场地 7.公用礼堂 8.文化宣传栏 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0-500 600-1800 200-800 100-200 50-100 600-2000 (用地面积) 600-1000 长度>10米 所在村庄人口 服务人口(人) 管辖范围内人口 备注 2-6班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可设在村委会内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室)建在一起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室)建在一起,或设在村口、绿地内 19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商业服务性设施包括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日用百货、食品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盈利性娱乐场所、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点等)和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
商业服务设施建设规模表
人口规模(人) 设施建筑面积(平方米) <500 >200 500-1000 >400 >1000 >600 8.2 行政办公设施
行政办公,主要以村委会为主体的村级办公场所。
8.3 商业服务设施
商业金融,主要以商业配套为主的经营性服务用地。
镇区商贸设施规划,对原有商贸设施进行整合、扩建,同时结合周边用地增加新的商贸设施用地。
对于村庄内部的商贸设施布局规划主要依据村镇体系规划,在中心村分别布置集中的商贸设施,此外在每个基层村至少设置一个商品零售部。
镇域共设置集贸市场3处。
8.4 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主要包括幼托、小学、中学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等设施。
按照每4万人设立一所初中,原有初中已基本满足需求,需要进行合并和改造现有设施。按照每个中心村设立一所小学的标准调整和优化现有小学布局,适当合并基础较差的学校。
规划保留的村庄按照每500-1000人设置一所托儿所、幼儿园,500人以下的村庄可以联合办学或者幼儿就近入学。 此外,结合镇区主导产业的规划,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吸收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村主要劳动力,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
设置中学1所(54班),位于驻地;设置小学5所;设置幼儿园12所。
8.5 医疗设施
医疗卫生,主要包括计生站和卫生站。
立足实际,加强流域内镇区中心卫生院的建设,扩大原有规模,完善设施,提高救治能力。规划中心村与部分人口大于500人的基层村设置卫生站。其中中心村按300~500平方米/所的标准配置,基层村按200~300平方米/所的标准进行配置。共设置卫生站10处。
8.6 文化体育设施
文化娱乐,主要包括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站,以及文化大院;体育用地,主要包括室内体育活动室和室外健身活动室。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街为依托,以中心村为重点,发展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积极推进基层文体设施建设。镇驻地结合总体规划进行布置集中的场馆与场地,是镇域内最为集中和完善的文体设施。村庄内部的文体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中心村,在中心村建设健身场地,配置合适的活动器械,同时结合村庄绿化建设形成公共活动与交流空间,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
20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表
设施类别 行政村名 小寨 老寨 冯堂 三教 石庙 高王 小辛 石门孙 北王堂 周闫 怀庄 沙李 田庄 邓营 后房 耿庄 龙湖西北安置点 龙湖西南安置点 龙湖东南安置区 龙湖东北安置区
◆ ◆ ◆ ◆ ◆ ◆ ◆ ◆ ◆ ◆ ◆ ◆ ◆ ◆ ◆ ◆ ◆ ◆ ◆ ◆ 商业配套 村委会 设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班) ◆(18班) ◆(18班) ◆(18班) ◆(36班) ◆ ◆ ◆ ◆ ◆ ◆ ◆ ◆ ◆ ◆ ◆ ◆ ◆ ◆ ◆ ◆ ◆ ◆ 集贸市场 托幼 小学 中学 文化设施 医疗设施 21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9 基础设施规划
9.1 道路交通规划
9.1.1 对外交通
铁路:区内规划铁路为京沪高速铁路、邯济铁路(现状)和济南化工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现状桑梓店车站相应进行改造。济南化工工业园通过专用线与邯济、胶济、京沪铁路相连,原材料的到达和产品的发送均可通过铁路来运输。
干线公路:区内主要对外公路为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G308和G309。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11.6公里;G308红线宽度60米,道路长度9公里;过道309红线宽度50米,道路长度9公里。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及现状村镇道路在区内中部规划一条横向干线公路,西连齐河,东至大桥镇,红线宽度30米,道路长度6.6公里;规划桑表路北延穿规划公路及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向东至机场、邹平及滨州方向,桑表路(西二环)南延穿邯济铁路及G309连接二环西路至济南主城区方向。
9.1.2 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规划布局结合桑梓店镇实际情况,确定以镇驻地及济南化工园区内城市道路为主,辅以村镇道路的路网结构。 (1)主干路:规划主干路共计2条,为桑表路及化工园纵三路,总计长度13公里。桑表路以G308为界规划两种红线宽度,G308以北规划红线宽度65米,红线范围内存在宽度15米的河道,红线外西侧20米绿划带,东侧35米绿化带;G308以南规划红线宽度60米,红线外两侧各30米绿化带。桑表路北延由北向东至机场、邹平及滨州方向,南延接二环西路至济南主城区方向。桑表路G308至G309路段内规划采用高架形式,与G308、G309相交路口型式均采用互通立交。
