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使用管理 - 图文

后出山东省到江苏省的海州湾,历时10小时,一个潮周期总历时12小时25分,潮流的流向,都是平行海岸的往复流。

有两个事例可以加深我们对青岛海岸潮流的认识:

1978年,山东日照港初建时,曾有人提出:―日照湾也要受海州湾淤泥的影响,故黄河河道淤积的泥沙,不只是影响了连云港也会影响到日照港,因此日照港也会淤积。‖

专家曾为日照港做了一次海洋工程动力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海州湾的泥沙基本达不到日照湾,实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现在的连云港,港池的淤泥厚度是90米~120米,航道开挖到12米~15米都很困难,但连云港的淤泥却扩散不到仅仅40公里之隔的日照港。究其原因,涨潮流自日照湾向南流,落潮流向东流,正好阻挡了泥沙,这两个潮流就是日照港天然的防沙屏障。

1979年6月23日,巴西籍―坎伯斯?赛勒斯总统‖号油轮在黄岛码头震裂输油管,溢油355.35吨。1983年11月25日,巴西籍―东方大使‖号在青岛港中沙礁触礁,溢油3343.6吨。

这两次泄油,专家都追踪调查,发现泄油都附粘在薛家岛东侧及唐岛湾的礁石上,没有泄油漂浮在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汇泉湾,这证明胶州湾口的涨潮流是向南流,沿薛家岛的海岸流。过了几天后,青岛港务局的同志发现唐岛港的礁石上的―油皮‖被波浪冲击下来又流到第二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这证明,胶州湾口的落潮流是向东的沿岸流,但是这两次油轮泄油,青岛的海水浴场都没有关闭,同样,是潮流起了保护作用。

一个科学的事实是,山东半岛南侧海岸潮流是典型的半日潮,涨潮流、落潮流的流向,都是平等海岸的往复流。而在这种往复流影响之下,泥沙的扩散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扩散向东海,可能散向胶州湾的只有一小部分。

悬浮质不像想象的那样多

我们都知道,在一定的情况下,悬浮质是有可能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那么,在大沙丘采砂会不会有生态上的担心呢?这就要看采砂区域、采砂量和泥沙扩散情况了。

现在的计划是一天采砂2.74万吨,其中漂浮质的淤泥为1%。日漂浮量为274吨,一天两次潮,每次潮,一半历时是涨潮,淤泥进入胶州湾,一半历时是落潮,淤泥流入东海,所以流入胶州湾的淤泥是一次涨潮历时为70吨。所以潮流的含沙量为7克/100立方米,这符合清水标准,是不可能淤积胶州湾的。根据实测数据(双采沙船作业时)验证,悬浮泥沙在采砂矿区扩散距离,西向的最大扩散距离为0.3公里,东向为0.4公里,北向为0.15公里,扩散面积小于0.0032平方公里,其扩散范围仅限于采砂矿区内,也是进不了胶州湾的。

尽管从理论上说,采砂不会对胶州湾的环境造成危害,但也不是说,因此就可以无序开采。一个慎重的方式应是,对采砂的区域、开采量、采砂作业过程进行科学的程序设计,使采砂工程始终处于可控制之中,从而避免人们所担心的―万一‖。

采砂程序应该科学安排

专家认为,采砂区的采砂程序大致应该这么安排:第一步,先采大沙丘顶部的砂,挖到平潮位的10米水深以下,这样,就可免去潜在的强台风作用下的灾难。第二步,开始深采,越深越好,可以挖到30米~40米水深。这样的好处在于,在胶州湾,水深10米时,潮流的速度为0.31米/秒,而泥沙只有在达到0.40米/秒时,才可以随水流动。泥沙失去了流动的动力,是不可能自己走向胶州湾的。因而,水越深,泥沙越稳定,越不会流动。

挖到多少米是个线呢?应是30米~40米。此时,挖砂所形成的砂坑与外航道海沟(深水海沟有降低波浪能量的作用)深度相同,处于同一深度平面,就不存在海岸坍塌的问题了。

大沙丘的存在是青岛外航道的潜在威胁

因此,据平潮只有8米的大沙丘,已经对深水航道形成了威胁。大沙丘(河脊)是有粉沙的组成部分,倘若遇到浪高在6米以上的强风,大沙丘发生坍塌、滑坡到深水航道中,就会堵塞航道,从而对胶州湾国际港口的地位形成威胁,也对海岸带形成威胁。

从这个角度上讲,现在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挖,而是防患于未然,必须挖的问题了。从海洋工程动力学的角度看,大沙丘顶部水深只有6米~7米的现状已经很让人担心了。。在青岛,20年一遇的波浪浪高为6米~8米,只有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