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七、运动觉
运动觉:又叫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运动觉的感受器官: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分别叫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视知觉、触摸觉、言语动觉的及身体运动的进行,都需要视觉、触觉和言语听觉与动觉的结合,以及动觉提供的反馈信息。 八、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性、痛。 内脏感觉的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器官的壁上。
内脏感觉的特性:性质比较模糊,说不清楚是痒是痛,定位也不准确,还有放射的性质。
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九、痛觉
痛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
痛觉的感受器:颇佳感觉和内脏感觉中、各种感觉器官中、肌肉中都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 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
痛觉总是和痛苦的情绪相联系,但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人们之间痛觉的感受性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知觉特性。
选择性: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把其它对象当做背景,即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特体的知觉特性。
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大小、颜色、明度、形状、运动)
理解性:理解和词的标示在知觉产生中的作用,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方位知觉的参照物可以是自身、双耳听觉的信息。
距离知觉: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判断距离远近的线索:
肌肉运动线索:包括眼睛的调节作用,双眼视轴辐合;
单眼线索:包括对像的重叠,线条的透视作用,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运动视差;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可以借鉴的线索: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化。 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的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形成条件: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速度,不能太快或太慢。 真动:当物体的运动被感知从而产生的运动知觉。
似动(动景现象、∮现象):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运运动错觉:把不动的东西看成是动的,包括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 四、错觉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不同感觉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如形重错觉、视听错觉。 错觉的种类:横竖、方向、长短、面积、形重、视听、倒飞等 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过去的经验: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
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二、记忆的种类:
按内容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自动、无意识记忆) 按能否陈述:陈述性记忆(一次性获得,需意识参与)和程序性记忆(多次获得,不需意识参与)。
按信息保存时长和编码储存加工方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