(2)次干路:规划次干路共计11条,主要分布在济南化工工业园区、桑梓店镇驻地及鹊山龙湖区内,总计长度52公里。
(3)支路:规划支路总计长度30公里。
(4)村镇道路:规划区地处中心城区以北,除镇驻地、化工工业园区及鹊山龙湖区外,基本没有城市道路,除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外,主要依靠各等级村镇道路联系,村镇道路虽不属于城市道路系统,但在该片区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之一。
村镇道路主要负责村庄之间及村庄与干线道路的联系,断面宽度采用6~25米,总计长度为138公里。
9.1.3 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通过G308设置快速公交线路联系桑梓店镇和大桥镇。公交停车保养场是夜间驻车的主要场所,并承担车辆的日常维修和各级别保养,是车队的所在地,担负线路的运营组织工作,可以结合作为公交首末站使用。在桑梓店镇内设置公交停车保养场,近期可以结合公路部门发展公路客运,规划公交停车保养场用地1.38公顷。
9.1.4 交通配套设施规划
(1)加油站
结合现状沿G308设置加油站点4处,规划加油站总用地0.63公顷。 (2)社会停车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共设置停车场三处,分别服务于化工园区、镇驻地及龙湖区,规划停车场总用地5.94公顷。
22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9.2 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法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同时结合济南市的发展情况,确定桑梓店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3万立方米/万人·日,按镇驻地规划人口4.5万人计,则最高日需水量为:1.35万立方米/日;按镇域规划人口8.6万人计,则最高日需水量为:2.58万立方米/日。工业用地按照1万立方米/日平方公里计算,最高日需水量约4.7万立方米。合计约7.28万立方米/日。
(2)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桑梓店镇地下水丰富,主要是第四孔隙潜水和微压水,其次是第三系岩层裂隙水和构造脉状水。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另外黄河侧渗和引黄灌溉回归补给也是补给水源。地下水资源丰富,根据地下水资料,合理开采地下水;此外结合河流水系因地制宜地建设水池、洼地、洪水收集工程,既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强化降雨就地入渗,最大限度地拦蓄大气降水,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同时作为乡镇补充供水的地表水资源。建设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实现污水资源化,满足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用水需求。
(3)供水设施规划
规划将现有的大桥镇水厂进行调整完善。调整后从鹊山水库的引水量由原来的2万吨增加到10万吨,水厂日供自来水5万吨,日供水库原水5万吨。规划自来水管道通往各中心村及基层村,在今年年底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6%,2007年达到82%,2008年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中心村及一般村兴建集中供水设施,实现管道供水的供水网络体系,使居民的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9.3 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就近排入雨水管渠和河流水系,污水由污水管道汇集后排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部分用于工业、农业用水及景观绿化用水,其余排入河道。
(2)根据化工工业园区的规划,在园区北侧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规模4万吨/日,占地5.6公顷。在桑梓店镇驻地规划污水处理厂一座,规模1.2万吨/日,占地1.2公顷。
(3)结合大型居民点开发建设中水处理设施,污水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于景观绿化用水;分散居民点可根据地形特点,结合湿地,洼地等采用费用较低的生态湿地处理或者氧化塘之类的生态处理方案,处理后再就近排入河流体系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工矿企业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9.4 电力工程规划
随着桑梓店镇的经济发展,镇域用电负荷快速增长。为发展需要,保留三官庙村南的110KV变电站改,保留35KV桑梓变,新建220KV工业园变电站,将作为工业园区及镇区用电的主供电源。中心村及一般村至少有一处10KV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结合负荷的需求设置。
镇域内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线为架空敷设,预留高压走廊。10KV线路在镇驻地逐渐采用电缆埋地敷设,实现配网自动化和环网供电。中心村及一般村仍采用架空敷设。
23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9.5 通信工程规划
(1)电信局规划
保留现状电信局,规划扩大其规模,桑梓店镇现有网通公司电信局一处,交换机总容量为9000门,电话普及率70%,到2015年,市话普及率达到85部/百人,农村居住达到100%,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及网络,中心村可根据需求设置电信模块局。
(2)邮政局规划
桑梓店镇现有邮政所一处,生产用房达500平方米,初步形成微机联网。邮政现状开展的业务有:函件、特快专递、包裹、汇票、订销报刊、邮政储蓄等,邮路总长度约为10公里(单程)。全镇48个行政村均设有邮政点,实现村村通邮。
实现“电话、有线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接入网技术,镇驻地实现主干电缆管道化。
9.6 燃气工程规划
桑梓店镇驻地近期气源为液化气,供应方式可采用瓶装或管道液化气,管道液化气随小区配套建设。远期随着镇驻地规模的扩大,规划使用天然气,沿省道103敷设天然气管道,向镇驻地供气,形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为辅的供气方式。
中心村及一般村居民生活以瓶装液化气和清洁煤炭为主,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再生能源。镇驻地规划两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大型居民点均设一处换瓶站。
9.7 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镇区实行集中供暖,各居民安置区根据规划预留集中供暖设施;各中心村在设计、建设时应预留采暖设施的进户及安装位置,同时预留考虑烟囱风道等居民自采暖设施的安装位置;居民将来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的提高,逐步过度到集中供暖方式。
9.8 防洪规划
齐济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除涝标准5年一遇。
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结合起来。首先采取生物措施,搞好林场建设,进行大环境绿化建设。其次采用拦蓄、截渗等工程措施,修建谷坊、池塘,挖掘鱼鳞坑和排洪沟,缓蓄洪水,以增加雨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排洪河道的泄洪压力。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洪水利设施,提高防洪蓄水能力。对河道采取砌筑护坡等方式,增大过水断面,加强河堤和泄洪道的建设,提高蓄泄洪能力。
黄河的防洪标准与措施应按照黄河河务部门的要求进行。黄河绿化保护带为大堤以外200米范围。
9.9 消防规划
在桑表路以东规划建设一处标准消防站,面积4700平方米。积极拓展消防队的救援等职能,逐步建成综合防救灾队伍。
9.10 环境卫生规划
(1)生活垃圾预测
根据桑梓店镇人口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测算,人均垃圾产量约为0.8公斤/日,预测全镇日产生活垃圾68.8吨,镇驻地日产生活垃圾45吨。
(2)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规划
镇区垃圾在主要采用垃圾收集容器和垃圾车收集的同时,采用袋装收集方式,并符合日产日清的要求。 生活垃圾运输以推广压缩式集装箱为主,逐步取消自卸车运输,垃圾运输逐步与垃圾分类相对接。 (3)垃圾处理转运规划
24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桑梓店镇垃圾运往济阳的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采用卫生填埋与焚烧的方式。中心村及一般村规划按照服务半径1-2平方公里规划垃圾转运站。镇驻地垃圾转运站规模70吨/日。
工业固体废弃物应根据不同类型特点考虑处理方法,尽可能地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应根据有关部门地要求,采用焚烧、深埋等特殊处理方法。
(4)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① 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设置标准:镇驻地主要繁华街道和商业区公厕间距为4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800-1000米为宜,新建地居民小区宜为450-550米;旱厕应逐步改造为水厕。
② 垃圾箱
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按照一般不应超过70米进行设置。 ③ 环境卫生专用车辆停车场
环卫专用车辆按1.5万人/辆配置,2010年全镇环卫专用车辆需要6辆。
9.11 防灾规划
(1)抗震防灾规划 本区设防烈度为6度。
重要建设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规划利用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等空旷场地作为避震场所,规划避震场所的面积,按照每人1.5平方米的避震场地进行设计。避震场所内要有一定的抗震避险设施,确保饮水、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为便于公众的避震行动,在避震道路沿线、避震场所应设置明显的避难标识。
形成社会基础坚实、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在主要社区组建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每支队伍配备80-120人,并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合理建设储备网络形成完善的地震紧急救灾体系和救灾网络,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自救互救。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形成由宣传、地震、教育、文化和新闻等部门参加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桑梓店镇以煤炭储藏区为主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镇驻地、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的防护重点。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避让。
9.12 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
① 饮用水源地保护:黄河上大王庙、北店子引黄闸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范围的黄河干流水域,总面积9平方千米为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干流河道除一级保护区外的180.5千米河段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总面积361平方千米。加大鹊山水库保护力度,严格禁止周边建设可能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
一级保护区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② 重点污染源治理:开展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在污水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仪,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分别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③ 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实施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桑梓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2)大气环境保护
25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采取建立热电厂等措施,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确保2010年实现桑梓店镇建成区热网覆盖率达到90%,城镇建成区集中供热率达到60%,远期规划实现建成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0%。同时在热力管网覆盖区域,取缔小锅炉,禁止新上除电炉以外其他供热锅炉,逐步拆除供热管网覆盖区内的现有供热量为4t/h以下的燃煤锅炉。
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和二次能源利用率,对桑梓店镇建成区以内供热管网覆盖区以外的区域内的燃煤锅炉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广利用天然气、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一步加大秸杆综合利用力度,提高秸秆利用率,杜绝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应积极进行炉灶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3)噪声环境规划
桑梓店镇的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如下:
交通噪声一是从声源控制,包括农用车和拖拉机等机动车禁用高音喇叭,规划城镇区禁鸣喇叭,逐步淘汰老、旧农用车;二是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建设林木绿化隔声带,严格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
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在居民生活区、文教区、医疗区附近及其它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夜间禁止施工。 加强对辖区内餐饮商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杜绝噪声扰民问题。加强市场的管理力度,防止交通堵塞,建设大棚式或封闭式市场,商业区内行人与机动车道分离。
(4)固体废弃物规划 ①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近期实现容器化、密闭化收集,在主要居民区、商业区设置多功能垃圾箱。远期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垃圾再生资源化水平。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量少、堆放分散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开展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制定法规,制止生活垃圾乱倒乱放现象。
② 工业固体废物
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作,进一步提高铬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快新型建材推广步伐、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进技术进步,加大粉煤灰建材资源化程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原材料精度,实施精料、精煤措施,加强过程控制,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强化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管理制度。
③ 农业废弃物
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农村户用沼气。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农牧业的秸秆、废物废料发展农村沼气,争取到2010年全镇农村有35%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
26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10.1 近期建设重点
(1)村庄迁并整合 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迁并: ① 撤销人口小于100人的村庄。 ② 合并位于现状镇区或镇区边缘的村庄。 ③ 整合现状建设连成片的村庄。 ④ 迁移黄河滩区范围内村庄。 (2)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 ① 教育设施
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继续完善原有中学的设施和规模。结合农村布点规划,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适当合并基础薄弱的学校,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发展寄宿制学校。
所有规划保留村庄应按照每1000人设置一所托儿所、幼儿园的标准完善托幼设施。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培养农业人才。 ② 医疗设施
继续完善原有卫生院的设施,提高救治能力,在现状村卫生室的基础上建设卫生站,1000人以上的村庄争取每村建设一卫生站,1000人以下的村庄建设卫生室。
③ 文体设施
到2010年,逐步建成由影剧院、图书馆(藏书2万册)、文艺活动室、农民文化科技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筹文体活动一体的镇街综合文体站。
到2010年, 80%的农村居民点建成高标准的文体大院,每个农村居民点都有不同规模的文体大院,每个农村居民点都有不同规模的文体活动场所。鼓励发展家庭文化建设,全镇至少发展100-150个家庭文化建设带动户。
实施“体育下乡、篮球乒乓球进村”工程,在中心村建设以水泥篮球场为主的健身场地,安装配备适合农村特点的健身设施;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0.25平方米。
(3)基础设施建设 ① 道路建设
三级以上公路、汽车专用道路不应穿越村庄,现有高等级道路穿越村庄的应逐步改造搬迁至道路一侧。 继续巩固“村村通”道路建设成果,逐步增加路网密度,提高道路质量和等级,改善交通设施,逐步形成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
村庄道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三级。路面必须硬化。道路两侧设置排水设施。
道路宽度:主要道路——路面宽度10-14米,红线宽度14-18米。次要道路——路面宽度6-8米,红线宽度10米。宅间道路——路面宽度3.5米。
② 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至2010年,供水到户普及率达90%,村庄设排水沟、管,排水通畅,路面无明显积水,污水处理率达70%; 人均综合用电指标达2000度/年,电话普及率达30部/百人,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
在已实施有线电话“村村通”的基础上,到2010年底完成村网改造工程,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质量达到与城区相同标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在各镇街宽带网已开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重点村建设,建立起覆盖面积较广的农村信息网络系统。
27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4)村庄整治内容 ① 公益性基础设施
道路桥梁建设,道路路面硬化、道路排水、路灯及交通标志,停车场(库),自行车(摩托车)棚等。 增建或整治村委会、村民休闲社交活动室内外场所。 整治托儿所、幼儿园,促进农村九年普教设施集中规模发展。 设置邮政、储蓄、电报、传真等业务的代理点。
设置医治轻微疾病、开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卫生室或便民诊所。 增设或整治商店或超市、便利店。 ② 环境卫生设施
生活污水排水沟渠或排水管网及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垃圾、医疗废弃物的收集、清运及处理设施。
非水冲式公共厕所(公共旱厕)、禽畜饲养场的环境卫生与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③ 防灾减灾设施和措施
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蓄水池、山体和坡地的护坡及挡土墙等。 防御风灾的防护林带及其它防风减灾措施。
原有农房墙体、楼面、顶棚的防火措施,消防通道、房屋间的防火间距等。 公共设施用房的危房改造和抗震加固等。 ④ 环境面貌治理
家庭散养或集中饲养的禽畜,应单独设置用地,做到人畜分离,确保人居环境卫生。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清除。 “门前三包”公约,街巷清扫保洁责任的落实。
村庄内传统民居、祠堂和庙宇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村庄主要出入口、街道、公共活动场地、公用水塘和公共绿地等环境面貌的整治。
28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10.2 政策措施
(1)完善规划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据《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需加强对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指导及规划管理,完善规划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规划设计要求、乡村建设项目审查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制度,确保符合《济南市区镇村体系规划》的乡镇、村庄建设项目有效实施。
(2)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镇村土地统筹集约利用
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镇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镇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规范流转、置换、周转,确保农民利益分配,以村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核心,适度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土地有效流转,使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集约出的村庄建设用地可以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备用,镇村统筹使用,解决好贡献用地农民的就业安排、经济补偿、村民安置等问题。
(3)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市、区两级财政扶持和资金投入,实现城市带动、辐射镇村。首先,市区两级政府主导,各类设施建设延伸至中心村,建设完善次要镇村以上等级道路;其次,积极实施村庄迁并补偿、生态补偿等政策,列支财政,对处于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等须强制性迁并的村庄拨付专项补偿资金;另外,政府应投入资金加强乡村地区的生态恢复、环境保护、黄河防洪建设、灾害治理等。
(4)大力加强规划宣传,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全面认识城乡统筹规划的重要性,结合规划展览、媒体公示、网上咨询、“规划下乡”等不同形式的规划宣传,了解《济南市区镇村体系规划》,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市区干群了解规划、关心规划、维护规划,为实施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